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2020-08-15 buhuiniao

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

——柏拉圖

作為一代哲學和文化大師,柏拉圖稱得上是一位智者,因此他站在智者的高度來看待眾生,對人性有非常精闢的論述。那些頭腦有智慧的人一般沉默寡言,對事物輕易不發表自我的看法,只有等到時機和條件成熟的時候才會說出內心真實的想法,而這種想法也往往會對事物的發展起到重大的助推作用;反觀那些頭腦簡單的人士,遇事不論對錯總愛發表自我的意見,希望以此來顯示他的高明,尤其在關鍵時刻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只會亂上添亂。

由此可見,話語不是想說就說,要分對象、時間、地點以及環境等諸多方面。一旦講話時機不當,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會給自身帶來不測的禍患。同時,我們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根據對方說話的水平和藝術,來正確地區分智者和愚者。

三國時期,曹操身邊有一位大才子楊修,為人聰敏機敏,見多識廣。但是,楊修身上有一個非常顯著的缺點,就是時常喜歡賣弄他的才學,深怕別人不知道。有一次,曹操讓人造了一個花園,花園竣工之後,曹操參觀了一下,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在門上面寫了一個「活」字,眾人面面相覷的時候,楊修過來說:門上寫「活」字,意思為「闊」,說明丞相嫌棄門太窄了。眾人聽後這才恍然大悟,連忙動手重新將園門修整了一番。

類似的例子發生了好幾次,楊修總是抓住一切機會顯示自身的小聰明,但是卻不知道已經犯了曹操的忌諱。但是這些事情都是一些「腦筋急轉彎」性質的問題,曹操也無從發火。最為嚴重的事情是,一次曹操出師不利,想要退兵又有些難為情,於是在傳達夜間巡邏命令的時候,隨口說出了「雞肋」兩個字。楊修一見,立馬意識到這是曹操想要退兵的意思,於是在未爭取曹操同意的情況下,就在軍中擅自發布撤兵的消息。這一次楊修的做法終於激怒了曹操,以「擾亂軍心」的罪名將楊修處死。

楊修為人不可謂不聰明,但是他也很愚蠢,不會說話,也不明白什麼時候應該說話,模糊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極大地挑戰了曹操的權威,其下場自然不言而喻。

和楊修相反的例子是清朝名臣張廷玉。張廷玉前後一共侍奉過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這份殊榮在大清空前絕後。尤其是在那個「伴君如伴虎」的年代裡,大臣一句話不注意就會招來殺身之禍;但是如果一直裝糊塗,也難以瞞過這幾位精明的皇帝。梳理張廷玉屹立不倒的秘訣,就是他始終秉持一個重要的原則:「萬言萬當,不如一默。」說話辦事要看時機和對象,該說的時候一定要直抒胸臆,亮明自己的觀點和立場,以贏得皇帝的青睞;不該說話的時候,千萬不要亂說、胡說,管好自己的嘴巴,以免惹禍上身。

從楊修和張廷玉兩人的比較中不難看出,他們中間誰才是真正的智者。人際交往中,我們不妨牢記柏拉圖的告誡,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掌握好分寸,在自我思慮成熟的時候才開口。同時,從反方向說:當我們遇到一位自以為很聰明又喜歡誇誇其談的人,那麼立即就可以斷定其人情智的高低了。

相關焦點

  • 智者善於傾聽,愚者沒有耐心
    ,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愚者一種智者,我想誰都想當後者吧。但總是事與願違,想知道原因嗎?下面就隨小編看下愚者與智者的48個差距吧。,愚者先否定  6.智者讓別人逐步說「是」,愚者會引起 更多爭論  16.智者談對方感興趣的事,愚者說自己 感興趣的事
  • 智者之愛進退有度,愚者之愛是喧鬧
    導語:智者不入愛河,愚者自甘墮落,遇你難做智者,甘願淪為愚者;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真正理智的人,絕對不會讓自己沉迷於愛情,從而為 情傷心,為情所累,而理智的逍遙於世間,但是世上的芸芸眾生,又有幾個能夠那麼理智呢?世上如果有智者,那也是胸懷宇宙愛眾生,至於會不會墜入愛河?
  • 說話絕對是個難事
    柏拉圖說: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說話幾乎是人人具備的基本技能。去年女兒推薦,我看了幾集《奇葩說》。我思來想去從中尋找原因。通常說者以為只用表達自己,孰不知面部微表情、肢體語言同時在向外傳遞信息,如果忽視了聽者聽覺舒適感、視覺的美感、內心的承受感,那將是一場必敗或者說是糟糕的談話。說話絕對是一門需要高超技巧的藝術。大學有關於語言領域各種細分的專業。社會有各種與語言相延伸的行業。
  • 人這輩子,要想過得順心如意,就不要輕易說這五種話
    」 → 點選「設為星標 ★ 」柏拉圖有句名言:「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人人都有一張嘴,但未必人人都會說話。一個人只有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說五種話,好運氣才會來。第二:不說謊話,做個誠實的人人這一生,千萬別說謊話,因為總有被拆穿的一天。狼來了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
  • 見過世面的人,從不說這五種話!
    作家林清玄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們什麼時候能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對生命真正有信心的時候。」棋逢對手,切磋過招。贏,要痛痛快快;輸,要明明白白。人活一世,要做的是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而不是要吹滅別人的燈。不講道理的人,不必費心解釋;認知不同的人,無需據理力爭。
  • 說話的藝術:話要這麼說,才能走心
    所以我們用得最多的溝通方式,還是說話。說話是一門藝術,會說話的人,讓人如沐春風,讓人覺得可親可敬,心悅誠服。不會說話的人,讓人如坐針氈,讓人覺得面目可憎,心生厭惡。上回聽到一個智者說,人說一百句話,其中有接近八成都是廢話,莫大深以為然,自己和兩個話嘮朋友喝茶,呱啦一晚上,有營養的話少,真正要談的正事,估計十分鐘就能說完,如何能讓自己說的話有效率,而且能走進別人的心裡,這是門學問。
  • 見過世面的人,從不說這五種話
    你所說每一句的話,都直接暴露了你的見識。見過世面的人,眼界開闊,從不說這五種話。作家林清玄說過一句發人深省的話:「我們什麼時候能看清自己不如人的地方,那就是對生命真正有信心的時候。」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人各有所長,也各有所短。棋逢對手,切磋過招。贏,要痛痛快快;輸,要明明白白。給別人以掌聲,給自己以動力。人活一世,要做的是努力發出自己的光,而不是要吹滅別人的燈。
  •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交一個朋友,就多一座橋;樹一個敵人,就多一堵牆。隔絕者自絕於人,接納者融匯百川。一、智者搭橋遇雨撐傘,有橋橋渡。橋是路的延伸和連接,有了橋才能路路通。與別人搭橋,是為自己鋪路,給自己多搭幾座橋,多尋求一些幫助和捷徑,路才好走。
  • 愚者自以為聰明,智者則有自知之明!
    做人,不能沒有自知之明;做人,又最難有自知之明。福樓拜曾寫道:「大地有其邊界,人類的愚蠢卻沒有盡頭。」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不是別人,正是自己。很多時候,我們都無法及時發現和克服自身的弱點,總是太過自以為是、狂妄自大。殊不知,多少人的人生,正是毀於此。所以為人處世,最好的心態莫過於:不高看自己,也不低估別人。
  • 會說話的女生,感情無往不利
    柏拉圖有一句名言:「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兩者相差一句話,其實大不相同。情商高的人,說的話是因為當時的場合需要他去那樣表達,或者,他需要用一些措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情商低的人,只是我心中有句話,我必須要把它說出來。
  • 他們變成了不愛說話的人
    現在的男孩子,好像變得,都不怎麼愛說話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身邊的男孩子都變得不愛說話了,他們只是默默地做著自己的事情。這讓我聯想到了我,我小時候明明是個話癆啊,從什麼時候變得這麼不愛說話了呢?思緒延伸到幾年前,那時候我剛剛畢業吧。剛開始參加工作的時候面臨著新的環境,新的同事,一切都讓我感到十分新鮮。
  • 智者搭橋,愚者築牆
    佛經裡說:「未成佛道,先結人緣」。一個微笑,一句讚美,一點幫助,一件善事,這些都可以使我們廣結善緣。人的幸福快樂,不是榮華富貴,不是執著追求,而是珍惜生命中遇到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物,每一份緣;為人著想,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生活必然有回饋。古人說:「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新。」
  • 不與愚者爭論
    而人一生中,所求所欲,有太多的不同,通過爭論就能夠解決嗎?基本上除了面紅耳赤,不會有任何結果。但是明知道爭論沒有結果,為什麼還要爭論?因為我們大多數時候都被當下、情景迷惑,這便是智者和「愚者」的區別。之所以要給「愚者」這個詞打引號,是因為本文的愚者並不是真「愚」,相反還是聰明人,能夠提出觀點與人爭論的人能是笨蛋嗎?這類人往往好強、機敏。
  • 愚者拼命,智者改命,以不花錢的善行改命的方法
    不妨泰然通達些,不能因為他是你的親人,你就要求他一定要符合你心中的完美形象。」這些話說完以後,我看到爸從胸中吐出了一口氣,心情變得好多了。對周圍的朋友,我們也可以如此行善。聽到人們抱怨、遇事不開心的時候,多多吟聽、安慰、開導,如果有固執和錯誤的想法,要用善言善語儘可能扭轉糾正。幫助他人看穿世事、想通世事,這是一種布施智慧的善行。
  • 對父母最大的孝順,就是和他們好好說話
    見過我的人,都會說我很孝順,很懂事,說我媽媽養了個好女兒。但是在兩年前,我還無比想逃離這個家,逃離處處要管束我的爸爸媽媽。我想上大學,去尋找自由。甚至在填高考志願的時候,因為他們不願意我離家太遠,而對他們發脾氣。
  • 貴人與話遲 沒用的話不講
    就像大部分人不會唱歌或者唱戲,但是他們能判斷哪個人唱得好。貴人與話遲,意思是不輕易說話,說話就有用。也是告訴我們講話要嚴謹,對自己說的話要負責,說話之前要過過大腦,要思考,想好了再說。說話要三思,不要想到什麼張口就來。說出去的話,潑出去的水,說了很難收回來。
  • 成為社交達人,從會說話做起
    著名思想家鬼谷子,曾經就說話,有過這樣一段經常的評述:「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于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意思就是俗語常說的: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
  • 智者,五不說
    「人用兩年時間學會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我問周姐,要不要坐過去安慰她一下。贏,要痛痛快快;輸,要明明白白。:「智者說話,是因為他們有話要說;愚者說話,則是因為他們想說。」、懂沉默的智者。
  • 見過世面的人,不說這五種話!
    你所說每一句的話,都直接暴露了你的見識。見過世面的人,眼界開闊,不說這五種話。曾看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人問智者:「你總是這麼平和冷靜,怎麼做到的?」智者回答,沒意義的爭吵和理論,他一般只回一句,「嗯,你說得對。」 問話的人不依不饒,「你這是在逃避,這樣處理不對!」智者點點頭,「你說得對。」
  • 會說話的人,不會說這三種話
    後來出了好幾本《說話之道》教人如何得體的說話。人用了一年時間學說話,卻要用一輩子學會閉嘴。如果一個人經常說以下這三種話,也許你就要小心他了。有衝勁才有動力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每天怨天尤人並沒有作用。這位年長朋友繼續說:「你覺得說這些話有意思嗎?聽到這些話開心嗎?她也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