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滙豐銀行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90後年輕人的負債總金額高達22億元,人均負債12.79萬元。當然了,這只是一個平均數,很多年紀小一些的90後可能並未負債這麼多錢。一般情況下,都是最早的一批90後負債多一點,因為他們的年紀普遍在25歲以上,大多都已經成家立業。而在當下這個時代,成家立業往往伴隨著買房、買車、養育孩子。
有家庭的人都知道,以上這3樣東西,沒有一樣便宜的。特別是房子和子女的教育,堪稱最「燒錢」的兩件事情。從這個角度來看,90後人均負債超12萬元,其實也不算多,畢竟一個房貸都佔了好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不過,這仍然值得我們注意了。可以發現,相較老一輩的人,現在年輕人的負債率不斷攀升。
不說90後,就拿00後來說,只要滿了18歲,基本上都會有負債,其中最常用的,就是支付寶裡面的花唄、借唄等。或許負債金額不多,但足以說明年輕人的消費觀發生了轉變。以前,大多數國人都講究「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講究「未雨綢繆」。最明顯的一個體現,就是我國的居民儲蓄率一直居高不下,位居全球第一。但是近些年,我國的居民儲蓄率也有了明顯下降,因為這一代的年輕人更傾向於「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為此不惜借錢來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
其實,從某種角度來說,居民的消費能力提升了,也不是一件壞事。試想,如果大家都把錢存在銀行裡不拿出來消費,那麼社會經濟的發展勢必會非常緩慢。而這,也是很多國家的央行實行低利率甚至是負利率的原因,目的就是為了讓居民及時消費。而我們國家,長期以來的居民儲蓄率一直很高,這意味著在消費方面,其實是偏低的。
現在,年輕人變得不愛存錢了,開始積極消費甚至是「超前消費」了,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嗎?其實,這正應了一句老話,叫做「過猶不及」。任何事情都是這樣,一旦「太過」,反而就不好了。當下,大多數年輕人已經不再是正常合理的消費,而是盲目消費、借貸消費和超前消費。而為了迎合年輕人的消費欲望,各類借貸、信貸產品也是層出不窮。長此以往下去,後果是比較嚴重的。對於年輕人而言,過度「超前消費」甚至比「黃賭」的危害還要大。
而對於這種情況,央行也是及時出手了。就在前不久,央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了一份《意見稿》,其中明確指出,個人網絡小額貸款金額不得超30萬元,網貸平臺不得誘導借款人過度負債。另外相信不少人也發現,現在國家對於網絡借貸行業的監管越來越嚴格,這也從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年輕人的利益,避免年輕人因為自控力不足,而深陷「債務泥潭」。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