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給兒子,養老靠女兒」!老人倔強決定,逼著兒子做了這件事

2020-09-05 人人人人人人人人生

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大家好歡迎來到中老年講堂,我們專注於中老年人的情感和健康問題。您可以點擊右下方的訂閱按鈕,免費訂閱我們的頻道。同時點亮小鈴鐺,及時接收影片更新提醒,希望我們的影片能給您帶來一些幫助與啟示。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老人財產留給兒子,女兒平攤贍養費,好像有明理人化解家庭矛盾,今天和大家說說老鄭家的故事,倔強的老鄭在一件事情發生過後,非要把財產留給兒子一人,但是養老卻讓兩個女兒一起來,這樣家庭矛盾肯定避不開了。但是幸好有這麼一個人說了句公道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中間都發生了什麼。一言堂的家庭,在一家人眼裡老鄭是一個挺倔的老頭,自打孩子們小時候,老鄭就留給一家人一個印象,手一步二認準的事,誰也改變不了主意。甭管對錯這是老鄭的性格,孩子們包括老鄭的老伴都沒辦法。孩子們小不敢跟老鄭頂撞,老伴有時候跟他爭論,最終就演變成了一場家庭衝突。老鄭的老伴性子要屬於那種比較溫和,每次爭吵都敗下陣來。慢慢孩子們長大了,私下裡有的時候就會經常低谷,媽就是太慣著他了,一家人這麼多年都是在老鄭一言堂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們有時候挺心疼母親的。孩子們長大了,無非就是出門成家過自己的日子,母親沒有辦法,只能陪著這個倔老頭。好在孩子們還都比較懂事,並沒有因為父親性格上的原因與老人鬧翻。老鄭有三個孩子,老大是兒子,還有兩個女兒人的心理,有時候很奇怪,意見一致的人往往更容易抱團。

有共同所指的人往往走得更近,時間長了,在老鄭家裡暗地裡分成了兩派。老鄭一個人,一排三個孩子和母親一派,表面上沒什麼,但從孩子心裡頭更偏向於母親,一個家庭,如果一旦形成了派系,其實離散掉就不遠了。大兒子後來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他考慮過家裡的環境和每個人的性格,父母就是這樣了,尤其就是父親。這種性格再加上大半輩子的處事方式改變起來不現實。兩個妹妹在某些方面性格隨了父親,對事情較真處理,與父親的關係上不會拐彎,總想著說服。當然,換來的結果就是父女之間的爭吵。為這個事情,老大找兩個妹妹單獨聊過好幾次,現在爸媽年紀都大了,讓他們安安心心的過好日子吧。咱們家小時候窮,孩子多,脾氣,性格是不好,但總歸和媽一塊把咱們帶大了,咱現在都不小了。老人的話能聽進去的,咱們就聽聽,聽不進去的,過過耳朵就行了,別往心裡去爭來爭去,有什麼用能改變嗎?最後還不都是添堵。兩個妹妹對大哥一直很信服,其實大哥講個道理,他們都明白想歸想,但是一到事上就都忘了,該爭爭,該吵吵一樣鬧得不歡而散。大哥處理與父親關係上就顯得比較沉穩,不像兩個妹妹有自閉症,所以在老鄭心裡頭女大不中留,兒子更靠的住。一張購物卡惹了麻煩,不管怎麼樣,三孩子對老人都不錯,雖然嘴上經常抱怨,但是孩子們都對老人很掛機,每個禮拜都約好一塊回去看看父母,通常是倆女兒都跟大哥先約好時間,從心理上他們有時候挺怕單獨面對老鄭,對大哥的心理依賴特別強。

老鄭和老伴的退休工資都不高,加一塊幾千塊錢,年歲大了,日常花銷不多,只要別出什麼大事,生活上沒什麼壓力,而且老兩口住房問題早就解決了,退休之前就買下來單位公房。孩子們每次回去都給老人帶了一些日常用品,蔬菜,瓜果。雖然不值幾個錢,但是畢竟能幫著老人節省一些花銷。有一次,兄妹三人又約好,一同去看父母,去的時候,老大在父母附近的超市買了兩張面值五百元的購物卡,分別給了爸媽。連女兒帶了一些新鮮蔬菜過去,老大特意當著二老的面說卡是兄妹三人買的爸媽,我這兩天事多,沒顧上,沒給你們帶什麼,還是他倆想的周全。我們三給你們買了兩張卡,就是邊上超市的,你們再去買菜,不用帶錢了,直接刷卡就行。老張的老伴高高興興的收下了,誇了孩子幾句。老鄭看了一眼,收下了一句話,沒說。人家女兒知道哥哥的意思,哥哥也是想告訴爸媽仨孩子都一直惦記著你們。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兒子接到了老鄭一個電話,兒子你跟我說,上次那張卡是誰買的。兒子沒在意,隨口接了一句,我買的,話剛說完,覺得有點不對,我們仨商量好了,正好我路過就買了。老鄭一聽有點生氣,我就說我的卡花完了,我給你二妹打電話問問卡怎麼辦的事,這卡用著方便。本來我還想著自己去買,她告訴我不知道,我一說麼,就知道沒他們什麼事。

我知道了。說完,老鄭把電話掛了,老大沒回應什麼,雖然好像穿幫了,但這又不是多大的事。或許老人就是一時又琢磨起來什麼,沒準過一段時間就忘了至少兒子是這麼想的。老人要求兩個女兒平攤夥食費。三個孩子又一次相約過去,看老人一進門,就發現兩位老人沒什麼熱情。女兒怕父母鬧彆扭,趕忙問的母親一句,媽怎麼了,跟我爸沒什麼事吧。老鄭老伴趕忙回答,沒事沒事,你爸說有些事要跟你們說。三個孩子到齊了,老鄭把他們都叫到了身邊。今天正好都來了有件事通知你們一下。說完拿出一張紙來,我給你們好好讀讀,這是我和你媽寫的遺囑,你們好好聽著。三個孩子的臉色越難看,一組大體的意思就三條,第一,家裡的房子還有老兩口,這些年攢下來的幾十萬存款全給兒子一個人。第二,老兩口一個月的夥食費,倆女兒平攤,每人給了五百元贍養費。第三,如果今後老了,需要照顧靠兒子不靠女兒。讀完之後,老鄭並沒有顧及到孩子們的表情,又解釋了一下,我考慮的很公平。我先說最後一個意思,能靠的住的恐怕也只有兒子,我也不指望你們倆閨女照顧,所以我把財產全給你哥。至於每個月的贍養費,這是你們應該給我們的,我要的也不多,也就一張購物卡的錢,對你們來說應該沒給你們什麼壓力。另外,只剩我和你媽都籤名按了手印了。

聽完之後,兩個女兒不約而同的望了一眼母親,老鄭看出來了說道,不用看你媽,是我讓她籤的。本來懷著孝敬的心態來看望父母。老鄭這麼一說,讓三個孩子都沒了什麼心情。連個女兒沒頂撞什麼,兒子也沒多說什麼,一家人吵吵鬧鬧了一會兒就告別了。出門之後,兒子把兩個妹妹叫住,你們怎麼看吧?今天說的這個事,連妹妹都沒吱聲,認同肯定心裡不舒服,不認同,不就變成和大哥爭財產的嗎?雖然他們對大哥非常認可,但是衝著老人這麼對待孩子,再怎麼樣,也不可能心甘情願的接受。兒子在解決辦法。老大完全能體會到了妹妹的心裡,如果換到他人身上一樣不舒服。這個跟錢怎麼分沒什麼關係,也更讓他們倆給什麼夥食費沒關係,但是兩件事聯繫到一起就有關係了,不再是簡單錢的事。老大對著倆妹妹說道,不用琢磨了,我說說這件事,咱們從兩個角度來看,別混到一塊,爸這麼多年,咱們誰不知道他的性格,這是他的意思。照著他的話說,媽也是被他給逼的,無所謂,他有什麼想法,是他的事,你們要是相信大哥的為人就把這件事給忘掉。咱們兄妹之間的事跟爸媽他們自己的意思是兩件事。哥提出兩個想法,咱們是做兒女的,對老人該怎麼樣就要怎麼樣,誰有多大能力就盡多大能力,不要因為老人有什麼想法影響到咱們的做法。另外一件事哥回頭就寫個協議,爸的財產哥絕對不會一個人要。

我對待爸媽都要孝敬,對待咱們之間的情分一樣要公平。倆妹妹一直是從聽完哥哥的話,兩個妹妹心裡舒服了很多。其實他們也知道老人願意怎麼分都是他們自己說了算,自己本來無權幹涉,但是人總是要追求內心的公平,在某種程度上跟錢財沒有關係。這種類似的所謂不公平的事,現實中很多很多,至於形成的原因有老人的因素,例如待見誰,不待見誰,也有子女的因素,例如誰孝順。誰不孝順。如果分別從兩類角色分開看都可以解釋,但是一旦結合起來考慮就有問題了,如果什麼都沒做,或者做得比別人少,沒有得到或者得到老人的財產,這很公平。但是最不能讓人接受的做法就是本來對老人好好的,卻得不到老人的認同和獎勵。要知道,我們更多談及的認知和獎勵財產只是一種形式,而不是指錢財本身,所以就產生了很多類似這樣的爭端,給不給你是我的事,你必須贍養我。怎麼一說贍養你就開始跟我談錢了。之前白養你了,可別忘恩負義。看待問題還要學會看待背後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客觀的講,老鄭是幸運的,兩個女兒也是幸運的。老鄭的幸運是,因為孩子們都孝敬,即便是他那種比較各色的性格,女兒的幸運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明事理的大哥,如果大哥不那麼明事理呢,最終的結果兄妹之間的關係恐怕就要散了。如果孩子們不那麼孝順的,靠兒子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押在一個人身上,恐怕嚇得住有點太大了。

所以最後的結果一定是老人自己日子過不好,孩子之間的關係好不了。最後的結果就是家散了。所以最重要的提醒就是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家庭,就因為自己的一念毀掉值得嗎?本期節目就分享到這裡了,如果您覺得這個不錯的話,請給我們點讚轉發。同時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您的看法,關注老年生活,享受幸福人生,還沒有訂閱我們的朋友一定要記得訂閱哦,我們下期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財產給兒子,養老靠女兒!老人的倔強決定,逼著兒子做了這件事
    今天要給大家分享的是老人財產留給兒子,女兒平攤贍養費,好像有明理人化解家庭矛盾,今天和大家說說老鄭家的故事,倔強的老鄭在一件事情發生過後,非要把財產留給兒子一人,但是養老卻讓兩個女兒一起來,這樣家庭矛盾肯定避不開了。但是幸好有這麼一個人說了句公道話,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中間都發生了什麼。
  • 「為什麼有些老人財產給兒子,養老找女兒?」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現實生活中,有兒有女的家庭,父母的財產分配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有人說:「財產要平分,因為兒子女兒都是父母的孩子,應該平等對待。」也有人說:「自古以來老人的家產就是兒子的,女兒沒有權利惦記。」但是有一些老人把自己的財產給了兒子,女兒什麼也沒有,可是等到自己老了,還去找女兒養老,是不是存心要把女兒氣死。我們一起傾聽這三位老人的心聲,他們是怎麼想的?
  • 「財產只能是兒子的!」四套拆遷房老父親給兒子,卻讓女兒養老
    財產給兒子,養老找女兒,看是不講理的事情,實則是很多家庭的真實寫照。在某些父母眼裡,再有出息的女兒也不上性別為男的兒子。那這父母的財產和養老該如何劃分才算是正確?指的就是兒子長大之後,贍養老人,照顧老人的衣食起居。在農村和城鎮也確實是這樣,女兒出嫁之後,娘家父母的財產不會給女兒,同時也不會讓女兒養老。一般房子和財產都是留給兒子,讓兒子養老。說白了,把財產給誰,就是誰養老。這種養老模式很普遍,被大多數人接受、承認。相應的義務,承擔相應的權利,在某些方面看,也算是公平的。因此,從傳統習俗看,上文中老父親的做法明顯不妥。
  • 為何有的父母把財產都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3位老人說出答案
    導語那些有子女的家庭,一到分財產的時候,子女就會發生爭吵,覺得父母應該公平分財產,因為子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要一碗水端平,但是有的父母說:「就算有兒有女,家長也是兒子的,也有女兒的份,因為女兒遲早要嫁出去,俗話說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兒子,到了晚年之後,卻要女兒來養老,這是為什麼?
  • 為何很多老人把財產給了兒子,養老卻找上女兒?這5個理由太現實
    現在社會,人們都講究男女平等,但是有些老人卻不願意改變陳舊的觀念,在很多時候還是偏向於兒子,甚至把財產都留給他們,但是在養老的時候,卻找上女兒,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看完這五個理由,相信你就明白了!兒子可以傳宗接代,女兒不行中國之所以有重男輕女的觀念,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兒子才有傳宗接代的能力,因為兒子的孩子隨自己姓,而女兒的孩子隨夫家姓,老人們覺得肥水不流外人田,把自己的財產分給兒子相當於留給了自己人,而把錢留給女兒則是給了女兒夫家的後代。
  • 財產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的老人,並非都是拎不清,也許他們也無奈
    可問題是當老人把老家房子賣了,她搬到兒子家住的時候,才發現兒媳對自己冷淡不說,兒子更是把自己當免費保姆使用。對她一點也不關心。而老太太在這樣的「家裡」一天也待不下去,沒辦法,老人就向女兒求助,希望女兒可以給自己養老。
  • 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來養老?
    想盡一切辦法給兒子娶妻生子養孫輩,有的老人不僅花費大半輩子的積蓄,甚至會不顧年邁,重新找一份工作,為別人做保姆、保安、清潔工。,卻不敢指望兒子養老。女兒沒有出嫁前,家裡的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讓女兒做,生怕兒子累著,就算是兒子在玩遊戲,那也是應該的,女兒坐到遊戲旁邊看都不可以。
  • 65歲大媽哭訴:兒子不給我養老卻給嶽母養,我決定把財產給女兒
    說起自己現在的狀況,吳大媽哭訴道:「兒子不給我養老卻給嶽母養,我決定把財產都給女兒。」兒子不養她,卻養嶽母?我印象中他家兒子挺孝順的,而且不像是那種不贍養老人的混帳兒子。後來,仔細聽她一說,我大概明白了。吳大媽之前一直幫女兒帶娃,但是半年前因為勞累過度,在女兒家中風了,住了一段時間的院,她不能再帶娃了,就想回兒子家,讓兒子養著她。
  • 財產積蓄全給兒子,晚年養老卻找女兒的老人都怎麼想?答案很意外
    財產積蓄全給兒子,晚年養老卻找女兒的老人都怎麼想?或者說如果財產、積蓄全部給兒子,晚年你還會找女兒養老嗎?知乎上看到這樣一則帖子。大家的回答也是各式各樣,很戳心窩了。其中有一條說是:不管財產給不給女兒,她都有義務給父母養老。這條評論下方的跟帖人數也最多,除了少數網友贊同外,其他大部分都是反對的聲音,說有這種想法的老人簡直就是不可理喻。
  • 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養老,到底誰自私?
    當父母老去需要人贍養的時候,看著主動親近或者想辦法遠離、互相推諉的兒女們,就應該想一想自己這一輩子做過的事情。中國的民俗習慣:父母的財產給誰,誰養老,也是從道德的基準上來說。可惜,道德不是法律!>有的老人不僅花費大半輩子的積蓄,甚至會不顧年邁,重新找一份工作,為別人做保姆、保安、清潔工。
  • 財產全部給了兒子,他卻拒絕養老,老人道出一句話,兒子後悔莫及
    可是如果當老人對自己還有非常大的幫助的時候,他們就會非常的孝順老人。所以說現在很多的老人都會默默地感嘆,只有自己手裡有點錢了子女才會給自己養老,可是如果有些老人天真的把自己的所有財產都給了子女的話,那就很難說了。
  • 人到晚年,靠兒子養老還是靠女兒養老,聽聽兩個老人的心聲
    最近沒事在小區廣場和阿姨大媽奶奶們聊天,她們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家長裡短,養老問題,那麼人到晚年靠誰養老,聽聽她們怎麼說:01李奶奶,78歲,我們小區22號樓李奶奶,今年78歲,她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真是兒女雙全,可以說是幸福的一家人。
  • 「為什麼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養老」3位老人說出心裡話
    導語:很多老人總喜歡把家裡的財產留給兒子,卻要求女兒給自己養老為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聽聽她們怎麼說張奶奶/82歲我從小就是在農村長大的,思想也比較落後我們一直都是重男輕女的。有好的都留給兒子,女兒是家裡家庭地位最低的。
  • 人到晚年,養老靠兒子還是靠女兒?三位老人的心裡話,太扎心了
    都說「養孩子防老」,可人到晚年,我們究竟應該靠兒子還是靠女兒?或者兒子女兒都不靠?三位老人的經歷太現實了,讓我們來看一看。所以,我養老靠兒子也靠女兒。那年,兒子兒媳生孩子,楊老伯的老伴就進城去給他們幫忙看孩子,這一看就是三年,這三年裡,因為生活觀念上的不同,老伴沒少跟兒媳較勁,最後一次,老伴一跺腳就自己回家了,沒想到的是,路上突發腦中風,等全家人趕到,人已經沒了。為了這事,兒子和全家人鬧崩了。靠兒子養老是沒指望了,幸好,女兒女婿很孝順,在老伴給兒子看孩子的三年裡,也都是女兒女婿照顧他。平日裡幫女兒女婿看看門,送送貨,倒也清閒不累。
  • 老人把房都給兒子沒給女兒,可他卻不養老,老人一句話讓兒子後悔
    比如說這次要跟大家分享的這個例子就是,黃阿姨把她的財產都留給了兒子,沒有分給女兒,結果兒子卻並不願意給她養老,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究竟是怎麼回事吧。結果我兒子卻跟我說,他以後還要一直給我養老送終,而我女兒以後要給他的公公婆婆養老,顧不上我這邊,所以把那套房子給他,也是理所應當。
  • 一個老人的算計,把財產全部留給兒子,閨女負責養老
    也有人想有兒子更好,沒兒子也能過。但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很多老人願意跟著兒子的原因是因為兒子是自家的,養父母天經地義。女兒嫁到別人家是別人的老婆媳婦,老年人也不願意跟著閨女在別人家,覺得矮一頭。可有的老人不這樣想,不但不想麻煩兒子,甚至都想以後老了不能動,就搬到閨女家讓閨女伺候她。
  • 「你是我女兒,憑什麼不給我養老」偏心老人發言遭懟:找你兒子去
    這不,就在昨天,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留言哭訴,說是自己女兒不孝順,家裡經濟條件有限,老伴兒卻得了重病無論自己如何哀求,女兒始終不肯把賣了房子交醫藥費,他想求助上門調解,利用輿論倒逼女兒掏錢,畢竟——「她是我女兒,憑什麼不給我養老!」初聽此言,我還以為這又是一個白眼兒狼的故事,然而了解整件事情的發展後,我只能跟著大女兒懟一句:找你兒子去。只因老人太偏心,明明一兒一女,只逼著女兒賣房。
  • 62歲老人的算盤:「存款歸兒子,養老兒子和女兒AA制」
    俗話說天底下無不是的父母,有的人認為父母給予了我們的生命,對我們恩重如山,無論父母做了什麼,對我們產生的影響是好還是壞,我們都沒有理由責怪父母,更不可以失去對父母的孺慕和孝順之心。不孝,這頂帽子一旦扣在了一個人的頭上,足以把這個人擊潰。
  • 中國式父母的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年輕的時候,父母都喜歡兒子,因為兒子是家庭血脈延續之人,年老的時候,父母都喜歡女兒,因為女兒懂得心疼自己,但是,心裡還是會心疼自己的兒子。總而言之,父母的心自始至終還是有偏向的,也就導致了中國式養老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 去兒子家養老好,還是去女兒家養老好?看兩位老人的現狀就知道
    在父母身體素質變差,逐漸喪失了勞動能力以後,兒女就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去誰家養老的問題就該提上日程。如今家庭子女普遍較少,再加上女性地位的提高,老人養老方式明顯有了更多選擇。但這並沒有打消老人的顧慮,不論是住女兒家還是兒子家,都會遇到一些讓老人不適應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