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這是一句引自佛教的民間俗語。從現實意義上講,這句話揭示了生命苦難的本質。後來,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談論家事,或家庭遇到鬧心事時,經常引用的一句話。昨天去了一趟公園,路上和在公園裡就這句話聽了不少於十遍,老年人說,年輕人也說。
沒錯,當有人家庭遇到困難或想不開的事兒的時候,如果跟他說「哎呀!沒事兒,我們家也有頭疼的事兒。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來安慰他,是很好的一句善巧之語。
難念的「經」確實家家都有,關鍵是如何「念」,有的念的很好,家庭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其樂融融。可有的怎麼也念不好,越念越亂,難念的「經」是越來越多。用現在的話說,不是在減存量,而是在加增量,夫妻之間沒理順呢,婆媳大戰又上演了,這一波未平呢,孩子又惹事了,等等。
其實這些「經」都難念嗎?也未必,這裡有方法問題,就一個家庭而言沒有多少大不了的事,多是雞毛蒜皮、家常裡短的事。有些「經」看似不好念,實質很好念,有時一句話、一個表情可能就能解決問題。比如,丈夫回家晚了,本不是什麼大事,妻子卻心有怨言,如果報以冷眼,丈夫即刻起煩惱,心裡就會想:「我這麼辛苦,養家餬口,你還·····」,於是,也還以冷眼。然後,要麼口角,要麼冷戰,把過往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都翻出來,互相傷害一番。這樣的日子會很痛苦,家裡這本「經」,就不好念了。這樣的結果就是使問題升級、矛盾激化。
如果妻子不這麼去做,對丈夫非常同情理解,處處給以寬慰安慰,或許就是兩個結果。從這件事看,有些「經」就是人為給搞複雜了,難念了。居家過日子,沒有舌頭不碰牙的時候,生活中的矛盾、問題、困難避免不了,特別是遇挫折的時候,一定會帶來痛苦,或多數人受傷,或少數人受打擊。最明智的就應該是先明理,然後通過自己的慈悲和智慧去化解,而不是試圖通過製造更多的矛盾去化解矛盾,更不是試圖用自己的煩惱去壓服別人的煩惱,否則無異於火上澆油。
說有些「經」難念,其實有時就是一句話的事,同樣的話有的說的很暖人,有的說的就直傷人。家庭歷來不是講理的地方,要多講愛。親人遇到困難了,通過語言乃至表情和行為的寬慰都能夠、都可以化解矛盾。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請指正。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和更多人。對此話題感興趣的師友們可關注、可轉發,可在下面留言、探討、討論與點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