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有書,ID:youshucc】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人和人之間,心動始於五官,長伴止於三觀。
就像顧城在詩中說的那樣:
「草在結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我們站著,不說話,就十分美好。」
最讓人舒服的關係,是親疏有度,相看不厭,久處不累的。
放棄「零邊界感」
有這樣一句話:「和任何人走得太近,都是一種災難。」
人與人相處,最忌諱的就是沒有界限感,世間種種關係,皆是如此。
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定的獨立世界,獨立空間。
先成為快樂的自己,才能成為快樂的「我們」。
在《奮鬥》裡飾演華子的演員朱雨辰,和媽媽一起錄製綜藝《我家那小子》。
節目裡,朱雨辰的媽媽說,兒子所有事情必須都要經過她的同意。
媽媽不允許他吃外賣,朱雨辰到哪裡拍戲,媽媽就跟到哪裡給他做飯。
他的每一段感情,媽媽都會干擾,找女朋友的標準必須由她來定。
面對這種密不透風的愛,朱雨辰愁眉苦臉地說,這種愛壓力太大了。
他甚至以開玩笑的方式對媽媽說:「你會把我搞死。」
連親近如骨肉至親的家人中,沒有邊界感都是一件恐怖的事。
友情和愛情,更是如此。
三毛說:
「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人生如尺,必須有度。感情如面,最忌越界。
最好的關係,不是不分你我,而是親疏有度;不是糾纏不清,而是濃淡相宜。
放棄「炫耀賣弄」
有人說:「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會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盛氣凌人,也不會炫耀賣弄,驕矜得意。」
沒有親身經歷過,就別嘲諷人家:「這點小事至於嗎?」
碰到自己熟悉的領域,也別驕傲地說:「這你都不知道啊?」
人各有優劣長短,不應拿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的人生。
張愛玲曾有個摯友,名叫炎櫻,是張愛玲在港大時的同窗。
她們彼此懂得,又彼此欣賞,原以為這份友情能走到最後。
但世事無常,後來炎櫻生活富裕滋潤,張愛玲卻困頓不堪。
炎櫻每每給張愛玲寫信,總要提及自己賺了多少錢,被多少人追求。
敏感如張愛玲,在朋友的榮光裡,越發比對出自己的落魄。
漸漸地,張愛玲便很少回信。
後來,炎櫻在一封信中的開頭寫到:「我不知我做錯了什麼,使得你不再理我……」
一段太費力的關係,要麼在忍耐中繼續,要麼在忍耐中爆發。
為人低調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
俗話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人際交往中,放棄過多外在浮華事物的攀比,人際關係也會變得舒服很多。
放棄「討好賣乖」
蘇岑說過:
「真正好的愛情,就是不費力。不需要刻意討好,兩個人已是順其自然的舒服。如果一段情、一個人,得讓你耗費巨大精力來取悅,這已註定不是能陪你到最後的緣分了。」
真正愛你的人,從來不需要你刻意迎合取悅討好,感情是雙向的奔赴,不是單向的追逐。
如果一個人拼命的對另一個人好,另一個人只顧著接受,感情的天平總會失衡的。
楊絳和錢鍾書的愛情,是文學界的一段曠世情緣。
兩人在家的時候,常展開讀書競賽,比誰讀的書多。
有一次,錢鍾書和楊絳交流閱讀心得:「一本書,第二遍再讀,總會發現讀第一遍時會有許多疏忽。」
楊絳不以為然,說:
「這是你的讀法。我倒是更隨性,好書多看幾遍,不感興趣的書則瀏覽一番即可。」
讀讀寫寫,嘻嘻鬧鬧,兩人的婚姻生活充滿了悠悠情趣,羨煞旁人。
能走到最後的關係,不是兩個人看起來有多合適,而是看兩個人相處有多舒服。
最好的愛情,大概就是這樣,讓你心動,也讓你心安。
餘生,願我們都能遇到相處舒服的人,自在愜意的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