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作的一些反思

2020-09-03 做個人生贏家

點擊上方「人生贏家」,馬上關注

調整自己,以初學者,創業者的心態,不斷的挑戰自己的舒適區。這才是快速成長的正確方法。

01

早上吃飯的時候,遇到了之前部門的直屬領導。

她是我在原部門相處比較好的同事,也算是我遇到過比較好的領導了。

她已經身懷六甲,每天都是由她老公接送,我經常能看到他們在公司飯堂一起吃飯。

這次她他看到我一個人吃飯,便逕自走了過來。

02

剛剛離開原部門,雖然說已經很熟了,但是感覺還是略微有點尷尬。

她跟我聊了近況之後,還跟我提了一下我在內部網站發的文章。她建議我可以去投稿,比如在一些汽車網站。

一般大型的網站只會接收原創首發的作品,她不知道我已經在我的自媒體帳號發布過這篇文章了。

更為重要的是,其實我知道自己的寫的文章並不怎麼樣。

我在內部網站連載的那幾篇文章,其實也是偶然心血來潮模仿別人的寫作風格的練習而已。

現在能發到公司內部網站,我已經鼓起了非常大的勇氣。至於投稿,我當然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

03

堅持每天寫日記,也已經快有600天了吧,堅持每周更新三篇文章,也已經有一年多了。

但我感覺自己的文章似乎沒有多大的進步。有時候為了完成當天的任務,我不得不絞盡腦汁,東拼西湊一些素材,最後寫出來的日記,我都不大想看第2遍了。

更新公眾號的文章也是。雖然自己還是經過了再次的修改,但只是修改一遍,而且還花不到半個小時,能有多大的改觀呢?

文章寫的好不好?看有多少閱讀量,看有多少粉絲,就可以知道了。

平均每天才幾十人瀏覽,有些文章依然停留在個位數。經營了兩年的公眾號,才三位數的訂閱。

這樣的成績,我都不敢跟別人說自己在玩自媒體了。

04

昨天終於把《如何學習》這本書看完了。

裡面的知識點有很多,乾貨非常豐富。裡面提到的一個觀點,我印象非常深刻。

那就是學習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須要克服一些困難,才能真正學到東西。

學習一樣東西,必須要讓自己脫離舒適區,不斷的挑戰舒適區。這樣才能不斷的進步。

反觀自己,每天寫作就是舒舒服服的躺在沙發上,根據白天收集來的素材,加上自己的想法,用語音輸入法快速的錄入,很快就把當天的文章寫完了。

整個過程談不上任何挑戰性。每天都是這樣,基本上沒什麼難度。

難怪自己在寫作方面沒有多大的進步。

05

這可能是跟我之前一直抱有的一個觀念有關係。

我一直認為,修辭和文採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應該是素材經歷和體驗。

所以我寫作更偏向於整合我認為有用的素材,記錄,我覺得有價值的體驗。我文章其實就是分享那些素材,分享我的想法,我的體驗。

這樣說也不是毫無道理,但是如果修辭和文採不行,我又如何能讓那些有價值的素材和想法,傳遞給別人呢。

事實上,我的公眾號關注人數不多,文章的閱讀量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的文採不行,而不是裡面的內容不夠幹,不夠有價值。

所以,寫作水平不行,就是我目前最關鍵的瓶頸。

06

即便是在寫日記的時候,不能只是把自己所想的東西表達清楚就夠了,還要好好想想,如何表達更好,如何表達,更容易讓別人理解和接受。

最好能夠找到一些寫作的書籍來看。每周提前布置一些寫作的任務。

每天結合自己的日記和想法,練習不同的修辭寫作手法。

比如每周的周日,要想好下一周,7天要寫的文章。以及要練習到的一些修辭手法又有哪些?

練習的內容,可以不用太多。每次一段話,一篇小文章都可以。關鍵是要能夠不斷的堅持。

不是要一下子學多少,而是要儘可能的領會。

每周還可以回顧一下上周完成的作業的情況,看看自己有沒有進步。

這樣一來,每天都知道自己要幹些什麼,就不會出現,到了深夜還不知道寫什麼話題的窘境了。

07

另外每天要給自己一些單獨思考和冥想的時間,回憶一下今天學到了什麼,今天又有哪些做得不好的地方,又有哪些值得鼓勵的地方。

俗話說溫故知新。

回顧和複習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學習方法,能夠鞏固之前的知識,減少知識的遺忘。促進新知識新想法的產生。

總之像之前那樣,自以為勤奮,實則渾渾噩噩,完全沒有章法的,寫作練習方法是絕對不行的。

浪費的時間也浪費了機會。

調整自己,以初學者,創業者的心態,不斷的挑戰自己的舒適區。這才是快速成長的正確方法。


相關焦點

  • 關於寫作的隨想,讓我們擁抱寫作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無論是讀書寫作也好,還是打坐修道也罷,沒有量的積累,就不會發生「質」的飛躍。也許對於很多現代人來說,寫作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可是古人卻說「文章本無成,妙手偶得之」,看看那些「四書」「五經」「楚辭」「漢賦」,再看看那些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我們在為先輩們為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所做貢獻讚嘆不已的同時,更應該為自己提筆忘字不會寫作而深刻反思,究竟是我們的知識水平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
  • 關於第一次寫作
    汪曾祺說:「一個人在寫作的時候是最充實的時候,也是最快樂的時候」。所以決定用文章記錄下自己的生活與反思。2019年6月在上海日記形式的文章,記錄生活與反思;知識性的文章,總結最近在學或想學而未學的知識體系。
  • 一場關於寫作的學習,讓她找到了寫作背後那個終身的事業
    是嘗試給了她機會,是選擇成就了她的寫作。去年八月,森森也曾羨慕那些有約稿在身的人,她想在寫作上面有所精進,便開始關注相關的寫作課程,參加過七千多塊的訓練營,也參加過熟人推薦的短期課。這個過程中她收穫了一些東西,打開了一些思維,明白了寫作的重要性,但是距離森森期待中的寫作之路,似乎還是差點火候。
  • 關於寫作的3點思考
    就像著名設計師山本耀司說的那句話:「自己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撞上一些別的什麼,反彈回來,才會了解自己。學寫作是需要下很多功夫的,變現只是驗證寫作成果的一種手段和方法。在寫作變現的過程中,研究平臺、找主題、找素材、列框架、成文等等,其中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有句話說:「好的寫作秘訣,是把每一個句子都剝得很乾淨。」
  • 寫作的一些簡單思考,以及建議
    我時常在想,人為什麼會寫作,寫作的意義何在?從原始社會來講,人也跟動物一樣的,都有情感。唯一區別就是人會製造和使用工具,熱衷於把自己的思想、經驗、情緒表達出來。有的並不是想要獲得什麼,而是熱衷於表達出來,想要一吐為快與大家分享。而分享最好的方式,那就是寫下來。網上有很多人都不知道怎樣寫作,怎樣表達。在百度上尋尋搜搜,獲得了一些方法和技巧。
  • 知行合一的寫作---在520成長跡的分享
    我的天吶,這個時候從那段時間開始我就陷入了失眠和抑鬱,然後用了十幾年的時間一直在克服在反思。反思人生的意義,思考人生好像沒什麼活著的意義,也沒什麼價值,而為了要讓自己能夠找到一個出口,為了杜絕這個抑鬱,我開始思考和寫作。我寫日記有將近30年的時間,然後也保持簡書日更,現在寫了100多萬個字吧,對於我來說,我覺得這些文字就是療愈自己的文字。
  • 關於寫作,希望我能繼續堅持
    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記錄自己目前寫作狀態的一篇文章,只是每每想下筆時,思路總是斷斷續續。我自律不是太好,從我決定開始寫作,到現在也就10個月的時間。每次記錄什麼都不敢出現真名,包括現在,說到一些事時自己總會用化名代替。
  • 關於寫作,你或許不知道的8大好處
    關於寫作這件事,我深思了一番,總結出一些我從中得到的實實在在的益處,想把它記錄下來,等到自己哪一天有所倦怠的時候,拿出來看看,也是在看看自己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我一直堅信這八個字,也一直是忠實的踐行者。
  • 對寫作的一些思考
    寫文章這麼久以來,總結起來基本上寫的是一些大而深的主題,比如說關於人性觀的、生命觀的等等哲理性的文字,加上文字功底不夠紮實而又囊中羞澀,拿不出讓人一見傾情的文字,就像沒有葉子的樹,乾巴巴的沒有生機。兩種不同方式詮釋了這棵樹,找到一個自己喜歡的切入口,用盡畢生所學,儘可能的使它豐富,豐滿,這樣的寫作我認為才能積累更多。以小見大,從眼睛能看到的事物開始,或從自己的經歷過的的事情開始。
  • 關於寫作的一點自省與知見
    再說的更直白一些,在我這裡,所謂寫作就是一項業餘愛好,或者說是一種心靈安慰。就和某些人的打牌、玩遊戲、做烘培、美食、健身、跑步等許多業餘愛好是一樣的,只是對生活的一種調劑,對身心的一種安慰。當初也只是給副刊寫一些小清新小感悟之類的豆腐塊兒,並沒想過要當什麼作家,後來無意中讀了海倫·戈登和特雷斯·埃爾布羅共同編的一本書
  • 寫作修補心靈,療愈抑鬱,《精盡寫作》帶你探索寫作對人生的價值
    人家著名的作家都這麼說的:』只要你會說話,就會寫作』。」才剛開始讀書寫作一個月的我,大言不慚的對著閨蜜,在電話裡喊到。這些影響積累的多了,會讓人心裡出現一些不適和問題,需要傾訴,給心找到一個出口,寫作就成為了一個很好的方式。我從小喜歡寫日記,長大後喜歡寫詩歌散文等,就屬於這種情況,不為發表,只為了心中情緒的表達和渲洩。也有人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想要改變;或是整天九朝晚五,工作生活枯燥乏味;或是對生活缺少熱情,對人生的意義感覺迷茫。
  • 生活處處是寫作
    起初知道寫作,是從父親寫的隨筆開始的。我是一個非常皮且好奇心極重的人,所以經常翻箱倒櫃或釣魚逗貓。印象裡,有天我翻家中衣櫃的一個袋子,其中有幾本藍紅封皮的本子,本子上印著蘭花菊花之類的圖像,翻開後就能發現父親寫的隨筆或散文詩,當時並讀不懂其中的文字的含義,只覺得父親寫字很好看。
  • 對山寨版「心靈雞湯」多一些反思與質疑
    大部分的「心靈雞湯」打著正能量的旗號,通過講述一個或幾個人生故事後得出一些感悟性和啟發性的名言警句。這些內容表面上看似積極,但仔細琢磨後會發現根本經不起推敲,而且有些作為結論的人生感悟是在特定情境下得出來的,並不具有普遍的適用性。這些模稜兩可、邏輯混亂、空洞無物的人生感悟幹擾了人們的理性思考,無形中給讀者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其次,虛構名人語錄。
  • 當你決定寫作時,想了解的一些問題
    很多新手決定寫作的時候,多數心理沒底,不知道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寫作,本文試著找出一些答案。 寫作要考慮各項因素,這些因素綜合下來並不能說萬無一失,卻也可以給新手寫作者一個參考,知道自己哪方面還有欠缺,還需提高。
  • 我們相信文字的力量(關於寫作)
    由於長時間沐浴在《瓦爾登湖》清澈的湖光之中,你為自己竟然不熟悉馬齒莧和車前草而內疚,你發現一個寫作的通路:透過對於和日常生活相關的那些事物的真誠了解,你會越來越熱愛生活,變得踏實和親切,並且表達深厚的感恩。你發現一個寫作的方向是,你在和自己建立美好的關係,你願意幫助你周圍的朋友更好地懂得生活。我一樣願意接受你喜歡沈從文的事實或者海明威的感情。
  • 寫作的靈感
    最近我也在一直學習寫東西,每次寫東西的時候,我會把自己最近的一些感悟寫進去,寫作是對自己的深刻反思但是我也會經常沒有靈感,當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會很抓狂。我就會問自己,靈感到底在哪裡呢?我發現靈感其實就是平時讀書的積累,第二點是懂生活,第三點,善思考。愛讀書,就是吸收前人的一些思想,學會表達出來,總結之後表達出來。
  • 寫作技巧:如何搭建寫作框架?
    寫作,只要坐在椅子上上,打開電腦,就總會有你想寫、能寫的內容,因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素材永無枯竭之日!至於是否能寫出精品、佳品,那就要看看所傾注的心血了。最近,在看一本關於教人寫作的書,書裡都是滿滿的乾貨,在此先感謝作者的樂意分享和辛勤勞作。在這本書裡,作者花費了一番心血,去做整理、歸納,把我們日常寫作中所遇到的問題一一都涵蓋到了。
  • 活在當下,擁抱孤獨,讓寫作成為終生的習慣
    這句話看起來像雞湯,但就是一個關於成功的最樸素的道理。愛迪生發明燈泡失敗了1000多次;某知名的自媒體作者,在寫作領域耕耘了十多年,從紙媒到網絡自媒體時代,一步一個腳印;而我自己的上稿經歷也特別痛苦,從構思到寫作歷時兩到三天時間,然後半夜靈感來了,坐在電腦前反覆修改,推敲每一個字,前後四五個小時,連水都沒喝一口。
  • 故事:寫作是心靈最好的避難所,一個關於稿費的故事
    關於寫作的好處,《三十而已》中這樣說:能寫作是種運氣,你的文字就是你築起來的銅牆鐵壁,在這裡可以展露最真實的自己,每天給自己紮上幾千字的馬步,人也就穩了。」這段話真心的愛了愛了。感謝一直都在寫作路上的自己,無聲的陪伴裡,跟隨了所有的風景,契合了一切的心情。過去,現在,未來,我皆溫柔以待。
  • 寫作,可以從朋友圈開始
    也在今日頭條上寫作,主要是記錄一些心情隨筆,感悟,讀書筆記等。我看了很多關於寫作的書,也聽了一些關於寫作的課>,也經常有意無意的練習寫作,現在,我每天早上都在寫晨間日記,就是隨意的寫,固定寫上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現在基本能保證在2000字以上,覺得寫滿2000字很輕鬆,關鍵是這種寫作練習沒有一點壓力,就是純粹為了練習寫作,把自己內心的一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寫下來,減輕心理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