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句話叫「禮尚往來」,源於四書五經的《尚書》,意思是在禮節上注重有來有往,借指用對方對待自己的態度和方式去對待對方。現在,不僅這句的意思沒有實現,很多人總是高人一等,從不拜訪別人,等著別人來拜訪他,而且這句話的意思也被改變了,變成了變相行賄,請人送禮,而另一方則負責通過手中的資源回報對方。所以,在古代,有仁德之人說,只有放棄這種機會主義,人們才會回歸樸素。一旦這股惡風愈演愈烈,無疑將對整個社會產生巨大影響。如果所有的東西都明碼標價,所有的情緒都能用利益衡量,人們就會無所適從。
現在許多人想要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他們不得不考慮去贈送禮物給對方。因為對方擁有相應的資源,如果他們不送禮,執行的可能性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會大減折扣,甚至無限推遲。對方似乎把這件事看成是別人的事,他認為他必須收取一些手續費才能別人辦事,這也讓很多人對辦事前送禮感到困惑,害怕辦事之前送禮辦事之後還要送禮。如果對方覺得這個禮物不行,會不會影響自己的事情,或者執行不行,會不會自己有所損失。事實上,送禮並不複雜。但一旦牽扯到人心,就難倒了無數不懂得變通,不會投機取巧的人。如果事情害怕辦不好,可以看看這三點。
一、送禮的學問
如果我們想學一門技能,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平時刻苦學習,所以送禮也是在這樣的。回到原來的問題,你為什麼要送禮?答案是因為你有事情要辦。如果你怕對方做不好,你就得想想對方為什麼不為自己做。因為對方對你並不熟悉。所以送禮其實就是認識人,讓對方了解自己,通過送禮進行溝通,最終達成某種協議。一旦他們達成某種默契,甚至成為一個你的朋友,你還會害怕對方會不為你出力嗎?因此,送禮不是你有需求的時候去做的。相反,要提前防範,形成良好的關係。這樣,如果對方當時印象深刻,自然會為你做的。當禮物被給予時,關係就會鞏固。這是送禮的第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你不能急功近利。問對方能不能儘快幫你,這樣會抹去之前留下的好印象,因為沒人願意被迫做事。這也是一種心理知識。
二、送禮的心態
送禮不能保證事情順利完成。當我們給別人送禮時,不是別人要求我們送禮給他的,他們也不沒有答應一定可以幫助我們完成任務。如果一開始心態是錯誤的,認為對方一定要為自己做好事情,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反而我們還去責怪對方,那不僅是禮物白送,更是一段人情斷絕。你在向他人求助時應該把自己放低,如果你認為送禮後,對方一定要聽從你的安排,那麼對方肯定會對你產生不滿的心態,之後也不會再幫助你。在這個時候,你應該要放寬自己的心態,如果你擔心對方不盡力而為,你應該與對方進行友好的溝通和交流。送禮時,對方會感受到心意,自然會更加努力。或者通過與對方身邊的人溝通,來讓其他人幫忙達到自己的目的。
三、送禮該送什麼
我們送禮應該發送什麼呢?許多人在選擇上會有困難。如果你付出太多,你就會捨不得放棄。如果你給得少,你會覺得你不夠真誠。現在是考驗人的時候了。但事實上,很多人都沒有仔細思考一個問題,對方真的需要這些禮物嗎?如果你選擇給錢、購物券,或者因為籌碼太大的禮品,在對方眼裡真的很重要嗎?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想要面子。如果你讓他用心去做,他會感受到你的真誠。如果他將來需要你,覺得你能幫助他,那麼他就不會在乎禮物的形式。
總結
送禮是一件人情世故的常態,但是該如何送好禮,讓自己的目的更快更好的達到還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希望以上的三點可以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