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人到晚年,要想過得好,請記住這4句話

2020-09-04 眼鏡評說

人終有一老,到底該如何為自己的晚年時光留足底氣呢?早先流傳著這樣一句答案,「養兒防老」!

可現如今,年輕人早已各奔東西地打拼,老年人真要有個災病,兒女已不能及時趕回,而就算兒女在身邊,也是各人都有各人的生活,所以,總想依靠著兒子,那是把希望放在別人身上,不是萬全之策,那麼到底該如何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呢?

前陣子,我去養老院接閨蜜。她在裡面剛工作了兩個月,本以為她會被一群垂頭喪氣的老頭老太太們嚇跑,可沒想到迎面來的竟是位笑意盈盈的少女。

還沒等我發問,朋友身後就鑽出個帥老頭。銀髮齊整地貼著頭皮,襯衣的摺痕明顯透露著剛熨過的溫熱,他含著一口播音腔問道:「姑娘,能捎我去趟老年大學麼?」

只見閨蜜一臉不好意思地望著我,「他聽說今天有人接我,就想問問能順路帶他麼?」

我自然欣然同意,其實這同意背後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我從來沒見過這麼老來俏的老人,他著實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還沒等我詢問,這帥老頭就已打開話匣子,他姓王,今年70歲了,曾是個國企老幹部,自老伴去世後,就搬到養老院住,家裡的還有兩個兒子,都在國外,除了按月打錢,按季問候外,也沒有別的交集了。

「沒兒女在身旁,你咋把日子過得這麼好?」我實在忍不住發問。

王大爺皺著眉,盯了我一會,「我可不愛聽這話,難道老年人就得綁著兒女才能過好?」

朋友連忙替我接過話頭:「王大爺,你和她計較啥,現在好多年輕人都跟不上您這潮流,不如就直接給她說說,您上次在報告會上說的風靡咱養老院的四個金句?」

王大爺點點頭,「姑娘,你還記得呢!這人老了,我還真是靠我說的那四句話過的!」

01,本錢,決定生活的底線。

住在城裡的老年人已遠離了農耕生活,不能享受從自家地裡摘菜,去他家院裡唱戲的閒暇日子,所有的吃喝玩樂全靠手裡的票子,自然要捂緊錢袋子。

前不久大兒子想換房子,準備找王大爺貼補。可王大爺直接不假思索地回絕了,甚至還生冷地補了一句:「年輕人的錢是越掙越多,而我的錢是越花越少,我不主動問你要,你也別惦記著我這點兒,所以,這忙我幫不了。」

這話一說,兒媳半年沒再聯繫王大爺,可王大爺不以為意。

要知道隔壁的劉大媽早早地將養老的本錢投到了兒子的房本上,可最後等房子裝修好,還不是被兒媳趕了出去。人啊,總要為自己打算,尤其是老年人。

王大爺說他以前也像劉大媽一樣,總是將自己的感受放在末位,這不是省吃儉用地把兒子都培養出來了嗎?可是現如今呢?都不在身邊,有什麼用?

所以,自從兒子有了出息之後,他就再也不付出了,因為他意識到這種無私的行為是在自我壓榨、自我消耗,而一旦自己兜裡空了,還得反過來求兒子,這仰人鼻息的事兒,他堅決不幹。

所以就算被兒媳怪自私,他也要守著養老的本錢,護著自己還算安頓的老年時光。

02,初心,決定著生活的滋味。

兒女早已遠行,朋友也在慢慢告別,舒適圈正在縮減,這是王大爺在退休後的感悟。

自老伴去世後,他的生活像塊被擠幹了養料的海綿,乾巴巴地看著日升日落,毫無生氣。

直到碰到了隔壁劉大媽,他才得知生活是有另一番滋味的。

上文已經提到劉大媽自打被兒子趕出家門後,是被迫搬進養老院的,她也是非常不情願的。但是,她也是很快就發現了另一番風景。

劉大媽年輕時酷愛唱戲,可自打嫁做人婦,就把這愛好束之高閣,可養老院裡竟有一個戲曲班,她誤打誤撞地成了裡面的演員。

自打唱了戲,精氣神立馬變了模樣,而這時候,正好王大爺見到了她,然後王大爺總感覺到她全身散著一股說出來的年輕味道,不禁心生羨慕,就在劉大媽的鼓勵下,重拾了自己的二胡手藝。

為他人活了大半輩子,如今年紀大了,才明白為自己而活是多麼的美好,為此王大爺還在網上付費下載視頻來研究技藝,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後來大兒子回國來看過他一次,想接他去國外,說國外多好多好,可是王大爺心如明鏡,還不是大兒子生了二胎,想讓他去幫忙嗎?說實話,要是在國內,他一定也會去搭把手,但是現在他不願意,國外的氣候可能會讓他水土不服,到時候貼錢不說,還得貼人,他這晚年的興趣愛好,還得束之高閣,所以他不幹。

他給兒子說,兒子回國他就幫,可是兒子卻說不行,那王大爺也就兩手一攤,說自己也沒辦法,兒子悻悻而歸,王大爺雖然也難過,但是後來也釋然了,想想大孫子不也是自己和老婆一起拉扯大的嗎?這已經好幾年沒見了吧,所以有啥用呢?沒有人會真正地懂你,日子是過給自己的,又不是過給別人看的,那還是管好自己吧。

03,學習,開啟人生新階段。

王大爺和劉大媽開始搭檔,一個在臺下拉曲,一個在臺上唱戲,日子久了,「黃金搭檔」的名號便打出來了,有人竟主動上門求學,這可把二人給高興壞了。

沒想到興趣還能掙錢,本想接下這個教學任務,可王大爺犯了難,到底該怎麼教呢?

王大爺本想退縮,不成想劉大媽竟直接收了錢,這可是趕鴨子上架的陣勢啊。王大爺只得去請了更高級別的老師教自己,他可是很怕誤人子弟。

在養老院工作人員的牽線搭橋下,王大爺找到了老年大學的一名教授,便開啟了逢課必到學習狀態,短短三個月,筆記已攢了五大本。

就這樣,戲曲課程順利地開了起來。

「活到老,學到老」的名言真是在王大爺身上展現地淋漓。我不禁暗自佩服王大爺的勇氣,要知道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面對興趣和事業選擇時,都會畏手畏腳,猶猶豫豫。

聽了我的感慨,王大爺一句話點醒了我,「年輕人要為未來打算,會考慮利弊得失。可老年人餘下的日子不多了,得為現在打算,所以可能更會珍惜時間和機會吧。」

04,感情,重新打開心門。

正當我仔細思索王大爺的話時,閨蜜透露了個八卦:「王大爺可不止珍惜這個機會喔!」

原來王大爺在和劉大媽搭檔的日子裡,早就生出感情,二人心心相惜,但都不願先邁出第一步,要知道夕陽情的窗戶紙一旦捅破,就真沒得回頭路,如果不成,兩人可能連搭檔都沒得做。

另外劉大媽擔心兩個人如果真的要結婚,那自家兒子上門管王大爺要錢咋辦?而王大爺也煩兒子會阻撓自己談夕陽戀。

二人的感情就這麼被現實的顧慮擱置了,可有一日,戲曲教室裡的門鎖壞了,二人被反鎖在屋裡,因信號不好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只得悽冷地等到天亮。

就是這一夜,二人徹底打開了心門,事業上二人都不怕別人議論,為啥在感情上就犯了怯呢?

餘下的日子本就不多,幹嘛還畏手畏腳地不敢迎接愛情呢?劉大媽在王大爺懷裡暖了一夜,心也漸漸蘇了,而王大爺呢?在第二天,門鎖剛被打開之後,他就直接去花店訂了19朵玫瑰送給了劉大媽。

這19朵玫瑰,可不是隨便送的,王大爺當時還鄭重其事地解釋:「餘生已短,索性相愛,十全九美,我心相伴。」

短短十六個字羞得劉大媽臉通紅,養老院在場的工作人員隨即起鬨,在一片歡聲中,二人正式在一起了。真好,夕陽無限好,戀愛正當時啊。

05,梅娘說:

聽完王老伯的四句話,對於人到晚年,錢和子女哪個更靠譜你心裡應該有算了,這個70歲老伯的經歷告訴了你答案。

有時候,覺得人生太累,是因為我們總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不斷猜測別人會怎麼說自己,於是內心再苦再累,也總是強顏歡笑,委曲求全,可是生活是屬於自己的,只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那就可以無怨無悔,世界是自己的。

所以,人總要為自己而活,哪怕已現夕陽,那也可以欣賞紅霞滿天。

所以,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王大爺的這4句話。




相關焦點

  • 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人到晚年,要想過得好,請記住這4句話
    還沒等我詢問,這帥老頭就已打開話匣子,他姓王,今年70歲了,曾是個國企老幹部,自老伴去世後,就搬到養老院住,家裡的還有兩個兒子,都在國外,除了按月打錢,按季問候外,也沒有別的交集了。「沒兒女在身旁,你咋把日子過得這麼好?」
  • 一個80歲老人說:要想晚年過得舒服,請記住這4句忠告
    導語:一個80歲老人說:要想晚年過得舒服,請記住這4句忠告 1很多老人晚年過得不好,總是把責任歸咎到兒女身上,說是兒女不孝順,不關心,嫌棄自己等,總之,千錯萬錯都是兒女的錯。一個80歲老人說:要想晚年過得舒服,請記住這4句忠告
  • 一位八旬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4句話
    然而,也有不少老人的晚年生活過得並不順心,究其原因,無非就是和子女相處的過程中,爭吵、矛盾、傷心、責備、為難等情緒消耗了心力,消磨了幸福。老話常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老年人想要過得幸福,並不是子女做好了就足夠的,對於老人自己來說,有些事情越是在晚年的時候,越要拎得清,前陣子放假回老家,鄰居一位晚年幸福、生活愜意的八旬老人張大伯,跟我分享了他的處世經驗。老人說,想要晚年過得好,尤其要處理好與子女的關係。
  • 一個八旬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4句話
    很多老人晚年不幸福,把原因都歸咎到了子女身上,子女工作忙少了關心,不孝順,子女說話不尊重老人,不孝順,子女不給錢花,不孝順,子女嫌棄自己,不孝順,等等一些不如意的事,都是子女的錯。 其實,很多時候,並非一個巴掌就能拍得響的事,有些老人活了一輩子不懂得怎樣做人,兒女又何來的孝順?有些老人一輩子能看透很多事,兒女自然主動盡孝。
  • 一個70歲退休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一定要記住這三點
    傾訴人:李大娘我今年70歲,剛好到古稀之年,距離我退休也有10年的時間了,這10年裡,我過得還不錯,但不要以為每個人退休後都能過得不錯。像我身邊,有的退休老人日子過得確實很滋潤,但同樣也有不少退休老人日子過得苦不堪言,而之所以同樣是退休,過得卻是天差地別,大多是因為思想觀念上的不同,而據我觀察,退休生活過得滋潤的老人,基本上有著三個共同的特點。
  • 一個老人的忠告:想要晚年過得好,一定要記住這四句話
    對於現在的社會,大部分老人在晚年的時候,如果過得不好,都會說自己的兒女不孝順,沒有起到對他們的贍養義務,反正都會把自己的不幸福,都歸咎於自己的兒女,都認為是他們的錯。兒女們也因為老人的這種行為,可能對他們有點怨恨,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如果老人能夠做到平等的對待,一視同仁,兒女自然而然也會對他們孝順。所以對於那些老人來說,如果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句話,很有用。1.兒女眾多,要一碗水端平。
  • 70歲老人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請丟掉這三個字
    「為人年老沒生機,為筍年老沒人吃,熬糖老了第一苦,殘花莫望春風時。」--民間俗諺形容人到晚年的心酸,年輕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年老體衰,做任何事情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老年人最擔心的事情,莫過於是否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他們把希望寄予到兒女身上,但往往事不隨人願。於是把希望又寄予到半路夫妻身上,遺憾的是諸多原因影響,兩人很難交心達到信任,最後只能不歡而散。那麼誰都靠不住,晚年該如何安心的度過呢?相信每位老年人都為此發愁。
  • 一個八旬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請記住這幾句話
    許多老年人過的都不快樂,在他們眼裡終究都是孩子的錯,不理解他們,不好好孝順自己,總歸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孩子的身上。事實上,在很多時候不光是孩子和家庭的問題,老人本身就有自己的責任,因為他們並不明白,如何過好人生,一輩子,如何享受人生的生活。再讓子女孝順自己的同時,也要做好自己該做的,不然的話子女又怎麼才能孝敬您呢?一個七旬的老人告訴我們,想要晚年過得幸福,請記住這些話。
  • 七旬老人含淚傾訴:要想晚年過得好,千萬要記住這四句話
    前不久一起坐著乘涼,我問王大爺之前的事情,王大爺緩緩的說:人老了不中用了,孩子們想怎麼樣就怎麼樣,自己就只能保個安詳,好好度過晚年。此外王大爺還給了四句話,他說:要想晚年過得好啊,就一定要記住這幾句話。
  • 70歲老人心裡話:晚年要想過得幸福,要做到這三點
    人到了晚年,誰都害怕自己的生活過得不如意,可也不是誰都可以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我鄰居家的李大爺都已經70歲了,可他的晚年過得那真的是很幸福,每天會去樓下公園散散步,也會和其他朋友下下圍棋,不用去考慮太多的事情。他也告訴了我,人到了晚年,要想過得幸福,就必須得做到這3點!
  • 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不搭理這三個人,退休生活越過越自在
    一位70歲老人的忠告:不搭理這三個人,退休生活越過越自在!說得非常在理,不管多大年紀,都值得一聽。01竇志中老人今年已經70歲了,在他看來,退休之後如果想自在、清醒,最好不要理身邊的這三種人,這種人大概什麼樣子?最突出的一種特徵就是爭功諉過。明明是你或者是整個團隊做出來的成績,對方偏偏要在領導與上級面前極力誇大自己在其中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明明是自己哪個環節沒有做好出現了問題,卻將責任推到他們認為比較老實、憨厚、好欺負的人身上,比如恰好你就屬於這一種。那這種人,品性非常壞,為了成功可以不要臉面、不擇手段,習慣踩著別人往上爬。
  • 善待兒媳的婆婆,到晚年過得好嗎?三個70歲老人說了實情
    很多人都認為一個婆婆要是在晚年的時候過得不好,肯定是這個婆婆做了一些壞事情,所以導致晚年的時候遭到了報應。 其實事情不是絕對的,有可能是因為這個婆婆做的不好,有可能是因為沒有遇上一個好的兒媳婦。
  • 給男人的忠告:要想婚姻生活過得好,請記住這3句話
    生活過得好不好,往往有個度,如果把這度把握好,一切都好說大家過得舒服。給男人的忠告:要想婚姻生活過得好,請記住這3句話。自述:跟妻子結婚也還幾年了,結婚那會什麼都不懂,經常處得不愉快。因為戀愛和結婚完全是兩碼事,戀愛時候談的是感情,結婚後談的是柴米油鹽。
  • 一個六十五歲退休老人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記住這三點
    傾訴人:李大爺我今年六十五歲,五年前退休,退休前,為了生活,只能緊咬牙關,幹著工作,直到退休後,才總算是無事一身輕。但不要以為退休後,就能過上悠閒自在的退休生活。我身邊有很多退休老人,有的人退休生活過的那叫一個滋潤,有的人退休生活卻過得很勞累。仔細觀察,我發現退休生活過得滋潤的人,大多具有三點特徵。
  • 3位70歲老人的忠告:想有個幸福的晚年,不要做「三無」老人
    要想過一個幸福的晚年,那麼就不能做「三無老人」,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如看看這三位70歲老人的忠告。我今年70歲了,我唯一的資本就是有一個非常硬朗的身體,我有兩個兒子,他們完全不用為我的晚年生活擔憂,因為我自己的身體我很清楚,我現在的體力一點兒都不比年輕的小夥子差。
  • 再婚老人的忠告:要想晚年過得好,擇偶標準不能將就
    人的一生很漫長,如果後半輩子只是一個人度過,那份孤單無奈是我們可以想得到的,但是有一個人搭夥過日子就不一樣,不但可以互相照顧,還能減輕生活上的負擔,這也許就是單身老年人想再婚的原因。再婚的12年生活裡,張奶奶與朱爺爺發生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但是總的日子上過得還是比較幸福的,張奶奶也總結了自己的12年再婚生活,給出了一些忠告,希望對想再婚的人有幫助。
  • 「人到晚年,尤其是過了70歲後,最怕什麼?」4位老人說了心裡話
    導語很多時候,按照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人到晚年,尤其是70歲以後,就應該是過著那種膝孫環繞、頤養天年等的幸福晚年生活才對,不應該會有什麼擔心的事情,況且老人辛苦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也應該停下自己的腳步,去好好的歇一歇了。
  • 致奔五的70後:晚年過得幸福的人,都懂得「自律」
    生老病死是人的宿命,哪怕是古代高高在上的帝王,都無法改變這個宿命。認識到自己已經老了,是一個很重要的心態。為養老做好準備,也是正在奔五的70後需要做的事情。一個人要想晚年過得幸福,需要做好幾種準備。我採訪了周圍十幾位老人,得出了一個結論,那就是自律對晚年極其重要。
  • 70歲老奶奶忠告:晚年能夠享福的老人,會有這3種特徵,很明顯
    引言一個人要想晚年過得好,過得幸福,是能夠從身邊的事與物看出來的,那麼什麼樣的老人晚年活得好呢?相比只有親身經歷的才會有發言的權力,下面我們一起去看看70歲老奶奶是怎麼說的吧。今年70歲了,很多人都覺得我生4個兒子,晚年並不好過,不過我在晚年的時候留了一手,手裡面揣著積蓄,這樣就不用擔心老年生活了。
  • 70歲老人忠告:養兒不防老,要想安度晚年還得自己早年存夠錢
    今天給大家要講的就是一位70歲的老母親和自己和自己兒子的故事,讓我們來看看養兒到底防不妨老今年我70歲了,一個人住在鄉下,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女兒嫁出去後很少回家,就過年的時候來看我一下。兒子呢,大學畢業後就留在了城裡,買了房和車,我就在他結婚的時候去他的新房裡看過。本想與他親近,兒子卻說我年紀大了腿腳不方便,就少去城裡,待在鄉下有什麼事給他打電話就行。當時我還想這是兒子關心我,所以我也就聽了他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