簡單聊聊什麼是性別和性取向

2021-01-10 RG心理

2019年參加了性與親密關係諮詢師的培訓課程,培訓期間經過授課老師的推薦閱讀了幾本書,其中一本叫做《肯定性諮詢法》。如果你對性、性別方面存在著諸多困惑,這本書絕對能幫助你答疑解惑。下面藉助書中的內容,簡單聊聊性別和性取向。

性別的三種理解

我們日常習慣了男女的二元區分,以為世界上除了男人就是女人了。然而,這其實是僅僅根據一個人的生理性別做出的區分。除了從生理角度去理解性別之外,也有從心理角度對性別做出的區分。比如有的人生理性別雖然為男性,但是內心想法卻是將自己認同為女性,並且這種內心的認同是如此的強烈,仿佛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感覺。這就體現了一個人的心理性別。除此之外,每個人還會遇到第三種性別,那就是社會性別。所謂的社會性別指的是我們所處的社會文化對生理上而言男女性的行為、特質等的規範與要求。比如我們的傳統文化認為男性應該是陽剛的、堅強的、有淚不輕彈的、擔負掙錢養家職責的,女性則是溫柔的、善解人意的、感性的。這些都是我們的社會文化為我們建構起來的男性和女性的社會性別的形象。

大部分人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別會與我們所處的文化規範保持一致。然而,我們也會遇到由於三種性別的不一致而帶來的困擾。比較常見的比如我們有被描述為娘娘腔的男性,也有被形容為女漢子的女性,這兩種情況就是生理和心理性別與我們的認知一致,但是社會性別與我們的常規認知不一致的結果。我們也會遇到生理性別為男性,但是心理卻認為自己是女性的情況。我們知道的做變性手術的新聞就是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不一致的情況。

性取向的理解和誤解

性取向是指一個人在性慾上和情感上持久的被某種性別所吸引,它包括了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無性戀等。其中除了異性戀之外,我們最常見到的就是關於同性戀的信息了。與異性戀者相比,同性戀者唯一的差別就是他們的情感和性慾指向同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大量的材料證實同性戀是先天的,比如從基因變異、染色體異常或腦垂體角度去證實;然而,也有大量材料證實同性戀是後天的。這些材料從幼年經歷、成長經歷角度去證實。所以,同性戀是天生的還是後天的,至今仍然是個謎。然而,當我們陷入在討論同性戀天生與否過程中時,我們很可能是將同性戀視為一種病態,或者視為一種不正常的現象。這對於同性戀群體而言是一種非常不公正的待遇。根據研究,一個社會中同性戀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一般在3%-6%之間。

同性戀者的去汙名化經歷了漫長的過程。1973年,同性戀行為從美國的疾病分類系統中被去除;1990年,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去除;2001年,《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將同性戀從精神疾病鑑定標準中去除。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們每個人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對同性戀者的恐懼心態。一位多年來為同性戀者爭取權益的資深學者也坦言自己並未完全擺脫恐同心理。然而,我們能做的就是認識恐同心理並且堅持去戰勝恐同心理。

相關焦點

  • 你的性別與性取向是什麼?答案可能比你以為的複雜多了
    你是什麼性別,你愛什麼性別,這兩件明擺著的事要深入說下去,還真有點讓人懷疑人生。每當談及『性傾向』,腦中則會響起哥哥唱的那首《我》:「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
  • 關於性別、性取向、性行為的簡單解釋
    ,跨性別和同性戀有什麼區別。那我就簡單的和大家做一個闡述,方便有人經常問起的時候直接給出答案。首先要明白三個概念,性別、性取向和性行為。一、性別。每個人都有三個性別,即:社會性別、生理性別和心理性別。社會性別主要是指自身所在的生存環境對其性別的認定。
  • 16歲跨性別女孩遭遇「性彆扭轉治療」,性取向可以被「治癒」嗎?
    性彆扭轉治療,通常指對跨性別者進行強制扭轉治療,以解決跨性別者不符合原生性別認同或性取向問題的治療。  朱亦曾離家出走,但都被媽媽找到「押送」回家,並送到私人診所裡接受治療。每日的「治療」包括注射三瓶中藥注射劑。後來,又換成了「腦循環治療」,即使用儀器在手腕上輕微電擊、在頭部周圍不斷震動。  有一天,一位醫生走過來,對朱亦吼道「你是男的女的?」
  • 顏值和手指高低對性取向問題
    性取向問題是現在很多人都比較關心的問題,那麼性取向的問題可以怎麼看呢,其實很多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很多不一樣的地方來看出我們的性取向的問題,其中顏值和手就可以很好的看出你的性取向問題啦。
  • 2020年新版性取向大全
    「你是什麼性取向?」 若是放在幾年前,桃子還能果斷地回答「性別女取向男」。到了如今,這個問題反而變得複雜了許多。倒不是因為被哪位姐姐掰彎了,只是桃子逐漸發現,性取向並不僅有直和彎這簡單的兩類,它的分類標準也不只有性別。 想想也是,如今的性早已不是原始的雌雄交媾,一個人的吸引力也不再單純來自他的繁殖能力,人們的喜好不能簡單粗暴地用性別來定義。因此,性取向的分類在近些年也得到了豐富的拓展,僅桃子了解到的就有二十多種。
  • 知否|性取向研究新發現:左撇子男性更可能成為同性戀?
    家族基因能夠呈現一個家庭基因遺傳的特徵,對於家庭中男性成員性取向具有重要意義,便於科學家研究性取向的遺傳性。範德蘭恩說:「上世紀90年代科學家便開始研究性取向相似性和基因聯繫。」之前研究表明,同性戀性取向具有家族遺傳性,可從父方和母方遺傳下來。
  • 易性揭示生理性別心理性別和性取向的微妙關係
    許多科學家相信,這種驚人的多樣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線索,有助於他們揭示生理性別(sex)、心理性別(gender)和性取向(sex orientation)之間的微妙關係。事實上,正是因為這三個特質在某些人身上並不像預期的那樣相互匹配,科學家才充分意識到三者的相對獨立性。
  • 耳屎氣味能揭曉人們的種族身份以及性取向
    原標題:耳屎氣味能揭曉人們的種族身份以及性取向   莫奈爾中心的科學家揭曉耳屎是一種被忽視的個人信息源,可揭曉人們的種族身份,甚至鑑別其性取向。  來自莫奈爾中心的科學家表示,耳屎還能揭曉關於人們性取向和健康狀況。這項最新測試有助於證實個人身份,僅需簡單地測量耳屎便能知道他們的種族。該中心有機化學家喬治-培瑞蒂(George Preti)博士說:「之前研究表明腋下氣味可傳遞個人的大量信息,其中包括個人身份、性別、性取向和健康狀況。我們認為很可能耳屎也包含著類似的信息。」
  • 為增強社會包容性,加拿大開設「15字超長」性取向劃分課程
    【文/觀察者網 徐乾昂】在對「性少數群體」的社會接受程度上,一向以開放標榜的美國,似乎被加拿大甩了好幾條街。 據福克斯電視臺11月29日報導,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學教師協會(ETFO)開設了名為「LGGBDTTTIQQAAPP訓練」的社會包容性課程,並強制當地的所有小學老師參加。該課程囊括對「社會特殊性取向以及性別」人群的15個劃分。 等等!
  • 性取向特殊群體:探究同性戀是怎樣形成的(圖)
    自從21世紀初,《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把同性戀從精神疾病名單中取消,實現了中國同性戀非疾病化,表明了我國精神病學界在同性戀問題上的認識和國際的接軌。這比美國同性戀非病理化的結論晚了整整17年,比世界衛生組織把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分類」名單上刪除晚了9年。此前,我國把同性戀歸類為性變態,受到大眾的歧視。
  • 性吸引力的奧秘:戀物癖可後天養成 性取向天註定
    性趣天註定有關性取向的研究表明,分娩之前母體的激素水平會影響下一代的性選擇。性激素對男性胎兒大腦的影響會增加其被女性吸引的可能性。有線索表明,若在分娩前暴露於非常高水平的激素環境中——比如母親在孕期服用DES避孕藥——胎兒在日後有更大的機率被女性吸引。
  • 數十萬人支持的性取向題,專業性取向測試小程序推薦,你的性傾向測試得分,比哈佛性向測試與百合性向測試更準
    可是他並沒有想與男性來場真實性愛的欲望和衝動,於是把他歸到哪一類成了一個很讓人糾結的問題。其實,所謂異性戀、同性戀和雙性戀,只不過我們強加給別人或自己的標籤。標籤或許可以幫我們加快理解人的速度,降低溝通的成本,然而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用簡單的一個標籤就涵蓋他的一切特質未免過於簡單了。
  • Science:性取向是這幾個基因決定的?
    這些數據包括來自英國(英國生物銀行研究的一部分)和美國(關於商業血統公司23andMe對客戶收集的數據的一部分,他們願意回答關於性的研究問題)的參與者的DNA數據和問卷回答。但是這些龐大數據集也有缺點,研究人員並不是專門為尋找性偏好基因而設計這個研究,研究人員還受到參與者碰巧被問到的有關他們性行為的問題的限制。
  • 手指和性取向有關係嗎
    究竟是哪位大師有如此「絕妙」的技能已經無從考據,反正現在大大小小的網站論壇上都是這麼傳的:男性的無名指和食指同等長度、女性無名指比食指長,更容易是同性戀傾向者。  想必那些同妻或同夫聽到這個理論,定會捶胸頓足:「要是早點知道能這樣判斷,我就不會掉進陷阱了!」或者破口大罵:「我家那該死的無名指比食指短多了,不照樣是同性戀!」。
  • 女子大學將招跨性別男生 生理是男心理是女
    長期做順性別的著裝打扮會有不舒坦、不是自己的感覺,最重要的是穿著異裝時,不會產生性興奮和性滿足感。  中度跨性別者會排斥自己的生理性別或第二性徵,在穿著異裝時,也可能會刻意遮擋部分生理特徵。通常表現為:生理女性排斥胸部,覺得胸部噁心、難看或覺得它是一種負擔;生理男性排斥生殖器官,想要將其弄平、遮蓋。
  • 性取向不只是異性戀or同性戀,還有很多種
    性取向還有很多,像是曲性戀,智性戀,性單戀等等。這些取向雖然不像異性戀那樣常見和大眾,但任何一種群體都有存在的意義也應該被尊重。我們不能簡單的區分,但是我們可以對他們進行簡單的了解。 在同性戀和異性戀方面,一個人並不是說直就直,說彎就彎的。你不能把一個直男生生的掰彎,也不能讓一個Gay變成直男。 愛並無兩樣,都是信任、美好、依靠的完美表達。每個人都有權利去做他應該做的東西。
  • 你知道這些性取向嗎?
    1.Asexual      無性戀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慾望和性傾向的人,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慾,但可能會有情感上的浪漫關係。他們不會對男性和女性任何一方產生性趣,但會因自己的性別或日常經歷而對某一性別多出一些好感。
  • 調查稱追求異性屢失敗 香港17%高中生願改性取向
    調查稱追求異性屢失敗 香港17%高中生願改性取向     調查指近17%的受訪學生來源:香港《文匯報》   中新網9月8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男追女,女追男,年輕人對待兩性交往及性別議題態度,往往受到社會人士關注。7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當香港高中生在追求異性常常失敗時,有近17%人稱會嘗試追求同性,或「男女通殺」異性同性一起追。
  • 哈利曾和男孩子親吻?難道他性取向真的有問題?
    他還會把手放在下巴處凹造型,身體力行地告訴大家:男人也可以這麼美,妝扮本是人類的本能和天性。大家很快就去攻佔他的個人社交平臺,發現其實五月份他就這麼穿過,不過當時風格更魅惑狂野,吊帶、長發、裙子、濃妝,人們直接把他罵上熱搜。說他變態、很噁心,甚至質疑他性取向不正常。對於大家的口誅筆伐,他沒有做任何回應,只是清空動態將帳號設為私密。
  • 人的性別有59種 你知道自己的性向嗎
    結語 對於人類來說,性所起的作用遠遠不止生殖,它還是我們每個人的基本自我身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