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曾有過一句很流行的話:婚姻分三種,一種叫折磨,一種叫湊合,還有一種叫餘生。
第二種是世間婚姻之常態,而第一種和第三種,則是人生之不幸與大幸!
和錯的人在一起,婚姻就是人生的墳墓
知乎上關於「什麼樣子的婚姻讓人感到必須要離婚?」的話題下面有一個讓人感觸頗深的回答:
當你早上睜眼的那一瞬間卻嘆了一口氣的時候。
而在這則答案的評論裡,有一句更讓人心碎的話:
嘆了一口氣,一天都沒什麼可期待的,甚至一生都沒什麼可期待的了。
這大概就是很多身處不幸婚姻裡的人心裡的感受吧,曾以為找到了這輩子的避風港,卻不知是走向了人生的墳墓。
還記得去年那個震驚全網的「不堪家暴26歲女教師跳樓身亡」的事件嗎?
這名女教師和丈夫是自由戀愛,她在一所小學任教,而丈夫是中學音樂老師,因為在專業上很是優秀,所以經常去她所在小學代課。
一來二去,二人產生了感情,很快便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然而夢想中的童話生活並沒有因為婚姻而到來,反而走向了更可怕的地獄。
結婚一年,這位女教師被家暴3次,牙被打掉、肋骨骨折、大腿到處是淤青,就連脖子上也全是抓痕,她的閨蜜更是表示她經常會發來語音訴苦。
最終她還是因不堪忍受這無盡的痛苦,墜樓身亡。
她的父親甚至表示女兒在跳樓時受到丈夫的輕視,聽到他說「你跳啊,我給你錄視頻」這種過分的話。
如此年輕的生命,在一腳踏進這場失敗的婚姻後,就走向悲痛的結局,實在令人痛心。
畢淑敏曾經說過:
婚姻並不僅僅是快樂,是節日,是兩情相悅,是生死與共,它還是考驗,是煎熬;
是一種對熟悉生活的破壞和一種嶄新模式的建立,是包含了智慧勇氣人格意志的雙方重新組合。
不幸的是,人性複雜,在這場考驗中,終有人選擇了錯的人,從此陷入無盡的痛苦。
壞的婚姻會走向什麼樣的結局?
會讓意氣風發的大好青年,變成失意落寞的失敗者;
會讓滿眼愛意的溫柔女子,變成歇斯底裡的祥林嫂。
壞的婚姻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淵,亦是人生路上的墳墓。
和對的人在一起,讓你成為更好的人
記得林語堂曾說過:「在人生的戰場上,夫婦乃是最好的隊友和伴侶。對於人生驚濤駭浪的侵襲,相救如左右手。」
因此有時不禁思考一個問題:好的婚姻究竟能為一個人帶來什麼呢?
前段時間,張晉半夜起床給孩子餵奶的照片在網上瘋傳。
在這張蔡少芬拍的照片裡,張晉的側影在檯燈下印出一方溫柔的輪廓,望向孩子的神情充滿了愛意,而照片上方的時間分明顯示著半夜三點。
評論裡,網友羨慕的語氣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
「滿分的奶爸晉哥!」
「一般都是當媽媽這樣做,只有好男人才心疼自己的媳婦。」
「晉哥好溫柔!」
他們倆,簡直堪稱娛樂圈「模範夫妻」,對於蔡少芬,張晉總是各種寵愛與包容。
在蔡少芬生孩子之後,張晉就推遲了所有工作,照顧正在月子裡的蔡少芬,還把照看孩子的所有事情都一併包攬了。
但好的婚姻從來不是只有一方的付出就能成就的,而是彼此雙向的付出。
蔡少芬和張晉結婚時,她已是大明星,而張晉卻只是個沒什麼名氣的小替身,外界似乎都不太看好這段婚姻。
但蔡少芬相信他,並陪著他從寂寂無名一路走到金像獎最佳男配。
頒獎典禮上,張晉那段感人至深的告白,至今還流傳著:
我跟她結婚時就有人說我要靠她,沒錯,我這輩子的幸福都要靠她了。
十幾年過去了,在愛情那麼禁不起考驗的娛樂圈,兩人還是那麼恩愛,就連微博裡也記錄著彼此的濃濃愛意。
每次看到蔡少芬,總是笑容滿面,幸福得無可救藥的樣子,而張晉,也開始了事業新的可能。
而每一次他發出新的視頻後,蔡少芬總要轉發,配文裡滿滿都是對丈夫的崇拜。
從他們的婚姻裡,似乎不難理解好的婚姻對一個人而言的意義:
不僅僅是生活中的精神支撐,也是事業上的堅實依靠;
不僅僅是年輕時的風花雪月,更是歲月漫長的靈魂契合。
好的婚姻,會讓你成為更好的人,會讓你看見人生不一樣的風景,實現不一樣的可能。
和誰結婚,真的不一樣
曾看過一篇母親給女兒寫的信,裡面有一段話很是令人感動:
孩子,比起催促你趕緊結婚,我更希望你慢慢來,在讓自己成為更好的人的同時,慢一點去找到那個人,慢一點去和一個人相愛,然後在你確定那個人就是你想要找的另一半後,再走進婚姻。
世間有很多需要立刻去完成的事情,但結婚不可以著急。
比起因為不結婚被人指指點點,和不對的人結婚才更可怕。
如果不認真了解彼此,就急急忙忙地走進婚姻,很有可能會把下半生都埋在垃圾婚姻裡,浪費光陰不說,更可怕的是消耗生命。
「結婚要慢,離婚要快。」
慢點確認那個攜手一生的人,快點離開那個消耗你生命的人,千萬別把日子過反了。
不同的婚姻狀態,會讓你的人生走向不同的方向。
就像張小嫻曾說的那樣:
好的愛情使你的世界變得遼闊,如同在一片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漫步。
而壞的愛情,使你的世界愈來愈狹窄,最後只剩下屋簷下一片可以避雨的方寸地。
所以,在遇到那個人的時候,慢一點,再慢一點,擦亮眼睛,確認TA是否是那個可以陪伴你終生的人。
如果已經步入婚姻,也請認真經營這段意義深刻的關係,好的婚姻,離不開雙方的努力,更離不開彼此的愛與包容。
來源:十點讀書(文章內容有所刪減)
作者:大貓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帳號,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