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楓凌星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我們大多數人的前半生都是在忙忙碌碌度過的,為了家庭、為了理想、為了生活,我們沒時間停下來,也不可能停下來,只有當我們退休後,我們身上的擔子才會少很多,我們才可以好好的停下來歇息一下,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不過,退休只是代表我們有了放鬆下來的前提,如果我們的思想觀念不轉變一下,那麼退休生活依然會過得很累很辛苦。
我今年70歲,剛好到古稀之年,距離我退休也有10年的時間了,這10年裡,我過得還不錯,但不要以為每個人退休後都能過得不錯。
像我身邊,有的退休老人日子過得確實很滋潤,但同樣也有不少退休老人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而之所以同樣是退休,過得卻是天差地別,大多是因為思想觀念上的不同,而據我觀察,退休生活過得滋潤的老人,基本上有著三個共同的特點。
有些老人之所以過得苦不堪言,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子女太過無私。換句話來說,就是他們對子女太好了,好到過分、好到離譜。
他們的子女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幫忙帶娃,幫忙做飯,幫忙洗衣,幫忙打掃房間,總之,只要是子女讓做的,他們二話不說就照做。
你說,他們這樣能過得不累嗎?
父母對子女好,這是應該的,但這個好應該有個度,一旦越過了這個「度」,就不是對子女好了,反倒是害了子女。
作為父母,我們要明白,一旦子女成家立業了,一旦他們成為了丈夫、妻子或者父親、母親,他們就應該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我們不應該越俎代庖。
這樣只會讓子女越來越依賴我們,最終讓他們成為「巨嬰」。
記住,父母對子女的有求必應,不是對子女的愛,而是溺愛。
有些老人之所以過得滋潤,就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子女會適當的自私,不會有求必有,不會子女讓他們做什麼,他們就做什麼。
而這才是父母應該做的,當子女成家立業後,作為父母的要學會放手,不要還把他們當成小孩,溫室的花朵是成長不起來的,只有經過風吹雨打的花朵才能茁壯成長。
現在很多退休老人雖然每個月都有退休金,日子卻過得很清貧,捨不得吃、捨不得穿。
這是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他們把錢都拿去接濟子女了,幫子女還車貸,幫子女還房貸,甚至給子女的日常開支買單。
就算他們的退休金再多,也經不起這樣花啊!
子女的日子過得艱難,做父母的當然不能袖手旁觀,可是很多年輕人之所以日子過得艱難,不是因為他們真的掙得少,而是因為他們花錢大手大腳。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喜歡攀比,買東西專門買貴的、買牌子貨,如果他們有那個經濟實力的話,他們買了也就買了,問題是他們沒有那個經濟實力,卻還要打腫臉充胖子。
我們做父母的真的不能不管不顧的接濟子女,這是對他們的縱容,這只會讓他們變本加厲的向父母索取,當哪天我們徹底沒錢再給他們的時候,他們只會怪我們沒錢,卻不會記得我們的好。
所以退休後,我們要攥緊自己的錢袋子,如果子女確實是因為客觀原因而沒錢了,我們可以接濟他們,如果是他們自己花錢大手大腳而導致沒錢的,那我們不要慣著他們,必須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買單,只有這樣,他們才會有意識的節儉。
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對於一個老人來說,沒錢是可悲的,作為老人,我們已經沒有了勞動能力,一旦我們沒錢了,那麼我們就只能依靠子女,可子女卻不一定會好好待我們,而只要我們攥緊了錢袋子,就不用擔心這些了。
現在的人相比以前的人來說,壽命更長一些,一方面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是要醫療水平的提高。
但如果我們不注重身體健康,肆意「透支」自己的身體,如飲食不健康、飲食不規律,熬夜、喝酒,那麼誰也說不準下一刻會發生什麼。
因為一旦進入晚年,我們身體的免疫力已經無法和年輕的時候相提並論了。
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體可能上一刻看起來還好好的,下一刻就垮了。
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確確實實發生在我身邊的事情,我住的小區裡有一個比我還小兩歲的老頭,平常看起來挺硬朗的,精神頭一點都不比年輕人差,結果突然之間就得了腦梗,雖然搶救了過來,身體卻大不如從前,身邊必須得有人照顧才行。
所以,不論平常我們看起來有多好,我們都要加強鍛鍊身體,我們可以打太極,也可以做廣播體操,沒事的時候還可以多溜溜彎,這些都是可以的,要記住,鍛鍊身體才是身體健康的保障,而身體健康才是退休生活過得好的前提。
李大娘說的三點可謂是肺腑之言,對於退休或者即將退休的人來說,有著很大的參考作用。
我個人也認為,退休之後要想過得更好,我們更多的應該關注自己,而不是把精力全放在子女身上,要記住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的子女也已經長大成人了,我們要相信他們能夠擔起責任,相信他們可以獨當一面,相信他們可以克服困難,迎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