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後,再讀母親的信

2020-11-13 視覺元年

母親一走轉眼三年了,時間過得好快,常常感覺她還在家鄉的街巷裡穿行,在那裡的湖邊、山間散步。甚至,有時我坐在窗前寫作時,仿佛覺得她仍在隔壁看書、喝茶或坐在陽臺邊曬太陽。

前兩個月,二哥忽然告訴我,找到父母當年寫給我的一些書信,是我上大學期間寫的。這讓我意外有些驚喜,父親的信我本來還保留了一些,但母親原本就很少寫東西,她去世後,我與父親一起清理她留下的遺物時,基本上找不到她手寫的東西,只有一本《美術日記》裡寫有不多的幾篇日記。

那些書信,應該是我大學畢業後,將它們帶回了家鄉保存。但幾十年過去,我全然忘了這些東西,也不知二哥是從哪裡翻了出來。二哥應該是看過了這些信件,他對我說:「你要好好看看。」

我內心莫名有些激動,有種失而復得的欣喜,能將母親的那些信保存下來,該是多麼難得啊!我讓二哥儘快將它們快遞過來,好用心讀讀母親留下的文字,感受信紙上遺存的溫馨與關愛。

沒有幾天,二哥的快遞到了,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它,裡面除了父母的書信,還有其他一些老物件。我迅速翻查了一下,母親的信一共有10封,其中3個信封是母親寫的,有個信封還是舊信封翻過來用的。那時,母親特別節約,經常將用過的信封拆開,翻過來再用。

看著母親熟悉的字跡,想像她當年伏案給我寫信時的樣子,我忍不住鼻子一酸。打開這些信,看了幾行,尤其看到她的落款「你的媽媽」、「媽媽寫於80年10月14日燈下」,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情不自禁淚如雨下,獨自啜泣了許久。

母親的這些信寫於1980年9月18日至1981年6月22日之間,9個月中,除了81年1、2月寒假我回家過年,母親每個月都給我寫信,平均一個月一封多。這其中80年11月和81年6月,母親每月寫了兩封信,每封時間只相隔10來天。這些信件每次最多的寫了3張信紙,只有一封寫了一張紙,其餘最少都是兩頁紙。母親平時就寡言少語,也很少動筆寫東西,可想而知,她那時給我寫這麼多文字,該是多麼用心,多麼牽掛。

母親的第一封信寫在我離家去上大學後整整一月。那年8月中旬,我先到北京,住在朋友那裡,在北京玩了好些天,然後才去學校報到。母親開頭便說:「時間過得真快,離家又已經是整整一月了,對於你這個初次離家的人來講,確是一個考驗。遠離家鄉,一切全靠你自己料理。」

母親的信主要強調兩件事情,一是囑咐我注意身體健康,二是要我努力搞好學習,另外捎帶說點家裡的雜事。在囑咐我好好學習時,她拿自己做例子說:「我自己是有親身體會的。由於我原來是學的護士專業,後來組織上的培養,送我到衡陽醫專學習一年,回來後即擔任醫師工作,由於以前的基礎不牢,學的東西也就不夠牢固,致使現在工作起來困難重重。特別是我們是修理人體機器的人,人的生命就掌握在我們手中,搞得不好就可喪失人的性命,因此我一上班總是提心弔膽,生怕出差錯事故。」

在我的記憶中,母親平常做事特別認真細緻,一絲不苟,上班兢兢業業,從不遲到早退,從醫幾十年,從來沒有出過什麼事故。從信中不難看出,在她心中,人的生命重於一切,一點馬虎都不行。

有時,母親也會書寫對我的思念。在1980年10月14日寫給我的第二封信中,她寫道:「每逢佳節倍思親,其實我和你爸爸都無時無刻在想念著你,因為你是家中最小的一個,也從未離開過我們,這次遠離家門,怎叫我們不想念呢。」

這封信母親也寫了三頁,而且最後特意註明是寫於燈下,那是中秋和國慶過後的一個晚上,我能想像夜深人靜之時,母親坐在當年那間平房中,在有些昏黃的白熾燈下,一筆一划給我寫信的情景。記得有一年回家,母親特意跟我說:「你在外面,別以為我們不想你。」我知道,母親平素很少表露內心的情緒,不會直說「想死你了」這類話,更不會說什麼甜言蜜語。上大學期間好幾次回家,母親都會親自到車站接我,每次都是徒步來回。後來好多次離家回校,她也會執意送我到火車站,看著我上車,直到火車開走。有一次因為火車晚點太多,母親陪我在汨羅車站等了幾個小時,我看火車遲遲不來,就勸母親先回家休息。勸了好幾次後,母親才依依不捨地和我告別。每次離家時,母親也都會特意叮囑一句:「到了就給我們打電話來告訴一聲啊!」拳拳之心,殷殷之情,都深藏在這些平平常常的小事中。

1980年11月12日,母親與父親同時寫信給我,她最後提到:「自你去天津後,我們在食堂吃飯,有時自己弄點菜吃,你爸爸開會已回。……我們都好,你就安心學習吧!」當時,我兩個哥哥都已工作,父親經常外出開會、下鄉,母親常常只有一人在家,難免牽掛我這個走得最遠的人。多年以後,當我女兒離家出國求學,我才終於體味到母親當年那種牽腸掛肚的感覺,也才懂得母親獨自在家時的那種孤單。

那年入冬後,母親給我寄來棉大衣,又特意在大衣中放了兩盒清涼油,還寄了老家屈子祠八景的畫片,告訴我注意保暖、健康,同時聊解思鄉之苦。此外,他們還介紹了一位同鄉的老教授。在11月26日的信中,母親細細交待說:「你可去他家裡走走,學習上有什麼問題可以請示老教授指點你,對人要尊敬,要有禮貌。」最後母親又叮囑說:「學習一定要專心致意,少講閒話,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專讀聖賢書。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最後祝你學習進步!」

這年12月20日,我給家裡寫了一封信,母親接到信後立刻給我回了一封信,還特意託一位去山東出差的同事順便給我帶些東西。在23日的信中,母親寫道:「我們託他給你帶了幣陸拾元,以及一瓶子乾魚、辣椒、蘿蔔、姜等,你離家這麼久了,也吃一點家鄉的東西。」當時我兩個月的生活費是60元,母親一個月的工資是40多元。剛上大學時,母親還算過一筆帳,大概就是我每年要花大約300塊生活費,四年要花1200元,這筆錢當年不是個小數,大概是母親兩年多的工資總和。

那些年我放假回家再回校時,母親總會用瓶子裝滿她親手做的臘魚、臘肉、辣椒蘿蔔等家鄉小吃,讓我帶回學校解饞。那時在北方完全吃不到湖南風味的食品,既沒有湘菜館,也沒有快遞業務,很多湖南人出差到外面,都是隨身帶一瓶子或一罐子辣椒,直到幾年前,我在北京還見到有老鄉出差時隨身帶著湖南辣椒或蘿蔔的。

來年3月初,母親來信仍是叮囑我好好學習,堅持鍛鍊,其中還特意囑咐:「給同學寫信,最好是少寫,即使寫也應該是關於學習方面的東西,交流學習經驗、學習方法等。給家裡至少每月來兩封,介紹你在學校的一些近況,學習、生活、身體等情況,使我們放心。」不難想像,那時母親每個月都多麼期待看到我的信,希望隨時了解我在學校的情況。

3月底,母親又寫了一封信給我,同時還附有兩張照片,可惜這封信和照片都找不到了。4月18日,母親接著給我寫信,關切地問我:「你在學校的學習生活如何?生活是否較去年習慣些了?身體好不好?我和你爸爸都非常想念你。」接下來,她聊起家鄉的天氣,說那裡幾乎天天下雨,但氣溫很高,忽冷忽熱,然後便問:「天津的氣候怎樣呢?如果也是這樣時冷時熱,你一定要注意加減衣服,不要受涼、感冒。」字裡行間,滿滿可見都是關切、體貼和思念。

接下來在5月下旬和6月上旬的來信中,母親繪聲繪色給我描述了家鄉過端午節和龍舟賽的盛況:「下午兩點即開始龍舟競賽,河的兩岸人山人海,河中除了龍船外,還有彩船,彩船上扎了故事,可惜我的眼睛太差勁了,看不清。」六一兒童節那天,她看到宣傳欄裡小朋友的書畫,也忍不住想起我,跟我說:「可惜你的兒童時代過去了,不然也可以參加他們的書法和畫展活動。」

在6月22日的信中,母親先是囑咐我努力考出好成績,接著希望我暑假儘快回家。當時,我計劃回家時順路去武漢玩玩,母親特意勸阻說:「我認為沒有必要,現在天氣很熱,氣溫已達到了38-39℃。武漢是我們中國最熱的地方之一,有武漢火盆之稱,氣溫就可能比我們這裡更高,熱得太厲害是要患病的,我建議你放學後,直接回家好一些。」不難看出,母親一是想早點見到我,二是擔心我受熱生病,所以好心勸我別去武漢。

40年後再讀母親這些信件,似乎依然能感受到信紙上的溫暖、熱情。我將信紙輕輕貼近臉面,細細聞著上面殘存的味道,仿佛還能聞到母親的氣息。那時,母親身上總是帶著淡淡的來蘇水、蛤蜊油或者馬頭肥皂的味道,有些清新,有些淳樸,有些淡淡的香味,現在想來還又有些古舊。

我很慶幸這些信件能保存下來,讓我從字字句句中再次感受母親的關懷、母親的愛,讓我重溫那些難以磨蝕的溫暖時光,用這樣的方式再次觸摸母親的心靈,讀懂母親無限的深情與深厚的關愛。

我常常想,那些能夠親手書寫信件的年代多麼難得和可貴。現在雖然電話、語音、微信、視頻都可以遠距離隨時交流,但這些語音、微信或視頻卻很難替代郵遞員送來的書信,不會讓人時隔多年之後,還能翻著有些發黃的信紙、看著熟悉的筆跡、讀著用心寫出的文字,體味那種「見字如面」的親切感。往後,不管多少年過去,我還是會像當初剛收到母親的來信一樣,想像她在家鄉那頭給我寄出信件,我在遙遠的北方這頭看到她熟悉的字跡,耳邊迴響起母親熟悉、輕柔的鄉音。

媽媽,好想好想您,永遠想您……



相關焦點

  • 寫給母親的二十二封信
    第二封信我剛滿月,可你的奶水總是不夠。你怕把我養不活,就把米湯熬成世界上最美的味道。而今,我嘗過了世上的山珍海味,最惦記的還是你餵的米湯。第三封信孩提時,你說我是你的小花貓,去哪兒都愛把我帶上。你在田間幹活,一抬頭,就看見我拿著紙風車在河堤上來回奔跑。搖搖晃晃的小時候,那是最美的小時光。
  • 40年後的七夕情書還有答案嗎?
    40年後的七夕情書還有答案嗎?每次見到你,心裡總是有一種歉疚,這種感覺源自40年前的一封信。高中畢業沒幾天,我就收到了來自你的信,這是異性給我寫的第一封信,至今還記得當時心裡的那種激動和慌亂。那時男女同學是萬萬不能講話的,更不敢寫信,以免有戀愛的嫌疑,所以接到你的信,我在想你的膽子也夠大的。
  • 零彩禮嫁給鳳凰男的我,25年後突然讀懂了母親的那封信
    母親讓她回家後再打開,但是陳宛香在路上就打開看過了,母親的字裡行間,無一不透露出對女兒的擔憂:女兒:爸媽問小陳要彩禮,並不是見錢眼開,而是為了能讓他在結婚前就知道,你是父母最寶貴的子女,雖然人的感情不能用錢來衡量,但是你要知道,不費吹灰之力的得到,與不計代價的得到之間,是有著區別的。
  • 40歲前信「人事」,40歲後信「命運」: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曾國藩有言:「四十歲之前信命運因為很多時候,不管在拼搏後我們得到什麼,都是我們該得到的,順其自然就好;可那些得不到的,終其一生我們都得不到,順其自然就好。所以說,40歲之前和40歲之後的變化,都說明了一點,那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人。更多的時候,我們都要明白,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 投資回報率40% 信還是不信?信!200萬元就被騙了!
    警方供圖航班上偶遇某省「大秘」,號稱手頭有多個投資項目,回報率高達40%,信還是不信?一名女子還真信了,結果被騙走200餘萬元。1月11日,記者從鄞州警方獲悉,這名熱衷於乘坐航班包裝自己的「大忽悠」日前被民警抓獲。據報警人羅女士稱,她和該男子王某相識於一航班的頭等艙。
  • 10年後再讀《基督山伯爵》,我才發現,它講的不僅僅是復仇
    10年後,偶然間又一次翻開了這本書,因為故事情節已經知曉,這次沒有急著去讀完,而是慢慢的揣摩了故事中更深一層的含義。《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男主人公愛德蒙的復仇之路。最開始愛德蒙是受到老船長委託,去給拿破崙親信送信的年輕代理船長,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卻被嫉妒他的兩個無恥小人(唐格拉斯和弗爾南)陷害,在一處海島度過了14年的黑暗監獄生活。
  • 轉發:一封單身母親的信
    【按】最近,微信朋友圈裡瘋傳著一封單身母親的信,引發著廣泛的討論。獨生子女未成年時,是家裡百依百順的寶貝,成家立業後,有的仍以自己為核心,老人默默的為他們買汰燒、搞衛生、洗衣服、接送孩子,不但沒有一點感恩之心,而且越來越離心離德。信中的爺爺奶奶是忍無可忍的打道回府了,而外婆則是無奈的忍讓著。
  • 農村教師突然得知,親妹妹是百億富豪,時隔40年後相認,給錢不要
    1947年,林維良夫婦結婚,並在青島生下了第一個孩子林莉。但由於當時的中國時局動蕩,林維良夫婦計劃去臺灣發展,只能將自己的孩子暫時交給自己的父母撫養。林維良原本是想在臺灣安頓好後就接林莉回去團聚,但戲劇性的是,由於臺灣與大陸的局勢複雜,這一別就是40年。
  • 大信家居實業報國·為國爭光,亮相改革開放40周年成就展
    而提及全屋定製,很多人都會想起大信全屋定製,它是中國製造家居行業的代表。11月14日,國家博物館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面向公眾開放。展覽共設計安排了6個主題內容展區,運用歷史圖片、文字視頻、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和元素,突出展示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發生的偉大變遷,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母親狠心離開丈夫和兒子,40年後回來尋找兒子,只因無人養老
    每天都努力掙錢,而且作為母親也不怎麼看孩子;從孩子懂事開始就一直寄宿在奶奶家,由奶奶親手帶大的。而且孩子跟母親沒什麼感情。妻子每次跟朋友出去都是很好面子,爭著搶著付錢。因為虛榮心在作怪;回到家裡之後便向丈夫抱怨掙錢太少。可是丈夫已經盡力了,把能節省下來的都給妻子花。但是她還是不滿足。在一次跟朋友出去玩的時候無意中認識了一個比較有錢的男人。而且這個男人為了她也肯花錢。
  • 感人 女子苦等初戀男友40年 63歲終成婚
    青絲到白髮,他未娶她未嫁,直到1989年兩人重逢,1993年結婚。6年後邢奶奶準備赴臺與老趙彼此相守、共度晚年,可沒想到……兩人一見鍾情 未及完婚小夥匆匆赴臺  十幾歲時,邢玉蓮跟隨姐姐從漯河到開封生活。1949年年初,19歲的她經人介紹,認識了大她一歲的當地小夥趙國盛,兩人一見鍾情。
  • 趙一曼絕筆信:兒子,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1936年8月2日凌晨,已是遍體鱗傷的趙一曼,被日偽從哈爾濱押往黑龍江珠河縣(註:現名尚志市),獲取情報無果的日軍將對她處以死刑。在開往刑場的火車上,趙一曼最放心不下的是已經分離多年的兒子,她在臨刑前留下了最後一封信。直到20餘年後,這封信才被她的兒子陳掖賢(小名寧兒)看到。一封與子遺書、一張母子合影,這是作為母親的趙一曼留給孩子的最後念想。
  • 母親在我小時候跑了,40年後,她再次要回來,我應該去接她嗎?
    我已經不記得我的母親長什麼樣子了,依稀記得她年輕時的模樣,她拋下我們走的時候,我才10歲。聽說,母親跑到了我們鎮上的一個村裡,和一個種甘蔗還有孩子的的男人生活,就這樣生活了40年。前不久,我聽說,母親要回來,畢竟老了,落葉總要歸根,享受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我已經48歲了,我兒子剛大學畢業,女兒還在上大學。
  • 歌手信被曝與女友分手,前任產女後與現女友交往,相戀17年未婚
    歌手信被曝與女友分手,前任產女後與現女友交往,相戀17年未婚近日,有媒體爆料,歌手信與女友weiwei分手,相戀17年卻沒能修成正果的愛情,似乎以分別的結果宣告落幕。不少網友表示,這樣的結局對女方很不友好,付出了17年的時間,卻沒能與對方修成正果,對weiwei的打擊非常大。
  • 一封沒有寄出去的信
    今天收拾書櫥的時候,看到一本已經泛黃了的書,隨手拿出來翻了兩頁,竟從裡面掉出一封信來,打開看了一下,原來是高中時我寫給表姐但並未發出去的信。說起我這個表姐,她是我姨娘家的女兒,大我一歲,與我念同一個年級。我們雖然不在同一所學校,但我們幾乎每個假期都會相聚在一起。表姐善良大方,性格樂觀開朗,小時候,不管我倆在哪裡,哪裡都會充滿歡聲笑語。
  • 車禍7年後,她去告發親媽,一場車禍引來的「假母親」
    女孩對姑媽說,那個女人不是她母親。姑媽說她,別說胡話了。她跟爸爸說,爸爸說她多心。女孩看沒人信她,著急了,讓姑媽帶她去警察局。局長勸小姑娘,你母親花一年多時間去醫院做整容手術,那麼你不能指望她回家時會跟7年前一模一樣。
  • 67歲杜拉斯收陌生男人求愛信,被拒後男人躺在門口,她的反應絕了
    66歲時,她又和小40歲的男同性戀相戀。杜拉斯的一生究竟是對還是錯?這還得從她的童年說起。1、童年貧苦,15歲為了生活成為情人杜拉斯出生在越南,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後來母親投資失敗導致家中破產,家裡的經濟狀況非常糟糕。
  • 40年撫養87個孩子,培養出20個清華北大生,最偉大的母親現在如何
    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母親的愛是世界上最溫暖的,最讓人難以忘懷的。每一個母親都是非常的偉大,他們含辛茹苦的培育孩子們長大,教會孩子們人生道理,一步步的將孩子撫養成人,她們的每一個付出,都是用任何事情都無法衡量,無法對等的。今天我們要講訴的一位母親,她是一位非常偉大的母親,她靠著自己的力量,培養出了20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孩子,在40年裡一共撫養了將近87個孩子,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90後寫了足足8年的信,我不恨父母,只想和你們「聊聊」
    想寫這封信已經很久了,如果從十八歲時算起,這封信我已寫了足足八年了。我不恨我的父母,我也不是一名反社會分子,相反,我感謝他們這些年為我做的一切。這封信我只是想和他們「聊聊」,畢竟這些年都沒怎麼和父母如此認真地交談過了。我不算是一個不幸的人,但我的成長環境卻絕對談不上幸福,而這絕大部分的原因,則來自於父母的爭吵,無休止的爭吵。
  • 「這個男人不要嫁,他母親才40歲」母親的提醒,救了女兒的婚姻
    母親之所以阻止這段婚姻是因為對方的媽媽,母親對小柔說道:「你不要嫁,他的母親才40歲,這樣的家庭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果你嫁過去了,一定要三思和慎重。」小柔萬分驚訝,她去見過男朋友的母親,自然也知道對方只有40歲,她當時還誇獎男朋友媽媽年輕漂亮,除了對方說話有點粗魯還沒有發現特別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