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婚姻是註定的。
雖然這種說法不一定完全正確,但也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婚姻,該是誰就是誰,我們要多寬容、包容,就比較容易磨合。
有些人,婚姻生活不幸福,把其原因歸結於遇人不淑,但是很少反思自身問題。古人告誡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遇事懂得反思,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才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其實,當你自身足夠優秀,當你把自己做好了,和誰結婚都一樣。為什麼這麼說呢?
01、
國學大師曾仕強教授有句名言:「這個世界,誰也害不了我們,誰也幫不了我們,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這和古人所說的「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以及現代人所說的「能量感應」說法一致。我們先要成為什麼樣子的人,才能造就出與之對應的生活和事物。
所以古人非常講究「修身」,一個人把修身做好了,世界才會善待他們。當你修得很好的時候,所有的壞人碰到你都會變好人;當你修得不好的時候,所有好人通通變成壞人,你就糟糕了。一切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在感應,而不是別人存心怎麼樣,我們太誤解了。
正如曾國藩所說:「遇詭詐人變幻百端,不可測度,吾一以至誠待之,彼術自窮」。當我們遇到了陰險狡詐的壞人,即便是他們的陰謀詭計變幻莫測,令人不可揣摩,但是我們自己以真誠來對待,不進去他們的圈套,不被他們激將,則他們的權術也不攻自破了。
所以說,沒有錯的婚姻,只有做錯事的人。同樣一件事,不同人來做,其結果不同;同樣一句話,不同方式來說,其效果不同。當我們自身足夠優秀,修正足夠,涵養也可以,則能包容一切人和事物,則和誰結婚都是一樣的。
02、
從認知的層面來分析,我們也會發現:只要我們做好了自己,認識水平足夠高,和誰結婚都是一樣的。愛情也好,幸福也好,我們先要遇到最好的自己,才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不是去努力遇到一個好男人或好女人。
很多人在婚姻中喜歡外求,特別是女孩子們,經常把所有幸福和希望都寄託男人身上,自身又不去努力提高。一旦男人沒有滿足她們的要求,則怨天尤人,最後矛盾越積累越多,離婚也成了事實。
如果一個人自身不夠好,再去找另一個人結婚,難道矛盾就不會再重演嗎?一個人如果自身不夠優秀,總是在他人身上找原因,抱怨男人不夠愛自己疼自己,抱怨女人不夠漂亮溫柔賢惠,這本是很荒唐的邏輯。
在沒有做好自己,沒有產生足夠的認知之前,我們遇到再好的人也沒有用。機會總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如果你做好自己了,遇到誰都可以幸福。如果你沒有做好自己,無論遇到多麼好的人,你都不會幸福。
一個認知高的人,他可以隨時降低自身緯度,包容自己的伴侶,而婚姻的本質就是包容,接受對方的缺點。所以說,當我們找到了自己,做好了自己的時候,嫁給誰都一樣,娶了誰都一樣,都會感覺到幸福。
結語:
《太上感應篇》裡面有句話很經典:「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就是說:人的禍福沒有門路,完全是由自己招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像人影緊跟著形體一樣,絕不差錯。
婚姻也是如此,我們如果自己足夠優秀,才能在未來遇到更好的他(她)。即便是對方不夠優秀,因為我們自身認知水平足夠高,能夠看清婚姻的本質就是包容,那麼我們和誰結婚都是一樣,都會過得和諧、幸福。
今日話題:
您是怎麼看待婚姻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互動!
跟著琢磨君一起,每天學習一點,每天進步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