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位網友回答的「要不要照顧媳婦坐月子」:
幫不幫媳婦要看我的心情,又不是我的義務和責任。兒子已經養大了,再沒我什麼事了,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沒有什麼非幫不可,等我老了肯定也不指望媳婦。
這樣想婆婆應該不在少數,好不容易養大了兒子,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了又來了媳婦孫子,估計沒幾個人想再次被瑣碎的家務纏住。
在媳婦最需要的時候,就會找各種藉口拒絕幫助,一旦成功脫身,就開心的不得了。
可有句話叫「月子仇,不共戴天」,在媳婦最需要的時候躲得遠遠的,到了自己需要的時候,就別怪媳婦冷漠無情。
我小姨就是這樣的聰明人,總是能找一籮筐的藉口躲得遠遠的,想孫子了去瞧一眼趕緊溜走,生怕有什麼事情落到自己身上。
大寶一歲的時候嫂子意外懷孕,本來不想這麼早要二胎,畢竟大寶還小,一個就夠磨人的,再來一個不得把人搞瘋了。
可小姨不答應,按她的話是:一個也是帶,兩個也是帶,既然有了就是緣分,一起帶大以後就輕鬆了。
小姨還一再的保證,等二寶出生後,她也就退休了,有大把的時間可以幫忙帶。可嫂子忽略了大寶那會,小姨可是連一個尿片都沒換過,即便這樣,仍然沒經住小姨的軟磨硬泡,決定留下了二寶。
二寶出生後,小姨也剛辦完退休,嫂子讓小姨幫忙帶二寶,至于大寶就先送去外婆家裡,這樣小姨也不至於太辛苦。
嫂子可是巴巴指望著小姨,沒想到小姨一聽就急了。剛和一幫退休老姐妹約了去雲南的旅遊,好不容易能有一幫玩的好的姐妹聚一起,怎麼捨得放棄這個機會。
小姨一門心思想放在旅遊上,完全忘記了當初承諾過嫂子的事情。
眼看著婆婆是指望不上了,親媽帶一個大寶已經夠累了。
我表哥,就是一個普通工人,幹一天有一天的錢,讓他在家,一家四口人就等著喝西北風吧。
我媽也勸過小姨,不幫忙帶那就給點生活費,多少無所謂,就是一點心意,也不至於以後提起一點忙都沒幫搞得太生分。可小姨不幹了:年輕人大手大腳的亂花錢,我給他們攢著,反正遲早也是他們的。
小姨出去瀟灑了,嫂子的苦日子也來了,有什麼辦法呢?只能自己咬牙扛。
二寶也是個磨人的主,鬧騰的時候怎麼都哄不下來,去哪都要帶著,上廁所要帶著,做飯吃飯也要帶著。有時候一頓飯都做不好,就鬧的不行,嫂子每天都是有一頓沒一頓,生一頓熟一頓的吃進了肚子,還夾雜著自己的懊悔、不甘和仇恨。
吃不好睡不好,營養跟不上,心情也不好,傷口也恢復的很慢,特別是被二寶折騰的時候,傷口就一陣陣鑽心的疼,痛得嫂子悄悄抹眼淚。
有人說婆媳關係的惡化,是從月子仇開始的,嫂子對小姨的恨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直到現在,嫂子雖然從來沒有撒潑打滾罵過小姨,在外人眼裡婆媳關係也都是一片祥和,可只有小姨心裡清楚,嫂子是多麼怨恨她。
表哥經常在外,小姨有個頭疼腦熱不舒服,嫂子也不願意去照應照應,除非表哥苦口婆心的勸一番。逢年過節走一起了,嫂子看也不看小姨一眼,更別說問候問候了。
小姨想孫子了,嫂子從來不會帶孫子去看小姨,就算小姨去了,嫂子也是找理由躲著小姨。從來沒有發生正面衝突,可每一次都像針一樣刺痛著小姨的心。
每當看到別人家一家幾代人在一起有說有笑,小姨的心裡就不是滋味,她特別後悔當初自己太自私,沒有考慮到媳婦的不容易,如今當初埋下的苦果只能自己默默的嘗。
每次去看望小姨,她都會對我媽千叮嚀萬囑咐:在媳婦需要的時候千萬不要袖手旁觀,拋開家人這層關係,誰還沒個艱難的時候,鄰裡鄉親都會伸手拉一把,別說婆婆了。那會怎麼就那麼堅定到時候不用人家管,事實上哪有這麼絕對的,還傷了媳婦的,把家人的感情搞得冷冰冰的。怨我太自私,現在搞成這樣也是怨我,你千萬不要學我。
知乎上看到另一位網友的回答就特別中肯:
我感覺這不是義務的事,你來我往才對,我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幫了我,那麼你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義不容辭!感情也都是這樣培養出來的。
的確是這樣,感情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建立起來的,傷透的心要想捂熱恐怕也沒那麼容易。當初只顧自己灑脫,等年老渴望享受闔家歡樂的時候才發現沒有人願意靠近。
「幫是情分,不幫是本分」話雖在理,可就因為太相信這句話,破壞了多少婆媳之間的關係。人是講感情的,不是情分本分就可以完全解釋清楚,不管是婆媳關係,還是朋友或鄰裡鄉親的關係,都是要用心去經營,只有付出了真心才會贏得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