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把財產全給兒子,一段影像卻讓兒子違願:為家,我與妹妹平分

2020-10-13 一紙家書


【1】選擇了尊重老伴兒的遺願

郭阿姨已經七十多歲。

郭阿姨的老伴兒在六年之前過世了。老伴兒在走之前,當著她和倆孩子的面交待過:等郭阿姨也過世之後,房子全留給兒子。

郭阿姨和老伴兒有兩個孩子,一兒一女,兒子是老大。郭阿姨的老伴兒,「重男輕女」思想很重。當時說出這個意思,誰也沒有提出反對意見,或許在那個時刻,大家想的都是讓老人走的安心。

老伴兒走了之後,郭阿姨糾結了很久。

兩個孩子對於郭阿姨老兩口都很好,在郭阿姨心裡,兩個孩子沒有什麼差別。之所以糾結,是因為這是老伴兒留下來的話,是老伴兒的遺願。

就這個事兒,郭阿姨徵求過兩個孩子的意見。

女兒對於這個交待不置可否——其實,不置可否的意思,應該就是不情願接受。但是既然是父親去世之前的交待,也不好違背——女兒對於父母,一直都很尊重、很孝敬。

在徵求兒子意見的時候,兒子也不置可否——不置可否的意思,應該就是心裡想要。既然是父親交待了,還是要「尊重」一下父親的意思。

幾年下來,郭阿姨經常為這個事情左右搖擺,最終還是選擇了尊重老伴兒的意思,自己寫了一份遺囑:這套房子,全留給兒子。

這份遺囑寫完之後,郭阿姨把兩個孩子都叫過來了:

「當時你爸走的時候表達過這個意思,你們倆都在場,也聽到了。我之所以做這件事兒,是為了你爸的遺願。」

兩個孩子依然沒有任何表示。對於郭阿姨來講,能體會到孩子們的心思。如果她內心這麼堅定,恐怕也不會糾結這麼多年。

【2】內心糾結的「出口」

訂立遺囑這件事兒,貌似已經把事情落到白紙黑字,了卻了老伴的口頭交待,但是在郭阿姨心裡,一直沒有放下。

老伴兒走後的這些年,孩子們陪伴她的時間很多。在她內心裡,覺得很對不住女兒。女兒每次過來陪她,做飯、洗衣、聊天,從來沒提過什麼關於遺產的話題。

她和老伴兒這輩子,能留下來的最值錢的財產就是這套房子。老兩口存下來的積蓄,跟房子比較起來,有些不值一提。

郭阿姨沒法張嘴當面詢問女兒的真實意見,卻時常感到心中這種糾結沒有出口——無人可說。

思前想去,郭阿姨做了一個決定,打算把自己的糾結,「自言自語」錄製下來,作為自己壓抑的釋放和心願的表達:

「孩子們:

咱們一家人,走過52個年頭了。

你爸和我認識那年,24歲。我至今都清楚記得當初我們第一次見面時他的樣子。後來有了你們,從一個倆人的小家一下子變成四口的大家。從你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我們才覺得,這個家完整了,豐滿了。

你們也都已經為人父、為人母,一定能體會到新生命出現在自己生活中的那份喜悅、那種幸福。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這種喜悅的離去,更不希望有任何一個人離開我們這個大家庭。

所以,你爸爸走之後,我空了很多,時時都感到很害怕,不是源於對生命的恐懼,而是對家庭不再完整的擔憂……

媽媽其實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應該面對的,始終要面對。我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們兩個好孩子能夠相親相愛,就像小的時候,哥哥緊緊拉著妹妹的手生怕妹妹跌倒,妹妹買了冰棍都要先塞到哥哥嘴裡……

後來你們長大了,各自的事情多起來,也有了自己家庭,相互之間來往漸漸少了,但是對我、對你爸爸,從來都是心口如一,孝敬、尊重,有時候像哄孩子一樣哄我們高興。媽媽感謝你們!

媽媽說這些話,就當是媽媽給你們提出來的最後一個希望吧。

願我的好兒女們,相親相愛!咱們,永遠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說完這些話,郭阿姨合上了攝像機。


她記得很清楚,這個攝像機,還是十年之前女兒送給老倆的生日禮物——女兒當時開玩笑的告訴他們:這是「傻瓜」的,把爸媽相親相愛的畫面記錄下來,當成家裡的「教材」傳下去——雖然老兩口沒用過幾次……

【3】違背意願,卻恰恰是尊重

郭阿姨臨走之前,告訴兩個孩子:在那份遺囑的信封裡面,還有個盤,先看看裡面的東西。

處理完後事,兄妹倆在收拾老人遺物的時候,按照郭阿姨的說法,找到了那份遺囑和那張盤。

兄妹倆靜靜看完這段錄像。

畫面中,那個戴著老花鏡的慈祥的母親,已經遠去。本來的四口之家,只剩下他們兩個人……妹妹伏在哥哥肩膀上,泣不成聲;哥哥輕撫著妹妹已經有些花白的頭髮,就像小時候那個小黃毛丫頭摔倒了撲在他懷裡一樣……

兄妹倆久久無言。哥哥安撫了妹妹,輕輕的把信封收拾起來,放到自己兜裡。

收拾完家裡的東西,哥哥拉著了妹妹:

「小妹,過兩天你跟我一塊兒,去把爸媽的房子辦一下過戶,咱倆一塊兒去。」

哥哥特意強調了兩遍「一塊兒」。妹妹聽完說道:

「哥,你先去辦吧,有需要我的地方,我再跟著你一塊兒。

爸走的時候交待過,這是爸的意思,別拂了他的意思。」

哥哥頓了頓,看著妹妹說道:

「小妹,哥跟你說心裡話。

當初爸走的時候的交待,我沒有做聲。其實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對爸的意思的尊重;另外一個,哥後來確實有自私的心理。妹妹,今天哥把話說出來,也不怕你笑話。

看到媽媽留下的話,哥心裡特別難受和自責。

我能感覺到,媽媽在錄像的時候,內心其實很難受。媽媽隻字未提財產的事兒,恰恰就是她有糾結而又不想面對,因為她不知道該怎麼做。

妹妹,我相信當初爸爸留話的時候沒有惡意。他對咱們、對這個家,一定是希望一大家子人和和氣氣、高高興興。媽媽也是如此。

我知道,如果按照爸爸的意思來,你不會拒絕什麼,但是我心裡過不去。爸媽世上就留下咱們兩個親人,哥不想做任何有可能讓咱們產生間隙的事情。

所以,這個事情,按照哥的意思來吧,過戶到咱倆名下。咱們不算違背老人的意思,我覺得,這是對這個家庭的尊重,也是對咱們每一個人的尊重。」

看著哥哥,妹妹眼睛愈發溼潤,想說什麼,卻不知如何開口。

哥哥看著妹妹,點了點頭。他相信,彼此之間都懂對方的意思,無需多言……

【4】結語

兄妹情深。

他們知道什麼是家。

郭阿姨身上是套有「枷鎖」的——這個枷鎖,是因為老伴兒臨走時候的交待。所以,當她面對這個事情的時候,選擇了迴避,而是完全從自己真實情感的角度,給孩子們留下了話。留下來的話,沒有提及任何關於財產的事情。哥哥的理解是對的,郭阿姨留言的時候,一定是糾結的。

或許,郭阿姨的處理方式,恰恰反映了她知道什麼是「家」,想要什麼。

家是什麼?不就是父母慈、子女孝、夫妻愛、手足親麼?可是,恰恰就是這麼簡單的關係,卻讓很多家庭處理不好。

人,誰還能沒點私心?尤其是在巨大的財產面前。

  • 哥哥有私心麼?他自己都把話說出來了。
  • 妹妹沒有私心麼?估計不一定,雖然她嘴上不提及。

只是,在選擇的時候,把什麼擺在最前面去考慮,僅此而已。

我相信,哥哥在選擇的時候,把「一家人」考慮的比什麼都重。

當然,如果單純從「法」的角度,他忽略了兩個問題:

  • 第一個問題,父親去世的時候,留下來的話,充其量就是個人彌留之際的想法,從法律角度,是不成立的,算不得有效遺囑。
  • 第二個問題,郭阿姨的那份遺囑,也是有問題的。她沒有權利對整個房子進行分配。能夠完全自己做主的,只有屬於她的那一部分、包括繼承老伴兒的份額。其他份額,在老伴兒去世的時候,兒子、女兒已經有了繼承權。

至於是有意還是無意的忽略,都不重要。家事,本來就是一個談情說理在先的事兒。我相信,哥哥這樣處理事情,給到妹妹的,只有感動、只有公平;給到家庭的,只有和諧溫暖的延續……


99%以上的家庭都會面臨繼承問題!請關注「一紙家書」頭條號,持續為您講述身邊的遺囑、繼承故事,為您系統講解遺囑、繼承專業知識。

相關焦點

  • 拆遷款200萬,女兒要求平分兒子卻不同意?父母心中應該有一桿秤
    但是也有一些父母嘴上說兒女平等,但是在面對財產分配時候,就會偏向兒子,或者是兒子的觀念中,家裡的財產都是自己的,自己的姐姐或者妹妹不能分走自己一分錢。昨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對父母的求助就是這樣:原來這對老人有一雙兒女,現在他們家的老房子拆遷,獲得200萬的拆遷款,這個時候女兒提出來這200萬要進行平分,但是兒子卻提出反對,不同意把錢分給姐姐。
  • 財產給兒子,養老靠女兒!老人的倔強決定,逼著兒子做了這件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老人財產留給兒子,女兒平攤贍養費,好像有明理人化解家庭矛盾,今天和大家說說老鄭家的故事,倔強的老鄭在一件事情發生過後,非要把財產留給兒子一人,但是養老卻讓兩個女兒一起來,這樣家庭矛盾肯定避不開了。但是幸好有這麼一個人說了句公道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中間都發生了什麼。
  • 「財產給兒子,養老靠女兒」!老人倔強決定,逼著兒子做了這件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老人財產留給兒子,女兒平攤贍養費,好像有明理人化解家庭矛盾,今天和大家說說老鄭家的故事,倔強的老鄭在一件事情發生過後,非要把財產留給兒子一人,但是養老卻讓兩個女兒一起來,這樣家庭矛盾肯定避不開了。但是幸好有這麼一個人說了句公道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中間都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有些老人財產給兒子,養老找女兒?」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現實生活中,有兒有女的家庭,父母的財產分配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說:「財產要平分,因為兒子女兒都是父母的孩子,應該平等對待。」也有人說:「自古以來老人的家產就是兒子的,女兒沒有權利惦記。」但是有一些老人把自己的財產給了兒子,女兒什麼也沒有,可是等到自己老了,還去找女兒養老,是不是存心要把女兒氣死。我們一起傾聽這三位老人的心聲,他們是怎麼想的?
  • 為何有的父母把財產都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3位老人說出答案
    ,因為女兒遲早會嫁出去,成為別人家的人,都沒資格繼承財產,就算獨生女,也不可能會給她,給女兒就是浪費。所以不管怎樣,我的財產是不會給女兒,因為她沒資格,女兒是個外人,兒子才是家裡的。把財產分給兒子後,兒子也許不會為我們養老,或者沒有孝心,都無所謂,因為我還有女兒,可以找女兒為我養老,女兒肯定忍心看到自己的父母沒地方去,我相信我的女兒,就算拋棄她的家庭也會為我養老,所以這就是女兒的命,其實我覺得不是偏不偏心的問題,只是我們那邊的思想都一樣,什麼事都要靠女兒,不靠兒子。
  • 老人:財產留給兒子,女兒平攤贍養費。好在有明理人化解家庭矛盾
    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兒子接到老鄭一個電話:「兒子,你跟我說,上次那張卡是誰買的?」兒子沒在意,隨口接了一句:「我買的啊!」我的卡花完了,我給你二妹打電話問問卡怎麼辦的事兒。這卡用著方便,本來我還想著自己去買。她告訴我不知道!我一琢磨,就知道沒她們什麼事兒。我知道了!」說完老鄭把電話掛了。老大沒回應什麼。雖然好像是「穿幫」了,但這又不是多大的事兒,或許老人就是一時又琢磨起什麼來,沒準過一段時間就忘了。至少兒子是這麼想的。
  • 財產積蓄全給兒子,晚年養老卻找女兒的老人都怎麼想?答案很意外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財產積蓄全給兒子,晚年養老卻找女兒的老人都怎麼想?或者說如果財產、積蓄全部給兒子,晚年你還會找女兒養老嗎?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則帖子。大家的回答也是各式各樣,很戳心窩了。
  • 女兒贍養老人,不孝兒卻霸佔三套房產,父親:房子必須給兒子?
    老趙的二女兒小梅說母親去世之前,一直癱瘓在床,都是大姐在盡心盡力的伺候著,今天來主要也是想幫我姐討個說法,父親有兩套房,一套舊的,一套新的,母親去世後,大姐想賣掉房子,改善一下生活,但父親就是不同意。大梅說兩套房讓弟弟先挑,等他挑剩下了,我和妹妹平分剩下的一套,母親基本上都是我一個人伺候的
  • 為何女兒再孝順,父母還是會把財產留給兒子?三位老人說了大實話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為何女兒再孝順,父母還是會把財產留給兒子?確實,身邊有不少這樣的家庭,老人生病的時候有事情的時候,第一反應都是找女兒,畢竟女兒孝順也要比兒子更貼心。
  • 70歲老人含淚直言:家有一兒一女,別想著平分家產,吃力不討好
    如今人們的思想觀念開始轉變,一些人意識到兒子女兒是一樣的,自己孩子也只能自己疼,在分家產時也考慮到了女兒。但是,這個家產怎麼分也成了一個難題,需要給兒子女兒平分嗎?:一兒一女平分家產,最終吃力不討好鄰居家的王大爺,年輕時肯吃苦、頭腦靈活,做生意賺了點錢,給兒子女兒一人供了一套房子後,就和老伴開始了退休生活。
  • 財產全部給了兒子,他卻拒絕養老,老人道出一句話,兒子後悔莫及
    然而現在的人都太看重利益,如果老人沒有對自己有任何利益了,那他們可能就會不是很友善的對待老人。可是如果當老人對自己還有非常大的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的孝順老人。所以說現在很多的老人都會默默地感嘆,只有自己手裡有點錢了子女才會給自己養老,可是如果有些老人天真的把自己的所有財產都給了子女的話,那就很難說了。
  • 兒子賭博欠錢老人說讓女兒還,女兒要平分老家房產,老人回:沒門
    文|暖時光(此文為原創,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同事小溫最近遇到了難題。小溫的父母重男輕女思想很嚴重,小的時候就格外偏心弟弟,就連當初小溫結婚父母要了20萬的彩禮,也是一分沒讓她帶走,說是要留著以後給兒子娶媳婦用。
  • 父母的家產,兒子和女兒應該平分,還是由兒子繼承?
    現在中年一代的父母逐漸步入衰老,生命終結之前,有一個問題是所有家庭都要遇到的,無一例外,那就是財產的分配問題。這一批父母的經歷非常複雜,大都經歷過新中國成立、三年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以及後續的下崗、下海,他們也是受盡磨難的一代。在他們的思想中,有新事物的衝擊,也有傳統思想的沉澱,財產如何分配,對他們而言是一個新舊思想交織的痛苦撕裂的過程。
  • 老人因為兒女太好,卻為財產分配犯了難。律師:交給孩子們決定吧
    後來父母過世,辛大爺一手牽頭操辦的老人後事。辛大爺老家裡一分錢沒要,把自己那份均分給了姐姐和小妹。老伴兒支持他的做法。老伴兒也是農村出來的,深知「傳統」。對於辛大爺這種做法,她很理解:按照傳統,家產都是分給兒子的,多數沒有女兒的份。所以,辛大爺分得財產「順理成章」。至於分得之後,再怎麼分,那就是自己的事兒了。
  • 二胎老婆要和她姓,丈母娘家把財產全部給二胎兒子了,我要離婚!
    什麼時候,老人的財產分配,要媳婦同意,要女婿同意了?丈母家財產怎麼分配,關你什麼事?你掙的嗎,不要說不關你事,就是你老婆,也管不了。爹媽的財產,是爹媽的,怎麼處理是他們的事!他們可以送親人,可以捐社會,可以享受完了!你為何要求他們平分給兩個孩子?假如是你家在她家那個角度,你會平分給兩個孩子嗎?
  • 二叔飯桌嘲笑我爸沒兒子,以後家產得平分,我說你還真是老奸巨猾
    二叔飯桌嘲笑我爸沒兒子,以後家產得平分,我說你還真是老奸巨猾感覺老一輩子的人,親情濃的都是家庭和睦的那種,日子雖然苦了點,但是也會過得舒舒服服,畢竟日子是蒸蒸日上的嘛。但是現在的很多親情,可能清的連路人都不如,還有些是蠻不講理的那種,反正現在是看清楚了,過好自己的日子比啥都強,操那份心幹啥呢你說。
  • 住進大兒子家兩天,母親便把房賣了,其他子女:事情不簡單
    吳家母親已經80多歲了,最近已經住過三次院了,在出院之後,老人把自己的房子給賣了。雖然母親有四個兒子,但是她依然對自己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危機感,現在老人表示只想跟著大兒子一起生活,這樣她才有安全感,原本挺好的一個決定現如今卻在家裡引起巨大風波。為了能讓自己安心,母親找到了《第三調解室》,希望能在這裡徹底把自己的晚年生活與兒子們說清楚。那麼老人的訴求到底是什麼呢?
  • 財產都留給兒子,後老伴兒怎麼辦?一位再婚老人「兩全」的做法
    但在事兒上,兒子從來不差。吳大爺和繼母的身體都不太好,平時裡的藥不能斷。之前吳大爺一個人的時候,兒子全包了下來。後來繼母來了,兒子也攬了過來。畢竟老人都年歲大了,有時候為了省錢,還專門大老遠跑到有醫保的藥店買藥。後來兒子把他們的醫保卡都要過來了,其實多數時間都是自己花錢買,定期供著老人。有一段時間,讓兒子心情有些煩悶。
  • 70歲大爺含淚坦言:有一兒一女,不要把家產平分,理由讓人心酸
    家有一兒一女,家產要不要平分?這個問題,一直以來很有爭議。不過,我身邊一位老人的話卻很有道理。鄰居李大爺,今年70歲了,有一兒一女。因為早年做生意,他攢下了100多萬的家產,想到以後養老要靠子女,所以他早早就把家產給兒女平分了。
  • 外地女子為讓兒子在上海考大學 離婚嫁上海老人
    記者注意到,這起案件中的一方當事人是上饒人,詹女士為了讓兒子能在上海考大學,與丈夫離婚,並嫁給上海一名比她大29歲的老人。而一年後,這名上海籍老人去世,留下96萬餘元遺產引發該女子與老人弟妹之間的爭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