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伴而不婚?
就是說夫妻離異或喪偶後,想要重新給自己找個生活伴侶,但又不想和對方結婚,希望以戀愛的名義在一起互相陪伴。當然了,這種現象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居多。
對於這種現象,生活中爭議還是蠻大的,就像有人說:
「結婚只是走個形式罷了,老年人生活確實寂寞,伴而不婚只是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也挺好的,解決了老人的晚年生活問題,又不用承擔婚姻裡的瑣碎,再婚只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影響兩個人的相處。」
是的,結婚只是一個形式,如果兩個人真想要在一起,願意為對方負責任,那為什麼會拒絕走這個形式呢?
所以走不走這個形式不重要,為什麼不走這個形式,才重要。
如果是一方或雙方,只願索取享受而不願付出、承擔和犧牲,那麼這又是不是一種自私呢?在確定是自私的情況下,我們接受這種形式的存在,等同於承認了這種陪伴是建立在沒有利益衝突的基礎上。
一旦有利益衝突了,或對方身體出現問題了,一方都可以光明正大的離開。
並且有沒有想過,兩個人各懷鬼胎地在一起,也實現不了陪伴的真正意義與效果,儘管領了結婚證,也不一定能實現,甚至因為自私會帶來更多的矛盾,所以才會說,為什麼不走結婚的形式,才重要,決定在一起的初衷和感情很重要。
主要想說的,兩個老年人在一起,結不結婚不重要,但都得有那個感情、決心和責任心。
夫妻也是一樣,等你們到老了,在你病重的時候對方會不會照顧你,要看感情,而不是看一紙證書,不然就算會照顧你,也會很敷衍的。
伴而不婚,如果沒有特殊情況,那麼不想結婚的背後,無非就四個原因。
不想去承擔婚姻裡的責任,也不想為對方負責,一旦結了婚,就等於是將自己的後半生與對方捆綁在一起了。
而不結婚的情況下,如果自己過得不舒服了,感覺不合適了,隨時都可以抽身而退,換一個生活伴侶。根本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和生活,就拿對方生病了這件事來說,一旦嚴重,從來沒想過要在那個時候去守護對方。
不結婚,就是想要自私的活著,又怎麼能接受自己的生活被一個病秧子拖累。
人都是有自私的,自己手裡的錢,都是打算好了留給自己兒女的,所以怕結婚以後,對方惦記著自己的錢,或者想盡辦法花自己的錢,甚至把自己的錢拿給兒女花。
也是不夠信任對方,要不然根本沒想過要去信任對方。
生活中很多子女,之所以會反對自己的父母再婚,大多也都是因為錢,生怕父母的積蓄被對方騙走,自己只能得到很少的一部分。
只要不結婚,一旦有利益衝突了,隨時都可以抽身而退。
過來人都知道,婚姻裡有很多柴米油鹽、家庭家務的瑣碎,這些都是需要人去承擔的,所以很多老年人,他們就只想過點輕鬆的生活。
誰都不願意去承擔,更不願意自己一個人承擔。
然後就希望,雖然在一起同居了,但實際上還是自己過自己的生活,互不幹涉,只是想身邊有個伴兒罷了。
可忽略了一件事,即使不結婚,只要在一起同居了,也會有家務的瑣碎,這些也總得有人去承擔。這些家務的瑣碎,並不是由婚姻帶來的,而是兩個人在一起生活帶來的必然事物。
不結婚,自然就不用去承認婚姻裡的責任,也不用被婚姻所限制自由,可以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比如,想去旅遊的時候旅遊,想去跳舞的時候跳舞。
一旦結婚了,自己的生活必然會受到幹涉,就不會再有相對的自由,而且在一起生活了,種種瑣事都會拴住自己的雙腳,也不用替對方養老育小,只管承擔好自己該承擔的責任。
如果是因為這樣不結婚,那麼關於中老年人「伴而不婚」的現象,從本質上來說,是各取所需罷了!看到了人性自私的一面。
當然了,如果你願意接受這樣的相處模式,倒也沒什麼問題。
總歸到最後,不會影響到你的利益,只是關係經不起推敲和考驗,沒有得到最珍貴的,也不會失去自己看重的。
其實客觀來說,很多真心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也有沒結婚的,只是覺得年齡大了沒必要,但並不影響彼此的感情。總結來說,結不結婚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起,能找到陪伴的真正意義和效果,也願意為對方負責和奉獻。
要不然僅僅是生活上的伴侶,滿足不了精神世界的需求。
人到了老年,真正的需求是精神上的,而非是生活上的,否則即使過著兩個人的生活,依然會感覺到無盡的孤獨。
有些老年人,是真心想要給自己找個伴兒,但有些老年人,而是另有目的,要麼是想要給自己找個洗衣做飯的保姆,要麼是想要給自己找個免費的取款機。如果你找了一個這樣的人,即使不結婚,也會使你的生活偏離正常的軌道。
到了這個年齡,人真的應該簡單一些,過著簡單的晚年生活,日子不長,別把精力都用在了算計和戒備上,那才是悲哀。
如果遇到了一個能真心待你的人,也要懂得回應,即使不結婚,但有些責任也要扛起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