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寬容」的本質!說白了就是「慷他人之慨」!

2021-01-19 微思時代

來源:天涯雜談



有人總結了中國式的八大寬容:


大過年的、人都死了、來都來了、都不容易、還是孩子、歲數大了、為了你好、習慣就好。


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永遠置身事外,卻永遠喜歡指指點點。



他們不顧事實地偏袒弱者,以近乎病態的寬容來滿足自身的道德優越感。


他們習慣稱自己為心懷寬廣的「好人」,實則是最可怕的一群人。





杭州濱江的黃女士駕駛的寶馬車在小區門口被一輛送快遞的電動三輪車撞了,騎車的是一個15歲的少年,當時正在看手機,毫無爭議的權責。


4S店定損一萬三左右,經過交警協調,黃女士做出讓步只賠償4000元就可以。


但是令黃女士沒想到的是,對方在支付了1000元(由快遞營業點墊付)後,遲遲不肯賠付剩餘的3000元。


黃女士打電話過去問,對方的哥哥說「你這麼有錢,也不差這點錢,為什麼一定要我陪」,「上次撞了保時捷都沒有陪這麼多」。


對於那些觸犯我們底線的行為,我們當然有權利生氣、維權。


然而中國式「好人」,卻總是奉勸別人要寬容、要善良,要以和為貴。



郭德綱說過一句話:


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經歷過什麼,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評判我,誰給你的資格?





不講道理、沒有原則地提倡善良,本身就是對惡的縱容。


這種中國式「好人」,以道德和愛心的名義去要求別人,自己卻無動於衷。


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有多常見:


你去電影院看電影,坐在後面的熊孩子一刻不停地踢椅背,甚至把爆米花撒在你的頭髮上。


你忍無可忍地回頭,周圍的人卻勸你:「算了算了,他還是個孩子,跟孩子計較什麼呢?」


你去超市買東西,結帳的時候,一個老人若無其事地插隊在你前面。


如果你和他理論,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尊敬老人都不懂嗎?你也會有老的一天,給自己積點德吧。」



上海交大教授竇令成說過這樣一句話:


現在人和人之間的矛盾,主要來源於有那麼一撥人,慣於用聖人的標準衡量別人,用賤人的標準要求自己。


這種無底線無原則地勸別人包容、原諒,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偽善」。





丈夫出軌、家暴,如果女人想要離婚,必定會有人裝作過來人的樣子勸解:


「為了家庭就忍忍吧,你看孩子還那麼小。」「離過婚的女人就不值錢了。」


一群人借著「鬧伴娘」的幌子,對伴娘又摸又抱,伴娘不堪其辱要報警,卻有人出來打圓場:


「大喜的日子,沒必要當真嘛。」「就是圖個喜慶,沒什麼大不了的。」



女生好心送孕婦回家,卻被孕婦和其丈夫聯合害死。有人評論:


「被害者的父母可以收養那個孕婦的孩子呀。


剛好他們沒了女兒,而孕婦又要接受法律的制裁,不如收養了那個要出生的孩子。」


這種中國式「寬容」,不但讓當事者更加痛苦,更是滋長惡行的根源。


電影《驢得水》有這樣一句臺詞:


憑什麼用你的道德標準來綁架我的利益?


道德從古至今都是拿來律己的,法律才是律人的,不懂道德的人才會用道德律人。加小編微信:wxidmzzy 看更多好文。


世界上根本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針刺不到別人身上,他們就不知道有多痛。





中國式寬容的本質,說白了就是「慷他人之慨」。


因為熊孩子沒有欺負到他頭上,所以勸別人:「別跟孩子計較。」


因為跳廣場舞的大媽沒有把高音喇叭放在他家樓下,所以才敢說:「要尊敬老人。」



因為自己不想捐錢,所以在明星微博底下留言:「賺那麼多錢也不多捐點?真小氣。」


表面上有一顆仁慈之心,什麼事情都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評價別人。


而當自己處於事件的中心,成了當事人,卻又換了另一幅嘴臉。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句話:善良不是要求別人做什麼,而是自己應該做什麼。


深以為然。


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不會對別人的生活指手畫腳。


沒有經歷過同樣的傷痛,憑什麼打著善良、大度的旗號,幫別人做決定呢?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欲之,亦勿迫人。


不要再以太陽的名義,黑暗公開掠奪。


盲目的善良、沒有原則的大度、毫無邏輯地肆意幹涉別人的人生,往往比作惡更可怕。

相關焦點

  • 「中國式寬容」就是慷他人之慨
    「中國式寬容」就是慷他人之慨 然而中國式「好人」,卻總是奉勸別人要寬容、要善良,要以和為貴。郭德綱說過一句話:不明白任何情況就勸你一定要大度的人,你要離他遠一點。因為雷劈他的時候會連累到你。 你根本就不了解我經歷過什麼,就站在道德高地上評判我,誰給你的資格?
  • 「慷他人之慨」更可怕...
    然而中國式「好人」,卻總是奉勸別人要寬容、要善良,要以和為貴。 這種中國式「好人」,以道德和愛心的名義去要求別人,自己卻無動於衷。 如果你留心,你會發現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有多常見:你去電影院看電影,坐在後面的熊孩子一刻不停地踢椅背,甚至把爆米花撒在你的頭髮上。
  • 真正的寬容,不是慷他人之慨
    旁邊一位大媽也附和到:「就是,20塊錢也不多,人家大熱天穿這麼多也不容易。」我心裡更不舒服了,要我獻愛心可以,但不應該是用這種道德綁架的形式。不講道理、沒有原則地提倡善良,本身就是對惡的縱容。 這種「好人」,以道德和愛心的名義去要求別人,自己卻無動於衷。
  • 中國傳統文化從不主張慷他人之慨!
    慷他人之慨是這種情況,如某人欺負過你,這時一個人來勸你說「忍忍吧!和好多好,這是小事。」
  • 請不要以「善良」的名義,慷他人之慨
    有人總結了「中國式」的八大寬容:大過年的、人都死了、來都來了、都不容易、還是孩子、歲數大了、為了你好、習慣就好。有這樣一類人,他們永遠置身事外,卻永遠喜歡指指點點。
  • 這世間最大的惡意就是「慷他人之慨」
    而中國消防的官微持第二種觀點,認為價格過高了。最終的結果,則是開鎖公司被壽光市市場監管局按照未明碼標價,給予頂格5000元罰款。對於這麼一個事件,之所以傳播的沸沸揚揚,大抵是因為它挺典型的,反映了眾生百態,有太多的是是非非。我們無意否定道德高尚者,但讓人忍不住腹誹的,是那些慷他人之慨之輩。
  • 世間有一種惡,叫慷他人之慨
    遇到困難,首先要自己尋找出路,而不是等著別人來救你,更不應該道德綁架別人,慷他人之慨。 體諒是仁義,慷不慷慨就看我樂不樂意。她會在車上查人頭,對帳,如果數目對不上,就是乘務員的責任,沒得商量。輕則賠差額,重則扣工資。 那些喜歡站在道德高點的人,從來不會去了解下事實背後的原因。 做好人行好事固然可貴,可慷他人之慨的行為卻是極其可恨。 他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說教,你無法反駁,稍不留神,就會成為眾矢之的。
  • 慷他人之慨,這種朋友不可交
    但如果這個人慷他人之慨,那麼又會如何呢?小林和小張兩人是同事,平常相處的也還不錯。兩人工作之餘,偶爾也會抽空聚餐。隨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久,兩人相處得也更加有默契。一次同事小王找小林借錢,說家裡有事需要用錢,而自己手裡現在沒什麼錢。小林說自己平常就是個月光族平常就是個月光族,手裡也沒什麼錢。然後小林叫來小張,讓小張把錢借給小王。
  • 天下最惡劣的是慷他人之慨
    前天我專門寫了《中國落後美國最大的所在》,其實可以配合《成本觀念與名詞之爭》以及《天下萬事大不過給錢》一起閱讀。
  • 慷他人之慨的時候,別那麼大方.
    對於這種行為,我往往稱之為慷他人之慨……不是我沒有同情心只是每年在新疆打工的農民工那麼多這麼評論搞得新疆虐待了他們似的 03 目前網際網路上有些小布爾喬亞總是有一種慷他人之慨的臭毛病。,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我對於我自己的同胞,還是很溫柔的,但是對於這種慷他人之慨的,我就不當他是同胞了,香蕉人而已。
  • 有一種大方叫慷他人之慨
    文|唯晨世人都喜歡慷慨大方之人,可現實生活中,誰賺錢都不容易。於是,一個人的大方和闊氣顯得頗為難得。生活中有一類人,總願意替旁人出頭,做順水人情。比如,單位發了獎金後,可能會有那麼個別人站出來說,某某你剛領了一筆「巨款」大家都看到了,打算怎麼表示表示?
  • 職場上最痛恨慷他人之慨——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在職場上,相對於自我為中心的人,有一種人是令人相當討厭的,這就是慷他人之慨,每次總是零成本展露人性光輝,利用別人來構築自己的偉大。慷他人之慨有多無恥?舉個例子:某個公司裡新來了一位年輕設計師,大家看他設計的作品都挺美,對他讚賞有加。
  • 中國人慷他人之慨的毛病又犯了
    沒必要吧,所以這則視頻可能單純就是被網友曲解了。但是在刪除的新聞下面,還是有網友在呼籲兩人復婚,對此也有一些人說,如果真的復婚了,賈乃亮太窩囊了。當然還有很多人說這是他們自己的事,隨便吧~這三種你站哪種意見呢?
  • 警惕—共享還是慷他人之慨!?
    去年,聽一個大佬付費課程時,他講到【把別人的知識和觀點分享出來價值不大,那叫慷他人之慨】充其量是一個傳話筒罷了,大概意思是這樣子,這一點矯正了自己的一個分享態度,於是自己的號停更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馬上寫了篇文驚警醒自己,現在把自己對講道理的一些想法梳理如下1、從小就養成看書的習慣,導致產生一種錯覺,自認為比同齡人多讀幾本書,自視清高,愛講道理,養成了一些「文人陋習」2、形成了一個好為人師的壞品行,現在想來,實際上講了很多廢話,自己沒能理解到位,同時同時講的東西大多是碎片化的,意義不大的,同時也是一種也是慷他人之慨;3、之後開始深思【
  • 慷他人之慨,有人竟建議外國入境人員全部集中到武漢隔離
    微博網友@菩提樹joan 髮長文呼籲將外國入境人員全部集中到武漢,「與其回到自己的家讓家人冒被隔離的風險,不如到武漢共度難關」,引起廣大網友尤其是武漢人的憤慨,認為他冒充武漢人、無視武漢人經歷的苦難、慷他人之慨,之後這名微博網友刪博改名。
  • 創業者不該「慷他人之慨」
    【經驗】  融資之前應該換位思考    有投資界人士指出,創業者大都是風險偏好者,他同時表示,「如果風險偏好者不是用自己的錢承擔風險責任後果,那麼就是『慷他人之慨』,但創業者不應該『慷他人之慨』。」
  • 慷他人之慨,才是最大的惡
    「道德綁架畢竟還只是道德上的,家庭關係綁架才是最牛X的。
  • 以色列阿聯交好川普樂了,巴勒斯坦怒斥「慷他人之慨」
    不過此方案的本質確是「慷他人之慨」,以色列只是承諾保持現有的實際控制,不再發動進攻。而實際在承擔風險的仍然是身處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民。目前針對此事,美國,以色列和阿聯三國都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的外交突破。阿以兩國將在未來幾周內籤署協議,包括互設大使館,投資,旅遊,國家安全和直接通航等在內的諸多事宜。海灣地區局勢將因此產生何種後續動作,我們將持續跟進。
  • 遠離喜歡「慷他人之慨」的假仁義婊
    一直以來,就頂討厭這種喜歡慷他人之慨的假仁義婊。你反抗吧,顯得你小氣,你不反抗吧,自己吃一悶棍不說,還讓假仁義婊做了好人。人家大姐這法子實在是直擊要害,打得漂亮。怒懟假仁義婊最好的方法是,你想獻愛心可以,但麻煩你放自己的血,掏自己的錢,謝謝。
  • 對那些慷他人之慨的人不可信任
    寓意:這故事說明,對那些慷他人之慨的人不可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