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養父母的恩情,絲毫不亞於親生父母。雖然親生父母給予了孩子生命,但是養父母們卻給了孩子細心的照料。如果沒有養父母,被拋棄的孩子也活下來都困難,所以才有「生恩不如養恩大」的說法。
多年前一位「拾荒媽媽」的事跡感動了很多網友,這位媽媽名叫張菲,她是30多個孩子的養母。她終身未嫁,最後獨自拉扯大了30多名棄兒。因為張菲自己就是孤兒出身,是養母的出現給了她最初的溫暖,雖然這份溫暖只在她八歲那年就結束了,但她依然銘記於心。
在張菲二十多歲的時候,她已經在社會上漂泊了多年,見慣了許多風浪。但在街上看到年幼的被拋棄的孩子時,她內心仍然被觸動了。這些孩子們沒有家,於是張菲決定自己給他們一個家。
她沒有正式的工作,為了撫養幾十名棄兒,她整天撿垃圾,以四處拾荒為生。後來她的感人事跡被媒體報導後,很多人都大力為她和孩子們捐錢捐物,親切稱呼她「拾荒媽媽」。
30年後,這位「拾荒媽媽」再次出現在眾人前,這一次依然是為了她的孩子。如今的她已經年邁病弱,但依然在為自己收養的重病孩子奔走,寧願耽誤自己的病情,也要治好孩子。由於社會上的多家媒體關注,所以孩子們幸運地重獲新生,張媽媽的事跡也再次感動網友。
可是,她撫養的30多名棄兒中,很多孩子長大後卻從來不聯繫她,仿佛已經忘記了她,有的孩子打電話只是為了要生活費。這也讓很多網友們表示很心寒,一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養你長大,為什麼連一句感恩的話都不對這位媽媽說呢?
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光解決溫飽是不夠的,還要重視教育」。然而,這位媽媽還要為孩子的生存奔走,顯然無暇顧及這麼多。
1、自覺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
雖說很多父母不在意孩子是否會回報自己,但是父母對孩子付出了那麼多,卻收不到一句愛的回應,這也是很令人心寒的。
所以家長們也要主動起來,自覺培養孩子的感恩意識,讓孩子知道自己享受的一切並不是無條件的,而是父母主動的愛與選擇。父母承擔了家庭太多的責任,只為呵護孩子好好長大。即使不求回報,至少也需要孩子說一聲,謝謝爸爸媽媽!
2、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知恩感恩
其實除了父母會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之外,孩子身邊有太多人也在給予孩子愛。比如家中的長輩親友、孩子在學校的老師同學等等,他們對孩子的愛護和關心,也是需要孩子去感恩和回報的。孩子要多記得他人對自己的善意,可以經常在小事上回報他人,比如節日多問候對方,日常給對方幫個小忙。這樣雙方有來有往,才會相處得開心愉快。
3、生活中要有儀式感
每年到了固定的傳統佳節時,親友之間都會互贈禮物,表達對彼此美好的祝願。這些生活中小小的儀式感,都能幫助孩子培養一顆感恩之心。如果孩子想對自己喜歡的人表示感謝,每逢佳節之際,可以準備好祝福卡片和小禮物登門拜訪,這樣對方也更容易收到你的善意和祝福。
孩子在生活中有顆感恩之心很重要,這代表著孩子有感知愛和給予愛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懂得感恩,認為父母為自己做的所有事都是理所應當,那麼他們也不會主動去愛別人,最終收穫的是只能是自私又可笑的人生。
最後,祝願這位「拾荒媽媽」永遠健康快樂!
小哥哥陪你一起育兒,做最野的爸媽,關注我,了解更多育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