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隨著朋友圈的壯大,這裡不僅熙熙攘攘甚至還成了商場。
不少人在朋友圈幹起了副業做起了微商,還有一部分人每天曬車曬房曬存款,完全將自己包裝成了高富帥白富美的模樣。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這樣,也有人的朋友圈是一片空白,他們並不是沒有收穫。而是對生活抱著另一種姿態。
那些喜歡發朋友圈的人的目的很容易被發現,要為了買賣,要麼為了炫耀抑或是為了情感的發洩。
而那些長期不發朋友圈的人,他們也許有很多原因,但最常見的原因只有一個,那便是沒有原因。
不發朋友圈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六種。
有些人的身份比較特殊,他們的朋友圈所代表的並不只有自己還有他們的工作形象,所以這些人很少發朋友圈,甚至不發朋友圈。
為了防止信息的洩露,工作保密身份特殊的人是不會發朋友圈的。
那些能夠隨意發朋友圈的人往往是閒散的自由人。
其實人生太自由了並不好,沒有歸屬感和安全感。每個人都要注意自己的社會影響,畢竟多有些人來說,個人的朋友圈通常情況下會影響到很多關注自己的人。
他們的朋友圈要充滿顧全大局的理智,並不能隨意的抒發感情,所以有些帶著個人情緒的觀點或讚揚或開心或悲傷,都是不能公開的。
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形成的性格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從小就在熱情的氛圍中長大,於是個性外向熱情,無論什麼人,熟或者不熟都能說的開聊得來。
生活中這種人不僅喜歡加入群聊,還熱衷於發朋友圈,恨不得將身邊所發生的任何事情都展示出來。
有的人卻喜歡獨處的安靜,他們不願意分享有關於自己的事情,也不想去深入了解發生在別人身上的事情,乾脆荒廢了朋友圈,不踏進去便不必為如何優雅地走出來而頭疼。
性格內向的人不僅不願意在人群中說話,亦不喜歡在社交平臺發布言論,於他們而言自己的想法或觀點,只需自己知曉便好,完全不必展露於人前。
社會的高速發展讓不少人覺得時間不夠用,一天24個小時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全都在工作,甚至還有一部分人忙到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
這些人自然是不會發布朋友圈的,首先他們沒有時間經營自己的社交平臺,其次他們但凡有點時間就恨不能睡到天荒地老。
缺覺是很多年輕人的共同點,那些自稱為「社畜」的人們,沒日沒夜地工作,絞盡腦汁想要完成方案,甚至熬了半宿做出的方案,被領導輕飄飄的一句話否定後就得重新來過。
這樣的人,完全沒有時間發朋友圈。
心裡藏著事的人一般也不會發朋友圈,因為他們生怕別人從他們的只語片言中揣測出點什麼東西,索性閉口不言。
在乎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因為不開心的時候所發的言論都是負能量滿滿,自身又是個比較誠實之人,不願意假裝,這才選擇不公布真相。
這種人一方面顧及臉面,另一方面為自己留後路,畢竟那些打腫臉充胖子的炫耀,很可能會在某一天終於承受不了最後一棵稻草後再去公布真相,別人也不會信了,甚至還會責罵其咎由自取。
通常情況下,為自己「留後路」的人是不會輕易將生活中的不順發出來的,更不會裝模作樣地去展示自己生活得是多麼地順遂,他們深知世事無常的道理,所以通常是不會去發朋友圈的。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常常發朋友圈的人,指不定什麼時候就將個人信息洩露了出去,注重隱私的人往往謹小慎微,不會讓自己做出可能存在漏洞,讓人有機可乘的事情。
如老話所說的那樣:「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注重隱私的人通常情況下是不發朋友圈的。
即便偶爾發一次,要麼是轉載文章,要麼是無關痛癢的紀念日公開祝福詞,總歸他們是不會讓別人有機會通過朋友圈了解其生活狀態的。
這類人既不靠朋友圈來互動,也不靠朋友圈來維護感情,對他們來說朋友圈完全是可有可無的存在。
價值觀和性格的獨立,導致這類人處事謹慎,不輕易發表言論,哪怕關於自己的生活亦不會明確下結論。
除了以上這五種情況,更多的時候一個人不願意發朋友圈,多半是因為他不想發,背後並沒有其他特殊的原因。
很多時候人的心情是空白的,沒有那麼多的想法,只是很單純的不想發朋友圈,這種情況反倒是被看朋友圈的有心之人猜來猜去便有了不同的解釋。
朋友圈發或者不發都取決於當事人自己,相比發朋友圈的原因,不發者有時候是真的沒想那麼多,就是單純的不想表達無話可說,甚至可以說是懶得發。
據我所知,大部分人不發朋友圈的原因為這種的偏多。
今日話題:你愛發朋友圈嗎?
唯晨說:願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後 更加美好
感謝您的支持,喜歡請關注唯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