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2020-11-10 捌姐2

年輕的時候,父母都喜歡兒子,因為兒子是家庭血脈延續之人,年老的時候,父母都喜歡女兒,因為女兒懂得心疼自己,但是,心裡還是會心疼自己的兒子。

總而言之,父母的心自始至終還是有偏向的,也就導致了中國式養老悲劇: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世間真有認錢不認媽的兒子

一個外甥女怒懟其舅舅:你幾十年沒有給外婆一分錢,沒有給她養老,憑什麼房子拆遷了,你就來要拆遷費了?

原來是一個做兒子的,二十年前,不願意贍養自己的母親,趁母親出去的時候把鎖給換了,不讓她進家門,也就在那個時候,這位老母親也就只能跟著自己的女兒生活了。

然而,二十年後,這位老母親的老房子拆遷了,也就是有了不少的拆遷費,由於拆遷費的誘惑,這個兒子被金錢誘惑的露面了,到老母親那裡要拆遷費了。

這個兒子幾十年來,從不對自己的母親盡孝,不來看望下自己的母親,沒錢的時候不認母親,母親有錢了來認錢,這種兒子,只要是有點良知的認都看不慣,但凡是有點正義感的人都會站出來譴責他。

還好,這位老母親有位性格潑辣的外甥女站出來譴責他了,畢竟,自己的外婆,自己的舅舅不疼,自己的媽媽還是會心疼的,由於耳濡目染了舅舅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外婆,也懂得自己的爸爸媽媽的不容易。

可能有的人會認為這外甥女管的有點多了,也會有人支持這位外甥女的做法,我也還真挺喜歡這位性格直爽敢言的外甥女。

喜歡她的潑辣勁,一旦,看到自己那個沒有責任心的舅舅,這個時候出來要分錢了,就肯定不會讓舅舅得逞,這種認錢不認媽的舅舅根本不值得她尊重,更不能慣著他由著他。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照顧父母都是女兒該幹的事情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由於年齡大了, 自己坐在凳子上都摔了一跤,因為是她一個人住,所以,摔倒了起不來,也沒人扶起來,還好,有人往那裡路過看到了才把她扶起來,然後,把情況告訴了她的兒子。

可是,她的兒子卻打電話給她的女兒,也就是他的妹妹,告訴他妹妹母親摔倒了,要他回去陪著母親去醫院檢查,電話打完了,他也就當什麼事情也沒發生一樣,然後,去看了看母親就又走了,只等著妹妹回去陪母親去醫院檢查。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這樣了,只要是她有什麼事情,她的兒子都是打電話把她女兒叫回來照顧,曾經有一次,她在兒子家裡幫著她的兒子做事,也是不小心摔倒了,她兒子也是打電話叫她女兒回來陪著她去檢查。

只要是有關她的事情,她的兒子只會打電話給他的妹妹,她的兒媳婦從來不會露面,更不會去照顧她的生活,雖然她已經八十多歲了,但是,她還是一個人住,兒子兒媳婦在身邊,也是不會管她的吃住問題。

在她的兒子兒媳婦看來,照顧她是該她的女兒去幹的事情,所以,什麼事情都會打電話給她的女兒,但是,家裡的那些財產肯定理所當然的是他這兒子繼承的,因為他才是那個家裡的兒子。

這位老人家,心裡有苦卻也沒得辦法,可以看得出來,那位陪著母親的女兒心裡也很不是舒服,但是,她沒得辦法,母親已經八十多歲了,自己的哥哥嫂嫂不管,她不管又沒人管,她也只能一口氣往肚裡吞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三、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

稍微注意觀察便會發現,大多數父母都會對外聲稱自己的女兒有多好多好,少部分父母會對我聲稱自己的兒子兒媳有多好多好。

因為女兒對父母貼心,懂得他們的辛苦,對父母很捨得很大方,尤其是物質上面,給父母的錢,或者是給父母買的東西,都是很捨得花錢,父母老了的時候,經常陪著父母的也是女兒,會很顧及自己的父母。

無形之中,好像就是女兒在給父母養老一樣的,不管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做女兒的都能夠讓父母感到滿足與高興,大多數女兒都是人嫁出去了,心一直向著自己的父母。

反觀那做兒子的,卻是很少會像女兒那樣做,不僅僅是因為做兒子的不如做女兒的細心,還有做兒子的有了老婆,心就不再向著自己的父母了,更不會像女兒那樣心疼父母。

但是,中國的傳統又是兒子繼承父母的財產,雖然法律上來說,女兒也有繼承權,可是,基本上在財產方面走的還是傳統觀念,最終都是兒子繼承是父母的財產。

這種觀念,父母心裡也是默認的,知道對自己好的是女兒,兒子不如女兒好,可是,財產方面,心裡還是會想著自己的兒子,因為兒子的孩子是自己家裡的血脈,女兒的孩子是別人家的血脈。

因此,中國式的養老,其實就是女兒給父母養老,兒子繼承財產。照顧父母是女兒的事情,心疼父母是女兒的事情,繼承財產卻是兒子的事情,至少在很多做兒子的人的心裡是這樣認為的,在一些做父母的人的心裡也是這樣認為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結語:中國式的養老問題是個大問題,解決這問題,最該從父母做起,父母最該改的觀點就是:誰對自己好就把財產給誰,而不是一定要給兒子繼承,畢竟,做父母的有權力支配自己的財產。

相關焦點

  • 關於中國父母對兒女繼承財產不同態度的吐槽
    中國父母,對於兒子女兒繼承的財產的態度,應該是很多作為女兒心頭的痛,也是很多家庭矛盾產生的根源。我也看過類似的討論,評論區裡很多人會說,兒子養老,女兒不養老。這種現象有,不是沒有,但是更多的現象是,父母生病住院,都是女兒在照顧,兒子兒媳不見蹤影。女兒心裡有委屈,父母生病又不能不管。就說說我一個和我從小玩到大的一個閨蜜的家事吧。她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
  • 「財產只能是兒子的!」四套拆遷房老父親給兒子,卻讓女兒養老
    文|文兒「財產是兒子的,養老是女兒的!」近日,發生這樣一件事,很毀三觀。劉先生有一兒一女,均已結婚。近幾年,老家拆遷,他們家一共分了四套房子。已經過世的妻子原本是這樣跟他說的,兩套給兒子,一套給女兒,一套自己住。
  • 女兒幫父母買房子養老,父母把房子留給兒子:家產只能由兒子繼承
    在他們的思想裡,往往會舉全家之力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認為兒子才能給自己傳宗接代,才能繼承自己的家產。因為父母的重男輕女,女兒往往就會成為父母補貼兒子的取款機。他們往往會希望女兒成器後,能大力回報自己。最後女兒背負使命,寧願小家破碎也要滿足父母的要求。女兒滿足父母的要求,這是女兒的孝心。
  • 為何有的父母把財產都給兒子,養老卻找女兒?3位老人說出答案
    導語那些有子女的家庭,一到分財產的時候,子女就會發生爭吵,覺得父母應該公平分財產,因為子女都是父母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要一碗水端平,但是有的父母說:「就算有兒有女,家長也是兒子的,也有女兒的份,因為女兒遲早要嫁出去,俗話說的好:「肥水不流外人田」,把所有的一切都給了兒子,到了晚年之後,卻要女兒來養老,這是為什麼?
  • 兒子沒能力,女兒有義務給父母養老,為什麼不能繼承父母家產
    小探說事都說窮養兒富養女,這句話放在農村裡面再合適不過了,生兒子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延續香火,傳宗接代,這是人們幾千年延續下來的,畢竟女兒長大之後是要嫁人的,最終成為別人的老婆,為別人傳宗接代,而兒子始終是自己的,這就是大家生兒子的目的,在農村地區的家庭,頭一胎是女兒,第二胎還是女兒的話
  • 父母把所有的積蓄都給兒子,養老卻想依靠女兒,這合理嗎
    ,所以現實生活中女兒給父母養老多於兒子。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封建歷史,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根深蒂固。認為女兒是嫁出去的,就好像潑出去的水,生的孩子也是跟著外人姓。而兒子才是傳宗接代的根基,所以不能便宜了外姓人。只想弱弱問一句,這是家裡有皇位繼承嗎?特別是很多農村,兒子繼承家裡的房子遺產,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 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來養老?
    中國的民俗習慣:父母的財產給誰,誰養老,也是從道德的基準上來說。可惜,道德不是法律!,卻不敢指望兒子養老。女兒反問:「憑什麼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來養老」。不能因為父母的財產給了誰,就由誰來贍養!那麼,把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來養老的父母自私嗎?法律是道德的底線,當法律出現的時候,坐在公堂上的父母坐在哪邊呢?
  • 父母把家產都給兒子,老了卻要女兒一起養老,作為女兒會接受嗎?
    導語中國從古至今都存在著重男輕女的思想,雖然父母嘴上說著兒子女兒都一樣疼,但大部分父母在財產的分配上往往都是留給兒子,好處也都留給兒子,最後卻要求女兒來給自己養老。 小柔,24歲我們家就是這樣的情況,什麼都留給哥哥。
  • 在農村父母的財產歸兒子,而養老送終女兒應平均出,你怎麼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有名的皇帝,叫做武則天,是女子!而其他的皇帝,再有名都是男子稱帝。我想說的是,從古至今,不管是富貴人家還是貧窮之家,都習慣了這樣的思想,遺產,財產基本都是歸兒子,官位也都傳給兒子,給女兒的,除非是獨生子女,甚至有的獨生子女的,嫁出去了,也會改給侄子!
  • 財產留給兒子,卻要女兒養老,到底誰自私?
    當父母老去需要人贍養的時候,看著主動親近或者想辦法遠離、互相推諉的兒女們,就應該想一想自己這一輩子做過的事情。中國的民俗習慣:父母的財產給誰,誰養老,也是從道德的基準上來說。可惜,道德不是法律!對於想成家的年輕男人來說,沒有父母的支持根本是不可能成家,父母對兒子的付出符合著中國的傳統道德,也無可厚非。
  • 農村父母把財產留給兒子,卻讓女兒出贍養費,女兒拒絕了是不孝嗎
    農村老人把自己所有的家產,全部留給了兒子,卻讓女兒出贍養費,女兒拒絕了,女兒的做法對不對呢? 我說說我的看法,把財產全留給兒子,女要麼沒有要麼只有一小部分,這在農村其實是比較普遍的,認為兒子是給自己傳宗接代的,生了孩子隨自己姓,生死都由兒子全部管完,把財產留給兒子,覺得是天經地義的。
  • 女兒贍養父母多年,兒子卻起訴繼承房產,法院:按遺囑處理
    重男輕女的觀念也會影響父母對生男生女的意願,例如:中國上古的卜辭裡就視生男為嘉,生女為不嘉。從小,父母就對哥哥偏愛有加。後來哥哥娶妻生子,各種矛盾頻發。孫女士不忍心父母受苦,於是擔起了贍養老人的主要義務。2007年,母親過世,2018年,父親過世。孫女士的父母留有兩套房屋,一套是部隊分配的軍產房,一套是自購的私產房。軍產房位於昌平區,後來房改後也變為父母的私產。孫女士一家一直與父母生活在西城區私產房裡。母親過世後,孫女士和哥哥放棄繼承,西城區的房產由父親繼承單獨所有。
  • 「女兒是我的寶,但房子要留給兒子」|中國父母只是在假裝愛女兒
    在中國家庭中,父母為兒子可以做到如此,對女兒卻未必了。兒子不管多差勁多不孝順,父母的房子和存款都要留給他們。女兒不管多優秀多孝順,父母的財產都與你無關。如果父母生病了,多少女兒依舊陪在床前出錢出力,而他們的寶貝兒子又有幾個能放下工作和家庭盡孝的。
  • 父母把所以財產都給兒子買房引起女兒和父母反目真的是父母錯了嗎
    過去重男輕女,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女兒長大了嫁人不算娘家人了,父母指著兒子養老送終,所以把父母的財產都留給了兒子,這也說的過去。而現在聽這個問題,我很詫異。兒子在北京生活工作要買房,父母把全部的積蓄拿出來給兒子買房,而且還借了很多錢,要全款給兒子買房,妹妹也拿了六七萬給哥哥買房,而以後還債要讓妹妹和父母一起給哥哥還錢,兒子不用還錢。
  • 如何看待父母只給兒子買房,不給女兒買,財產都留給兒子?
    可是這時候小美父母問男方要十萬彩禮,且這十萬是給小美父母的,以表示感謝女方父母把女兒養大成人,這筆錢給小美父母養老。小美告訴買房還差錢,男方家拿不出更多錢,要不彩禮就象徵性地給個三萬,自己也不用置辦嫁妝。小美爸媽很生氣,罵她沒良心。「我辛苦養大你,供你讀了大學,就給三萬彩禮。現在農村裡面沒文化的女孩結婚都要十萬彩禮!」
  • 父母給兒子買房,卻讓女兒養老送終,送走父母女兒起訴兒子平分房
    父母沒辦法一碗水端平,更偏袒兒子一些,卻讓女兒養老送終。雖然看在孝心的份上,女兒會忍痛贍養父母終老。可父母這樣的做法,無疑把兄妹之間的感情徹底擊垮。父母在,兄妹之間還能和諧相處。一旦父母離開,那麼兄妹反目則是必然。父母不在了,兄妹之間,原本應該是最親密的親人關係。可偏偏因為錢,因為房子鬧得不可開交。這不僅是對人性的考驗,更是對親情的重重考驗。
  • 新郎婚禮當日墜亡新娘繼承183萬,這件事給一些父母敲響警鐘
    而且王某去世後,沒有婚前財產和婚後這一說,都在王某名下,女方確實是可以繼承。很多傳統的「養兒防老」的中國式父母都會覺得自己的財產就是兒子的,也會想當然把自己的錢都交給兒子或存在兒子名下,可是如果發生意外,那麼配偶當然是可以繼承的,法律才不會管你那麼多。就算是你的錢,可是你沒辦法證明是你的財產,哪怕他的新婚妻子只領證一天也是有繼承遺產的權利的。
  • 父母把家產全給兒子,晚年卻讓出嫁女兒輪流養老,兒子:應該的
    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更多的是父母與子女、子女與子女之間因為養老問題,不是互相埋怨和推諉,就是大打出手,鬧出讓人笑話的家庭悲劇。前不久,我們老家一個跟我同歲的朋友,因為不肯與哥哥輪流養老被父母起訴了。原因是,父母原本重男輕女,給兒子買房結婚不說,去年還把家產全給了兒子。
  • 子女不要再爭父母留下的遺產,新規下,房子繼承統統這樣處理
    並且現在的社會上,還有些地區重男輕女的思想比較嚴重,父母留下的財產作為女兒是不允許分配的,很多人都覺得嫁出去的女兒就是「潑出去的水」,沒有什麼用,未來養老只能夠指望兒子兒媳。但是還有句俗話「女兒是貼心的小棉襖」,有時候女孩子做事要比男孩貼心很多。
  • 房產給了兒子,女兒該怎樣贍養父母?才算公平
    女兒憤憤不平,說父母的財產都給了哥哥,要她承擔一半的費用,她覺得不公平。王奶奶也是理直氣壯嗎,我養你這麼大,你也不能不孝順。女兒說自己經濟也緊張,要是非得給母親錢,就從本應她有繼承權的房子裡扣除…法院認為,子女對父母有贍養扶助的義務。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