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剩男剩女變成了大齡單身男青年和女青年的代名詞,這個詞就像是把這些男青年和女青年變成貨架上的商品,但凡到了保質期就要立刻做打折銷售,要麼乾脆就直接強制下架。
無非就是他們承受不了來自七大姑八大姨和街坊鄰居對於「你孩子為啥不結婚,是不是有啥毛病」的追問。
以及相互的比較和炫耀,比如:「我家女兒/媳婦,又生了個大胖孫子啊;你看我孫子/孫女多懂事啊」
「是不是你家孩子眼光太高,別挑了,再挑更沒好的了。越到後面就是別人挑咱們咯!」
等等諸如此類。
於是乎他們把這個壓力轉嫁給你,所以作為子女的你們,理所應當地承受了雙重壓力。以至於你是不是願意相親,相親的對象是不是真的如意,結婚是不是自己情願,婚後是不是幸福,這些問題可能都稍微靠後了。
父母是過來人,很多時候,並不是他們不在意你的幸福,而是他們總會以自己的經歷和經驗來教你。他們走過太多的彎路,不希望子女重蹈他們的覆轍。所以經常把他們認為的捷徑,強加在你們身上,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想法。
在父母的眼中並沒有把你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因為絕大多數的中國父母都有這樣的一種思想,他們認為孩子是他們的自己的所有物,所以作為子女你們就應該要聽從他們的話,畢竟很多人都認為「聽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才不會走彎路,走錯路。
很多時候,並不是父母的說法和做法不對,而是很多經驗已經不那麼適合當代的社會了。
而現代社會,還是有不少那些,不那麼催婚的父母的。
一位父親對女兒戀愛婚姻的看法:「她不應該為父母親戀愛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只有該戀愛結婚的感情,沒有該戀愛結婚的年齡,不要羨慕他人的幸福,也許那並不適合你。
不催婚的父母應該是更理智、更明白婚姻大事的意義的人。
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都將適齡子女的婚姻大事看的很重,都希望孩子能夠找到那個值得託付終身的人。而不是為了在親戚朋友面前因為孩子完成了婚事而驕傲。
有位母親對自己女兒說:「不要為了生命中生活質量最差的二十年,就把你的一生搭進去僅僅只是為了老了有個伴。就算你一輩子不結婚,只要你認為這樣的生活是快樂幸福的,你就有不結婚的權利。」
還有的網友調侃說:
「我的媽不擔心我結不結婚,只擔心我太貧窮。」
「不結婚又不犯法,我著什麼急,我養你!」
「想結婚就結,不想結婚就不結。我姑娘一定要有喜歡的再嫁,不喜歡的堅決不嫁。」
......
不得不說,有些當代父母,思想還是很前衛的啊,為他們鼓掌!
不催婚的父母從想法上來講應該是更尊重、更信任自己孩子的。因為在父母輩的觀念中,孩子適齡不結婚是很難被接受的,比起現在年輕人追求的靈魂伴侶,他們可能更多的是認為有個人一起過日子更重要。
父母以及父母身邊的朋友幾乎都抱有同樣的觀念,而在這種環境之中他們依然可以做到不催婚,並不是說父母的內心有多強大,而是更體現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和理解。
他們更懂得尊重孩子的擇偶觀,懂得寧缺毋濫的道理,與其苦苦逼婚,讓孩子草草決定了終身大事,不如默默等待在孩子需要建議的時候給出長輩的建議,讓孩子自己聆聽內心的聲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