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在愛中找回自己

2020-10-23 易甜YT

"我對鏡中人說話,問他能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麥可傑克遜的歌曲《鏡中人》

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有很多人只看到對方的缺點,以為只要對方改變這些缺點,自己的生活就會幸福。

殊不知,活在改變別人的妄想中,最直接的影響是給自己建了一座監獄。

克裡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這本書講到:沒有人會滿足我們的需求,沒有人會讓我們快樂,也沒有人該為我們所受的傷負責。

在外四處尋找之後,我們終於了解到,我們所有生活經驗的因和果只可能存在於一個地方---我們的心中。

克裡斯多福和他妻子的開始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相識、相愛、爭吵,到這裡,我們很多人會結束一段關係,會互相傷害,會繼續爭吵鬥爭,會苟且的湊合。

但當克裡斯多福意識到往日的幸福時光不再時,他開始反思、自省、檢視自己的內在所有想法和感覺,從自身出發尋找解決的方法。

他最終明白對伴侶付出什麼就是對自己付出什麼,當他再次充滿愛的回應這段關係,最後他也收穫了充滿愛的親密關係。


1、 全心全意對親密關係中的事情負責

我們都說婚姻是兩個人的結合,是兩個人一起為這段關係付出,一人貢獻百分之五十的努力。

當我們自己付出了百分之五十的時候,而對方卻沒有時,我們就會責怪對方不為家庭付出,計較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

以下場景大家是不是特別熟悉。

女主:我剛做飯了,到你洗碗了。男主:我上班很累,我休息一下,你去洗。女主:難道我就不累嗎?男主:我天天在公司忙裡忙外,還不是為了這個家庭過得好一些,你在家做個飯洗個碗有什麼的?

女主:你怎麼又那麼晚回來,不知道我在家等你嗎?男主:我晚上有客戶,吃飯喝酒免不了晚回來。女主:天天應酬,你就那麼多應酬!男主:你以為我想啊,我也想和你一樣待家裡舒舒服服的。女主:我待家裡舒服嗎?天天洗衣做飯帶娃,難道不辛苦嗎?

女主:你變了。男主:我怎麼變了。女主:你和剛開始在一起不一樣了。男主:哪裡不一樣了?女主:對我不好了。男主:哪裡不好了?女主:哪裡都不好,我很不開心。男主:該給我的我都給了,該做的我做了,而你呢 ?什麼時候關心過我?只顧自己!

其實,當我們在責怪對方不做什麼的時候,在抱怨對方不為自己著想的時候,在批評對方不再一如既往的時候,皆因為我們的需求沒有被得到滿足。

我們想要被尊重,想要安全感,想要被愛,這些都是我們的需求。

這些需求本身是沒有錯的,但若我們相信這些需求只能靠對方來滿足我們時,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克裡斯多福在書中寫到:真正的愛是無條件的,完全與任何情境和情勢無關,無法從他人那兒獲取,也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一段關係的目的不是給予與接收彼此的愛,而是幫助你了解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

當你開始看到生活中發生的一切事情,開始自我反思,不斷檢視自己的想法,感受內心的觸動的時候;你開始不斷對自己發問,我自己能做什麼來讓自己過得好一些的時候;我能做什麼來滿足自己的需求的時候;你就已經在為自己所有的事情負責了。

你不會再計較付出多少的問題,你不會再抱怨對方沒有滿足你的需求,你開始面對自己心裡的所有事情,當你沉浸其中,你就已經在親密關係中找到了自己的內在力量了。


2、 走出原生家庭

克裡斯多福在書中提到對原生家庭的死忠的表現形式包括:你遵從的戒律、做出的犧牲、採取的信念、接受或拒絕的人,以及處理事情的方式等。

對家庭的死忠是這樣形成的:藉由模仿父母、兄弟姐妹或親戚的言行來塑造自我,進而在家庭中得到或好或壞的一席之地。

而這種通過模仿塑造自我的方式是出自對歸屬感的需求,並不是出自於我們的靈魂的真正目的,它會掩埋本該屬於我們自己的天賦,阻礙我們親密關係的發展。

墨爾大學紅月導師的《天賦玩家》課程提到:活出天賦,就是活出生命的極致,讓源源不斷的生命力透過真實的你綻放。

讓你感受到真實的愛,收穫真正屬於你的幸福、健康、完整、平衡、成就與豐富精彩的一生。

如果我們的天賦被掩埋,也就是我們的生命力被抑制的時候。

我們沒有創新的想法,沒有創新的行為體驗,我們感受不到發自內心的喜悅和愛。如果我們自身都無法感受到愛,又怎麼和對方分享愛呢?

當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受對原生家庭的死忠的影響,會不自覺不經思考做出和原生家庭一樣的反應。

當克裡斯福多福了解到原生家庭的死忠之後,他發現, 他憤怒的表達方式,他的冷嘲熱諷,他對失望的假裝不在意,他為錢而煩惱,他跟妻子吵架的處理方式。

如此種種,簡直和他父親母親、兄弟姐妹如出一轍。

我記得有次下班回到家,我看到家裡亂糟糟、髒兮兮的。我就開始不停的指責老公,為什麼那麼懶,不愛乾淨,不收拾家裡,一邊收拾一邊責怪他。之後我想起這件事情的時候,感覺似曾相識。

我突然記起在我小時候,我媽媽就是一直這樣對我的,只要家裡沒有保持乾淨整潔,她就會一邊收拾一邊指責我,真的就像情景再現。

可是我自己當時指責老公的時候,竟然不知道,我做出這些反應是自動的沒有經過思考就做出來的回應。

當我們感覺到內心對對方有想法時,我們需要保持察覺,不要不經思考做出回應。

我們們需要發揮我們的創意、自發的、充滿愛的來處理我們在親密關係中遇到的問題。

只有我們擁有自發性、靈感、創造力和愛,我們才能活出自我,才能感受到發自內心的愛和喜悅。


3、 接受自己的陰影人物

我們常常對別人有很多的意見和批評,我們會指責對方自私,不為自己著想,邋遢懶惰,不負責任。

如此種種,我們都覺得是對方的問題,卻不曾想過,這些想法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書中有個案例,有一天,克裡斯多福和一個朋友談論一位同事的缺點。突然,他的朋友對他說:"克裡斯啊,你說的這個同事,聽起來就是在說你自己啊!"

然後,克裡斯堅決認為自己跟那個有缺點的同事不一樣,但是最後連他自己都沒法否認,承認自己就是那樣的。

後來他才經常發現,他所看到的的每件事其實都是他內心的投射。這也就是心理學上說的投射現象。

心理學上的投射現象,它是這樣描述的:我們所看到的外在世界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我們內心世界的反映。是我們的想法製造了我們的痛苦,而我們常常把痛苦歸結為外因。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批評對方,覺得對方有各種各樣不可接受的缺點,自己的痛苦就是因為這個人身上的缺點造成的。

可是我們卻不曾了解其實我們批評對方就是在批評我們自己,批評那些自己不願意接受的特質,也就是自己的陰影人物。

卡爾·榮格說:要完全接受陰影人物,需要極高的道德勇氣。

當我們對對方有意見時,我們需要對自己發問,我們自己是否是這樣的?是否可以接受自己的這一面?

當自己和陰影人物整合時,進而不再將內心的陰影人物投射在對方身上,從而做到接受自己的陰影人物,更愛自己。


克裡斯多福在書中說:尋找真摯永恆的親密關係,其實就是尋找自我。

當我們對親密關係中的事情百分之百負責時,當我們走出原生家庭對親密關係的影響時,當我們可以完全接受自己的陰影人物時,我們就已經擁有力量,找到了自我。

親密關係是來幫助我們發現真實的自我的,所以好好享受這個發現之旅,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相關焦點

  • 「愛」讓你找回真我,重修真正的親密關係
    本書是克裡斯多福·孟老師與妻子素梅的個人經歷總結出來的經驗,他們結婚27年,一直保持夫唱婦隨,相敬如賓,互相理解尊重對方,保持著親密的關係。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希望提供給人們一張路線圖,引領人們穿越親密關係的複雜景致,並主要著眼於親密的伴侶與婚姻關係。
  • 《與愛重逢》|穿越親密關係的迷霧,找回真實的自己
    下面讓我們從伴侶關係,親子關係,創傷三個方面來詳細解讀。 一、伴侶關係 有人說,好的感情是睡出來的,無論是由愛到性,還是由性到愛,男女關係,都是影響最大的關係,平衡好伴侶關係,注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提高,學會感恩,才能擁有良好的可循環的關係。
  • 親密關係:治癒創傷,找回真正的自己
    ,你就像西施一樣美麗,他愛你的自信獨立,你愛他的乾淨爽朗,無論你是淑女還是魔女,在他眼裡永遠是最特別的那一個,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散發著特殊的魅力,同樣的,無論他是愛運動,還是宅在家裡,在你眼裡都是無可替代的。
  • 女孩,在親密關係中,也要學會愛自己
    平常睡覺前都習慣刷一會手機,逛逛一些社交軟體和論壇,看到有許多的痴男怨女陷在感情的問題中無法自拔,甚至影響到自己的正常生活。這段時間發現,遇到感情問題的女生不外乎:在喜歡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敢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害怕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對方……這些問題的背後都反應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不夠愛自己,因為不夠愛自己連帶著產生覺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被愛的想法。
  • 親密關係中的索愛者,後來怎麼樣了?
    我不知道怎麼面對老公,更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我的表達好像有些誇大,但是《情感勒索》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就是如此。選擇看這本書,是因為曾經看過蘇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一書。對蘇珊這位心理治療師的理論我比較認可。在處理原生家庭傷痛,完善自我人格方面,她帶給了我很多啟示。原以為《情感勒索》這本書也會為我帶來成長,不曾想過我會因為它無法面對自己的親密關係。
  • 女性在親密關係中如何真正地愛自己?
    最近每天入睡前,我都會逛逛神奇的「豆瓣勸分小組」,看看眾多痴男怨女在婚戀中遇到的問題。我發現,很多發帖的女性遇到的問題不外乎:在喜歡的人面前感到自卑、不敢向伴侶表達自己的真實需求、害怕衝突而壓抑自己的感受、違背自己的意願去討好對方……種種問題,都展現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不夠愛自己。
  • 分手後才懂:親密關係不是找個好的愛人來愛我,而是通過TA找回我
    帶給她深深的安全感和滿足感,讓她慢慢地從堅硬、冰冷的外殼裡走了出來,進入到了一段真正的親密關係。在這段關係裡,女孩學會了怎麼樣去給予愛,怎麼樣全然地去愛別人,卻沒有學會好好地愛自己。她把所有的心思都花在了男孩身上,在她心裡,男孩是如此的優秀和完美。
  • 親密關係中的愛與秩序
    ♥ 打開親密關係之門,讓愛重生 幫助自己了解對異性、婚姻恐懼、擔心;缺乏異性緣;解決有緣無分、沒法走進親密關係等困擾。♥ 洞察離婚、再婚、婚外情等背後動力 解決因離異、再婚、單親家庭等所帶來的困擾。 ♥ 化解家族中的恨與誤會,將愛帶入其中 解除父母、子女、伴侶、朋友、同事等重要人際關係中發生的衝突、危機、糾纏、抗拒和疏離等紛爭。
  • 在親密關係中,不妨做個「高級」的人
    著名的心理學家,生命教練導師克裡斯多弗·孟說:「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的,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他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用通俗的話來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那個最親密的人,他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內心深處的想法。所以,親密關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提到「親密關係」,我朋友有句口頭禪:「我高級。「乍一聽這句話像是在炫耀,在自誇,其實並不是這樣。
  • 《親密關係》:幸福的開關原來在自己手上
    如果您正面臨這樣的困境,那我推薦您一本書——《親密關係》,在這本書裡,你能看到自己,看清你的親密關係面臨的問題。《親密關係》這本書告訴我們:幸福的開關就在自己手上。《親密關係》的作者是克裡斯多福,他是加拿大人,他從1993年開始致力於研究親密關係,他的頭銜是「資深生命教練、演說家」,他已經出版多部與親密關係有關的著作:《親密關係》、《親密關係續篇》、《親密關係:實操篇》、《找回你生命的禮物》、《重新發現自我》等。其中,最富盛名的,影響最廣的就是這本《親密關係》,豆瓣評分7.7。
  • 《愛的八次約會》:創造一生的親密關係
    3000段親密關係,40餘年不斷跟進、研究成果總結!用科學數據告訴你一段能長久的親密關係到底該怎麼經營,貼心場景化約會活動設計。如果你對愛情、婚姻有困惑 請讀《愛的八次約會》!一段能長久的親密關係到底該怎麼經營?……如果你對愛情、婚姻有困惑 請讀《愛的八次約會》!
  • 穿越親密關係的路線圖: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加拿大資深生命教練克裡斯多福持有自已基本觀點,那就是: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克裡斯多福老師是一位在個人及團體教練的領域有三十餘年經驗的演說家、生命教練和諮詢師。他在個人發展、親密關係,以及開發個人天賦的領域裡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體驗性方法。
  • 《流浪在親密關係中的人》第二期線上小組開始招募啦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宜爾室家,樂爾妻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如此美好的親密關係,但在潛意識深處,我們真的在為此付出和守護麼?還是我們在變換形式地破壞它?當我們沉浸在自己的價值系統、思考模式、行為習慣、期待或「隱形規條」去面對生活的時候,常常會造成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而親密關係也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最大。
  • 不懂得經營"親密關係"的人,也不懂得成全自己
    「親密關係」?為什麼我們要苦苦尋求「親密關係」?1.什麼是親密關係如果問你什麼是親密關係?人類與生俱來地具有一種歸屬感和去愛別人的需要,而當這些需要被滿足時,親密關係就形成了。親密關係在社會交往中,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感情聯繫,滿足了人們希望被關懷的天性。
  • 《親密關係》:打破固有思維,探尋真的自己
    在一段親密關係中,每個人都期望能夠得到關愛,但是傳統的丈夫並不能適時的關心妻子,可能都不能察覺妻子情緒的變化。3、男性是更加感性,女性更加理性。我們一直認為女性是感性的,男性是理性的。但是在面對愛情和婚姻的選擇時,結果卻截然相反。書中提到,當問及一個人各方面的條件都讓你滿意,但是你們並不相愛,你會選擇與他結婚嗎?
  • 好的親密關係,是通往靈魂的橋梁
    你是否在親密關係中受傷而心門緊閉,甚至放任自流?那麼,推薦你讀一本書:加拿大資深生命教練、演說家克裡斯多福·孟的《親密關係:通往靈魂的橋梁》。書中告訴我們: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親密關係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 親密關係為什麼總是受到傷害?
    但凡是人,幾乎就不可能沒有親密關係的煩惱,親密關係並不僅限於男女的愛情關係。只要兩個人親密到一定程度,向對方敞開到一定程度,室友、同學、同事、朋友、家人等,都可以算是親密關係的一種。當然,男女之間的親密關係是能量最大、張力最強的,因此衝突也最大,也最讓人心碎。
  • 親密關係中的融合與危機
    最近曝光了兩條殺人的消息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大概率是因為這兩起案子都與親密關係有關。一個是丈夫肢解了妻子,另一個是男朋友謀害了自己的女朋友。乍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會有一股涼氣從脊梁骨中滲出,相信有不少的人會由此事件開始懷疑人生。
  • 《親密關係》:為愛讓步,修復親密關係
    在本書中,蓋伊·芬利就如何與身邊的人建立一段美好而持久的關係分享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本書的落地,來源於很多人的幫助,要感謝的人也很多,可是,最值得感謝的,便是自己的妻子帕特裡夏。本書巧妙地傳達了如何習得相處的藝術,幫助讀者完成關係創傷的自愈,並擁有持久、穩定的親密關係。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而這樣的一種防禦機制則可以幫助我們抵抗這樣的恐懼和焦慮。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