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這個71歲老人簡單一句話,點醒億萬人!

2021-02-13 禪語心燈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禪語心燈,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每天免費收到文章。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當你老了,你的歸宿在哪?你的依靠是誰?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

如何才能「老有所依」,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

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未必所有孩子都有良心,把養老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靠譜的。

當生命走向最終場,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曾經有一位教授受一家機構委託,讓他的學生們幫忙填寫一份問卷,問卷一發下來,只有兩道題目:1. 他很愛她。她細長的瓜子臉,彎彎的娥眉,面色白皙,美麗動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車禍,痊癒後,臉上留下幾道大大的醜陋疤痕。你覺得,他會一如既往地愛她嗎?2. 她很愛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穩,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產了。你覺得,她還會像以前一樣愛他嗎?一會兒,同學們就做好了。問卷收上來,教授一統計,發現:第一題有10%的同學選A,10%的同學選B,80%的同學選C。第二題呢,30%的同學選了A,30%的同學選B,40%的同學選C。教授笑了, 「做這兩題時,潛意識裡,你們是不是把他和她當成了戀人關係?」教授似有深意地看著大家,「現在,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第一題中的『他』是『她』的父親,第二題中的『她』是『他』的母親。讓你把這兩道題重新做一遍,你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教室裡忽然變得非常寧靜,一張張年輕的面龐變得凝重而深沉。幾分鐘後,教授再一統計,兩道題,同學們都100%地選了A。教授的語調深沉而動情:「這個世界上,有一種愛,亙古綿長,無私無求;不因季節更替。不因名利浮沉,這就是父母的愛啊!」臺灣有位作家曾說過:「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不管走多遠,飛多高,父母永遠在後方守望著子女,哪怕看到的只是一個背影。父母愛孩子是天性,是一種本能的順應;孩子愛父母是人性,是一種需要領悟的超脫。當守望孩子的父母,被殘忍地拋下之後,留在晚年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快樂老人報》讀者,湖南長沙71歲的李安華女士,就是這樣一位被子女拋下的母親。她對記者說:「希望我的故事能點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退休前10年,我對自己的投資幾乎為零,所有的錢和時間都給了兒女。我退休沒多久老伴便去世了,我把房子租出去,輪流在兩個子女家幫忙帶孫子。當時,兒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買車,我各資助了5萬元。每年,我還要給孫子外孫零花錢、買玩具、打紅包。如果記帳的話,可以寫本書了,幾十萬是花出去了。可我呢,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我在兒女家住了9年,買菜做飯搞衛生一人承包。買米,提大件玩具,都是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車的福都沒享過。2010年,我患上了高血壓等四五種病,卻依舊得不到關懷和體恤。搬回家後,我花了好幾個晚上才想通:既然出力不討好,不如自己照顧自己。第一件事,我把房子重新做了裝修。刷上牆漆,換了新家電家具,讓自己住得更舒服。第二件事,學習。2012年,我去老年大學報了3個班,唱歌、畫畫、手工。在那,我結識了閨蜜,上課之外,我們相約一起逛街、互相幫助。第三件事,旅遊。用了兩年時間,我將國內走了個遍。2014年,我做了一個更瘋狂的決定:花兩萬元去美國玩了一個月。經歷完這一切之後,我退出了兒女的生活,萬事依靠自己,很輕鬆,很自由。武漢大學社會學系博士王堂生說:多數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響,窮養自己,富養子女兒孫,卻適得其反,累死累活討不著半點好。孩子對你孝順,是福分;若孩子不夠孝順,我們也強求不來。做父母的,千萬不要抱著老了靠子女的想法過活。說到底,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在麻將桌上話話家常,通訊錄裡的老同學,也別冷落了。參加幾個興趣社團,寫寫書法,畫畫國畫,喝茶下棋,看書作詩,跳廣場舞、晨練……不用多久,呼朋喚友的熱鬧日子就來了。想得多的人,往往睡不好,睡眠對我們來說可是珍貴至極。別操心,別瞎想,兒女們早就成家立業,遇事有他們自己的主意。也不要和別人比名利地位、兒孫如何有出息等等,而要比誰活得更愉快、健康、長壽!銀行卡裡的錢夠用就好,即使一個月1000元也可以過得很不錯,反正坐公交車免費了,到老年大學一年繳幾百塊錢,就可以過得開心又充實。剩下的日子隨時可能病倒,你要留夠醫藥費和看護費。剩下的日子不多,臨走時什麼都帶不走,所以你也不必過得太節省。不要怕麻煩,跑趟腿就能辦好。自己搞不懂流程,可以讓兒女幫忙辦。如果突然生病住院,醫療保險會幫很大的忙,還是未雨綢繆來得好。年紀大了,有點小毛病很正常,可別諱疾忌醫。每年定期體檢,小毛病拖大了,不僅給自己找罪受,更是給子女添麻煩。那些正從中年邁向老年的朋友,也需要未雨綢繆,早做打算。和朋友們約好,固定時間打打球,散散步,身體保持得棒棒的,將來可以在一起抱團中安度健康的時光,儘量不做失能老人,至少,要讓那一時刻晚一點到來。等自己的身體終於不能和老友們一起瀟灑,就要不得不住進老年公寓。那時候,可是有多大資本,享受多高的待遇。這些,才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養老寶典。

相關焦點

  • 一個64歲老人的坦言: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
    老人晚年真正依靠的是什麼?很多人會說是自己的子女,因為老有所依,養兒防老。但是真的可以依靠這些嗎。一個64歲老人的坦言: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老趙 64歲我曾經也以為自己老的時候可以依靠自己的子女,子女再怎麼不好,也不會不管自己的父母吧,但是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的。
  • 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
    你的依靠是誰?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如何才能「老有所依」,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未必所有孩子都有良心,把養老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靠譜的。當生命走向最終場,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 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
    你的依靠是誰?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如何才能「老有所依」,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未必所有孩子都有良心,把養老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靠譜的。當生命走向最終場,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 「有兒子和沒兒子晚年有什麼區別」?兩位71歲老人說出其中無奈
    人們普遍認為有兒子的家庭會老有所依,會揚眉吐氣,而生女兒在有些人眼裡始終都是賠錢,但是事實是這樣嗎?今天兩位老人用自己的真實經歷告訴大家,人到晚年,有兒子和沒兒子到底有什麼區別?1、秦爺爺,71歲,一個女兒遠嫁外省,和老伴兩人過晚年如今秦爺爺已經71了,雖然身體還好,老伴也在,但是家裡始終冷冷清清。每次他看到鄰居家裡都是子孫滿堂的時候,都會和老伴說:「我這一生最後悔的就是沒有兒子」,倒不是說他重男輕女,二是他覺得女兒終歸是要嫁人,兒子才可以陪伴自己。
  • 人過五十,把握住這三點,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
    萬千人海裡,幸好遇見你。點擊右上角「關注」,你的心事有我願意聽。為什麼很多人都重男輕女?因為大都信奉了「養兒防老」這句話,以為生了兒子,老了以後,就能夠有依靠,有人養他,最後還有人送終。可是,在現實生活中,兒子不養老人的有很多,還有很多老人,幫自己的兒女帶孩子,不僅出力還要出錢,最後的結果,還是出力不討好。
  • 人到晚年,女兒和兒媳誰更靠得住?3個71歲老人說出心裡話
    北望導語:人到老年時,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老有所依,安度晚年。但現實與理想始終是有差距的,無論是兒子與女兒,或是女兒與兒媳,只有自己對別人好,別人才會對自己好,將心比心才能幸福。,但我當時考慮到有兒有女,自己也幾十歲的人了,所以就沒有在找。
  • 其實,老人晚年能依靠的只有兒女
    文:魚兒最近看到很多關於老人晚年的文章,很多人表示,老人晚年以後,老伴和兒女是靠不住的,其實,並不是的。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孝順的人是很少的。人都是有良心的,即使沒有錢給父母看病,但是吃喝不會不管父母的。
  • 65歲老人感悟:臥病在床時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不是兒女
    而有些老人卻更喜歡獨居生活,不單單是他們有足夠的存款或退休金,而是他們個人喜歡這樣的生活。都說「養兒為防老」,有些老人為了孩子們辛苦勞累了一輩子,可要是孩子們對自己不孝順,那這些老人的晚年生活會很孤單可憐。懂事的孩子知道在成家立業後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居住,老人們平時要是有時間,也是可以幫助孩子們帶帶孫子。
  • 人到晚年,老伴和子女是最好的依靠嗎?3位70歲老人坦言不一定
    導語:人過七十古來稀,70歲以後的老人都希望能夠,依靠老伴或者兒女安度的晚年生活。可現實生活裡也有的老人到了晚年才發現,原來老伴和兒女也是靠不住的,能夠依靠的也只有自己。下面我們來聽聽這3位70歲老人是如何說的。
  • 67歲老人自述:跟兒子養老3年,我才明白晚年依靠的不是兒子
    導語:養兒防老是多少老年人的思想,67歲老人痛哭,在兒子家養老3年,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不是兒子。自述:張大爺67歲老伴走得早,現在我一個人住在村裡面。很多老夥子都勸我去跟兒子養老吧,一個老人晚上要是出點事情怎麼辦?
  • 人到晚年,誰是你最值得的依靠?這位75歲老人的經歷告訴你答案
    當步入晚年階段的時候,如何才能夠平穩度過,是每個老人最現實具體的問題。人到晚年,誰才是你最值得的依靠?這位75歲老人的經歷告訴你答案,不是兒孫,不是老伴,而是自己。75歲的張阿姨是我們太極隊裡年紀算大的老人,胳膊腿都還很結實,每天騎自行車來廣場跟著大家一起晨練,然後再去菜市場買些菜回家。
  • 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聽聽七十多歲奶奶的選擇
    我們的依靠是誰?是我們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都說養兒『防老』,可是未必所有的孩子都有良心,把養老寄托在孩子身上,是非常不靠譜的。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靠自已,尤其當生命走向終揚,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
  • 晚年真正的依靠是?(說得極好)
    你的依靠是誰?是你摯愛的子女,還是相依為命的伴侶?如何才能「老有所依」,或許沒人告訴過你這個問題的真相。當守望孩子的父母,被殘忍地拋下之後,留在晚年的他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快樂老人報》讀者,湖南長沙71歲的李安華女士,就是這樣一位被子女拋下的母親。
  • 67歲老人的心裡話:晚年能讓我依靠的,不是退休金和兒女
    前言也許在你的印象中,退休之後的老人所過的生活是很愜意的,他們沒有了工作的煩惱,擺脫了各處應酬,可以好好的享受生活了。至於養老的問題,他們不但有每月有退休金,而且還有子女的照顧,生活一定是很滋潤。可實際情況卻並非你想的那樣,有一些老人到了晚年,即不能依靠退休金,也不能依靠兒女,我們一起來聽聽過來人的心裡話。
  • 71歲老人忠告:因為重男輕女,我親手炮製了自己晚年悽涼的生活
    導語:都說養兒防老,那多少人重男輕女了?總覺得老了是要依靠兒子,難道老了就沒女兒的事情了嗎,要依靠兒子,所以就多對兒子好,對兒子好是可以,但是請勿忽略了女兒,請勿重男輕女,71歲老人忠告:因為重男輕女,我一手炮製了自己晚年的悽涼生活。
  • 什麼才是晚年真正的依靠?(說得極好)
    你依靠誰?是你心愛的孩子,還是你的伴侶?也許沒人告訴過你」老」的真正含義。都說「養孩子防老」 ,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良知,把老人完全放在孩子身上,是很不可靠的。當生命走到盡頭,你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你自己。
  • 人過了50歲,真正值得依靠的不是老伴和孩子,而是這3點
    很多老人也經常這樣做,把孩子當成巨嬰,事事都不放心,總是惦記孩子,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孩子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殊不知,這樣真正才是被孩子和老伴綁架的生活,生活會越過越糟糕,還不如原來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
  • 退休的老人的內心獨白:晚年能依靠的,不是退休金和孩子
    畢竟,老人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忙,現在是時候好好給自己放假了。老人應該去享受生活了。即使有一些養老金,孩子也會為父母養老。有養老金,還有子女孝順,他們以後的生活不會很糟糕。但是實際上,一些老人到了晚年,既不依靠養老金也不依靠孩子?聽這個老人怎麼說?
  • 70歲老人的忠告:在兒女家各住半個月,我才明白晚年能依靠的是誰
    一、導語人老了應該依靠誰呢?很多老人都說生兒子好,這樣才能讓自己老有所依,也有老人說女兒是父母貼心的小棉襖,生女兒才能讓自己的晚年有所依靠,那到底靠誰才最靠譜呢?不如看看下文裡的這個老人是怎麼說的吧。這人老了,你知道什麼才是最靠得住的嗎?1:一個好身體。希望老年人上了歲數之後都要好好的保養身體,不要總是感覺疾病離自己很遠,如果你有一個硬朗的身體,你會發現子女對自己也沒有不耐煩。
  • 73歲老人直言:在子女家各住一個月,才明白晚年應該依靠誰
    無論一個人年輕的時候有多麼的成功,他也一定會變老,這時候有些老人就會想我還有自己的兒女可以依靠。73歲的李大娘就是這樣想的,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她已經協商好在每個孩子的家裡住一個月。那麼她在兒子和女兒家裡住是什麼樣的感受呢?現在來聽聽她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