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註定了不完美與傷痛,在這個社會上,我們免不了和人打交道,而在所有的關係當中,又屬婚姻關係,親子關係最基礎。處理好了這兩個關係,其他的關係也就迎刃而解了。
《與愛重逢》這本書就主要講了三個部分的內容,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和創傷,作者是周衛慧,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長年致力於心靈的療愈,解決個人,企業,家庭問題。
為什麼,無論是家庭問題,親子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自己的問題呢?下面讓我們從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創傷三個方面來詳細解讀。
有人說,好的感情是睡出來的,無論是由愛到性,還是由性到愛,男女關係,都是影響最大的關係,平衡好伴侶關係,注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提高,學會感恩,才能擁有良好的可循環的關係。
什麼叫進入伴侶關係呢?有人說,我大學談了個戀愛,每天和他在一起,很甜蜜,很開心,我就是進入了伴侶關係。
其實不然,真正的進入伴侶關係,不僅僅是單純的兩個人的結合,還是兩個家庭的彼此糾葛,還有兩個人將來長達幾十年的陪伴和互相支持。
另一方面,還要保證在伴侶關係中,兩個人的彼此平衡和共同成長,只有平衡的關係,才能穩定,只有有生命力的關係,才不會枯竭。
貝克漢姆曾經出軌助理,小三的出現,就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和諧,那麼這個時候就有兩種結果,要麼小三上位,要麼貝克漢姆和小三解除關係,回歸家庭。
事實證明,男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在出軌的成本較高的情況下,一般都會選擇放棄小三,那麼破裂的婚姻關係得以存續,貝克漢姆的家庭重新獲得平衡。
然而,打破平衡的,不一定都是出軌,還有關係冷淡等等,男人和女人對家庭定義的不同,就造成了雙方關係的緊張。
男人認為家庭就是生命的延續,有了妻子孩子,家庭的意義就完成了,而女人對家庭的定義則不同,女人希望丈夫的關心,呵護,孩子的懂事乖巧,她對情感的需求更加濃烈,是心的歸宿。
一旦女人感覺不到男人的保護欲,她就會對家庭失望,然而即便夫妻關係破裂,雙方對孩子的愛,卻不會減少。
成了家的人都知道,婚姻中有幸福和尊重,也有無奈和心酸。
《圍城》中有這樣一句話:
裡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卻想進來。
婚姻不是我們幻想中的那麼美好,所以當婚姻有了裂紋的時候,我們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去修補它,特別是女人,要區分開「女神」和女神經不同特質,避免進入婚姻的怪圈,將自己繞進去。
最理想的關係,就是氣質上互相傾慕,心靈上互相溝通,三觀上互相合拍,目標上相互一致。
婚姻也像打怪升級一樣,倆人出現不同觀點的時候,兩人吵架動手的時候,是否能守住結婚時候的契約,不放棄,多從自身找原因,為了更好的夫妻關係努力。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的潛伏一生,只有遇到特定的事件才會被激發,在一個完美的家庭關係中,父親和母親的角色是不容互換的,每個人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有屬於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破解無效親子關係,最重要的一關,就是信任,相信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是什麼樣的,我們都愛。
有的家長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比如陪讀的家長,和伴侶關係一樣,當我們將注意力聚焦在一個點上,它就會劍拔弩張,適當的放開,逼得太緊,孩子想到的,只有無限的逃離和恐懼。
找回自己的力量,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可能越位他的人生,過多的幹涉,只能更多的激發孩子的攻擊性和叛逆性。
給孩子一個擁抱,傾聽他內心的聲音,鼓勵他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包容也是尊重。
《青春派》中居然(董子健飾)的媽媽問他:「如果爸爸媽媽離婚了,你選擇跟誰。」 居然說,我誰都不跟。
其實她這句話問的就是錯誤的,婚姻關係的破裂,不代表親子關係也斷裂。
美國一位單親媽媽,因為愧疚無限制的討好孩子,每周日,客廳裡都是吵吵鬧鬧的孩子,玩party,踢球,結束後滿地垃圾,媽媽要好長時間去收拾整理,總是精疲力盡。
當她意識到這種情況之後,把兒子叫到身旁,告訴他以後不可以在客廳開派對,孩子很氣憤,衝她吼叫,她這次沒有妥協,堅持自己,孩子只能接受。
然而這件事情之後,孩子對她更加尊重,因為他覺得,有了真正的媽媽,無底線的愧疚,其實帶給孩子的,不一定是健康的成長。
《銀行補習班》,白宇為了能當選太空人,勸爸爸放棄去翻案,因為這會成為他的汙點,當時鄧超就回復,放心,我會解除和你的父子關係。
遠航歸來,他看到父親原諒他的身影,對他說:「我也是第一次給人當兒子,對不起!」
海靈格說:
所有的孩子都是好的,所有的父母也都是好的。
我們都是從孩子過來的,也許我們還沒學會做自己,就已經做了爸爸和媽媽,無關智商情商,無關人品好壞,我們都被迫進入了新的家庭關係。
孩子的成長,也是父母的成長,我們從親密關係,轉變成相互獨立的關係,合理的付出,得體的退出,每個人都將成為全新的自己。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小時候被打的父母,也會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受過傷的女人,也總會教出會受傷的孩子,這就是創傷在作怪。
有一位母親,情緒激烈的時候,會打孩子,而且每次打的都是頭部同一個部位,經過治療發現,是因為這位母親小時候,被她的父親摔到門檻上,就傷到了頭部,而她的父親小時候,又因為他的祖父受傷在同一個部位。
這就是創傷,這種傷痛無聲的敘述著一個問題,當母親讀懂了它想說的話,從而進行改變,不僅改善她和孩子的關係,也改善了他和父親的關係。
創傷就是「超出一般常人經驗的事件」,它可能是無意識的,比如小時候和父母的短暫分離,第一次考試不好父母的指責,都會給人留下印記,影響你的情緒和行為。
創傷既然已經存在,我們就要面對它,首先我們要探索自我和生命,解放自己,提升自己。
一位女士,捕捉到最戳中她心事的三個詞,是「累死了」,「氣死了」,「硬撐」,原來這幾個詞來源於她的外祖母,外祖母照顧生病的外祖父二十多年,雖然沒有離開,但是這種情緒無形中,影響了下一代。
女士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放下了心裡的創傷,從而心理上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整個人如脫胎換骨般,輕鬆又自由。
「看到」是療愈的開始,看到創傷的影響,找到創傷的根源,真誠的探索,積極的改變,才能真正的療愈。
根除掉心理的「頑疾」,不僅避免傳到孩子身上,自己也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輕鬆。
家和萬事興,伴侶之間的關係,更多的投射了父母對自己的影響,每一個成年人,都可以正面且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強制性的去索取對方的愛或者排斥對方的愛。
有一位女性,相貌不錯,事業也不錯,智商也挺高,但是每次談戀愛最終都失敗,究其原因,太「自由」,不敢接受對方的付出,不輕易打開心扉,害怕因愛受傷害。
其實這和女性的「自我貶低」有很大的關係,她們總是認為自己不配,自己不夠好。
一個和諧的家庭關係,母親代表了金錢和歸屬,父親代表了事業和力量,能夠在家庭關係中和諧發展的人,在事業上,一般也不會太差。
生命的力量是偉大的,穿越一個個深淵,經歷一件件往事,我們將會變得更強大,接受更多的愛和關懷,也付出更多的責任和幫助。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創傷的結點,改善家庭的關係,不貶低自己,勇敢的接受和理解,曾經年少輕狂,將來霸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