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密關係中,不妨做個「高級」的人

2021-01-09 喵心理

著名的心理學家,生命教練導師克裡斯多弗·孟說:「 你的親密關係伴侶,是來幫助你更加認識自己的,進而療愈你的創傷,最終找回真正的自己,因此,他是通往我們靈魂的橋梁。」

用通俗的話來說,在我們的生活中,那個最親密的人,他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自我,更好地發現自己的能力和內心深處的想法。所以,親密關係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提到「親密關係」,我朋友有句口頭禪:「我高級。「

乍一聽這句話像是在炫耀,在自誇,其實並不是這樣。他之所以這樣說,想表達的是,他願意在親密關係裡是那個先覺察、先懂得、先理解自己和對方的人,願意積極採取方式溝通,主動地擔負起責任。也願意讓親密關係變得更好,而去學習更多相關的知識,願意看到人與人之間關係更深層的含義,願意與對方一起探索行為背後的心理模式。

那麼,你願意成為親密關係中那個「高級「的人嗎?

你願意用自己共情的能力去搭建心與心的橋梁,去更了解對方,也更了解你自己嗎?

下面就是親密關係的乾貨知識啦~

親密關係的三大基石

心理學家斯滕伯格認為愛情的三個要素是激情(陶醉感和性興奮),親密感(感到被愛的人理解和親近)和承諾(長期的忠誠),三個要素的不同組合可以形成不同類型的愛情。

激情,指情緒上的高峰體驗,以身體的欲望激起為特徵。形式常常是對性的渴望,但從伴侶處得到滿足的任何強烈的情感需要都屬於這一類別。情侶間相互的吸引,熱烈的感情都屬於激情的行列。

親密,指在愛情關係中能夠引起的溫暖體驗的部分。包括熱情、雙方互相理解、關心、交流、分享和陪伴等互動行為。所以親密可以在愛侶之間發生,也可能存在於朋友之間、家人之間。

承諾,指維持關係的期許或擔保、對關係的忠誠。包括將自己投身於一份感情的決定及維持感情的努力。比如婚禮,比如求婚,這都是親密關係中一種承諾的行為。

親密關係的建立讓我們看到:關係裡除了交換和控制,屬於靈魂的彼此理解、陪伴、真愛是如何存在於這個世界上,我們將如何作為彼此的旅途伴侶來度過有限的人生。

學會如何理解親密關係,能幫助我們更加理解兩性關係的核心。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對真正相處和諧,甚至永沐愛河的夫妻,他們之間不乏親密的關係,像是親人和朋友,也不乏彼此的承諾,共同來度過兩人的生活,也不會缺少激情,總會為彼此製造一些感動和浪漫。

實踐指引: 親密關係的評估維度。

你和他/她關係親密嗎?怎麼區分親密和泛泛之交?我們可以通過向自己問六個維度的問題進行自我評價,做出一個合乎情理的判斷。

* 你有多了解他/她

* 你關心他/她嗎

* 你們是否相互依賴

* 你們是否經常達成一致

* 你們相互信任嗎

* 你們是否保持忠誠

像一面鏡子的親密關係

親密關係像是一面鏡子,照見的是我們的內在,是我們渴望尋覓的東西,當我們沒有辦法在自己身上看見的時候,我們就會寄希望在外面找到一個他。所以,時常想想自己希望生命中出現一個什麼樣的人,然後一邊等待這個人的出現,一邊努力去變得更優秀,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我們的自我是變化的,我們想要尋覓的對象也是變化的,所以這個關係呈現出來的依然是變化的。

關係是沒有好或者壞的,它只是一個狀態的呈現,它可以是溫暖,也可以是冷漠,它可以是相愛,也可以是相殺,問題就在於你是否是願意繼續這樣的關係,還是先放下現在一些固守的信念,哪怕僅僅是願意做出一點鬆動,做出另外的選擇。也許關係會走向很不一樣的方向。

圖片來自網絡,若侵權,立即刪除。

歡迎關注@喵心理,從心理的角度帶你看大千世界,用有溫度的文字書寫我的所思所想所感,願能讓你感受到溫暖和共鳴。

相關焦點

  • 李銀河:如何保持婚姻中,親密關係的新鮮感,不妨從這三點著手
    婚姻中,當你們彼此願意在家務、育兒等事宜上相互協作,你們能體會到養孩子的樂趣以及伴侶對你的關心,你們倆的感情會在協同合作中升溫。以前覺得僅僅是兩個人,而現在呢才是全新的一家人,孩子會把你們倆聯繫起來,讓你們的親密關係更有新鮮感。
  • 親密關係中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相愛的人在日常的相處中免不了爭執,當然爭論也成為了親密關係中最大的障礙。一個凡事爭個對錯好壞的人,內心常常不平衡,別人也不喜歡與其交往,爭論只能百害無一利。 生活中,沒有什麼事情是絕對的正確和錯誤的,內心平和的人他們遵守內心的準則,從來不要求別人做什麼,奉行了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準則。
  • 親密關係中的「四種恐懼」,你中槍了嗎?
    而在親密關係中,我們一定要先尊重自己,才有可能獲得對方尊重。 但是,當我們的舊傷被挑動的時候,應該如何面對呢? 照顧自己的內心、試著打開自己的心、願意向對方顯示自己的脆弱,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去做的。 同時,我們要勇敢的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知道這些傷痛被挑起,是為了讓我們學會生命中該學會的種種功課。
  • 親密關係中的三個判斷
    一、六個問題幫你判斷去還是留一段健康良好的親密關係應該有以下六大特徵,看看是否具備這六大特徵,基本上就可以判斷去還是留了。第一,平等。問問自己在這段關係裡是否具有平等的決策權。小到決定什麼時候見面,大到什麼時候結婚生子,兩個人是否有平等的權利。第二,互惠。你們是否把兩個人的關係放在各自的利益之上,還是只有一個人在默默付出。
  • 爭吵可以讓親密關係中的兩個人更親密
    在我看來這樣的故事在親密關係中是一個常態。很多人都在渴望建立朝夕相處的親密關係。但是我卻發現朝夕相處只是親密關係的第一階段。孩童時期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我們心中所形成的看待外在世界的態度,對我們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兒時絕大多數的行為,都以歸屬感和被重視的需求為出發點。但如果我們的行為沒有得到預期的結果,我們往往會覺得更孤單、更不被重視。
  • 《親密關係》:在親密關係裡,為什麼會覺得不夠親密
    在生活中,同事關係,情侶關係,與父母之間的關係,這些都是我們不可避免的,有一句話叫,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也就是說,在我們的這些關係中,總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一些問題,從而影響我們的親密關係。如果你對親密關係感興趣,那麼一定要好好的看這篇文章,這或許能幫助你在親密關係出現問題時,找到一些解決辦法。
  • 人與人相處,要想關係親密,不妨讀讀這四句話
    人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距離太近有麻煩,離得太遠沒人情。社會關係學也是一種經營學,良好的人際關係會成為你一生的巨大財富。親密關係,從來不是固定不變或日益消散的,是自己可以經營的。相處的越久,矛盾和嫌隙也是不可避免的,很有可能感覺對方和自己理想中的模樣發展的不一樣,或者覺得對方和剛開始認識的時候有變化,或者在這個過程中又認識了更好的人,確立了更親密的關係,兩兩一對比,再加以選擇,你或者他就不再是彼此的第一順位了。這個時候回頭細想,心中難免會產生怨氣。 兩個人的關係過於平淡,並不代表著能維持下去。
  • 親密關係中,溝通在任何時候都重要
    來源:禪喜 作者:若水 圖文原創在親密關係中,按照心理學的觀點,男人需要尊重和仰慕,女人需要愛護和呵護,所以在外面一定要給男人尊嚴。當然,也不是無條件的尊重,尊重是相互的。重要的是雙方一定要懂得彼此的溝通,一段健全的關係,他們的愛和關懷是大過自尊的,有的時候男人為了所謂的自尊,可能忽視了對女人的關心。
  • 親密關係中的「愛恨情仇」
    >除了家庭自身的邊界不清引發的」婆媳矛盾「、」隔代養育「、」親子糾纏「等問題外還有「第三者「插足,這時候看起來問題的責任似乎很明確,那個出軌的人破壞了家庭,ta的背叛造成了這一切,留在家裡的另一半就是受害者更有時候,這個」第三者「可能是工作、遊戲,或其他可以轉移情感投注的事物於是親密關係成了「一追一逃」的隱形戰場
  • 讀《親密關係》筆記一
    《親密關係》之《通往靈魂的橋梁》第一章(親密關係的聖杯),本章講到我們每個人都希望有很棒的親密關係,這裡指的親密關係不僅僅是夫妻關係,也推及各種人際關係。人們為了達成所願,就像勇敢的騎士尋找聖杯一樣,在努力地希望從親密關係中得到滿足身心靈三方面渴望的東西。 但在現實中,我們總能在親密關係中體驗到痛苦,彼此傷害等問題和挫折。那是為什麼呢?
  • 親密關係:建立真正親密關係的7個要素
    與普遍的看法相反,親密關係不是在一段關係中可以立即獲得的,它也不是長期停滯不前的。親密是一種不斷建立和發展的關係,也是一段感情擁有的東西,它或多或少的依賴於情侶之間實際付出的努力。不過親密本身並不是一個容易理解的概念,本身有很大的深度,很多人還在努力去發掘。這是有原因的,如果沒有首先建立牢固的親密關係基礎,一段關係可能會很難繼續生存或發展下去。
  • 在親密關係中,我們要讀懂對方「無理取鬧」背後的真正需要
    我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卻總在親密關係裡栽跟頭,主要就是一遇上吵架這事,就會徹底沒轍,無法承受,以至於最後落荒而逃。讀懂不合理要求背後的真相有不少年輕有為的男性友人私下跟我抱怨自己的女朋友的要求有多不合理,每次吵架的理由有多無釐頭。「她讓我吵架的時候,不可以大聲說話。吵架的時候還要輕聲細語地溝通,也太難受了吧!」
  • 親密關係中的融合與危機
    最近曝光了兩條殺人的消息引起了人們廣泛關注,之所以會受到人們的密切關注,大概率是因為這兩起案子都與親密關係有關。一個是丈夫肢解了妻子,另一個是男朋友謀害了自己的女朋友。乍一聽到這樣的消息,會有一股涼氣從脊梁骨中滲出,相信有不少的人會由此事件開始懷疑人生。
  • 在假性親密關係中逃避真的親密感?
    而這樣的一種防禦機制則可以幫助我們抵抗這樣的恐懼和焦慮。待在這樣一段關係裡,對我們來說是「安全」的,因為這段關係從表面上看非常穩定,有著精心構建的規則,不會出現不可預測的危機。我們在這段關係中將會得到的情緒反應都是在自己控制中的、可以完全預測的。假性親密關係使我們從真正的親密關係帶來的複雜性中得以解脫。
  • 親密關係中,我們如何提出自己的需求?
    在親密關係中,很多人不敢直接向伴侶提出自己的需求。尤其對女性而言,傳統的思想認為:一個人去表達自己的需要,是自私的,無禮的,羞恥的。長期以來,女性的形象和自我犧牲聯繫在一起。一旦把照顧家人當作最高職責,她們就會忽視個人的需要。
  • 開啟一段關係很簡單但維繫卻很難,曾經親密的人為什麼漸行漸遠?
    ,需要親密、激情和承諾三個方面鼎力支撐,三角缺一不可。所以就有了婚姻是搭夥過日子的說話,白天做兄弟,晚上做鄰居。這也是現實中,無數家庭的真實寫照。親密關係的重建與修復在《與人親密》中芬利告訴我們,親密關係中的爭執和掙扎,其實源於我們每個人在這段關係中所承受的痛苦,以及帶給他人的痛苦,這種痛苦是無法通過互相傷害治癒的,但它可以被愛的力量治癒。
  • 《與人親密》:親密關係的5個真相,決定我們的關係是否能長久
    我們為什麼難以得到想像中的愛情?為什麼愛情會消失而曾經相愛的人開始互相埋怨?這些都是比愛情本身更值得我們去思考的問題。甚至你開始在成年後開始處理童年時期遺留下的問題。當代心靈導師蓋伊·芬利的書《與人親密》中談到兩人最好的關係,是雙方一起在關係中成長,我們發現真相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關係是否能長久。
  • 親密關係中,這三種人要遠離
    在親密關係中,如果遇到以下三種人,一定要及時遠離。比如,曾經就有女性朋友和我吐槽:「談戀愛之前吧,我覺得自己哪兒都挺好,可是談戀愛之後,總覺得自己哪兒都不對,哪兒都差勁」,如果你在親密關係中有這樣的感受,就要警惕自己是否遭遇了關係中的隱性攻擊和暴力。
  • 親密關係如何維護?三個方面淺析構建親密關係的技巧
    因此說明親密關係跟我們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優質的親密關係會幫助我們更好的生活。作者在書中,向我們解釋了什麼是親密關係,同時也分析了親密關係和泛泛之交至少存在6個方面的差異。了解程度關心程度相互依賴性相互一致性信任度忠誠度某個人如果在這六個方面都比其他人更近一步,那麼 這個人和你就是親密關係,我認為這應該包括我們的好朋友、戀人和家人。有的人問,擁有親密關係的同時為什麼總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呢?本來應該帶來美妙體驗、快樂享受的親密關係,卻往往帶來的是失望、痛苦、甚至是怨恨呢?
  • 親密關係:在愛中找回自己
    "我對鏡中人說話,問他能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麥可傑克遜的歌曲《鏡中人》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有很多人只看到對方的缺點,以為只要對方改變這些缺點,自己的生活就會幸福。殊不知,活在改變別人的妄想中,最直接的影響是給自己建了一座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