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自救」指南 之 反擊逼婚36計

2021-01-15 M麵包情感

春節越來越近,近鄉情更怯,我無比思念我家人的同時,又和廣大青年群眾一樣患上春節焦慮。2019年的最大挑戰是來自我七大姑八大姨的溫暖問候,和他們的終極武器:「你打算什麼時候結婚呀……」此刻我的內心:「對不起喲,我的三舅姥姥,我現在就結,明天領證,爭取今年抱娃,三年抱倆,從此走上我三舅姥姥為我指明的康莊大道,早日過上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是作為新時代的祖國的鮮花,講文明懂禮貌的我只能面帶微笑:「是啊,該考慮了,快了,嗯,對,孩子是挺重要的……」

我相信大學畢了業的你一定逃不掉被催婚的命運,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的《春節自救指南》聽後我是淚流滿面啊。為什麼他們要來幹涉我們的婚姻?為什麼他們比我還要著急?為什麼他們可以如此肆無忌憚地去查我的戶口干涉我的隱私?

究其根本是個人邊界差異,「三舅姥姥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多,我還能害你嗎,畢業了就得抓緊結婚,不然晚了再找就剩二婚的啦」(內心OS:我比你急啊,三舅姥姥)當長輩這麼說的時候是不會覺得冒犯了你,我們也都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但是仍然感到不適。原因就是我們自身的個人邊界被打破,而我們的反擊也將從這裡入手,重駐我們的邊界長城。

具體計策:反擊三十六計

第一步,適當肯定父母親戚逼婚的根本是怕我們離開家庭之後,無人照料,不是不信任我們獨立生活的能力,而是他們知道一個人生活有多辛苦。你有了對象,父母就知道你晚歸有人會送,你喝醉會有醒酒湯和安全的夜晚,冬天了有人看著你到底有沒有穿秋褲。父母想一直照顧你,但鞭長莫及。既然我們理解他們的苦心,可以先表達你對結婚重要性的肯定,可以先把你的自由放在心裡而不是掛在嘴上。當然依然是免不了一段嘮叨的,此刻附和就好啊。常見語句有:『』

第二步:敏感話題的果斷拒絕當話題逐漸引向你並不能接受的地方時,你的常見反應為,生氣,內心怒吼。此刻不能再附和了,你要清楚自己的底線在哪裡,哪些事情和話題是你絕對不能接受,以及哪些話題是需要長期付出代價來彌補的。但同時也要注意方法,話語間一定不能缺少愛的表達。例如:

第三步:話題轉移。家長們的防備漸漸卸下,情緒也穩定了。此刻是戰火停息的預兆,一定要迅速轉移話題。轉向家長擅長的領域,常見為家族八卦,故鄉美食製作,社會現象吐槽,花卉的種植經驗等等。打開他們的話匣子,一樣滿足交流需求。

第四步:三十六計,走為上酒足飯飽後,在新的一輪「炮轟」開始之間。我們就可以選擇。溜了溜了。溜之大吉。但是「大過年的」,沒有逼到一定份上。還是不要傷了和氣。畢竟一家人,也想在一起過個好年。

應對逼婚的計策還有很多,總之,心法就是適當的妥協,明確你的底線,表達你的愛。畢竟回家一次不容易,我們都想和那些為我們好的可愛的父母長輩過一個輕鬆愉快的春節啊。

如果我們的文章對您有幫助。那麼就點擊關注吧。日後我們會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相關焦點

  • 過年了,每逢佳節被逼婚,這裡有反逼婚三十六計,總有一計適合你
    就要過年了,每逢佳節被逼婚!雖然說者無心,但聽者有意,一群人見你面,你總是要長嘆一聲:為何你的嘴裡總是那一句。為了巧妙應對,下面我們共同汲取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古老智慧,試一試防逼婚36計,總有一計適合你。第一計 瞞天過海。意思是周密策劃,讓七大姑八大姨精神鬆懈,失去戰鬥力。說不好聽點,就是一個字:騙。
  • 律師論,如何打贏春節反逼婚自衛戰?
    在被逼婚的的戰爭中,這個問題同樣至關重要。01.你的敵人究竟是誰?記住下面這8招,保你在春節反逼婚戰鬥中滿血通關。⑥ 不要出櫃春節不易見血一旦逼婚親戚走到你身邊,趕緊把他的歌切到最前面,「哇!你的歌!我們掌聲有請!」
  • 《這個大叔不太囧》逼婚升級 海濤不婚氣昏濤媽
    影片聚焦於當下最熱門的「逼婚」話題。」話題,幽默詼諧的再現了當下年輕人面對家裡逼婚屢出奇招,而影片中面對已過而立之年卻不結婚的海濤,海濤媽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上演了一出80、90後們深有體會的逼婚大戲。
  • 「思考實驗室」丨單身男子自救指南
    這裡是情人節過的很快樂的阿咩咩醬,今天的「思考實驗室」應廣大單身少年們的邀約,特地寫下一篇【單身自救指南】——男生篇,提供一份行之有效的脫單方案,喜歡請多給讚賞,餵飽的咩咩下一期會更新女生篇,當然,戀愛關係篇也是可以有的
  • 《幸福36計》今晚東方衛視華麗開播 百姓智取幸福小九九
    由「婚姻生活智慧大師」劉新執導,羅晉、焦俊豔、閆學晶、杜源、恬妞、王汀等人主演的「智取幸福秘笈劇」《幸福36計》將於今晚(18日)登陸東方衛視夢想劇場。反映現實生活的電視劇之前有過很多,但是教授如何運用智慧獲得幸福生活的,《幸福36計》是第一部。從今晚起,請觀眾邊看輕鬆幽默的劇集,邊學習幸福生活的小九九。
  • 《幸福36計》用計不使詐 幸福口碑持續熱播
    由「婚姻生活智慧大師」劉新執導,羅晉、焦俊豔、閆學晶、杜源、恬妞、王汀等人主演的「智取幸福秘籍劇」《幸福36計》正在東方衛視黃金檔熱播中。
  • 別慌,這份自救指南拿好!
    請18歲以上的成人,在屏蔽父母、親戚的情況下仔細研讀,反覆琢磨。 在春節黃金檔大型家庭連續劇《催婚》上映期間,「耳背式」防禦的曝光度越來越高。 在與爸媽親戚們鬥智鬥勇的過程中,耳背裝傻是基本招數。 其原理是消磨長輩耐心,轉換話題,把催婚話題扼殺在萌芽狀態。
  • 愛情36計:一場遊戲 我要自己掌握遙控器
    歌后蔡依林曾發布過作品《愛情36計》歌詞寫道「愛情36計就是一場遊戲,我要自己掌握遙控器,愛情36計,要隨時保持美麗,才能得分不被判出局」。歌詞通俗易懂,直擊人心,述說男女交往就像一場遊戲,如何保持美麗,戀愛自有妙計。
  • 不是北上廣,「逼婚」壓力最大的省份居然是這...
    有媒體報導,春節期間一線城市單身人群將遭遇「趕場式」相親,7天長假「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  在近日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中,婚戀交友網站「世紀佳緣」對16525人調研發現, 近六成單身男與半數單身女都曾經被父母逼婚。
  • 討好型人格自救指南:學會說「不」——不做朋友圈的老好人
    Ø 討好型人格自救指南討好型人格往往是在童年時期被信賴的人長期否定、忽略,在這種不停的否定下強烈的自卑感使得無法表達自我而委曲求全形成長大的孩子們,如果你們已經成為討好型人格,請拿以下方法自救
  • 女兒眾籌在地鐵登反逼婚廣告 母親:小心被雷劈
    今年春節前,北京的地鐵出現了中國第一個反逼婚廣告,「單身也可以很幸福」的廣告詞,更像一種時代的「她宣言」。  一個視頻網站引進的韓劇《太陽的後裔》,「講一個35歲的『剩女』尋找旗鼓相當愛情」,火得一塌糊塗,更新到第八集時,點擊就過了8億,一個月會費收入2.5億元。有人分析,「老套的灰姑娘故事過氣了,『剩女』的故事正在一寸寸侵佔屏幕。」
  • 活用三十六計系列(二):粗暴地打破戰備逼婚,你值得擁有!
    我們來繼續昨天的話題,面對長輩的逼婚,已經各種盤問你該怎麼辦,今天給大家獻上後面十二計:第十三計:打草驚蛇故意提出長輩們想問的話題以後,然後無意間說春節期間有的人被家裡這些問題逼到出走啦第十四計:借屍還魂這個是各位要在春節期間提防七大姑八大姨他們用得招數,可能不和你說結婚的事,但是會說買房,生娃,工資等事情,一定要防範。
  • 「逼婚」壓力最大的省份居然是江西……
    有媒體報導,春節期間一線城市單身人群將遭遇「趕場式」相親,7天長假「不是在相親就是在相親的路上」。  在近日發布的《2016-2017年中國男女婚戀觀調研報告》中,婚戀交友網站「世紀佳緣」對16525人調研發現, 近六成單身男與半數單身女都曾經被父母逼婚。
  • 快過年了,如何對抗逼婚?
    怎麼面對逼婚?對策不難,就是分清一個關係裡有幾種角色:敵、我、友。毛澤東寫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上來就是三句話: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有人會對你逼婚,你也應該考慮一下,誰是朋友、誰是敵人,此外,就是我可以怎麼樣。
  • 每年春節,總有人害怕回家過年
    春節將至,回家團聚是中國人很深的情結。很多身體踏上旅途的人,心裡卻是怕回家過年的。我們為什麼害怕回家過年?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小的時候其實還挺喜歡過年的,有紅包,有各種好吃的,可以和小夥伴一起玩等等。但是,年齡越大,卻越煩過年,甚至是害怕過年。
  • 「大陸是男臺灣是女」 李登輝之女稱三通猶如逼婚
    李登輝之女、「臺灣綜合研究院」副院長李安妮6日就兩岸「三通」發表一通混淆視聽的言論,稱大陸像男人,臺灣像女人,大陸要逼娶臺灣去當小老婆。她還罔顧島內主流民意稱臺灣不一定非要進行「三通」。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李登輝之友會」昨天上午舉行「『三通』是利是弊?『三通』條件是什麼?」研討會,李安妮以神秘嘉賓身份出席研討。
  • 《不期而愛》完結自救,12部福利新劇拯救劇荒女孩
    呆灣和美妞也有一部新劇《深藍之吻》,預告已經放出,開頭就是兩人窩在床上,美妞問:」跟你商量個事,能不能別老是住在我家。「呆灣無語:」你看清楚啊喂,這是我家。「這部劇應該走多角戀,因為看到很多呆灣吃醋鏡頭,這對活寶的父母應該也看出兩人的關係,即使兩個人拼命掩飾,這是關於親情、友情、愛情孰輕孰重並發人深省的片子,呵呵,開玩笑的。
  • 逼婚36計:冷爺的心尖愛妻
  • 一份春節回家自救指南
    春節又要到了,到處都是「回家是惡戰」的不安。這種分離實現後,人們才能成為「憑一己之力獲得價值判斷、感情反應、行為模式的獨立個體」,不再在父母的幫助下理解和應對這個複雜的世界。正是在這個分離過程中,我們越來越清楚哪些是「我」,哪些是「父母」,逐漸獲得「自我感覺」(Huxley,2016)。另一方面,只有與原生家庭分離,個人才能與家庭以外的其他人建立更親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