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聰明人都明白這樣一個道理,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樂於助人也一直被人們視為美德。
然而,聰明是一種天賦,善良是一種選擇,並不是所有的忙都值得咱們去幫,
再善良,這兩種忙也不能幫,否則會費力不討好!
前段時間電視劇《我叫餘歡水》大火了一把。
劇中的男主餘歡水是一個「老好人」,他膽小懦弱,面對鄰居的欺凌不敢吭聲,面對上司的欺負不敢反駁,就連家裡人也喜歡諷刺他。
儘管大家待他不好,但他還是希望妻子不跟自己離婚,於是決定買一輛車子哄妻子開心。
可是他窮得叮噹,手上沒錢,他想起了五年前母親去世時,曾給了他十三萬,他轉手把錢借給了同學呂夫蒙。
當他問呂夫蒙還錢時,呂夫蒙滿口答應,可是一直爽約不肯還錢。
最後還理直氣壯對餘歡水說:「錢我會還你的,但是得看我的心情」。
如此諷刺的事情,在生活中,仍時不時地上演。
前段時間聽同事小何吐槽了她的大學室友。
同事小何說自己有一個室友,因為上學時自己跟她關係好,當室友急需用錢時,自己把半年的積蓄都給了她,她也承諾三個月一定會還。
但半年過去了,室友都沒有還錢。
小何有次生病住院,急需用錢,於是聯繫了室友,讓她還錢給自己交住院費。
室友一口答應,再次聯繫時,發現自己的手機號碼和微信方式,都被拉黑了。
對此,不禁讓人想起一句話:「現在借錢不還的人,都是大爺!」
有一種悲哀是:好心借錢助人,卻借出了仇人。
民間一直有流傳「二不借」之說:「一不借無信譽之人錢,二不借不思進取之人錢。」
餘歡水和同事小何都是中了其中的一個大忌,把錢借給了沒有信譽之人。
金錢二字太考驗人性,容易給自己製造麻煩,輕則得罪人,重則失去朋友。
涉及金錢往來的忙,儘量少幫,畢竟幫忙只是一個選擇,沒道理去幫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忙。
人各有所長,總有一些事情,是超出我們能力範圍的。
朋友的姑媽是一個比較愛面子的人,因為這個壞習慣,最近把自己弄得聲名狼藉。
姑媽有一次參加同學聚會,被問是不是有個弟弟在某局工作,想要請姑媽幫助,解決自己孩子的上學問題。
姑媽不確定這件事是否可行,但為了面子,她拍著胸膛答應了同學的請求。
因為這個,姑媽一下子成了聚會的焦點,大家紛紛稱讚姑媽人脈廣、有能力。
姑媽的弟弟知道這件事非常的生氣,說這事他做不了。
無奈之下,姑媽只有跟同學坦白這件事辦不了。
同學聽了非常生氣,當時姑媽有胸膛跟他說「沒問題」的,因為相信姑媽的能力,他已經在那所學校的附近買好了房子。
但如今姑媽又說辦不了,這讓同學非常的生氣,並斷了跟姑媽的往來。
然後同學還在同學群裡罵姑媽是騙子,鬧得同學都知道姑媽是一個不靠譜的人。
這就是典型的打腫臉充胖子,即使明明自己沒能力做到,但為了面子,還是裝作能做到的樣子。
有句話說得好:「量力而為,心隨所安;誠懇處世;心無所懼。」
有時承認自己做不了一件事並不丟人,就比如治病的醫生承認自己不會寫程式設計師的代碼一樣,丟人嗎?一點都不丟人。
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忙不能幫,別讓「面子工程」,拖累自己,也別讓「不好意思」,傷到自己。
經常聽到有人說:「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幫忙,失去朋友怎麼辦?」
其實,認為你一定要幫助他的朋友,都不算是真正的朋友,這樣的朋友,不要也罷!
正如畢淑敏說的一句話,「拒絕是一種權利,就像生存的一種權利。」
拒絕幫忙, 不是因為我們絕情,而是我們知道有些忙幫了反而不好,甚至還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