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了一輩子,老了就想安度晚年,可身邊還是有多人老人過得不順心。這時很多老人就開始責怪子女,覺得養了白眼狼。
可一個巴掌是拍不響的,天下沒有哪個子女一開始就是冷血無情的。有些老人自己不懂得為人處世,又怎麼要求孩子來主動孝順呢?
老家村裡有位百歲老人,活了一個世紀了,每天都樂呵呵的。很多人羨慕地說:「這老爺子好福氣,身體硬朗不說,子女也孝順。」
我們向他取經,他才緩緩道來:想要晚年幸福,要切記3句話。
很多人年輕時為家人打拼,把所有的一切都留給了孩子,這本來無可厚非。畢竟作為父母,我們都會心甘情願為孩子奉上一切。
然而,當我們退休後,進入到了晚年生活,此時最重要的是先過好自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孩子已經成家立業,身上的擔子也重了。
而且孩子的重心肯定都在他自己的家庭裡,作為父母,我們只有過好自己,才不會給孩子增添負擔,這才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試想一下,兒子一邊要還房貸一邊還要養家餬口,這時我們病倒了,這讓他怎麼過?他哪有精力和金錢來照顧我們。
所以,人到晚年,多想想自己。自己過得舒心了,孩子也不用擔憂了。偶爾再幫忙帶帶孫子、補貼補貼家用,孩子還不感恩戴德?
距離產生美,天天和孩子綁在一起的老人,無論付出再多,或多或少都會被孩子嫌棄,這是人性使然。
對於子女多的老人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要一碗水端平,對待所有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即使自己心疼誰,也不要輕易表露出來。
人心都是肉長的,我們對誰好對誰差,大家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如果我們不能做到公平,那麼必然有人得利,有人吃虧。
等我們老了,需要子女贍養了。這種不公平的後遺症就會暴露無遺,得利的人不想多承擔,吃虧的人也不願意再讓步。
結果就是,老人像皮球一樣,你推給我,我推給你,最後鬱鬱而終。生活中很多老人都是如此,常見的比如:事都女兒做,遺產都兒子拿,然後家庭裡矛盾重重。
想要公平,其實很簡單,就是所有的事都開誠布公。就像這位百歲老人,家裡有錢有地,幾個子女人人有份,而且並沒有因為誰家窮就多分。
結果反而是,富裕的孩子會主動拿出一部分分給窮的兄弟姐妹,一大家子都非常和睦。在老人的贍養方面也搶著承擔。
很多老人覺得自己一輩子為子女付出,子女對自己好也是理所當然,所以總是心安理得地享受子女的孝順。而子女哪一點沒做好,就會跳起來指責子女忘恩負義。
雖然孝順父母是每個人都應該做的,但人和人的交往在於交心,哪怕是父母孩子之間。是痛苦地相處好呢?還是愉快地相處好呢?我想每個人都會選擇後者。
當子女孝敬老人時,我們也用感恩的心去回饋子女,你會發現世界一下就充滿了暖意。子女在孝順我們的同時,也會感覺非常舒心,反而會對我們更好。
百歲老人給我們舉了個例子,每次子女給他買各種東西時,他總是說謝謝,還讓子女以後別那麼破費。而且,他也會經常給孫子孫女買些東西。
這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帶來的結果就是,每到逢年過節,子女們都會想到他,有的電話問候,有的上門看望,他和孫子孫女們的關係也越來越親密。
雖然是長輩,但從來沒有長輩的架子,反而讓大家相處起來很開心,既是家人,也是朋友,這樣的父母,無論哪個子女都願意服侍。
人老了,想要老有所依,盡享天倫之樂,那就好好悟一悟這三句話,這可是百歲老人的經驗之談,你學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