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人,到底講不講義氣啊?」
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你可能已經被「義氣」這兩個字綁架了。
有的人自認為很講義氣,卻常常得不到應有的回報:我把他當哥們兒,掏心掏肺對他,怎麼他一點義氣不講?
張三和李四是關係很好的同事,好到差不多能稱兄道弟。出門喝酒辦事,提到對方都可以說,這是我小兄弟,找他辦事,一句話而已,巴拉巴拉。張三理所當然,以為自己是李四的N拜之交好兄弟,當然要為了好兄弟的事情講義氣。
某次某個項目出了問題。一層層追究下來,前後經手人分別是李四和王五。在責任劃分的事情上,兩人起了矛盾。李四認為自己已經嚴格按照規定流程,把每一步工作做到位了,是王五疏忽大意。王五則認為是李四交接工作時一筆帶過,沒有把該解釋的細節解釋清楚,導致自己產生誤會,才會出現後面的問題。
這時雙方各自拿出了一堆證據支持自己。各有各的一點點道理,一時難以判斷,到底要由誰來承擔責任。
這件事情,本來和張三沒有任何關係。具體的事情,他也不了解。但在公司裡,人人都知道他們倆是好兄弟。此時兄弟有難,自己豈能袖手旁觀?於是張三為了「義氣」,跳出來指責王五:「這就是你的不對了。李四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事情一條條列出來,都是交接好籤好字的,你要是覺得有問題就別籤字啊。」王五反駁:「我要是知道有問題,當然不會籤字。問題是我怎麼知道有問題。這個問題是他分內要管的,他不講我怎麼知道?」
張三不認可:「王五老師,你是老行家了,這種事情怎麼會看不出來呢?」王五一下子頓了幾秒,反問道:「這個項目,好像和你沒關係吧?難道你中間也參與了?」問得張三啞口無言。
處理結果很快出來,李四承擔主要責任,王五承擔次要責任。張三過來找李四,想安慰他一下。沒想到李四看到張三就沒好氣:「你也太多管閒事了。我又沒請你出來說話。現在不但受了處罰,還有人說我在公司裡搞小團體。」
……
張三不但語塞,而且心塞:自己講「義氣」,反倒錯了嗎?
先搞清楚什麼叫義氣。義氣的前提是「義」,公正和正義。有了正義,才能有「義氣」這種剛正的氣概。對照這個前提,再去想一想,那些要求你「義氣」的情形,有哪一次,是和正義有關的?有多少次,還不是為了個人的私利?
當然,也有為數不多的「真義氣」情形。其實廣東方言裡,「捱義氣」開頭的那個「捱」字,真的是很準確了。講「義氣」不好受,要吃苦,要忍耐,要捱。如果是為了正義之事,倒還是捱得,心甘情願認帳。但如果是為了一團誰也講不清楚的亂麻,還值得捱嗎?
何況,大部分的工作場合,就只是工作而已,流程清楚,規章分明,哪裡來的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