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物: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的生活者

2021-01-10 中國網

  12月22日,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與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首次採用線上直播形式聯合發布了生活者「動」察2020研究成果——「度(duo)物(wu)」: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的生活者,基於生活者生活方式、購物行為的變化趨勢,提出了「生活即購物」、「賣場媒介一體化」、「現實生活實用價值」營銷對策,助力品牌方在不斷變化的購物環境中,與「度物」生活者建立信賴關係。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發布生活者「動」察2020研究成果——「度物」

  2020年是特別的一年,中國是全球範圍內率先進入「後疫情期」的國家,自今年4月以來,中國生活者的消費意欲依然維持在高水平狀態,且今年各電商大促成交金額再創歷史新高,由此可見,中國生活者依然擁有高漲的購物熱忱。另一方面,針對「購物的樂趣比以前增加了」的調研結果中,中國生活者的肯定回答佔比為40%,明顯高於美國(27%)、日本(10%)兩國。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認為,即便是在「後疫情期」,對於生活者而言,這種「購物熱忱」仍保持著延續的狀態。

  生活者在購物熱忱持續高漲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生活內容,尤其是在健康、儲蓄、消費等方面,他們更關注自身價值觀,認為購物不再只是「單純的購買行為」,而是「讓生活變得更豐富的原動力」。他們開始追求高品質商品的同時,節約意識也在同步提升,並開始反思自己的「衝動消費」行為,重新審視所購買的商品是否是自己真正所需。生活者會根據自身需求進行更加張弛有度的消費,逐漸萌生出「自由購物尺度」的意識。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研究員餘科(左)、張博睿(右)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將「持有購物熱忱」並運用「自由購物尺度」進行購物的消費心理及購物行為命名為「度物」。「度物」——以「自由尺度」享受購物樂趣並重新審視生活意義的生活者。

  「度物」一詞意在指,對生活者的購物特徵進行捕捉時,以年齡、地域、經濟水平為代表的這些外在尺度,正在向選擇商品時的耗時長短、花費對象的選擇、支付時實惠感的感知等為代表的內在尺度的轉變。這種轉變即便是在同一生活者的購物行為中也存在著各種不同的、且可變性的標準。為此,生活者的購物行為也變得更為複雜,更難以揣測。

  過去,品牌方一味追求速度、價格競爭,加之電商、數位化加速滲透帶來的購物「便捷性」,導致生活者雖體會到購物的實惠與便利,但購物的樂趣卻暗藏著遞減的危機。購物環境與以往相比發生了巨變。新的購物環境下,在提供「實惠型、便捷性」的基礎上,與生活者建立信任關係,成為品牌與「度物」生活者之間新的紐帶。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圍繞「度物」生活者購物行為與購物環境的變化,提出了品牌應對營銷對策。

  變化一:「購物的場景、購物的時間」拓展到整個生活和購物過程中,「度物」生活者購物情景尺度發生變化。

  品牌營銷對策:【生活即購物】,品牌將對購買行為的激發和觸達分散到生活和購買過程的方方面面,從而潛移默化、自然而然地與「度物」生活者建立信賴關係。

  變化二:「賣場」對「度物」生活者來說,既是「購買場所」又是「信息媒介」,「度物」生活者購物信息來源尺度發生變化。

  品牌營銷對策:【賣場媒介一體化】,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品牌將賣場不僅按照「購物場所」來打造,更要融入品牌、商品的信息宣傳。

  變化三:比起品牌所提供的「附加價值」,「度物」生活者更追求「現實生活實用價值」,「度物」生活者購物信息內容尺度發生變化。

  品牌營銷對策:【現實生活實用價值】,比起美好光鮮的附加價值,需為「度物」生活者提供他們認為「真實、有用、親切」的價值。

  針對「度物」生活者購物行為、環境變化的營銷對策

  生活者的購物意識、購物行為與購物環境均向複雜化、多樣化趨勢發展。面對持有「度物」態度的生活者及多變的購物環境,單一化的數據已無法對其全面解讀和呈現。未來需依靠整合更多數據與研究方法來洞察生活者、市場營銷方向。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在發揮自己獨有的「生活者」內心價值挖掘方法及調研手法的同時,也期待同中國傳媒大學專業研究團隊、大數據公司、電商平臺共同對數據調研、輿情梳理、消費洞察進行深入挖掘,了解生活者內心、行為的變化趨勢,助力品牌方探尋未來市場營銷新方向。

  2012年,博報堂生活綜研成立於上海,以生活者「動」察研究為主題,以對生活者整體生活環境的理解為出發點,逐年洞察、解讀、定義生活者的本質欲求,並據此作出新生活方式的提案。「度物」是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第八個大型研究成果,通過對中國生活者變化趨勢的捕捉,為企業、品牌提供迎合中國生活者變化趨勢的策略,並描繪對生活未來的構思,協助中國市場營銷工作的推進發展。

  【數據集】

  參考數據1. 4月以後,生活者的購物意欲出現V型反彈,至今保持在高水平狀態

  根據生活綜研(上海)每月實施的《消費晴雨表調查》數據顯示,消費意欲雖在2月新冠肺炎爆發期時出現大幅下降,但很快就恢復至以往水平並持續高水平狀態增長。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消費晴雨表調查》

  參考數據2. 中國生活者擁有「持續高漲的購物熱忱」

  「購物的樂趣比以前增加了」的回答中,中國生活者的肯定回答佔比為40%,美國27%,日本10%,中國明顯高於日美兩國。可以看出,生活者對購物的積極態度,這種「購物熱忱」還在不斷高漲。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購物生活調查2020》

  參考數據3. 中國生活者「自由購物尺度」

  相比以前「變得即使花大價錢也要買好的商品/服務(70%)」「追求真正優質的商品/服務」趨向活躍的同時,也不難看出「節約意識提升(83%)」的意識變化。從疫情期間開始,萌生出「相比周圍人的評價更注重是否真正適合自己(66%)」以及「運用自由尺度進行購物」的意識。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消費晴雨表調查》2020年11月

  【其他參考數據】

  ◆旺盛的消費意欲中並存謹慎消費意識的「度物」生活者

  運用自由購物尺度享受購物樂趣的「度物」生活者,已經從過去「爆買」般的大量採購中轉變,在旺盛的購物意欲驅動的同時,開始審視購物對自己是否真正需要和其意義所在的意識也在上升。另外,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生活者的購物速度也在逐步加快,對此,生活者也開始對因廣告、促銷信息的影響而導致的衝動購買的防備意識也在不斷提高。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消費晴雨表調查》2020年11月

  ◆「想要花費」及「想要節約」的消費品類中呈現張弛有度的選擇標準

  未來一年內想購買商品的類別

  · 「想要花費」>「想要節約」

  「生鮮食品」「醫療/保健品」「廚房用品」「衛浴用品」等生活必需品排名靠前的同時,「時尚用品」「化妝品/護膚品/香水」等讓生活增色的品類也位居前列。

  · 「想要節約」>「想要花費」

  表現為「娛樂」「旅行」「日用小商品/玩具」「家具/室內裝飾」等非生活必需品。可以看出,曾經被理解為「享受爆買行為」的中國生活者,在花錢方式上也表現出了張弛有度的轉變。

  博報堂生活綜研(上海) 《購物生活調查2020》

(責任編輯:柯曉霽)

相關焦點

  • 羅素:人生的意義是,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
    比如大腦的這個原理是,過渡重複性的沒意義的事情,相反,同一件事情,即使是重複性的,但是如果能夠發現其中的樂趣,那麼它就是有意義的,有樂趣有意義,那麼這就是大腦喜歡的,因為大腦無非要的就是快感!這就是為什麼羅素說:「你能在浪費時間中獲得樂趣,就不是浪費時間」。
  • 切莫失了思維的樂趣-0827
    在我不求甚解的理解中,就是存在的意義有很大一部分體現在思考的運動。但不知怎麼了,最近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和論調讓我重新審視,該如何思考,才能體會到它真正的樂趣。>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中有一篇文章專門講到思維的樂趣
  • 這3本書,帶你重新審視生活,探尋自己的內心
    在我看來,這其實是從根源上阻斷了讓生活繼續複雜化的腳步,我們要想自己不那麼煩躁,首先應該認清自己的內心,把不重要的事情放下,只做對自己來說,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獨處,會讓我們發現,其實我們需要的並不多。心不蒙塵,便乾淨透亮。
  • 2020,重新審視人生的一年;2021,人生的意義將伴隨每一天
    疫情,讓我們更加懂得珍惜親情、友情和愛情;疫情,更讓我們每個人有時間重新深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重新開始思考人生。危機,危險中孕育著機會!4月23日讀書節,筆者寫下《2020讀書節》這首詩:庚子春暮漸夏月,疫掃全球猶未歇。華夏兒女將毒卻,中華有才多豪傑。好書隨日潛入夜,不覺已至讀書節。古今多少緣生滅?為誰筆墨為誰寫?
  • 國學智慧《道德經》:凡事張弛有度,否則物壯則老
    《道德經》:凡事張弛有度,否則物壯則老。做人的一個狀態,講究的是一個張弛有度,無論是對什麼事,無論是對什麼人。當你懂得調整的時候,懂得根據當時的一個環境,面對的當時的一個人,張弛有度的時候,才是一種真正的智慧。
  • 重新審視自己的金錢觀
    30歲上下的你,必須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金錢觀,如果你現在只把追逐金錢作為人生唯一的目標和動力源泉,那你將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因為你已被金錢所奴役。 作為一個社會中的人,面臨著巨大的壓力,還有很多在內心深處限制我們行動的基本觀念,其中一部分便是關於金錢與財富的。 如果你有豐富的社會經驗,對財富也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瑞即 | 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可能是你缺乏「存在感」
    每個人從出生以來,就有追求幸福的衝動,嬰兒通過吮吸母乳獲取幸福,成年年之後,有人通過大手筆的購物獲取幸福,有人通過攝入美食獲取幸福,也有人通過愛人獲取幸福......每個人都有自己獲取幸福的方式。 存在感的強弱與我們能否感知到幸福和生活的意義息息相關。
  • 七年,重新的審視
    七年之癢,換來了我們重新的審視,感情似乎也進入了全新的考驗......。
  • 或許你可以從選擇一款好物開始
    你需要「加減乘除」購物津貼、紅包......這些個偉大的購物公式,簡直把雙十一玩成了一個大型購物網遊專場!各種套路猛如虎,一看優惠兩塊五,一不小心就買了個寂寞。所以,這個雙十一,你又該怎麼買買買呢?給自己的視聽一次享受。
  • 張弛有度,才是生活的原則
    無論生活和工作,不管多麼繁忙,都需要把節奏處理好,做到張弛有度。過分追求,長期處於緊張狀態,會使得身心疲憊。而過於鬆懈,聽之任之,又會導致懶怠之心。見過身邊的一些生意人,白天忙於做買賣,生意繁忙時,連三餐都無暇顧及,晚上又要整理一堆雜亂的帳務至深夜。
  • 感謝妻,不厭其煩教我父母使用智慧型手機,享受視頻上網購物樂趣
    去年暑期,我帶著妻回大草原鄉下老家,陪伴父母生活了一個月。臨走前,妻特意給我父母買了一部華為手機智慧型手機,按她的理論,這世上沒有學不會的技能,只是看誰去教誰去學了。我雖然只抱以笑意的讚許,但是心裡仍然想,我都教不會,你怎麼可能教會呢?
  • 360度審視下,你是不是像張鑫一樣把腿伸出過婚姻的被子
    我也知道,會有人說張一多疑、神經,讓男人生活得太壓抑。但是你想過沒有,這就是一地雞毛的生活中的你我。01 360度審視人性時,你也不完美我們自己看不見身邊的生活,是因為我們沒有上帝的視角,我們只看見我們眼睛能看到的,看不見我們視線以外的東西。
  • 關於享受生活的句子
    1、生活的真諦就是懂得享受生活,而享受生活的真正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情達到一種舒暢或平靜的狀態,做事完全是自覺、自願而且帶著興趣的。隨心所欲並不是指金錢的方向和改變,而是指心靈的自由。2、我相信,你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人,你就會遇到什麼樣的男人。我總是為以後的優秀而努力,大家都不明白,我已經優秀了,為何還那麼努力。
  • 做人的尺度!(深度好文)
    這把尺叫比較,以人生為參照物,量一量,一個人謙虛與驕傲、儉樸與奢侈、光榮與恥辱、成功與失敗、真善美與假惡醜,都一目了然。人生有尺,社會有度,心靜則尺平,心明則尺準。當尺、度完美結合時,人生有了方向,社會有了規則,世界就會因此而美麗。
  • 成年人最頂級的生活方式:享受孤獨
    孤獨是一種情緒,更是無時無刻不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它並不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孤獨絕對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糟糕。當孤獨感襲來,正說明你開始審視你自身,你開始去思考當下。可能剛開始你是無助的,甚至壓是抑的。很多時候,一個人學會「獨處」,才是真正強大的開始。
  • 谷川俊太郎《一個人生活》:什麼才是活著最真實的意義?
    這是一個人人都在尋求意義的年代。我在念五六年級的時候,經常會看著窗外思考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坐在這裡上課?讀書的意義在哪裡?等到了高中,面對厚厚一疊的模擬試卷,我又產生了疑惑:今晚寫的這兩套試卷有意義嗎?高考那天真的會考到這些嗎?好不容易大學畢業出來工作了,這份思考仍沒有停止:這份工作的意義究竟在哪裡?
  • 享受當下,就是最好的康複方式
    我們的文化過去一直強調奉獻,默默無聞地做個螺絲釘——既埋沒了個性,埋沒了自我,又壓抑不同需求,且讓很多機會和享受白白地錯過。臨床上,有患者早先活得像一架開足馬力的掙錢機器,始終高效運轉。開始時,還能從賺錢中感到些許快樂。後來,遲鈍麻木了。他一直給自己許願:再幹兩年,不幹了,好好享受生活,世界各地走走!可惜,慣性使他無法停下來。
  • 心理學:一個人的購物習慣,暴露了他內心真實渴求,掩飾不住的
    ,購物永遠只選需要的這樣的人追求內心的平靜與坦然,更注重生活的簡約和格調,維持著內心的生活秩序,不太願意打破常規。他們有很強的目的性,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就會朝著目標邁進,也更享受成功帶來的樂趣。身邊也有朋友問胡豔:「你老公這麼省錢,生活質量能提高嗎?」胡豔笑笑說:「他省錢但是一點都不摳門,常常能搶到優惠的機票,帶我們全家出國遊呢。省錢只是他從小的習慣吧,他說用最少的錢買到最滿意的東西,何樂而不為呢?」這樣的購物習慣,暴露出一個人的複雜心思。
  • 情為何物?現在人的情何在?
    說起情為何物來,感慨由衷而來,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在腦海中紛湧而來,那「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這些經典美文,讓人回味出多麼美好的愛情故事來,然生活中,情有所鍾,能常相廝守者幾何?真若愛得真誠,如願者豈能生出婚外之情來,那該多和諧,多美滿!人間真乃仙女思凡的美好境地。
  • 你追求自由只是「葉公好龍」,因為自由的本質是「選擇困境」
    弗洛姆的觀點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選擇與自由的角度。從購物到旅遊、從擇校到擇偶,過多的備選項帶來了兩個後果:一是雖然選擇的廣度變大了,但是選擇的自由度並沒有相應增加。自由度是統計學上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是相互獨立、彼此沒有相關性和可比性的選項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