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我國大部分地方都沒有重男輕女的思想,但少數地區仍存在。對待家裡的女嬰說起來毛骨悚然,能夠活著長大已經是幸事。有很多悲傷的故事跟重男輕女有關,跟不幸的家庭有關。阿英告訴調解員,因為她年輕時的不負責任,讓女兒受了很多苦,她想跟女兒說對不起,是當媽媽的太不稱職了。
小林說,父母吵架後相繼離開了家,當年她9歲,她是家裡年齡最大的孩子,下面還有一個7歲的弟弟和一個不到1歲的弟弟,沒辦法只好去討飯吃,背著一個,牽著1個。附近的村民看他們可憐,會給一點吃的,但時間長了,慢慢也就不給了。
她只好帶著兩個弟弟到遠一點的地方討飯,去餐館討飯會被推開,罵她是野孩子,沒爹娘,髒兮兮的不要來店裡。肚子挨餓可以忍受,但是當提及自己沒有爹娘,眼淚刷刷的忍不住湧出來,儘管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但眼淚還是刷刷的流,她才9歲。
在水果市場附近認識了一個同齡的小男生,對方告訴她,水果市場沒人管,晚上可以鑽狗洞進去,撿破爛的水果吃。小林說,她理解母親,父親對母親家暴,母親是逼不得已才離開家得到。阿英說,她一個人來到浙江打工,雖然說很想孩子,但丈夫撂下狠話見她一次打她一次,她根本不敢回家,明確表示一個小孩都不會給她。誰知道,她走了之後,丈夫也一走了之。
調解員認為,一個家暴的丈夫,他是不可能管好孩子的,阿英雖然是家暴受害者,但連不到1歲的小孩都沒帶走,這也是說不過去的。阿英紅著眼說,她對不起三個孩子。
小林說,外婆臨終時打電話給她,求她原諒媽媽,討飯的時候,媽媽是不知情的,媽媽這輩子也很苦,要原諒媽媽。從她內心來講她是不原諒的。但外婆說熬不過晚上,如果不能原諒媽媽,她會死不瞑目。小林說著說著,眼角的淚水情不自禁的流下來,當時勉強答應外婆,其實心裡是沒有原諒媽媽的。
辦完了外婆的後事,小林跟母親爆發了,質問母親,她帶著兩弟弟討飯的時候,當媽的在哪裡。阿英覺得自己也挺苦的,也沒有很理解,之後就很少聯繫了。阿英說,女兒小的時候,她外婆照顧得更多一些,女兒有事就跟外婆說。小林說,母親走,父親也走了,她經常在乞討路上,回到奶奶家,奶奶對她也不好,經常打罵。有一次她想吃一塊肉,剛夾起來,被奶奶用筷子打,說女娃不能吃肉,男孩子才能吃。
小林帶著兩個弟弟從奶奶家逃跑,天還沒亮就出發,邊走邊問,到了晚上11點多才找到幾十公裡外的外婆家。不過沒多久,父親找上門,把她和弟弟接回奶奶家,然後又走了。因為帶弟弟出走的事情,奶奶讓她在祖宗牌位下跪了好幾天,邊打邊罵,讓她發毒誓。10多天後,她跟奶奶妥協了,說要聽奶奶話,奶奶才把她放出來。
聽到女兒這麼多年不幸福的生活,阿英十分後悔,也希望能跟女兒重歸於好,互相真心相待。小林說,其實她早已經原諒母親,只是不知道從何開口,她好想母親一個擁抱。當母女倆緊緊擁抱那一刻,一切的不愉快都煙消雲散,血脈親情,最終用愛化解了矛盾。阿英給女兒帶來了一個發卡,是女兒小時候夢寐以求的。
小林已經不再恨母親了,經歷了這麼多事情,她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忘記悲傷,還露出燦爛笑容。讓人看了十分不忍,曾經那麼對她冷落的人,她都可以通通忘記過去的不愉快,這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包容。有人認為,這樣的母親是不值得原諒的。也有人認為,一分為二想一想,原諒媽媽,人生幾十年,一晃而過,別到時留下遺憾的事,以前的事讓它過去,過好現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