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兒
在老一輩的傳統思想裡,兒子才是晚年幸福的定海神針,女兒大多是潑出去的水,不值得太多的投資付出。於是,便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拒絕端水,態度差距明顯,一心為兒子的將來籌劃,把女兒當成了「外人」。
可惜三十年過去後,老人們發現時代變了,病榻上的伺候還是要找閨女。
這不,就在昨天,一位年過六旬的老人留言哭訴,說是自己女兒不孝順,家裡經濟條件有限,老伴兒卻得了重病。無論自己如何哀求,女兒始終不肯把賣了房子交醫藥費,他想求助上門調解,利用輿論倒逼女兒掏錢,畢竟——「她是我女兒,憑什麼不給我養老!」
初聽此言,我還以為這又是一個白眼兒狼的故事,然而了解整件事情的發展後,我只能跟著大女兒懟一句:找你兒子去。只因老人太偏心,明明一兒一女,只逼著女兒賣房。更何況只有兒子的房產是老人家掏錢買的,女兒的房子是自己打拼數十年買的,對比之下,老人家更應該讓兒子賣房才對。
都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對此我很認同。從老人家偏心那一刻起,女兒的孝心就寒透了。一碗水端平很重要,如果沒有做好以下準備,父母最好不要生二胎,不然只會給一家人的幸福埋下隱患罷了。
老人家之所以被女兒拒絕,最大的原因便是不公平對待。兒子有愛有房產,女兒一無所有,這自然會導致兒女關係不好,一旦兒子不孝,老人的指望便徹底沒有了。
所以,但凡多子女家庭,父母都要做到公平公正。時代已經變了,女兒一樣能撐起半邊天,現在是信息社會,事業發展全靠腦力,女性力量正在崛起,家長要正視女兒們的能力。
相信只要家長能夠一視同仁地為孩子付出,將來就能得到雙份的孝順,孩子們之間的關係也會更加融洽。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
前文中老人家的女兒之所以拒絕,不光是因為小時候遭遇的不公平對待,也因為老人家把女兒的彩禮給兒子拿來買房子了,女兒出嫁的時候,一分錢的嫁妝都沒有。
雖然都知道婚嫁市場上男人處於劣勢地位,但父母也要考慮女兒結婚後的處境,如此作為只會讓女兒結婚後被婆家看不起,還可能被丈夫為難。
因此,在財產的分割上,即使父母沒辦法一碗水端平,也不能傾斜太過,以免子女之間心生芥蒂,甚至出現兄弟鬩牆的戲碼。大家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