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栩然
首發 | 栩先生(公眾號ID:superMr_xu)
剛工作沒兩年的時候,下班回去的路上,接到了家裡的電話,姐姐用顫抖的聲音告訴了我父親得了幾年的「怪病」,有了最終的檢查結果——漸凍症。
我在那之前雖然已經自己查資料,想到了這種可能性。
但當真正聽到這個確切消息的時候,仍然難以克制內心的痛苦和恐懼,大腦一片空白,幾乎是毫無意識地走到了路中間——直到被一輛車撞倒在地。
幸運的是,當時撞倒我的只是一輛電瓶車,但以我當時的狀態,就是被汽車撞飛也毫不意外。
那一段日子裡,我經歷了有生以來最大的煎熬,白天疲於奔命,夜裡頭痛失眠,很多時候都吃不下飯,最瘦的時候僅僅只有100斤,一副形銷骨立的樣子,身心都已接近崩潰。
兩年多後,也是下班的時間,我接到了母親的電話,非常悲傷地告訴我姐姐查出了絕症(後來發現是誤診)。
我雖然心裡也很慌,但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先安慰了母親,然後深呼吸了幾口氣,特意找了家喜歡吃的飯店,好好地吃了頓飯。
因為,那時候的我已經想明白了:沒有吃飽飯,怎麼有力氣去面對這殘酷的人生。
吃飯的過程中,我開始聯繫親戚朋友,了解短時間內我能籌措的資金額,諮詢醫院認識的人,打聽病症,看有什麼合適的醫院可供姐姐後續的治療。
同樣的巨大打擊,同樣的突如其來,同樣的晴天霹靂,但兩年前的我和兩年後的我,幾乎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心態來應對。
所以,你覺得我會非常俗套地總結一句:人的心智要想成熟,最重要的是經歷?
然而並不是。
你經歷了很多事,可能會讓你心智變得成熟,但心智成熟卻絕不是只有經歷很多事這一條路。
這是一個充分不必要條件。
經歷當然很重要,但你總不能沒事兒找事兒,硬逼著自己去找些悲慘的經歷來體驗吧。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一輩子都過得一帆風順,那豈不是這輩子你都心智不成熟?
所謂的心智成熟,其實就是你在被生活蹂躪的過程中,慢慢擁有了幾種能力。
(1)控制情緒的能力。
情緒對人的行為和思考的影響,我在很多文章裡都深談過,一個人慢慢成熟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學會了和自己的情緒正確相處的過程:
知道自己會被什麼樣的情緒所困擾,在什麼情境下自己會產生怎樣強烈的情緒,懂得如何一點點地去宣洩情緒。
更重要的是,明白了不要在情緒的影響下去輕易地做出決定。
最簡單的例子,很多人大晚上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聽了一首動人的歌曲、心裡一動突然想起某個人,可能就很衝動地去表白了,然後就悲劇了。
要知道,你被某種情緒所感染的時候,不代表別人也和你一樣。
(2)邏輯思維的能力。
小孩子的心智之所以不成熟,就在於他們還無法用邏輯的方式去解釋自己所看到的世界和遇到的問題。
所以會傾向於跳過中間的論證,而直接把兩件看似相干的事情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聯繫起來。
「天下雨了,一定是老天爺哭了。」
「老師剛才批評我上課講話,肯定是旁邊的王胖子告了狀」
……
但長大了你才會發現,萬事萬物之間的因果轉折紛繁複雜,只有從無數表象中找出真正的邏輯關係,才能在真正看透後選擇最合適的應對策略。
可以真刀真槍對著幹,也可以「揣著明白裝糊塗」。
(3)克制欲望的能力。
「我要的,現在就要」這句話作為廣告語很好,但誰要真信了,只能是碰壁到懷疑人生。
畢竟,你的爹不是王健林,你的娘也不是董明珠。
現實的真相就是,你想要的,多數時候不僅不會現在就得到滿足,很可能是永遠也得不到滿足,否則共產社會早就來臨了,何需要我們去繼續奮鬥?
欲望是一種很可怕的東西,擁有直接繞過你的思維中樞對你的身體下命令的「特權」,當你被欲望所控制時,做出的舉動,很可能會讓你事後嚇出一身冷汗。
只有學會了合理控制欲望,才能心態平和,不輕易被外在的東西所誘惑,而做出荒唐之事來。
然而,上面雖然說了那麼多能力,但我們都知道,這些能力的獲得與你的年齡增長具有「相關性」,但並不具有「因果性」。
不是你年齡越大就越會控制情緒,越懂得邏輯思維,越能克制自己的欲望。
許多人終其一生從心智上講都還是「小孩子」。
心智的成熟,與經歷有關,與閱讀有關,與和別人的交流有關,但又不僅僅是這些。
說白了,你所遇到的事,看過的書,接觸過的人,聽到的話……
所有這一切所引起你的特定思考,這才是真正決定你心智成熟度的關鍵因素。
在每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過後,在每一本深受啟發的書背後,在遇到的每一個相見恨晚的人之後,你都可以去總結、反思很多的東西出來。
否則遇到的事再多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看過的書再多也不過是浮於表面,認識的人再多也不過是匆匆過客。
比如,我從小到大成績都不錯,但每次關鍵性考試必定發揮失常,從小升初、中考到高考,不管我之前成績有多遙遙領先,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大失所望。
直到我大學裡想了很久,看了很多書,才真正接受了這個設定——我大考就是可能失誤,我再強調自己正常發揮一定會金榜題名也沒用。
什麼事情,遇到了就是遇到了,你不是那唯一的「幸運兒」也不是那唯一的「不幸者」。
當我擁有這樣的心態後,發現很多過去難以接受的問題,也就那麼回事兒。
這樣的結果就是,後來每次考試都正常多了。
這在我看來,其實就是一種心智上的成熟。
接受這個世界的所有真相與現實,這世上就是既有好人,也有壞人,還有好壞難分的人。
人的一生總是會有悲慘的遭遇降臨,不是到你頭上就是在別人的頭上,你再難過再憤怒再痛苦,也不會對你所面臨的困難起到任何作用。
承認問題、接受問題,你才能理性地看待問題、分析問題,提出有效果的解決方案——
而這,才是面對問題時,真正有用的東西。
—— END ——
栩先生說:感謝閱讀,我是栩先生,文章來自我的個人原創微信公眾號「栩先生」(栩念xu)(公眾號ID:superMr_xu)。
關注公眾號,在菜單欄可以直接讀我的更多成長乾貨、深度思考等全網熱文,和關於毛主席的精品文章。
公眾號後臺回復「社群」,加入後即可獲得成長禮包,已有上千人一起抱團成長。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文章,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