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我是脫貧攻堅一線上的「老兵」丨沿河自治縣駐村...

2021-01-11 天眼新聞

我叫朱庭志,是省能源局2016年派駐銅仁市沿河自治縣譙家鎮耳當溪村駐村的第一書記,同時,2019年又成為駐沿河自治縣駐村督戰隊員的朱庭志,今年58歲,是脫貧攻堅一線的一名「老兵」。

到沿河自治縣扶貧之前,我曾於1996年至1997年赴望謨縣樂園鎮參加黨建扶貧,2011年至2012年又赴威寧縣金鐘鎮海拉鄉黨建扶貧。  在沿河自治縣扶貧這些年,有許多感人的故事,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兩件事。  不忘山裡孩子一聲聲呼喚「朱爺爺好」  擔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最難忘的是我與耳當溪村麻池片區16名學齡前孩子的故事。  有一天,我在深入村寨遍訪貧困戶時,來到位於大山深處的麻池片區,一陣琅琅的讀書聲吸引了我。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稚聲稚氣的聲音洪亮甜美。   沿著聲音而去,看見在一戶農戶家中,16名學齡前兒童跟著老師朗讀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句。那簡陋的教室是一間沒有粉刷的小房間,幾條長凳矮凳組成的臨時課桌椅和搖搖欲墜的黑板,看著讓人很揪心。一位右手殘疾的老師左手拿一根樹枝,指著黑板上的字,一字一句認真教讀。

在簡陋的教室裡,劉坤老師在一字一句教孩子們識字

通過聊天了解到,老師叫劉坤,是這房子的主人,也是孩子們唯一的老師。劉坤的妻子也是殘疾人,兩個小孩正在讀初中。  劉坤告訴我,他以前考上了中專,但因殘疾未被錄取。這幾年,他看到本地家庭條件稍好的人家都把孩子送到較遠的山下讀書,條件稍差的又大都為留守兒童,讀書非常困難。劉坤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雖然自己是貧困戶,是殘疾人,但身殘志堅。於是,夫妻二人在家臨時辦起了這個「幼兒園」,解決鄉親們孩子的照管和讀書識字問題。  我為劉坤夫妻的精神所感動,被當前情景所震撼。我想,應該為改善他們的條件做點事,讓孩子們安全安心學習,為劉坤的「幼兒園」改善教學條件。  幾天後,我帶來了圖書和城裡孩子常吃到的零食分給孩子們。孩子們臉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歡快地一聲聲叫著「爺爺好」。  隨後,我發動身邊的朋友人脈資源,動員社會力量,為孩子們購買了新衣服、新書包,為「幼兒園」添置了新課桌椅、新黑板和文體用具,改善了幼兒園的條件。劉坤也借錢把教室重新粉刷一新。   後來我經常去幼兒園看望孩子們,每一次去,孩子們都會高興喊著「朱爺爺來了」「朱爺爺好」。

朱庭志(後排右一)與幼兒園全體師生合影

辣椒地裡美麗的「迷彩服」  在今年9個月的既督又戰,邊督邊戰中,中界社區發展「村社合一」模式辣椒225畝是我和全體駐村隊員、村幹部付出汗水最多的一件事。   辣椒產業辦起來了,但辣椒基地路途遙遠,全村勞動力大都外出務工,留在家裡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勞動力的匱乏成為發展產業的一大難題。我與村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同志立即討論商量如何破解這一難題。

駐村隊員的迷彩服在辣椒地裡格外顯眼

大家認為,只有全村14名駐村幹部一起上,幹在前面,才能引領群眾投入到產業發展之中。從土地翻鏵,椒苗種植,田間管理,辣椒採摘及銷售的各個環節,處處可見美麗的迷彩服身影,這也成為了中界社區土地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到地裡比村民早,收工比村民晚,渴了喝點山泉水,餓了啃點乾糧,開著私車拉工具、運送務工農民,在雙樹坪、石老虎辣椒基地翻土、採摘、打包、裝車,直到開車把最後一批農民送回回家中才得以休息。群眾都誇,我們都是些做實事的好幹部。   今年中界社區發展200多畝辣椒地,為貧困群眾提供了3500多個務工日,實現增收28.6萬元。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坤倫

編輯 何濤

見習編輯 周睿

編審 楊儀 王琳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奮戰扶貧一線 書寫青春年華丨銅仁市碧江區燈塔...
    我叫黃仁雄,是銅仁市碧江區燈塔街道寨桂村駐村第一書記。2019年3月14日,是我結婚的日子,也是組織下文派我去駐村的日子。3月18日,我帶著興奮、激動和一點小小的惶恐前往駐村地——寨桂村黨支部報到。寨桂村連續兩年被評為「軟弱渙散後進村」,村班子成員抓黨建促脫貧的能力不強,致使各項工作推進滯後。為了解決難題,為扶貧工作出好力、盡好責,我做了不少功課,下了不少心血。到村第二天,我開始挨家挨戶地走訪,了解寨桂村民情民意,摸清村寨脫貧攻堅困難底數。來到69歲的困難群眾楊在弟家時,她含淚說道:「丈夫去世後,我一人生活,年齡大,腿腳不便,不能種莊稼。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脫貧笑臉讓我倍感欣慰丨赤水市元厚鎮陛詔...
    而在2019年10月初,領導找到我,徵求我對駐村工作的想法和意見,雖然因為家庭方面的原因我內心有些糾結和顧慮,但是我還是當場答覆領導,堅決服從組織安排。於是2019年10月底我作為赤水市增派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進駐元厚鎮陛詔村,有幸成為元厚鎮第一個女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心就是扶貧力量的源泉|都勻市勻東鎮大坪村駐...
    我叫唐文章,2019年8月12日,從最初的幫扶責任人,我正式成為大坪村駐村工作隊隊員。幫扶開始,身邊沒有現成的經驗提供學習,我只好抱著熱情,投石問路,一步一腳印狠下功夫、向同事取經,積累經驗,用心用情擔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開展駐村幫扶和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從一名醫生蛻變成真正的脫貧攻堅「戰士」丨湄潭...
    我叫白傑,是湄潭縣人民醫院放射科的一名醫生,根據組織安排,2016年2月到抄樂鎮沙塘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說實話,作為一名業務技術人員,要帶領一個一類貧困村脫貧致富,我心裡是沒底的。但想到既然組織選派了我,就不能當「逃兵」。
  • 「我的扶貧故事」心懷感恩,扶貧路上收穫滿滿丨獨山縣影山鎮翁奇村...
    我叫孫晨皓,現工作於貴州省都勻獨山供電局麻尾供電所。2019年2月,我開始到獨山縣影山鎮翁奇村參加脫貧攻堅駐村工作,不知不覺已將近一年半了。我從一名扶貧戰線的「新兵」變成一名「老戰士」,也讓我對脫貧攻堅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和感悟。
  • 「我的扶貧故事」七旬老人感恩脫貧丨冊亨縣巖架鎮弄應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松,2014年9月有幸考到冊亨縣巖架鎮人民政府工作。自從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一直嚴格按照縣委、縣政府及鎮黨委、政府的要求,全力抓好脫貧攻堅工作。2019年7月,根據鎮黨委的安排,被派到弄應村擔任村指揮長,兼任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基層成就最美青春年華夢|黎平縣龍額鎮岑岜村駐村...
    我叫吳翔,是黎平縣龍額鎮岑岜村農業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是岑岜村駐村幹部。我從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轉變成一名合格的駐村幹部,中間經歷了許多磨練。第一次到他家時,她孫女正低著頭在板凳上寫作業,身上穿著比較單薄,家裡沒有什麼像樣的家電,房屋的另一半透著風,屋頂露著雨。   了解清楚情況後,我和駐村第一書記立馬為他們申請困難資助,年底慰問時,還和村「兩委」為他們帶去了件新棉衣和慰問金500元。經過這幾年的脫貧幫扶,他們家房屋得到修繕,家裡有了電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我要說三聲感謝丨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駐...
    我叫田俊,2019年7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被派駐到興義市泥凼鎮經堂村任第一書記。駐村伊始,我的第一場戰鬥就是「全面回頭看,精準定措施」大遍訪工作。白天開展入戶走訪,晚上按要求做好走訪臺帳,從晨光曦微到點點繁星,我與扶貧工作隊一心投入到戰鬥中,對建檔立卡貧困戶逐戶進行走訪,與貧困群眾一起細算收入帳,確定脫貧具體措施,確保農村貧困人口按時全部脫貧。一周內,我和戰友們就完成了全村792戶3550人的入戶排查工作,看到各類扶貧臺帳整齊有序擺放在會議桌上時,我們非常有成就感。
  • ...故事」扶貧工作,就是幹|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駐村工作隊長何大信
    「鎮黨委決定派你到平亭村去,那裡是全鎮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塊硬骨頭,你是扶貧站幹出來的,組織相信你。」2019年3月,單位主要領導找我談話,決定派我到黔南州羅甸縣紅水河鎮平亭村主持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我欣然答應,這對我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
  • 「脫貧感恩黨 奮進新起點」——第一書記講述扶貧攻堅故事 思念...
    思念隔著屏幕,我在這頭,你在那頭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父老鄉親,同志們,大家好!我叫王秀芳,臨桂區市場監管局派駐會仙鎮四益村委第一書記。我的駐村故事要從2018年的一個電話說起。「局黨組準備派你到會仙四益村委任第一書記,但又考慮到你剛休完產假,仍需哺乳,望你和家人商量後答覆」。
  • 【決戰脫貧攻堅】那人,那山,那水,那脫貧攻堅路!
    從2月1日起,我們全體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和鄉村幹部們就全部到崗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整整21天,日夜值守……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村委會自製的彝漢雙語宣傳車。考慮到這裡是彝族聚居村,大部分老百姓聽不懂漢語的實際情況,村委會羅書記將疫情防控知識錄製為彝漢雙語音頻,將音響栓在垃圾車上,因陋就簡自製成宣傳車,每天繞村播放。」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感恩路丨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村民吳仕瓊
    2014年對我來說是艱苦的一年,我家有4口人,兒子孫智富讀高中,女兒孫智源在讀初中,而自己的腰椎又經常疼痛,做不了重活路,只有老公孫遠剛外出打工維持生計。 吳仕瓊在村辦公室工作  當年,村裡進行貧困戶識別時,我家被評為貧困戶。自那以後,得到了鎮村幹部的更多關注,幫扶政策也越來越多。幫扶幹部孫瑤經常上門走訪,解決家庭存在的實際困難,宣傳扶貧政策。
  • 貴州省第四考察組到印江自治縣考察脫貧攻堅工作
    據印江縣政府網消息:2021年1月12日,省第四考察組組長、省委組織部二級巡視員肖小平率隊到印江自治縣考察脫貧攻堅工作。銅仁市政協副主席、縣委書記田豔主持考察座談會並匯報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近年來,縣委團結帶領全縣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市委脫貧攻堅決策部署,堅持以脫貧攻堅為統攬,堅持「一切圍繞扶貧幹、一切圍繞扶貧轉、一切圍繞脫貧算」,聚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緊盯「兩不愁三保障」和「三率一度」標準,用好用活「五步工作法」,嚴格按照「七個極」總要求、「三真三因三定」工作原則和「76554」工作方法,全力推進「四場硬仗」,持續發起「春風行動」「夏秋攻勢」「冬季充電」「暖冬行動」,
  • 「我的扶貧故事」從失落感到幸福感丨冊亨縣雙江鎮林木村駐村幹部...
    一紙文件,我生平從未有過的失落感湧上心頭,我萬分無奈、徹夜難眠。我叫梁建華,我曾經夢寐以求想要進城工作,好不容易進了縣城,不曾想,只在縣城待了不足兩月,又被下派到偏遠的雙江鎮林木村駐村。從城裡坐車顛簸3個多小時,我終於到了林木村村委會,當時我的心又涼又喜。
  • 「我的扶貧故事」君若胸中有錦繡 人生何處不精彩丨劍河縣敏洞鄉敏...
    我叫龍燕,是劍河縣敏洞鄉敏洞小學的一名教師。2019年8月份,全縣教師按照上級指示,暑假時間全部投入到脫貧攻堅中。我和我的丈夫也不例外,共同加入這場戰鬥中。當時我的小孩一歲都不到,我也將他帶入村。村幹開玩笑說,他是最小的作戰隊員。
  • 「我的扶貧故事」用責任心做事 用感恩心做人丨務川自治縣廣潤農旅...
    「這些年,石朝鄉的變化令人驚嘆,得益於國家的好政策,大路直通大山裡,荒山上不僅種滿了香榧、金銀花、花椒,還成功培育出車釐子,石朝從極貧鄉變『精品鄉』,未來發展大有可為。」我叫田華,是土生土長的石朝人,2017年,正是趕著石朝鄉大力實施脫貧攻堅,我毅然回到石朝鄉浪水村創業成立公司,通過「村集體經濟+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精品水果。我以前一直在外打工,只有初中學歷的我做過普通工人,也做過車間主任,業務經理,還曾多次創業。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扶貧幹部老陳丨興義市泥凼鎮金竹凼村駐村...
    「陳伯,我媳婦人不舒服進醫院了,醫院喊先繳2000塊錢辦住院。」「不要忙繳,你跟辦住院的工作人員說你是興義市泥凼鎮的貧困戶,根據政策,你可以先不繳這筆費用。」這是2020年4月下旬,我接到我駐村地貧困戶劉祥武電話的情景。
  • 「我的扶貧故事」走好茶旅融合發展道路,做好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我叫申開平,是百裡杜鵑管理區商務與投資促進局選派到普底鄉聯豐村擔任駐村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駐村兩年多來,我堅守脫貧攻堅一線陣地,和大家團結協作,日夜奮戰,有效帶動群眾脫貧。作為初來聯豐村扶貧幹部,想要幫助群眾發展致富,首要的是摸清民情,走村串寨是最有效的辦法。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不忘感恩|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村民張連秀
    我叫張連秀,是畢節市大方縣三元鄉河頭村箐上組的村民。這些年,通過精準扶貧工作開展,我們村的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周邊群眾和我家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如今,我脫貧了,也想為脫貧攻堅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
  • 口述實錄·我在扶貧一線——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南皮縣支行三農客戶...
    「第一書記」紮根扶貧一線2016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脫貧攻堅成為時代發展的主旋律,全國各領域的人員都開始投入到偉大的扶貧攻堅事業中來。根據南皮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和部署,郵儲銀行南皮縣支行以全力推進實施精準扶貧戰略,切實抓好幫扶村精準扶貧、脫貧工作,加大推進扶貧開發力度,加快幫扶村脫貧致富步伐為目的,選派單位骨幹組成脫貧駐村工作小組,對南皮縣季九撥村進行幫扶。我光榮的被選派為郵儲銀行駐季九撥村駐村第一書記,並全身心投入到駐村幫扶工作中。郵儲銀行在接到上級通知後第一時間組成工作隊來到季九撥村開展扶貧脫貧幫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