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
幸福,是我們在生活中所追求的。
只是,幸福在我們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並不像我們想像得那樣多。
其實,幸福也是需要學習的。
生活幸福的秘訣,在於「活在當下」這4個字。
不回望昨日憂
看過這樣一則小故事:
東漢末年,有個叫孟敏的人,買了一隻陶罐。
他拿著陶罐走在路上,結果一不小心把陶罐摔破了。
破碎的陶罐躺在地上,他卻連看也不看一眼,逕自走了。
旁邊的路人覺得非常奇怪,追問他:「你的罐子打破了,怎麼連看也不看一下呢?」
孟敏回答說:「看它有什麼用呢?已經破了!」
在經濟學上有一個概念,叫做沉沒成本。是指由於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的,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
無論是在平時的生活中還是在商業活動中,能不能果斷放棄也是一門學問。
難以放棄沉沒成本,對未來沒有任何好處,只會令人喪失機會成本,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對於孟敏來說,停下腳步對著一個摔破的罐子懊悔,結果只會是浪費時間而錯過晚上歇腳的客棧,只顧著哭泣而無緣欣賞晚霞的華光。
西方有句諺語說: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一個懂得體味生活幸福的人,不會站在原地懊悔不已;而是立即啟程,不回頭,向前走。
畢淑敏在《懂得這一點你會更幸福》中提到:
人們喜愛回味幸福的標本,卻忽略幸福披著露水散發清香的時刻。那時候我們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顧後不知在忙著什麼。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有成本的,當你為昨天已經發生的事情回頭懊悔時,必然會錯過其他的幸福和美好。
不遠眺明日愁
林清玄在《假如生命只剩下三分鐘》一文中,講述過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
他家有一個很大的院子,種有很多樹。
父親規定小孩子要輪流掃地,掃完院子才可以去上學。
每天天還沒亮,在上學之前便得開始掃,掃院子很累,每個小孩都很不情願地掃地。
父親看見孩子們掃地那麼痛苦,便教給大家一個方法:以後每天掃地之前,先把樹搖一搖,把明天要落下的葉子先搖下來,這樣一來兩天掃一次就可以了。
孩子們一聽,這樣省勁兒啊!於是,第二天就開始照著做。
掃地之前先用力地搖樹,發現搖樹比掃地還累;等搖好樹,終於把明天的葉子也掃乾淨了。
掃地的孩子坐在院子旁的藤椅上,心中充滿成就感:好棒!連明天的葉子也掃好了。雖然今天比往常更累,但是這樣做明天就輕鬆了!
結果第二天一早起來,發現地上還是有很多落葉,依舊需要清掃。
這時候,孩子們才明白父親的用意:不管我們怎麼用力搖今天的樹,明天的葉子都不會預先落下來啊!
這段經歷給了林清玄很深的啟示:一個人活在今天,只要把今天的地掃乾淨就好了,把自己的心掃乾淨,把自己的地掃乾淨,因為明天有明天的心,明天的落葉。
今天只需要做好今天的事情,明天的事情無須操心;想多了扯遠了,徒增負累,於事無益。
活在當下,是最好的生活狀態
作家亦舒在《凡事不如就在今天》中分享了一個小故事:
有一年她和一位女伴去麗江,決定的特別快。
那是年前的一個旅行淡季,機票價是一年的最低點。
周四中午,她發信息給女伴:明天去麗江,三天,那邊可以看到漂亮的花兒。
五分鐘後,女伴回覆:好啊,我來訂票,你訂客棧。
第二天下午,二人已坐在了飛往麗江的航班上。
後來,事實證明,臨時決定的麗江之行非常愉悅。
後來亦舒問那位朋友:你為什麼決定一件事會那麼快?
朋友笑著回答:想到就去做。再說就三天,時間總是有的,票價也很低,為什麼不去?我的做事原則就是自己高興,別人也高興。想多了啥事都做不成。
這就是我們所豔羨的「說走就走的旅行」。
朋友這種做事爽快、關注當下的人生態度和做事準則,做什麼事就在今天,活在當下。
想約朋友聚餐就在今天,想和愛人出去走走就在今天,想陪孩子玩耍就在今天,想學習一項技能就在今天……因為明天的情況、環境、心情都不一樣了,一切都變了。不如就在今天。
生活中,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把全副精神投入其中,感受現在,這就是幸福。
體味幸福人生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焦慮,難以體會到幸福的感覺,那是因為我們想得太多,專注得太少。
作家連嶽曾說過:活得簡單一點,每天那些固定的事情做完,一天就結束了。
這種經過專注和思考後的簡單,反而更容易體會到幸福。
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像會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訓練,體味。
願你我都通曉生活幸福的秘訣,習得體味幸福的能力。
不回望昨日憂,不遠眺明日愁。
當幸福來敲門的時候,我們要對自己說:請記住這一刻,就是當下!
如此,幸福才會長久地伴隨著我們。
作者簡介:勤一一,富書專欄作者,富書素材營學員,富小書的人,二胎職場媽媽,溫暖的中年少女。用文字治癒你我,以知識反哺育兒,本文首發富小書(ID:fxsfrc),你身邊最好的閨蜜,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