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聊得來」是個很高的擇偶要求?

2020-07-04 丁建說

本篇文章僅代表我的個人觀點,來源於我多年工作經驗中對接觸到的人和事的觀察,並非科研文章。

泱泱大國,14億多的人口,沒有任何一個理論可以適用於所有人。

僅以此文章希望能給你對於「聊得來」這件事,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僅此而已。

很多來找我諮詢的人,對另一半的人都會有一個「聊得來」的要求。

「聊得來」,在很多人的擇偶觀念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在一段長期關係裡,如果讓一個人整天對著一塊木頭,估計可能很多人都難以接受。

但是,在和不同來訪的溝通中我發現,

有的人會把「聊得來」明確提出要求,為了方便表述,我把這類人稱為「A類人」;而有的人卻沒有把「聊得來」當一個很重要的要求提出來,雖然她們也需要,但是兩者的需要程度卻是不同的,我把這類人稱為「B類人」。

接著,我又發現「A類人」經常會和我吐槽,和異性聊不來;而「B類人」卻很少和我吐槽,和異性聊不來。

接著,我又發現和我吐槽的「A類人」,她們所給我的聊天記錄來看,其實大多數的異性都很正常,只是這些異性無法get到「A類人」的點,緊接著「A類人」就會產生憤怒的情緒。

而少有的「B類人」給我的聊天記錄我來看,這些異性的確很奇葩,很極品。

緊接著,我就開始思考,為什麼會造成兩者完全不同的感受。

然後,

我就發現了為什麼說「聊得來」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它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這其中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如果兩個人的經歷非常的相似,那麼他們在同一件事上就很容易「聊得來」。

但是,絕大部分人可能都沒有過一些稀有的經歷,大部分人也都是普通人,所以如果一個人的經歷非常的稀有,那麼可能在這件事上「聊得來」的人就越少。


為什麼說「聊得來」是個很高的擇偶要求?


言歸正傳,

對於絕大部分普通人來說,「聊得來」其實是個能力問題,它的意思就是:

當你的聊天水平,處於平均水平之上的時候,你會發現,你會和大部分人都能聊的來,除非遇見極少數的奇葩極品。

那麼,當你都可以和大部分人都「聊得來」的時候,你就不太會把「聊得來」當成一個擇偶標準;

但是,當你只有和少部分人「聊得來」的時候,你就會把「聊得來」當成一個擇偶標準,你需要別人能get到你的點,如果對方get不到,你就會憤怒,這裡就會有一個「需求認同」的問題,這點我們放在後面講。

而「聊得來」的底層邏輯核心,我認為就是3點:

原生家庭和諧(內心的缺失)、心智模式成熟(理解、溝通、不情緒化等等)、個人觀念符合大眾審美水平(價值觀、人生觀、消費觀、事業觀等等)

當你的人生閱歷,社會地位,人生經驗越往上走,你就越能體會在自己層次之下的人的需要和想法,也就越能和他/她「聊的來」。

我舉個例子來說,

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年入1000萬+,他每年過年都會回家和發小,同學聚餐,他和這些發小聚餐的時候,從來不會聊自己的公司,自己收入多少,去過哪些國外,商業邏輯等等。

他只和發小聊家裡長家裡短,房價,生活費等等這些非常樸實的東西,而且他每次都主動買單,對他來說雖然沒多少錢。

但是,他的這些發小和同學都覺得,自己和他很能「聊得來」。

而我的朋友卻不在意自己是否能他們「聊得來」,而且他和這些發小在一起喝酒聚餐,自己也的確很開心,因為這個過程也依然滿足了我朋友內心的一些的需要。

但是,我朋友的那幫發小,同學之間的內鬥和攀比之風還比較嚴重,他們卻都很喜歡和我的那幫朋友聊天。

也許有人要說,這只是朋友,並不是伴侶,不是一個對等的比較,他並不需要和同學過一輩子,只是表面的交往。

而我認為,這個邏輯依然是對等的比較。

首先,

我就見過很多男人並不會和老婆聊自己的事業,但是卻會在生活和玩的其他方面都能「聊得來」,人生不僅僅只有事業,人生也不可能找到一個在任何一方面都和自己「聊得來」的伴侶。

也許這個男人和老婆在自己的事業上能「聊得來」,但卻在生活和玩上面聊不來。

而且層次越高的人,越會知道自己要什麼,越清楚自己需要拿「聊得來」去交換什麼,而這樣的行為也並不會讓他感到委屈自己。

為什麼說「聊得來」是個很高的擇偶要求?


兩人聊不來並非一定是聊天內容上聊不來,也可能是聊天意願、目的、自身價值、能力等等。

比如,

有的人覺得和對方聊不來,可能是看不上對方價值,導致的聊天意願很低。

這類問題我不認為是聊不來,我更覺得是沒有動力聊。

再回到我那個朋友的案例,

他和發小就只聊過往的趣事和家長裡短房價之類;

他可以和同事或者事業上有幫助的人聊事業前景投資選擇;

和好基友就聊聊女人和感情;

和老婆就聊聊孩子,生活,旅遊等等。

這些不同的群體會滿足他不同的需求,但並沒有哪一個可以滿足他的全部需求。

為什麼說「聊得來」是個很高的擇偶要求?


我的觀察中發現,只要一個人處於我上面說的3個底層邏輯的大眾審美水平,那麼他/她在長期的婚姻感情經歷中,相處個5,6年,用心去了解對方的思維方式,喜好和價值觀,通常對對方都能有一個很好的了解,也就會創造出所謂的心有靈犀。

反過來說,聊不來的話,要不然就是一開始選錯了人,明明不合適的兩個人硬扯在一起。

而「A類人」所說的「聊得來」,我的理解來看,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尋求認同,而沒有get到點就憤怒,也是因為「A類人」覺得對方不認同自己,這就或許是原生家庭成長中的某種內心缺失。

也許有的人要說,又是原生家庭的鍋。

但其實我對於原生家庭的理解是,雖然原生家庭決定了一個人的過去,但卻無法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我們每一個人的內心中,都有潛力創造出豐富的內在資源來改寫自己的人生。

尋求認同是每一個人內心中都會有的需要,但是過度的尋求認同,就會變成能力不足的「A類人」,他們對「聊得來」就會非常的看重。

「A類人」會覺得聊不來,就很憤怒。

而「B類人」和「A類人」的區別就在於,

「B類人」聊不來也不會憤怒,他們不會期待對方要和自己每一個點都「聊的來」,如果這個點聊不來,那就聊聊別的能聊的來人。

就像我上面說的那樣,一定能和對方在工作,家庭或吃喝玩樂上找到可以「聊的來」的點。

「B類人」可以把聊不來的程度區分出來,不會像「A類人」非黑即白的思維,「B類人」會把程度分為「詆毀→聊不來但可以接納→聊的來」,而大多數人和人的差異是可以被接納的,這個世界上也絕不存在沒有差異的人。

在中間接納的程度上,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自我認同」的問題,A類人或許正是因為缺乏了自我認同,所以他/她們才會對「聊不來」感受到憤怒。

比如,

我寫在網上的文章,一樣會收到有些罵我的評論,但我並不會因此感到憤怒,因為我並不需要所有人都認同我,我的內心具備了充分的自我認同。

我可以接受他人的觀點和我不同,我也並不會想要去說服所有人認同我的觀點。

所以我發現,我在生活中,能和絕大多數人都「聊得來」,而「聊得來」也不會是我非常看重的擇偶標準,但卻會成為我篩選「奇葩和極品」的一種手段。

所以,最後再回到文章貫穿的主旨,

我認為在長期關係中,「聊得來」重要,但「聊得來」更是一個自身的綜合能力問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現在一些女人長得很一般,自己的擇偶要求卻很高?
    為什麼現在一些女人長得很一般,自己的擇偶要求卻很高?比如我的合租女室友,28歲老阿姨,身高164、體重140斤、無房無車無存款、月薪5千月光族、家庭條件一般。,其中一個男生身高185、家庭條件優越、可以在二線城市全款200-300萬買房,但是她嫌那個男生賺的太少,一個月才5000-6000工資,說以後兩個人在一起花錢的地方多,跟這種男人沒有安全感。
  • 為什麼說,找個聊得來的人,很重要?
    「聊得來」說起來很簡單三個字,實際上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兒一點都不簡單。 曾經看過一段話:「找一個你愛與之聊天的人結婚,當你年齡大了以後,就會發現喜歡聊天,是一個人最大的優點。」 在聊天中兩個人的思想得以同步和升華。年輕的時候,以為聊得來只是一種情懷,慢慢才發現,是一種需要。
  • 北京婚介吐槽女博士:說要求不高其實很高,最好由國家分配男朋友
    一位在婚介所工作了多年的北京張阿姨告訴小編,在她們婚介所登記的女博士不下百十號人,這些女博士學歷高,職業好,長相也不差,應該是婚戀市場的搶手對象,沒想到自己4年多來為60餘個女博士介紹對象結果才成了一個,最主要原因就是女博士們太挑剔了。
  • 一位36歲大齡剩女的擇偶標準:「想娶我,必須符合這3個要求」
    現在的女人,都很獨立,很自信,就算到了大齡剩女,也會要求很高,還是會按照自己的要求來擇偶,就有一位36歲的大齡剩女她說,要想娶她,就要符合這三個的要求,一起來看看是哪三個要求。我今年36歲,很多人都說我是個大齡剩女,都叫我趕緊找個人嫁了,我也想結婚,但我不會將就自己的婚姻,我對擇偶也有要求。
  • 你遇到,那個「聊得來的伴」了嗎?
    黃小琥的《沒那麼簡單》第一句歌詞就是這樣唱的:沒那麼簡單,就能找到聊得來的伴。而且他們還會舉例子,說「誰誰誰就是將就著過,他們不也是過來了嗎。」就像你的父母,他們總會說「我和你爸爸,或者和你媽媽,那個時候也就是見了一面,然後就結婚了,我們不也這樣過了一輩子了嗎。」各種語言,所有人都在告訴你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你的生命裡很難找到「聊得來的伴」。當他們問你想要什麼樣的事,你大概會說:我只是想找一個聊得來的而已。
  • 和聊得來的人戀愛,和會吵架的人結婚
    日常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也少不了聊天;「聊得來」,在很多人的擇偶觀念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01、和聊得來的人戀愛」聊得來」說起來很簡單的三個字,實際上要找一個聊得來的伴兒一點都不簡單。王志文說:「沒遇到合適的。」「你到底想找個什麼樣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認真地說:「就想找個能隨時隨地聊天的。」
  • 29歲女孩擇偶標準被說要求高,紅娘指出很多女孩單身原因很現實
    今天在視頻網站上看到一位紅娘曬出一個29歲女生的擇偶要求,說要求太高辦不到,在評論區,網友們也紛紛說要求太高了。紅娘還是說要求太高了,從而拒絕了幫她介紹對象。這個女生還說,閨蜜就找到了這樣的對象。紅娘說「那你可以讓閨蜜的對象幫忙找找,看看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單身男人」,紅娘還指出了現在很多女生單身的原因——「你挑別人,別人也挑你啊!」
  • 大齡剩女的真心話:「我寧願繼續單身,也不願放棄3個擇偶要求」
    當我問及她的擇偶標準的時候,她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我寧願繼續單身,也不願放棄3個擇偶要求」。其實我也感到十分著急,也見了許多相親對象,可是,我看上的男人都看不上我,說我提出的3個擇偶要求太異想天開。我對未來的配偶有三個要求,想要娶我的人必須全部滿足,缺一不可。
  • 38歲女博士徵婚:我只有三個「小要求」,為什麼沒男人娶我
    在網上看到一則女博士的徵婚要求,她想不通,為什麼自己這麼優秀,卻沒有男人想娶自己。為此她給相親對象定了三個&34;,達到這些要求的男生,她才會跟對方見面,更進一步連結。但是夏琳煩惱的是,自己條件這麼&34;,擇偶只有三個&34;,為什麼沒有男人來娶自己。
  • 那些擇偶條件高的人,都是一些什麼人?
    所以,有人就質疑說,把一個人標註得像是商品,用數據來體現一個人的戀愛價值,真的靠譜嗎?在我身邊就有一個985畢業的朋友,學的是經濟,父母在老家從商,人長得也很帥,是所謂的「富二代」 「高富帥」。他自己對擇偶的要求也很高,要本科畢業,價值觀一致,有自己的想法,要獨立,要有耐心,還要聊得來。而他,很不喜歡經常和別人來往,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別人在他眼裡就好像很無趣也無聊。但後來,他還真的遇到一個和他一樣的高學歷,且愛好廣泛的女生,對方是一名醫生,行為舉止也很端莊,他很喜歡,彼此也能聊到一塊去。
  • 女博士相親霸氣提三要求,男人不畏懼:你38歲了,咱先要個孩子
    現在的年輕女人,對另一半的要求都很高,不管是美女還是醜女,都會提出男人要有房有車等要求。結婚,有要求是正常的,提過分的要求,那就不應該了。何純最終還是沒能放棄自己的擇偶高標準,她可以收穫幸福嗎?何純和王金見過幾次面,也挺聊得來,王金對何純也有好感。王金說:「我們相親都是過來人了,你有什麼要求你就直接說吧,不合適的話,我們也不用耽誤彼此的時間。」何純很喜歡王金的爽快。
  • 大多數姑娘的「擇偶要求」,我一看就笑了
    如果你真心想要擇偶,就得面對現實。冷靜坐下來,把自己的「擇偶標準」全部寫下來,然後按照「重要程度」排個序(你最想要的以及你最需要的),最後只保留最前面的三項……最多三項。你要求他身高一米八五,可人家如果只有一米七,但是長相酷似吳亦凡呢?你要不要?是不是頓時覺得「如果是他的話就算比我矮也沒關係」?
  • 聊得來,才能細水長流
    只有一次的一輩子,沒有太多時間任我們揮霍,也少有一個人能讀懂你、能聊得來。 然可,一旦遇到,就不要撒手,細水長流到世界盡頭。 故而,有一種婚姻,叫聊得來。王志文:婚姻就是要找個可以聊得來的人,即使單身久了,也不將就,直到遇上那個對的人;趙又廷:聊得來的愛情才值得牽手,與高圓圓,從相識、相知到相愛、相戀,每個平日裡還能聊到「狂說」的程度;……
  • 為什麼聊得很好,女生還是約不出來?
    男生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和女生聊得很好,邀約卻還是不成功。」我在公眾號後臺和平時的聊天中,發現不少兄弟都有這個困惑。今天,我就為大家系統講講這件事。首先復盤場景:你因為相親/社交軟體加上一個女生,兩個人相處了一段時間,聊得還不錯。
  • 大多數男人的「擇偶要求」,我一看就吐了
    前幾天發布了一篇推文《大多數女生的「擇偶要求」,我一看就笑了》,獲得粉絲熱烈討論。有女讀者強烈要求,下次再寫一篇《大多數男人的「擇偶要求」,我一看就吐了》。他可能覺得,我明明自己是個處男,那我要求你是個處女,也是天經地義的。
  • 30歲小夥求助:我自身條件不錯,擇偶標準只有幾點要求過分嗎?
    這是為什麼呢?說到底大部分還是擇偶標準在作祟。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麼一個案例。小夥基本家庭情況。每個月工資也有個1萬多,加上接的外快,一個月2萬是有的。小夥擇偶標準。1.身高要1.68米左右,長得要得過去,皮膚必須要白,家裡父母要有退現金,最好是個本地人。2.
  • 男生和女生的擇偶標準是什麼,弄明白了,幸福指數會很高
    由此可以看出男生和女生存在的共同擇偶標準就是和對方相處要有激情,有親密感,有安全感的一種長期行為。這也是我們心目中理想的擇偶標準。人們總是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事實也確實如此。很多人選擇了結婚卻往往感覺不到幸福,這就是我們最初的擇偶標準沒有選擇好造成的。
  • 愛的另一個名字,叫作「聊得來」
    我問為什麼?小雪說:「不因劈腿,不為物質,而是聊不來。兩個人每天都搜腸掛肚地找話題,然而就是進入不了對方的頻道。」比如小雪愛讀書,每次遇到喜歡的章節都願意讀給男朋友聽。而她的男朋友卻說:「讀書有什麼用,就算你把全世界的書都讀完了,又能怎樣!」小雪很掃興,再也不和他討論讀書的趣事了,雖然讀書是小雪的最愛。「再比如我半夜裡想到什麼了,給他打電話,他就會說:幾點了?
  • 女孩,你為什麼單身?因為你「沒啥要求」
    最近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話:「我要求又不高,能聊得來就好」,在相親過程中,不少人經常會把這句話掛在嘴邊,然而,他們在相了N次親之後,終究還是無功而返,最初打著「要求不高」的旗號,久而久之,在別人眼中也會被認為是「挑剔得很」。
  • 女研究生相親時直言:「不圖房不圖存款」,曬出擇偶要求,引熱議
    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這樣一個問題,現在有很多女人的擇偶要求已經發生了轉變,其中便有位女研究生在相親的時候,不要男方有太多房,也不要男方的高收入,只是希望對方能夠有上進心,這樣她就能夠接受,為什麼這位研究生僅僅只有這麼低的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