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唐成事心法:人到中年,必須明白這個道理

2020-08-27 MBA小百科


過了30歲還一事無成,是種怎樣的體驗?

工作8年,仍在基層忙活,領著拿不出手的死工資;


結婚5年,感情崩塌,老公從最初的「我養你」,變成了現在的「是我養你啊」,深夜提了離婚;


孩子2歲,婆婆幫忙帶,但婆媳關係卻隔三差五就鬧掰;

既沒錢,也沒了青春。

人到中年,使盡了渾身解數,到頭來還是事事無成,

光長年齡,不長本事,一切步入跌宕。

究竟要去哪 ,才能找到人生轉機?

的確,生活不曾對任何人手軟。

但也不得不承認,有些人卻總能絕處逢生。

回想下你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人,同樣的事在他們那,就變得柳暗花明。

他們總能毫不費力的把一件事做成,並成為佼佼者,甚至驚世駭俗。

朋友馮唐,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雖出身工人家庭,但從醫學博士,到商界精英,再到風雲作家,他事事傑出。

「成功雖然不可複製,但成事人人可學」。

這是馮唐用了半輩子,總結出的人生心法。

如果你正被生活所困,聽聽他的經驗分享,或許會獲得一些啟發。

馮唐的A面人生

他是文壇男神,也是學霸博士、商界精英

在外人眼裡,馮唐是遊吟詩人,是文壇才子,也略帶些傲氣和痞氣。

一句「春水初升,春林初盛,春風十裡,不如你」,曾紅遍大江南北。

暢銷書《萬物生長》、《北京,北京》也被翻拍成電影,一時名動江湖。

▲電影《萬物生長》、《春風十裡不如你》海報

性情熾盛,遊藝人間」,這是大眾對馮唐作家身份的第一印象。

但熟悉馮唐的人都知道,寫詩、寫書、寫小說,只是他人生高光中的一角。

他的整個前半生,其實極其硬核!

25歲拿下醫學博士,37歲叱吒商界。

他真正的厲害就在於,每入一行,都能從零起步,並做到傑出。

兒時起,馮唐就是學霸擔當,考試必拿第一,家長會上,他媽媽總是一臉驕傲。

17 歲考上北京協和醫科大學,他的專業當年只招 2 個人。

學醫的第8年,拿下了醫學博士。

後來棄醫從商,他照樣出類拔萃。

考進美國排名20的名校讀MBA,託福滿分,學費全免

畢業後順利通過5輪面試,進了全球高端諮詢公司麥肯錫。

又一個10年過去,37 歲的馮唐,成了麥肯錫的全球董事合伙人。

▲馮唐與麥肯錫老闆合影

在商圈、在文壇,馮唐都曾掀起一波浪潮。

有人不服,憑什麼他總那麼走運,做什麼就成什麼?

講真,每個開掛的人生背後,都藏著不為人知的底層能力。

於馮唐來說,這個底層能力,就是多成事、成大事、多成大事的實用心法。

下面是來自馮唐的自述,聽後你也許會明白,凡能成事之人,都少不了這點人生智慧。

馮唐的B面人生

他是工人家孩子,跟著貴人細心領悟

馮唐,是我的藝名,第一次出書時起的名字。

我本名叫張海鵬,和多數人的起點差不多,從小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長大。

在外人看來,我身上的標籤似乎都鑲著金邊。

但我自己知道,那都是幾十年如一日的經驗累積,才換回來的珍貴獎賞。

曾經遇過的坎,也數不勝數。

剛開始在MBA上課的時候,我這個醫學博士,一秒淪為金融小白。

連基本的會計配平都要算很久,備受打擊後陷入苦惱。

後來進了麥肯錫,平均每周工作80-100小時,生活和工作曾一度失衡。

再後來新書首發,偌大的籤售會上只有幾個人來,場面極度尷尬,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雖事事坎坷,但還好,最後的結果都讓人滿意。

如今再仔細回想那些經歷,一次次助我度過難關的,正是下面這2位人生導師。

在麥肯錫,老闆親自帶我做項目,教我把麥肯錫方法論運用到實際工作中。

工作效率低,就學「三步開會法」:會前做好5個W,抓對問題痛點,才能省時省力;


遇不到貴人,就研究「麥肯錫信任公式」:信任 = 可信度 X 可靠度 X 可親度 ÷ 自私度,從底層邏輯入手,去獲取信任;

在麥肯錫的10年裡,我從無數實際諮詢案例中,把管理的底層思維摸了個透。

帶著西方的管理乾貨,我回國接手了華潤的CEO。

特別慶幸的是,在這個關頭,我重讀了《曾國藩》。

毫不誇張的說,我是曾國藩的頭號粉絲,每次翻開他的書,滿紙都是成事、成事、成事。

曾國藩的一生,為師為將為相,立德立功立言。

跟著他,我學到了「四條識人術」,講真,當你讀懂人性,今後的事,就好辦多了。

曾國藩的「七步成事心法」,更是一路提點我,指引我走向上坡路。

我特別感激,在30歲後,在遇上麥肯錫的同時,也遇上了《曾國藩》。

一邊是西方實用派的管理技巧,一邊是中國東方派的寶貴智慧,二者既互補,又互通,助我成事。

其實有段時間,我也曾覺得,成事多半是運氣,但年紀越大越發現,自助者天助

修煉好自己,才是提高成事概率的牢靠辦法。

可惜的是,現實中懂得這個真相的人,卻少之又少。

還記得就在幾個月前,有位讀者專門來私信說:

疫情期間隔離在家,幸虧聽了應對逆境的10字箴言,全家人心態才好一些。


雖然也沒做成什麼大事,但生活起碼會好過一點,這我就很意足了。

聽他這麼說,我真的很欣慰。

其實每次看到身邊人不知所措,我就特別想把自己這20幾年裡,通過實踐領會到的真知灼見、人生心法和他們分享分享。

哪怕有人能把這些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一點,能成就一點,對我來講,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這樣的成事心法

你也可以零門檻複製

成事和成功不同,它沒有那麼多可變因素。

市面上,講成功學的書隨處可見,但看過之後,卻仍搞不懂怎麼才能成功。

而成事,是讓你在每件小事上,有規律可尋,不走彎路。

相關焦點

  • 成事心法: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
    02「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則是作家、投資人馮唐給自己確立的原則。在《馮唐成事心法》一書中,馮唐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認為一個人能夠成事的第一步,是立大志向。做人做事最終極的理想是不朽,所以立大志向包括立德、立言、立功。就是規劃整個人生。「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最早是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 書法與做事,曾國藩是馮唐的貴人,白蕉是右軍鐵粉,你的貴人是誰
    《馮唐成事心法》 作者 馮唐好像都還不是。後來才發現,首先馮唐是個愛動腦子的讀書人,其次是他學習的卡位比較高,甚至是跨界的;讓人恍然大悟的是他心中有個「貴人」,一直在鍛造他、成就他,那就是曾國藩。在2020年末出版的新書《馮唐成事心法》裡,引用曾國藩的金句遍地都是。當然,馮唐引用曾老夫子的句子,都不是簡單的摘錄,而是經過消化吸收,加入了自己的深刻思考,闡發得嚴絲合縫,整本書裡瀰漫著東方古老傳統文化的「誠心」和「虛心」。
  • 馮唐:要成事,先做自己。如何提升自己,三步法助你走向成功
    他這種隨機應變的能力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覺得在他的《馮唐成事心法》一書中可以找到答案。比如在本書知己這一章節中,他在介紹如何要在以「成事」為目的的條件下,管理好自己時,他提出了一個原則「相信時間,相信自在生長的力量。」在這個原則中,他提出的兩個小點值得關注,一是要承認自己的局限性;二是要確定自己的任務。好了,我們對戰他之前提出他做事的三層邏輯,我經歷、我理解、我表達。
  • 學書者有生命中的「貴人」,馮唐的貴人是曾國藩,你的是誰?
    在2020年末出版的新書《馮唐成事心法》裡,引用曾國藩的金句遍地都是。當然,馮唐引用曾老夫子的句子,都不是簡單的摘錄,而是經過消化吸收,加入了自己的深刻思考,闡發得嚴絲合縫,整本書裡瀰漫著東方古老傳統文化的「誠心」和「虛心」。
  • 女人到了中年,不要亂發朋友圈,這個道理要明白
    導讀:女人到了中年,不要亂發朋友圈,這個道理要明白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女人到了中年,不要亂發朋友圈,這個道理要明白!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人到中年,女人該明白的幾個道理
    人到中年,這是個很尷尬的年齡,尤其對於女人來講,子女還未成年,老公正處於事業的上升和巔峰期,而自己卻像一朵盛開過的花兒,逐步在走下坡路了。中年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也是人生的重要轉折點;中年是碎了一地的煙火,也是一個女人一生中最敏感、最關鍵的過渡期。這個年齡談情尷尬,說愛已老,和年輕人一起談天說地太幼稚,和老年人一起講經歷又過年輕。
  • 馮唐:別在無聊的人、事上浪費時間
    1 「在我40歲之後給自己立了幾個規矩,」幾年前,在接受南都採訪時,馮唐說,「一是沒有巨大的經濟利益不和別人撕逼,不和別人爭;二是不給任何人寫序;三是原則上不在任何無聊的人或事上花時間。」嚴格來說,不撕無價值的逼,不寫序都可以歸結於不無謂浪費時間,三個規則其實就是一個規則:不在無聊的人或事上花時間。為什麼會這樣要求自己?一是因為年齡漸增,很多事情都看淡了,都覺得無趣了;二是,精力也下降了,沒那麼多閒功夫。
  • 馮唐:純屬扯淡,女孩要承擔相同的社會責任和義務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曾分享了一件事:她去北極看她的女兒,她說我看著她嫻熟地做自己的工作,救助遇險的人,我覺得她可以獨立扛事了。即使我不在了,她也能活得很好。  就像馮唐所說的: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敗玻璃脆。財富和美貌易逝,「禁得住事」才能姿態優雅地在這個興風作浪的世界裡歲月靜好。
  • 人到中年,這個「習慣」應該保持,越早明白越好
    何炅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一旦悟透了就變得很沉默,不是沒有與人相處的能力,而是沒有了與人逢場作戲的興趣。」人到了一定的年紀,就會有了一定的人生感悟,當一個人到了中年的時候,經歷了社會百態,當他們再一次面對生活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體會。
  • 心理學:人到中年,如何活出最好的自己,請學會四個心法重塑自我
    這是日本心理學家心屋仁之助寫的一本書《中年的活法》在這本書中,作者分享了我們應該如何活出最好自己的諸多個心法。:學會去除不安與憂慮,活出舒心的自我人到中年,我們很容易對各種事情擔心不已,我們越擔心,生活就會越陷入到我們自己的偏執中去。
  • 人到中年,明白了這4個道理,才算不枉此生
    人到中年,歷經了歲月的滄桑,經歷了許多大風大浪、風風雨雨。此時的男人充滿了成熟韻味,但是我們不可否認的是,人到中年後,精力就開始走下邊坡路了,不再像年輕時的氣血方剛,渾身充滿幹勁了。為什麼會有「中年危機」的存在?
  • 人到中年,明白這幾個道理,晚年才能幸福
    關於這一點想必大部分人都很明白,在現代社會,40歲以上的人就被大家稱為中年人。中年就意味著大家已經不是青年,不再年輕,再過20年,大家就要邁入老年的行業,如果你有夢想,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人生,所有的時間也不多了。事實上,中年是人生的轉折點,情況良好,你便可以擁有安穩幸福的晚年,一步走錯,結局將無比悽慘。
  • 人到中年才明白,做人要透,臉皮要厚
    中年是生命的高潮期,壓力、激情、追尋意義組成了生活的日常。常聽一個詞:中年危機。的確,中年是會面臨很多危機,是會很苦,但是往往過得好的人都具有這2個特質:「做人透、臉皮厚」。三、道理是成事的關鍵,決定最終的結果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會發現,一些在一個領域做得好的人必有一條她很通達的道理所在。因為,做任何事道理都是相通的。就比如:無論在職場還是生意場,誠信永遠是立身之本,人品永遠是做任何事的通行證。一個人悟透了什麼樣的道理,便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 人到中年,最舒服的活法
    人到中年,才突然明白,人生除了生死,一切都是浮雲。下半場,最好的活法,便是養好這三種習慣,重新找回自我的幸福。人這一生,身體健康永遠是最重要。人到中年,走到了人生下半場,更應該好好注重自己的身體,保持好心情,堅持鍛鍊身體,該吃吃,該睡睡,別熬夜,別生氣,心情開朗,是最好的養生。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一日三餐,按時吃飯,到點睡覺,天亮起床。人生好好吃飯,是一種修行,養好這個習慣,才能活得更健康,更長壽。
  • 人到中年後,要明白一個道理,不然容易晚景悽涼
    你覺得人生廣闊,到處都是同道中人,家人在你的字典裡,反而排到了後面,你覺得身邊那些「朋友」個個都比家人重要,你覺得他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覺得這樣很豪氣,很義氣,也很有感情而你被這些人感動打動,覺得他們的事就是你的事,反倒把自己的家人放在了腦後。因為這時候你的人生似乎還很精彩,你的身邊有很多人圍繞著,或者說你還有精力圍繞著很多人。於是家人對你來說,好像有點無足輕重,甚至有點被你遺忘的感覺。但是到了中年以後,你如果還是這樣,那可能就有點問題了。因為中年以後你多半也成家了,有了老婆孩子。
  • 內心強大心法:強弱是一體的,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懂得充分示弱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很多人都很害怕暴露自己內心的脆弱,事實上,一個內心強大的人深刻懂得,強弱是一體的,如果我們想要變得內心強大,很重要的一個心法是學會示弱。學會示弱不是說明自己真正的弱小,學會示弱是一種很好適應環境的生存方式,更是一種保護自己的方式。
  • 馮唐:我是直男但不是直男癌,婚姻就是反人性的,娛樂圈裡不公平
    馮唐的「北京三部曲」先後被改編成電影、網劇,韓庚、張一山、郭麒麟都曾做過他書中的男主角「秋水」。而最近讓他處在輿論漩渦中的,卻是其一篇雜文。2017年10月,馮唐發布文章《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此後,「油膩中年」成為中國網絡流行語,並引發一場標籤式群嘲。「油膩男」迅速攻佔社交媒體的同時,也引發了很多反對。
  • 人到中年,男人為什麼不再說我愛你?有一個道理,我們要早點明白
    秦雪覺得很困惑,她不明白,才剛剛人到中年而已,為什麼他們的愛情感染力就變得如此微弱了?以前總覺得愛情能夠改變一切,可是如今,她與張奇之間的愛情,就連他們的婚姻生活都快拯救不了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他們的婚姻生活越來越冷漠了,秦雪甚至覺得他們還不如一些老年夫妻恩愛。02愛情雖然不注重形式,但愛情的表達,卻必須依賴於形式。
  • 馮唐的語錄給出了答案,讓人產生了共鳴
    ,每個地方價格可能都不一樣,但都不會少於好多萬,相信現在的人,彩禮最低也不會少於五六萬吧,哪怕是農村的,都不會是這麼價格,只會比這個高,不會低多少。更何況,這個年代,有錢人都不擔心找不到老婆。除了錢,還有很多人為了健康而煩惱,因為我們這個年代,很多人為了賺錢而忽略了自己的健康,最後健康就成了很多人的煩惱,很多人把自己賺的錢都拿出來,想買回健康,可一切都晚了。
  • 馮唐: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喜歡馮唐的人認為馮唐率真不做作,討厭馮唐的人覺得馮唐自戀又囉嗦。 喜不喜歡,都要真的讀過再說,也許二十歲不喜歡,三十歲反而喜歡。人生多變,事無常態。 01 關於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