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成長都有自己的故事。
或開心雀躍,或悠揚灑脫,
或回味無窮,或血流滿地。
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快樂,
不是每個人都註定會有美好的結局。
今年喝過這樣一碗雞湯,便是這本《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起初看時,心情極為複雜,直到最後才像吐出壓在心裡的那口惡氣。
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真實的經歷。塔拉是一個在十七歲之前從未踏入過教室的女孩。
父親所信奉的宗教認為,學校是邪惡的,是給人洗腦的地方。他也不相信任何政府機構,7個孩子沒有出生證明,生病也從不就醫。
塔拉的童年充斥著廢料場裡廢銅爛鐵的味道。
父親認為世界會大亂,外面一切都是危險的。孩子們只需要準備充足的食物和武器就可以了。
在這樣一個原生家庭長大的塔拉,17歲時第一次走進教室,憑藉自己的努力,最終成為劍橋大學的博士。
塔拉故事或許只是一個成功的特例。
多數時候我們受生長的環境、父母、學校等等因素影響著。當很多人還生活在原生家庭所帶來的痛苦與陰霾下時,塔拉已經通過超出常人的努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那些我們掙扎過的,終將會成為過去,成為一道舊傷疤。而如果我們總是扒開這道傷口,流著血的傷便很難癒合。
資深舞蹈電視節目製作人揚揚老師曾在《舞蹈風暴》中說過:"一個優秀的舞者他會有一段很長的沉默的時光。就算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會有掌聲。我們稱那段時光為——紮根。」
不僅僅是舞者,每個人的人生都有他的根。紮根在何處,是每個人都無法選擇的。
但如何生長卻可以選擇!
我們為什麼而奮鬥?為出人頭地?為財富自由?為了讓身邊的人過好一點的生活?
我想100個人會有100個答案。
現在的社會,金錢為王的價值觀、成功學早已充斥著整個世界。
那到底什麼才是成功?
我記得我們小時候,課堂上老師問我們的理想。多數人的理想是成為科學家、教育家、醫生等等。可是現在不少的孩子,他們多數的想法是做歌星、明星,甚至是網紅。我們今天的社會,不是不好,我們有更先進的科技,我們有更快捷的方式獲取信息。但更多的信息知識也意味著充斥著很多扭曲的價值取向。
或許我們應當思考,是讓這一代「同流合汙」般的隨波逐流,還是成為「那股清流」堅守著那片淨土。
改變我教育觀的影片一共有兩部,一部是印度影片阿米爾汗主演的《摔跤吧,爸爸》,另一部就是由鄧超主演的國產影片《銀河補習班》。銀河補習班中有這樣一段非常經典的父子間的對話。
「你有沒有想過長大要幹什麼」
「清華北大啊,媽媽說的」
「清華北大只是過程,不是目的」
「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連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麼用。」
不管你是否願意承認,任何人都沒有義務去完成你的理想,哪怕他是你的孩子。告訴孩子尊重自己內心的想法,遠比順從別人心意重要的多。就像我們文中開頭說的塔拉,她沒有好的生存環境,她沒有接受過好的教育,她沒有好的父母。但這樣依靠自己涅槃重生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我們該看到的是她如何擁有強大的內心,擁有堅韌的意志,在逆境中不放棄的執著。
我們可以選擇生命的廣度與高度。而不是永遠被狹隘卑微的環境束縛。
很多時候並不是你的能力不夠,才能不夠。我們往往被家庭環境,學歷背景,周圍關係網所束縛。
你一定是這樣想的!然而真相卻是束縛我們的從來都不是這些,而是我們自己。我們總在為自己找各種理由。像是一隻沒見過世面的井底之蛙,不知道也不敢去看世界的樣子。
不是總說,貧窮限制了人們的思想。更多時候是我們自己沒有努力跳出去過。內心有力量的人不會每天唉聲嘆氣,不會自怨自艾,不會怨天怨地。
不是生活讓我們活成今天的樣子,是我們自己讓自己活成現在的樣子。
你若盛開,蝴蝶自來。同樣,你要是屎,引來的只有蒼蠅。
試過努力,結果一定不會比現在差。最可怕的是,身處在這樣你討厭的、想逃離的環境中,無力改變,更不想去改變。
記住,要找到屬於每個人自己的「箭靶」。
或許有一天,你會為你今天的堅持鼓掌,哪怕臺下空無一人。
今天的文章有點雞湯味,不知道適不適合你的口味?
我是墨生蘭芷,每天在這裡為你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