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與生俱來都渴望被讚美、被欣賞、被認可。看起來,那些在親密關係中善於讚美的人,與那些喜歡指責的人相比,婚姻關係更融洽。
但有時,讚美卻是婚姻裡的毒藥,它會摧毀你的自我價值評判體系,使你甘願成為被操控的奴隸。再現童年關係
01
朋友小青一直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媽媽告訴她的,「要想留住男人的心,必須先留住他的胃」。
出嫁前,小青就已經燒得一手好菜。婚後,老公時常在親戚朋友面前誇讚說,我老婆燒的那一手好菜,連五星級酒店的大廚都趕不上。
這麼多年,小青也把丈夫的口味給養刁了。去外面吃飯,丈夫總覺得要麼味精放得太多,要麼鹽放得太重,總覺得差點火候,所以更喜歡在家吃飯。
丈夫平常喜歡交朋友,也會隔三差五叫朋友一起回家,品嘗著妻子燒的好菜,再喝點小酒,人生不要太愜意。
吃完飯,收拾殘局的總是妻子小青,不過小青的心裡還是甜滋滋的。畢竟,在朋友們面前,老公給足了自己面子,朋友個個都羨慕老公娶了個賢內助。
10多年來,小青成為了家裡那個最任勞任怨的煮飯婆。丈夫讚美得越多,她就越開心,也就越變著法兒地捯飭著美食,真真快熬成了個美食專家了。
孩子高中住校後,小青突然對做飯沒有了以前的熱情。有時候也想偷偷懶,可只要丈夫回家吃飯,她還得按照原來的標準去準備,哪怕連湊合一頓的想法都不能有。
在某個無聊的下午,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前半生好像只是在跟鍋碗瓢盆打交道了。她發現自己錯過了很多:漂亮的衣服、看世界的勇氣、朋友至交……她的世界,只在那廚房的方寸之間。
丈夫對她的讚美,對她是一種無形的控制。丈夫的讚揚,只是為了享受她的付出、她的照顧,他不過是找一個廚娘罷了。
讚揚可以讓對方朝著自己希望的方向去努力,這也被稱為「勝利者效應」,就是持續地讓她感到在挑戰新的菜品、創意上有成功的體驗,她也就甘願停留在了廚娘的位置上。
02
全職媽媽小林,一直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女人。丈夫體貼、孩子乖巧,唯一感覺不如意的是,跟閨蜜聊天,感覺除了談談吃穿之外,兩人越來越沒有共同語言了。
這讓她突然有了些危機感。結婚後做了全職太太,在家待久了,與社會有些脫節,自己越來越落伍。在閨蜜的攛掇下,她萌生了重返職場的想法。
跟丈夫商量,等孩子上了幼兒園就出去上班。到時候家裡請一個全職保姆,負責照顧孩子的起居。
丈夫對她的想法沒有給出正面的回答,只是拼命讚揚她說:你真是一個好媽媽,把咱兒子照顧得這麼好,從小就沒生過什麼病,養得白白胖胖的,換任何人都做不到像你這麼好,沒人能代替你。
妻子對自己的內在評判是,她除了可以成為孩子的好媽媽,還可以成為職場中的精英,自己的價值能夠被社會認可。而在丈夫的眼中,她在家庭中的優勢價值顯然更為重要。
實際上,我們的文化對讚揚和責備所產生的威力,定義了我們應該遵從的一些隱性的社會規則。比如一個女性必須溫柔體貼,以家庭為重;成為一個好媽媽,比成為一個成功的職場女性要更幸福等。女人這麼優秀,她的最終歸宿還不是嫁一個好丈夫,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嗎?
丈夫的讚揚,實際上摧毀了妻子的內在價值。文化所帶來的性別歧視,加上丈夫用自己的評判標準去影響、甚至改變了妻子對自我的評判標準,以致他對妻子作為一個好媽媽角色的讚揚,實質上阻礙了妻子想要實現自己夢想的願望。
我們可以把上面的這種讚揚稱之為獨裁主義的讚揚。它給人帶來的內疚感,絕不亞於直截了當的責備。比如,我讚揚你是一個無人能替代的好媽媽,假如你做不到,你就是不稱職的,你就對不起這個家庭,對不起孩子。
這對女性來說實際上是一種限制,限制她成為自己,限制她活出真實的自我。通過讚揚,不過是讓她繼續依附於男人罷了。
03
為什麼我們如此渴望讚美,並且會不自覺地掉入讚美的陷阱中?
我們對於別人認可的渴望,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存在了。
在嬰兒觀察中,我們會發現,一個三個月大的嬰兒似乎都需要一種能傳達出「我是多麼討人喜歡,多麼讓人欣賞」的信息。
人類的評判是從嬰兒與父母的第一個眼神開始的。心理學家丹尼爾·斯特恩解釋,通過這種威力強大的化學交換,讓我們體會到兩件極為重要的事:他人所看到的事物,以及他人是如何看待我們的。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都期待被看見,因為那是一種愛的語言。
而在婚姻中,伴侶雙方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評判,那關乎對方的關心程度、關注程度、公平程度,甚至愛的質量。
實際上,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不斷地重複著早年父母看待我們的樣子。假如我們有被拋棄的經歷,或者被父母忽略,從未被看見,我們在親密關係中就越渴望被看見、被重視、被讚賞。
我們特別害怕失去那段關係,實際上是害怕失去那雙能夠看見我們、欣賞我們的眼睛。
關係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折射出我們人格當中的很多面向。當我們的關係只剩下親密關係這一種時,我們可能就會被對方的讚美所蒙蔽,就如站在一面變形的鏡子中看見扭曲的自己。
電影《煤氣燈下》,丈夫斬斷了妻子所有的外在聯繫,通過各種心理暗示,讓妻子對自己的判斷和認知產生質疑。最後她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患上了精神病?
正如心理學家布魯斯﹒胡德所說的那樣,每個人都有一個對他人意見極度敏感的、「被馴服」的大腦,所以這位妻子在被丈夫與外界隔離之後,丈夫就可以肆無忌憚地用恭維、讚賞、體貼的方式,對她實施洗腦的目的了。
04
如何走出控制型的讚美,活出真實的自我?
首先,在認知上區分真誠的讚美與控制型的讚美。
控制型的讚美背後總是與他希望你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相聯繫。就像有的父母,會把自己未滿足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以「我都是為你好」為名,讓孩子去滿足自己的期待,而從不關心孩子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真誠的讚美是發自內心的欣賞與喜歡,是在尊重你的基礎上,讓你活出真實的自我。他的讚美是讓你發現你都不曾看見的自己的美好。讚美是在你猶豫時給你力量,是在你迷茫時給你支持,是在你跌入低谷時給你希望。
其次,在態度上拒絕這種具有操控意味的讚美。
特別渴望別人的讚美,或者只有獲得別人的肯定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實際上是一種自戀的表現。在接受別人的讚美前,我們需要去問問自己,我真的是這樣的嗎?這是我想要的讚美嗎?我配得上這樣的讚美嗎?我值得這樣被讚美嗎?這樣的讚美會給我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會對自我有什麼新的認識?
比如小青可以對丈夫說,我很謝謝你對我廚藝的讚美,我不知道除了這個,在你的眼中我還有什麼值得你欣賞的?或者告訴丈夫,假如你願意跟我一起做一餐美食,我也想給你一個讚美。這樣的互動,可以嘗試讓對方去了解自己的需要,拓展關係的邊界,創造更廣闊的互動空間。
其實,每個女人最重要的是自我肯定與自我讚美。
因為對自己有足夠的了解,我們才能分辨哪些是恰到好處的讚賞,也會在真誠的讚美中汲取力量;另一方面,我們學會了接納自己,學會了愛自己,學會嘗試認可自己的價值,也就會在自己有了點滴進步時,給自己一個獎賞,而不再去渴求外在的讚美。
當你擁有讚美自己的權利時,你才不會被別人的評判所左右,才能創造內心的豐盛,活出真實的自己。
一個看見自己真實內心,活出自我價值和意願的人,從不會被任何讚美所控制,因為她無比清楚自己是誰,要什麼樣的生活,要走向哪裡。
作者:任麗,國這二級心理諮詢師,歡迎關注,成長路上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