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寫這個話題,是源於我最近接了很多伴侶出軌,妻子來尋求幫助的案例。再加上最近大火的電視劇《三十而已》裡那個完美的顧佳居然被出軌了。
雖然顧佳選擇了離婚,但生活畢竟不是電視劇,也不是每個女性都是顧佳,現實中的我們總是會有或這或那的原因不能離婚的。
其實從事婚姻情感諮詢的這麼多年裡,我發現因為出軌、家暴離婚的夫妻並不多,更多的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的積累,導致的彼此對婚姻的絕望來離婚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很多人問我,不是出軌只有0次和100次嗎?我這次原諒了他,誰也不會保證他不再犯第二次、第三次,第100次。綠帽子戴上去了,就不會摘下來了。
我想說如果以後我們要修復夫妻關係的話,就一定要解開這個心結,即使你選擇要放棄現在的關係,我也希望能來跟你探討一下「浪子到底是不是可以回頭」的問題。
其實,當大家說,出軌只有0次和100次和「浪子是不可能回頭」的時候,他們想表達的,其實是一種沒被自己發現的恐懼。
我這一次被傷害了,好不容易修復了,我也原諒對方了,可是萬一再發生第二次呢?
既然有了第一次,為什麼不會有第二次?到時候我又該怎麼辦?我現在的努力不是白費了嗎?
這種恐懼說到底:一方面是害怕自己會再次被傷害,另一方面 是因為害怕,認為對方不會改變,索性就將對方推開的一種悲觀的態度,同時也是一種為不想努力修復關係而找的藉口。
今天,我就想從三個方面來跟大家談談「出軌只有0次和100次」這個迷思,告訴大家如何在婚外情中把握主動權。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大家可能以為,對方出軌後再犯的可能性很高,他只會一再的傷害自己,在這段婚姻裡,自己也不可能有安全感了。
從心理學角度,以及我這麼多年的諮詢經驗中來看,一個人出軌跟夫妻關係是否和諧,以及自身人格等多方面的原因有關係。
當大家都在說,「浪子是不會回頭的」的時候,說的往往是那些從小就缺乏愛,自身人格是沒有辦法控制的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成癮,也是一種不太正常的狀態,這些出軌者其實是很希望結束外遇的,但是他的人格讓自己仿佛失去控制一樣,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就會持續做出傷害伴侶的事。
大家可能會好奇,他為什麼會會有這樣的怪癖?答案就是:他們在童年時期承擔過嚴重壓力,經歷過喪失和分離。
這是心理學角度的解釋,當然我也查閱了資料,也可以給到大家一些腦科學上的解釋。也就是說小時候的這些不被愛,缺愛的經歷,讓他的大腦內那個跟親密關係有關的神經遞質分泌減少了。
這個東西少了會有什麼影響?就是常常感受不到愛意,覺得日子平淡無奇,只能用出軌尋找刺激,達到生理上就是大腦裡面那個神經遞質的平衡。
有一個典型的例子,美國的柯林頓總統,在他四歲時父親離開,他經歷了一次分離,後來女兒離開去上大學,再後來妻子希拉蕊去歐洲旅行這兩次親人的離開讓他體驗到了小時候的分離焦慮,於是他出軌了。
那我在給夫妻做治療時,有個出軌者曾對我說:「出軌是我自我療愈童年創傷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催眠,覺得只有通過出軌才能證明自己是被愛的,我不想那麼做,可就是控制不住。」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是這種人格上的因素,會有很大機率會再次出軌,就像一個人賭癮犯了一樣。但這也只是一種因素。
關於出軌我曾看過一個研究報告,報告是這麼說的:多數人在經歷出軌後,關係並沒有破裂;出現第二次出軌傷害的情況,也並不在多數。
其實我發現現實中跟這個報告說的一樣,出軌後有60%的伴侶威脅要離婚,但只有不到25%的人最終結束關係,只有10%的出軌者選擇離開原來的伴侶,和情人在一起。
出軌,的確因為它所帶來的那種衝擊和痛苦程度,在很多被出軌者看來好像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關係無法被修復,幸福也不可能再回到從前。就像有朋友說破鏡難重圓一樣?
真的是這樣嗎?就好比鏡子破了,拼在一起不能照了麼?功能依然在,只是不那麼完美了。
真想要完美也不是不可以,粉碎後重新加工融合在一起,又是一塊新的鏡子。這就好比夫妻雙方告別舊我,努力發展新我,重新結合在一起一樣。
其實很多情況下,在出軌者的真實懺悔和高度配合下,在我們第三方諮詢師的幫助下,關係是可以被完全修復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傷痛可以撫平,奇蹟也會出現。
我的閨蜜,曾經我羨慕的對象,有一個愛自己的老公,可愛的兒子,愛護自己的公婆,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完美,後來因為家庭生活壓力大,她拒絕性生活,導致老公出軌初中同學一年多。
發現老公出軌的她,痛苦程度不亞於《三十而已》裡的顧佳,整個人暴瘦十幾斤,還得上了胃潰瘍。
她也糾結要不要原諒,想過離婚,甚至想過通過出軌來報復。
我問她:婚姻要嗎?
她的答案很肯定:「要」
既然明確目標就好辦了,我一邊幫他疏導情緒,一邊指導她如何跟老公面對這件事,以及在未來的生活中如何相處……
四個月後,奇蹟發生了,兩個人比原來相處的還好:老公打麻將贏的錢都會上交、周末老公包做一天三頓的飯,每逢節日必有慶祝……
這就是修復後的奇蹟!
所以,當婚姻關係被修復之後,原本讓出軌者出軌的理由不存在了,而出軌者對於現在的伴侶也因為一同經歷了這樣的波折,更加充滿了感恩和愛意,更加不可能再次出現出軌傷害自己的伴侶的。
婚姻就像一雙白球鞋,出軌就像是白球鞋上一個黑色斑點,它不影響你穿,但它的存在你忽視不了,你若整天盯著黑色斑點,你就看不見白色球鞋的部分。
於是扔了可惜,不扔鬧心,日子就這樣開始雞飛狗跳下去。
你要問自己,你當初買這雙白球鞋是為了什麼?是為了避免光腳走路的同時還有一點修飾。目前,鞋依然能穿,你又為什麼不要了呢?
是鞋都會髒的,是婚姻總會有矛盾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所以,大家聽到的出軌只有0次和100次,其實是一個迷思來的。
出軌的確有一些人格因素,讓人重複犯錯誤。但是你們的關係質量,你們一同為修復關係做的努力,伴侶對你們關係的重視程度…等等,這些可能都是更好的去衡量,對方是否會再次傷害你的標準,而不是因為對方犯了一次錯誤,就蓋棺定論,他是個渣男或渣女。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出軌的原因來自兩個人的關係出了問題這個層面,那麼根源解決了,對方就不會再次出軌。
就像大家討論的:出軌的本質是為了逃離,有時候離婚也是。所以,問題解決了,幹嗎要出軌,幹嗎要離婚呢?
在婚姻關係裡,夫妻雙方都需要反思,因為婚姻如果出現問題,一定是兩個人共同造成的。
兩個截然不同的人,帶著不同的性格生活在一起,不知不覺就會形成某種相處模式:
比如一個喜歡追,一個就喜歡逃;
一個喜歡抱怨,另一個就喜歡指責等等,
如果你不會反思,就會用這樣的固定的方式去跟伴侶相處,最終有一方受不了會選擇逃離。
我聽過一句話說:我們能和誰一起生活,基於我們能忍受什麼樣的人。
如果大家看過《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部劇,就知道盛明蘭的擇偶觀是很正的,她的祖母讓他跟賀家哥哥結親,後來賀家表妹出現了,讓盛明蘭看到了賀家哥哥優柔寡斷的一面。
她說:「賀家哥哥人不壞,就是心太軟,如果這是他的人品最低處,我是能接受的,畢竟跟一個人過日子久了,最終有爆發矛盾的地方還是取決於他人品最低處。」
圖片來源於網絡
前段時間,我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問題:你願意和另一個自己生活在一起嗎?
我看很多回答都是「不願意」,說自己其實挺難相處的,在一起生活一定很累。
所以呀,我們自己也都不是那麼省心的人,但是作為另一半,我們的伴侶就是需要和我們的個性和相處方式朝夕相處的。
所以,對於自己個性、相處方式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兩個人的關係質量。
因此我們就需要去了解自己的個性、發揮我們的長處,稍微調整下我們的短處。
比如說,你喜歡批評別人?
還是經常讚美別人?
你經常批評自己和別人嗎?
批評是不是你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你也要反思,你的喜歡批評是如何影響你的夫妻關係的?
你的溝通方式是喜歡隱藏心事還是喜歡敞開交流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什麼叫相處模式呢?
曾經有對剛結婚不久的小夫妻來找我諮詢,事兒很小,小到我覺得不至於吵那麼大的架,原因就是相處模式決定的:一天這對夫妻下班了:
妻子:「今天晚上吃什麼?….」這句話背後潛臺詞是:我想要你在家做飯給我吃,在我家都是我爸做飯的。
丈夫:「那我們今天晚上出去吃吧。」背後潛臺詞是:從小到大,我們家都是我媽做飯,我也不想做飯,那就出去吃好了。
接下來妻子火了:「你一點也沒有個丈夫的樣兒,也不照顧我」。
妻子覺得丈夫沒有看到自己的需求,而她也並沒有向丈夫明確表達自己的需求。
但是她覺得:作為一個丈夫,就應該要會做飯會照顧妻子,在外面吃飯一點都不親了。
丈夫聽到妻子這樣說,也火,說:「你真是莫名奇妙」。
丈夫覺得自己已經很體諒她很累不想做飯,所以提出了一起出去吃飯的建議。就這樣妻子還覺得自己不關心她,自己也很委屈。
這個案例,就是夫妻雙方都在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對方,並且覺得自己是對的。
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們平常的互動模式是怎樣的呢?
你是帶著什麼情緒,怎樣的狀態在跟對方互動呢?
當你用這樣的互動方式時,你的伴侶是什麼狀態呢?
理清這些,你大概就會知道,你們的問題在哪兒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通常願意來做情感諮詢的夫妻,都是對婚姻重視很想要修復關係的夫妻。所以,有了這個前提,加上情感諮詢師的幫助,可以說大概率90%的關係都是可以被修復的。
我沒有辦法保證你的伴侶會很好的配合你,但你若願意積極調整改變,就能影響對方做調整做改變。
你若糾結於誰先做出改變,那麼只會停在原地,所以,誰先改變不重要,重要的是讓改變發生!
說到底,這也是你的一種選擇,我是希望你能在保護好自己,生活能夠快樂繼續的前提下繼續你們的關係的。
和好之後要怎麼預防呢?
如果是兩個人的關係出了問題,那麼我們可以提高關係質量,某種程度上來說就極大的預防了「出軌」的發生!
你可以用坦誠敞開的溝通,為你的關係建一座城牆。
我建議你嘗試用溫和的方式去直接表達你的需求,期待、渴望,而不是恐嚇、脅迫、說教的方式去溝通,因為這些只會讓人逃離。
相信你經歷這次事件,通過學習會變成更加智慧的你。對關係會多一份覺察和自省,如果在問題的早期,就能覺察出問題並積極解決,就不會走到「出軌」那一步。
而且人們通常說,一個人在受傷的地方會變得更加堅韌,你已經走過這一關,對自己的能量會有一些信心,別再擔心傷害會把你摧毀。
我知道你害怕原諒後再被傷害,但如果你一直害怕的話,你是沒有辦法和力量去愛的。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冒險,誰都會受傷,所以不是看會不會受傷,而是看這段愛這個人值不值得。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是關愛孩子心理的二娃媽。用心理學解決育兒難題,分析指導情感困惑!如果你有對「出軌」話題不一樣的看法,歡迎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