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得好:有福不在忙,無福跑斷腸。人生如果缺少福報,往往會過得不順心,人苦福薄。有福報,不用怎麼忙碌,想要的自然靠近。沒有福報,拼命強求,也往往求不得。人生不順,多是因為業障重、福報不夠,要想改變當下困厄的局面,需要做到懺悔修善。
人的福報不是求來的,不是我們多在佛前燒香磕頭,佛菩薩就賜福了,這是迷信思想,是痴心妄想。佛家最注重一個「因果」,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穫;沒有舍,就沒有得。福報來自一個人內心的善良,來自於一個人好的德行。佛家不算命,因為命運是隨心而轉,可以改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句話叫:命好心不好,福轉為禍兆;心好命不好,禍轉為福報;心好命也好,富貴直到老。佛家講,一切向心內修,莫向外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若能用好此心,善心即是福田。世人總是向外尋求所謂的「好風水」,其實最厲害的「風水」就是我們的念頭和行為。「人有善念,天必佑之」,有福之人,身上有這4大特質,看看你有沒有?
一、廣行「布施」
人性往往比較自私,總想著為自己謀利益,總想佔便宜,看似精明,實則愚蠢。人的福氣是捨出來的,「今生貧困為何因,前世未舍半分文;今生富貴為何因,前世齋僧濟貧人」,世間任何事都不離因果。「起心動念皆是因,當下所受皆是果」,當下的果報是曾經種下的因。
不要害怕吃虧,吃虧是福。你把自己的福報舍給他人,利益他人,這就是積德,「人得好意,其福難量」,你所失去的,上天會報給你。「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行善自有天知。「所謂布施者,必獲其利益」,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有舍才有得。
二、心量大,能包容、能忍辱
遇事就發火、嗔怒、生氣,滿身負能量的人,沒有什麼智慧與福報。每個人每天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碰到奇奇怪怪的事,會有很多不如意的境遇,我們要懂得忍耐,多包容他人,多審視自己。告訴自己一句話:即便過錯是別人的,業障也一定是自己的。事情如果是別人的錯,那你沒必要發火;如果是自己的錯,那你沒資格發火。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心中煩惱,障礙也就來了。「一切唯心造」,內心不起煩惱,人生也就順了。心平氣和、和氣致祥,這是我們需要修持的。要像彌勒菩薩那樣: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心寬才能納福。少些計較,放過他人,解脫自己。
三、善護口業,不說人非
這世間,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句話叫「誰人背後不說人,誰人背後不被人說」,看似只是口舌之爭,其實損福很快。嘴是福禍之門,人常言「禍從口出」,你向外輸出什麼,生活便會反饋給你什麼。你隨喜讚嘆別人,莊嚴的是自己;你惡語傷害他人,損害的是自己。言語傷人,傷人三分、自損七成。
嘴巴長在臉部最下面,應該知道尊卑。少說話,對於是非,不說、不聽、不看,不說人非、不嚼舌根、不打妄語,眼前未必是真,何況人言?「言談悅人心,是為最吉祥」,嘴裡不說傷人的話,歡喜他人,也是一種功德布施。
四、孝順父母
「百善孝為先」,世上沒有什麼善可以超過「孝」,孝順父母,增福最快。人們燒香拜佛求福,卻不知道自己的父母就是自己的「佛」,把父母孝順好,就是對佛最的供養。佛不需要眾生的禮拜,佛需要我們以實際行動行善行孝。「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裡拜靈山」,不恭敬父母,又怎麼會對佛菩薩誠心?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即使不燒香拜佛,也吉人自有天相。
「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萬般皆因果、半點不饒人,希望大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覺悟人生、奉獻人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