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主義這個詞,最近幾年都非常的火。
不管是從格雷厄姆祖師爺提出的價值投資一脈,還是得到系老師們,都在推崇長期主義。
和長期主義相對的,自然是短期主義。
這一對概念,其實可以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
比如忠臣和姦臣,君子和小人,苦口婆心的師長和酒肉朋友,背後都是長期主義和短期主義的區別。
也就是說,其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你好,對你壞,只是他們有的關注長期,有的關注短期而已。
比如你現在有一份工作,非常累但是掙錢多,你父母反對你做這份工作,他們希望你以身體為重。
但是你老闆卻告訴你趁著年輕就應該多掙點錢,現在時機難得,再過幾年就沒機會了。
他們好像都有道理,只是一個是長期主義,一個是短期主義。
你父母只有你一個孩子,他們考慮的是你一輩子的幸福,你老闆可以一直用最年輕能幹 的人,他關心的是怎用好現在的你。
再比如一家公司,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口碑,現在有一批質量不咋地,但是不容易看出來的產品,要不要賣呢?
有人覺得品牌剛起口碑,當然要好好維護,還是銷毀吧?!
也有人建議,這麼一點小瑕疵,反正不容易察覺,有錢為什麼不賺呢?
你看,依然是一個長期,一個短期。
王維鋼老師的這個洞見,太有啟發了,其實我們換個視角看問題,就會發現主觀上的對和錯,好和壞背後,本質上上決策的底層邏輯不一樣而已。
前面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人生,一個是品牌,這兩個在大眾的共識中,當然是長期主義的事兒。
那麼長期主義者,自然就是對的,自然就是好的。
但是人生中遇到到的事兒,並不絕對,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的長期主義,很多決策就是需要短期主義思維。
長期主義關注的是那些不變的東西,就像貝索斯說的:「我常常被問起未來10年,會發生變化?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是我從來沒有被問過相反的問題——未來十年有什麼是不變的?」
但是有些市場出現的時間窗口真的很短,而且不同的階段策略就得不一樣。
就像周航的易到用車,堅持的就是用戶至上,就是產品為王,就是長期主義。
但是趕不上滴滴和快的看到了另一個關鍵窗口——資本規模帶來的先發優勢才是關鍵決勝力量,所以短期內用資本砸出了市場第一。
長期主義背後,是一顆對抗未來不確定的堅持之心,是用確定性的堅持,對衝了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但是短期主義,要的是用確定的投入,換取確定的回報。
長期主義不將就一時一地的得失,因為戰略上一路橫推,最終勝利都是你。
短期主義要的就是一寸投入一寸產出投入產出比,要的就是那個性價比。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問題時,會有自己的理解,也會有自己的策略,長期和短期都沒錯。
但是不能抱著長期的姿態,做短期的事兒。
比如口口聲聲說要搞價值投資,卻一出手就買了當時最熱門的股票。
再比如明知道是個擊鼓傳花的短期遊戲,卻還自我欺騙,死守著那一方土地,最後虧的一分不剩。
作者/來源:蛋殼花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