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父母都喜歡兒子,因為兒子是家庭血脈延續之人,年老的時候,父母都喜歡女兒,因為女兒懂得心疼自己,但是,心裡還是會心疼自己的兒子。
總而言之,父母的心自始至終還是有偏向的,也就導致了中國式養老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世間真有認錢不認媽的兒子
一個外甥女怒懟其舅舅:你幾十年沒有給外婆一分錢,沒有給她養老,憑什麼房子拆遷了,你就來要拆遷費了?
原來是一個做兒子的,二十年前,不願意贍養自己的母親,趁母親出去的時候把鎖給換了,不讓她進家門,也就在那個時候,這位老母親也就只能跟著自己的女兒生活了。
然而,二十年後,這位老母親的老房子拆遷了,也就是有了不少的拆遷費,由於拆遷費的誘惑,這個兒子被金錢誘惑的露面了,到老母親那裡要拆遷費了。
這個兒子幾十年來,從不對自己的母親盡孝,不來看望下自己的母親,沒錢的時候不認母親,母親有錢了來認錢,這種兒子,只要是有點良知的認都看不慣,但凡是有點正義感的人都會站出來譴責他。
還好,這位老母親有位性格潑辣的外甥女站出來譴責他了,畢竟,自己的外婆,自己的舅舅不疼,自己的媽媽還是會心疼的,由於耳濡目染了舅舅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外婆,也懂得自己的爸爸媽媽的不容易。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這外甥女管的有點多了,也會有人支持這位外甥女的做法,我也還真挺喜歡這位性格直爽敢言的外甥女。
喜歡她的潑辣勁,一旦,看到自己那個沒有責任心的舅舅,這個時候出來要分錢了,就肯定不會讓舅舅得逞,這種認錢不認媽的舅舅根本不值得她尊重,更不能慣著他由著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照顧父母都是女兒該幹的事情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由於年齡大了, 自己坐在凳子上都摔了一跤,因為是她一個人住,所以,摔倒了起不來,也沒人扶起來,還好,有人往那裡路過看到了才把她扶起來,然後,把情況告訴了她的兒子。
可是,她的兒子卻打電話給她的女兒,也就是他的妹妹,告訴他妹妹母親摔倒了,要他回去陪著母親去醫院檢查,電話打完了,他也就當什麼事情也沒發生一樣,然後,去看了看母親就又走了,只等著妹妹回去陪母親去醫院檢查。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了,只要是她有什麼事情,她的兒子都是打電話把她女兒叫回來照顧,曾經有一次,她在兒子家裡幫著她的兒子做事,也是不小心摔倒了,她兒子也是打電話叫她女兒回來陪著她去檢查。
只要是有關她的事情,她的兒子只會打電話給他的妹妹,她的兒媳婦從來不會露面,更不會去照顧她的生活,雖然她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她還是一個人住,兒子兒媳婦在身邊,也是不會管她的吃住問題。
在她的兒子兒媳婦看來,照顧她是該她的女兒去幹的事情,所以,什麼事情都會打電話給她的女兒,但是,家裡的那些財產肯定理所當然的是他這兒子繼承的,因為他才是那個家裡的兒子。
這位老人家,心裡有苦卻也沒得辦法,可以看得出來,那位陪著母親的女兒心裡也很不是舒服,但是,她沒得辦法,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自己的哥哥嫂嫂不管,她不管又沒人管,她也只能一口氣往肚裡吞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稍微注意觀察便會發現,大多數父母都會對外聲稱自己的女兒有多好多好,少部分父母會對我聲稱自己的兒子兒媳有多好多好。
因為女兒對父母貼心,懂得他們的辛苦,對父母很捨得很大方,尤其是物質上面,給父母的錢,或者是給父母買的東西,都是很捨得花錢,父母老了的時候,經常陪著父母的也是女兒,會很顧及自己的父母。
無形之中,好像就是女兒在給父母養老一樣的,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做女兒的都能夠讓父母感到滿足與高興,大多數女兒都是人嫁出去了,心一直向著自己的父母。
反觀那做兒子的,卻是很少會像女兒那樣做,不僅僅是因為做兒子的不如做女兒的細心,還有做兒子的有了老婆,心就不再向著自己的父母了,更不會像女兒那樣心疼父母。
但是,中國的傳統又是兒子繼承父母的財產,雖然法律上來說,女兒也有繼承權,可是,基本上在財產方面走的還是傳統觀念,最終都是兒子繼承是父母的財產。
這種觀念,父母心裡也是默認的,知道對自己好的是女兒,兒子不如女兒好,可是,財產方面,心裡還是會想著自己的兒子,因為兒子的孩子是自己家裡的血脈,女兒的孩子是別人家的血脈。
因此,中國式的養老,其實就是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照顧父母是女兒的事情,心疼父母是女兒的事情,繼承財產卻是兒子的事情,至少在很多做兒子的人的心裡是這樣認為的,在一些做父母的人的心裡也是這樣認為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結語:中國式的養老問題是個大問題,解決這問題,最該從父母做起,父母最該改的觀點就是:誰對自己好就把財產給誰,而不是一定要給兒子繼承,畢竟,做父母的有權力支配自己的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