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2020年,90後人群處在21~30歲之間,他們有的正在讀大學,有的正在工廠打工,有的是公司裡一個普通的員工,還有的正走在創業的艱難道路上。
很多人都說90後是最幸福的一代,因為他們不用自己買房買車,想要什麼或者出了什麼事都有父母頂著。
他們從小錦衣玉食,物質條件非常豐厚,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因此,他們是最幸福的。
但是,任何一個時期的人群都有著其幸運和悲劇的一面,未來二十年,90後可能成為最慘的一代。
受疫情影響,各大高校遲遲不發是否返校的通知,導致今年很多高校的畢業生無法及時就業,錯過了很多就業機會。
對於考研的學生來說,初試與複試之間的戰線拉得太長,高強度學習使得他們疲累不堪,過多的不確定性因素使得他們非常焦慮。
他們既不知道是線上複試還是線下複試,也不知道該如何為新的複試形式做準備。
社會工作崗位大大減少,畢業生的就業選擇面變窄。
再加上人們在非常集中的時間段內找工作,導致很多畢業生不願意參加工作,他們希望通過考研來渡過這一段激烈競爭的時期,也希望為自己的學歷添磚加瓦,以便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由於這種選擇的傾向,21屆研究生選拔考試必定異常激烈。目前還在考研的人口當中大部分都90後,因此他們必定首當其衝,更多人的美夢會化為泡影。
從學歷方面來講,之所以說90後很慘,是因為大專、本科學歷已經變得不太值錢,學歷並不能給他們帶來工資上的直觀優勢,因此很多人鼓吹「讀書無用論」。
而對於80後、70後來講,由於當時社會經濟還不是很發達,因此學歷高的人去哪都是「香餑餑」,學歷的提升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收益。
對於90後來說,他們想要穩步發展,只有繼續向前走,只能花費更多的金錢和時間去攻讀本科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或者考取各種專業證書,而這便是由經濟發展所帶來的激烈的社會競爭。
換句話說,同樣的東西,90後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才能獲得。
隨著經濟結構轉型的實施,社會在很多方面都對人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在環境保護方面,社會要求人們進行垃圾分類,在學術方面,國家希望某些領域能出一些學術型、研究型的高質量人才。
因此一些高校取消專碩、某些專業大幅縮招,這都給90後的深造帶來了困擾。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當今我國市場各行各業趨於飽和,90後的創業空間非常小,往往只能跟隨前人的腳步,而不能在新領域中自由發展。
70後和80後都經歷過經濟紅利時期,很多人碰上經濟發展的機遇從而大展宏圖,一飛沖天。可對於90後來說,他們的發展空間和機遇就小得多。
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呈現萎縮狀態,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時代,每個國家都是一張大網中的一個環節。
經濟低迷對人們發展的消極影響遲早都會到來,而90後正處於事業起步階段,抗打擊能力較弱,因此發展勢必會受到阻礙。
從生活壓力方面來講,人們都說90後可以「啃老」,是最富裕的一代。
但富裕的家庭再多,經濟困難的家庭只多不少,可以為孩子包辦房子和車子的父母並不佔大多數。
更多的90後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打拼才能生存下去,就算他們將房和車購置齊全,低工資與高房貸、高車貸之間的矛盾也會凸顯出來。
此外,70後和80後往往有兄弟姐妹,當父母遭遇意外事故或者患上重大疾病而急需用錢的時候經濟壓力能夠被平攤,贍養老人的壓力通常不是很大。
可90後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結婚生子以後,不僅需要負擔一家三口的開銷,還要履行贍養雙方老人的義務,頓時壓力倍增。
90後的壓力還有很多,這裡只是冰山一角,在眾多的壓力中,最為突出的或許是社會的激烈競爭所帶來的壓力。
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工資低等與競爭相關的問題或許會給90後帶來很多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