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惡意》,寫盡了人性的黑暗,看透了人世的炎涼

2020-08-20 姜教授語錄

作為一位中國人,我們自小接觸的教育就是「人之初,性本善」,做人做事要以和為貴。不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其中的論調都是因果輪迴,善惡有報。如果一個壞人並沒有被上天懲罰?

我們甚至會像阿Q一樣安慰自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即使報應沒有落到壞人的身上,最後也會落到他的家人身上。

成年的我們該醒一醒,哪有百分之百的善與惡。我們只是在大多數時間扮演著善良的角色,但是出現一些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時,我們也會變成邪惡的魔鬼人性是不能考驗的,真正的惡意是沒有理由的。

什麼是惡意?惡意是一種不好的念頭,它產生的本身就是為了傷害別人,你曾經遭受過沒有任何緣故的惡意嗎?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聽過這樣的話,「你很好,但是我就是不喜歡你」。很多學生因為看著某個人不順眼就對他實行校園暴力,這種行為不就是蘊含著深深地惡意嗎?所以說真正的惡意產生的時候真的沒有理由。

東野圭吾寫人性的好手

在一次採訪中東野圭吾曾這樣說過:「人性的獨白、社會的炎涼,這些是人類永遠需要關注的命題」。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也能看到很多關於人性的描寫。

如果說《白夜行》中的愛情熾烈到能夠讓雙方替對方粉身碎骨,那麼《惡意》中的怨恨就能將人引入萬劫不復的地域之中。兩種都是惡,卻又惡的不同。

《惡意》寫盡人性黑暗

故事開頭與一件刑事案件有關。暢銷書作家日高邦彥慘死在家中,他的妻子理恵和他的好朋友發現了他的屍體並且報了案。警方調查發現,殺死日高邦彥的兇手就是他的好友野野口修。對於行兇作案這一事實他供認不諱,但是說起作案動機卻一直語焉不詳 。

警方一直緊抓著罪犯不放,最終野野口修說出了自己殺人的原因。野野口修與日高邦彥是朋友,兩人重逢的時候,日高邦彥邀請野野口修來家裡做客,野野口修見到了日高的第一任妻子初美。初美與野野口修一見鍾情,兩個人開始戀愛了。

不久之後日高邦彥發現了這件事,以初美為人質,要挾野野口修給自己代筆。之後。日高獲得了很多文學大獎,野野口修卻只能在一家兒童出版社裡工作,才能被掩蓋。不久之後,初美出車禍逝世,野野口修懷疑日高殺了她,於是對他實施殺害。

真相現世之後,輿論完全倒向野野口修這一面。大家都在罵日高是一個無才無能的虛偽作家,而野野口修卻成為了一個不得不殺人的悲情受害者。這種說法看似有道理,但警方總覺得還有很多細節解釋不通。

真正的惡意

「我恨你,因為你比我優秀,比我善良。作為我的好朋友知道我最恥辱的過去還一直幫著我,雖然你一直在幫助我,但我就是無法不恨你,我無時無刻不想殺你」

警察繼續調查後發現事情出現了轉折日高並非野野口修說的那麼邪惡,他是一個有才能又溫暖的人,他從來沒讓野野口修給自己代筆過。

她的第一任妻子初美也沒有和野野口修交往過野野口修說的話全部都是自己編造的謊言。事實是野野口修與日高相遇之後,日高顧念舊情不僅沒有鄙視他還一直在幫助他中工作。

日高永遠也想不到自己最終死在了自己一直幫助的人的手中。野野口修將對自己的不滿意轉移到了對日高的恨中。他的惡意的根源是嫉妒。

東野圭吾的厲害之處就在與他巧妙的設置了各種謎題,引導著你去尋找答案,當你找到答案的時候卻又發現真正的答案還被掩蓋著。於是你不得不推翻自己之前的所有結論,重新開始尋找兇手。《白夜行》是這樣,《惡意》也是如此。

東野圭吾最擅長的就是在不合理之處寫出合理的故事,讓人有一種這樣也符合人之常情的感覺。看他的推理小說,自始至終你都會有一種參與感。兇手到底是誰?證據是什麼?都需要你來仔細尋找。

對於推理小說感興趣的人,可以點擊下面小卡片,了解一下東野圭吾是怎麼於不合理之處揭露人性的黑暗,如何進行推理的。

相關焦點

  • 十首詩詞,寫盡最無奈的人世悲涼
    僅只二十七字的小令中,寫盡微妙之心理活動,如此痴愛之寫,卻又不見字面直露。《相見歡》【南唐】李煜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隱娘說:此詞是即景抒情的典範之作,它表面上是傷春詠別,實質上是抒寫「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深切悲慨。
  • 三個字,寫盡一生!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無論是世態是否炎涼,做人都一定要善良。《聖經》裡說:你想要別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別人。選擇善良,福雖不至,但禍已遠離,選擇作惡,禍雖一時未到,但福已經遠離於你。有人說,善良是上帝賜予的禮物,是最美好的祝福,守住了善良,就是守住了福氣和好運。
  • 您經歷過最黑暗的人性,是什麼?
    哪有一個億萬富翁不追求任何回報每天寫這麼多文章將自己的個人心得毫無保留來教陌生大眾正確炒股的?如果不是心懷善念用一種慈善的追求在做試問誰能一直堅持下去?每個人對慈善的理解不同。3,人性,是複雜的。不如,我們今天來探討人性吧!今天在微博看見這個文章。讓我心情,五味雜陳。
  • 東野圭吾《惡意》最犀利的10句話:你永遠不知道別人為什麼會恨你
    他從小厭惡日高,卻偽裝自己,把自己對日高的惡意當成一顆種子埋在心裡。源於這種恨意讓野野口修殺死了日高並在其死後盡一切可能的讓其身敗名裂。東野圭吾被評為日本作家中的作家其實是有一定原因的,往往從他所寫的書中能讀到太多現實生活中的東西。不需要你動多少的腦子也能夠看懂,所以比起其他人來講,東野圭吾的書更像是一種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良藥,而且書中的句子直擊人心。
  • 不得不承認,世態本來就炎涼
    世態有時就是這樣炎涼。有光明就有黑暗,換個角度看,社會上的明爭暗鬥,其實都是社會需求必然的存在。俗話說「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不就正好反映出競爭的激烈和無情嗎?如果你不學會如何去深入它,理解它,就只會被它所吞沒,淪為「蝦米」。
  • 看透人心的悲涼句子
    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3. 好時蜜糖難分,分時毒藥難解。物是人非之後,誰又是誰的誰,不過八個字:「人心涼薄,冷暖自知」。4. 早已看透世態炎涼,卻沒料到人心險惡。5. 心總是在最痛的時候覆蘇,愛總是在最深的時候落幕。6. 有些人很幸福,一眨眼,就一起過了一整個永遠。有些人很幸運,手一牽,就一起走過了百年。
  • 人不可太盡,事不可太盡,凡事太盡,緣份勢必早盡
    人一走,茶就涼,是自然規律;人沒走,茶就涼,是世態炎涼。一杯茶, 佛門看到的是禪,道家看到的是氣,儒家看到的是禮,商家看到的是利。茶說:我就是一杯水,給你的只是你的想像,你想什麼,什麼就是你。心即茶,茶即心!
  • 讀書筆記,李甜甜《取悅你自己,才是正經事》:一本心靈勵志書
    這是一本心靈勵志書。全書以當下最流行的勵志題材為主基調,在都市生活的大背景下,輔以鋒利文筆,告訴人們該如何奮鬥,如何去愛,以及如何去生活。整本書以「取悅自己」為獨特視角,宣揚不迎合,不攀附,不將就,不求全的生活理念。針對18—35歲的讀者,尤其是女性讀者,注入強心劑。本書,傳遞了一種不迎合,不攀附,不將就,不求全的生活理念,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 人性之善良者反結惡果
    不要嘗試去看透人性,因為跟你不相干的人,對你是根本沒有人性,跟你親近的人不需要看透他的人性。人性中的善良是會被利益蒙蔽的,這就是現實。不要去嘗試看透人性,因為你看透了他就已經沒有人性了。(這裡是指部分人)沒有必要的善良,反結下惡意善良也是需要原則的,對待別人善良沒有原則,哪最後必然要為自己的善良買單。什麼樣的人可以幫!對自己好的人可以幫,幫過自己的人要幫。
  • 《菜根譚》:世態炎涼人情淡薄,唯有看透內心本質,方能豁然開朗
    世態炎涼人情淡薄,這也正是人的劣根性,多數人都喜歡攀附權貴,對於那些他們認為的失敗者和弱小者卻投之以鄙夷的態度,很多人都因此都對人性產生絕望。聰明的人懂得變通之道,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那不妨改變自己,用另外一個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
  • 惡意的情緒,源於自私的「唯我主義」
    對「充滿惡意」的人「充滿惡意」。這句話雖有兩個惡意,但這兩個惡意是非常不同的,因為人和人的道德準則和社會認知不同。惡意並非都是合理的,因為「惡意」存在的本身就是一種「不合理」,無論是狀態、欲望、情緒。惡意與仇恨有什麼區別?仇恨是心懷敵意的負面情緒或者負面欲望,即使如此,仇恨卻是大家可以理解的,因為冤有頭債有主,這種心理是有因果的、可以追溯的。
  • 人性天生是黑暗的自私的?社會主義是與人性相反?論人性與社會
    馬克思主義的批評家認為馬克思對人性的看法過於完美。人與人之間不會再有不平等。馬克思忽略了人性中的缺陷去設想一個烏託邦社會。達到共識說到人性,先達成一個生物學的共識,免得看完全篇文章後指望用腦部差異來反駁
  • 這部R級影片,讓你看懂人性《黑暗面》
    我給她推薦了一部電影——《黑暗面》,如果你也看過這個電影,就會明白,測試真的不是個好辦法。影片開始,沮喪的男主阿德裡安出現在酒吧,憂鬱的氣質吸引了女侍酒法比安娜,兩人迅速產生愛情,後來男主將法比安娜帶回自己的豪華別墅,開始動作片。
  • 23歲那年,我給心愛的女孩寫了一本真的「情書」
    曾經為她寫過的文字,有幾十篇,沒有遮遮掩掩,也都一一收錄在這一本「情書」裡面,作為一本心書出版給了她,我也自個兒留了一本。洋洋灑灑的幾萬字,寄去了我對她的所有祝福和所有的情誼,在回憶的過程中,在提筆的過程中,我慢慢地回想,整理彼此間一件件的事情,揣摩著她看到文字時的每一分可能有的心事,然後,大膽地寫了下來
  • 老祖宗看透人性的8句話
    1.朋友中,誰最窮,誰就說話少;2.社會中,誰膽大,誰就機會多;3.職場中,誰話多,誰栽跟頭多;4.感情中,誰主動,誰就會被動;5.親人中,誰最富,誰的親戚多;6.辦事中,誰儘量,誰就辦不成;7.體制中,誰圓滑,誰就升得快;8.借錢中,誰發誓,誰就不還錢;看透現實的
  • 警惕人性的黑暗:背後捅你一刀往往是身邊人,防人之心斷不可無!
    人性從來就不只有善良,與善良並存的是隱藏在骨子的邪惡。你以為身邊人是值得信賴的,然而要你命的往往就是你信賴的人!10月21日,一個女生與閨蜜在景區遊玩,彎腰繫鞋帶時被閨蜜從背後突然推入水中,最終溺斃而亡!這個女生至死也不會想到,平時形影不離的閨蜜,居然會致她於死地,簡直防不勝防。
  • 人經歷這3件事,最能看透人性!(精闢)
    有句話說:「人生至境是知道,因為知道,就把人心和世相看透落難的人,最容易看清人情冷暖,品出世態炎涼。因為人在落難時,能把人心看得真真切切。因為當時顧貞觀並不認識有權勢的人,便天天拿著吳兆騫寫的文章去實證他的才華。
  • 一個人如果把人性,社會看的太透,是一個怎樣的人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為青年,ID:Jayden701V7】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我認為一個真正看透人性,看清社會的人少之又少。它需要你有豐富的閱歷,清楚的認知,縝密的思維以及對價值觀的充分理解,否則你根本看不透人性和社會。
  • 那個中年男人的惡意
    以最大的惡意去猜測人性,以最大的善意對待這個世界。不記得這是哪裡看到這句話,只知道它是對的。有人說,不要去隨便測試一個人的人性,你不會想知道結果的。可以理解男性對女性的好奇與愛慕,無論是上學時在宿舍和室友的悄悄話還是工作後和朋友之間的討論,我可以確定我們是本著對女性朋友的欣賞的精神與目光來看她們,本無惡意。男女本來就是相互吸引相互欣賞的,我想姐妹們相聚也是這樣吧。無論男性還是女性,在談論異性的時候都是在一個比較私密的圈子內,很少會有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如此露骨的高談闊論。
  • 父親寫的散文詩(一)
    說起我的父親,或許他沒有一本用來記載人生的破舊的日記本,或許他的人生並沒有像別人一樣跌宕起伏。他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父親,但在我心裡,他刻下的是一本厚厚的故事集。從我的角度,身為一個女兒的角度,去看我的父親的人生,我卻體會到滿滿的心酸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