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和壞人背後真正區別是什麼?

2021-01-08 西部文明播報

長期主義這個詞,最近幾年都非常的火。

不管是從格雷厄姆祖師爺提出的價值投資一脈,還是得到系老師們,都在推崇長期主義。

和長期主義相對的,自然是短期主義。

這一對概念,其實可以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

比如忠臣和姦臣,君子和小人,苦口婆心的師長和酒肉朋友,背後都是長期主義和短期主義的區別。

也就是說,其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你好,對你壞,只是他們有的關注長期,有的關注短期而已。

比如你現在有一份工作,非常累但是掙錢多,你父母反對你做這份工作,他們希望你以身體為重。

但是你老闆卻告訴你趁著年輕就應該多掙點錢,現在時機難得,再過幾年就沒機會了。

他們好像都有道理,只是一個是長期主義,一個是短期主義。

你父母只有你一個孩子,他們考慮的是你一輩子的幸福,你老闆可以一直用最年輕能幹 的人,他關心的是怎用好現在的你。

再比如一家公司,在市場上已經有了一定的口碑,現在有一批質量不咋地,但是不容易看出來的產品,要不要賣呢?

有人覺得品牌剛起口碑,當然要好好維護,還是銷毀吧?!

也有人建議,這麼一點小瑕疵,反正不容易察覺,有錢為什麼不賺呢?

你看,依然是一個長期,一個短期。

王維鋼老師的這個洞見,太有啟發了,其實我們換個視角看問題,就會發現主觀上的對和錯,好和壞背後,本質上上決策的底層邏輯不一樣而已。

前面舉的兩個例子,一個是人生,一個是品牌,這兩個在大眾的共識中,當然是長期主義的事兒。

那麼長期主義者,自然就是對的,自然就是好的。

但是人生中遇到到的事兒,並不絕對,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的長期主義,很多決策就是需要短期主義思維。

長期主義關注的是那些不變的東西,就像貝索斯說的:「我常常被問起未來10年,會發生變化?這是個有趣的問題。但是我從來沒有被問過相反的問題——未來十年有什麼是不變的?」

但是有些市場出現的時間窗口真的很短,而且不同的階段策略就得不一樣。

就像周航的易到用車,堅持的就是用戶至上,就是產品為王,就是長期主義。

但是趕不上滴滴和快的看到了另一個關鍵窗口——資本規模帶來的先發優勢才是關鍵決勝力量,所以短期內用資本砸出了市場第一。

長期主義背後,是一顆對抗未來不確定的堅持之心,是用確定性的堅持,對衝了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但是短期主義,要的是用確定的投入,換取確定的回報。

長期主義不將就一時一地的得失,因為戰略上一路橫推,最終勝利都是你。

短期主義要的就是一寸投入一寸產出投入產出比,要的就是那個性價比。

每個人在不同的階段,面對不同的問題時,會有自己的理解,也會有自己的策略,長期和短期都沒錯。

但是不能抱著長期的姿態,做短期的事兒。

比如口口聲聲說要搞價值投資,卻一出手就買了當時最熱門的股票。

再比如明知道是個擊鼓傳花的短期遊戲,卻還自我欺騙,死守著那一方土地,最後虧的一分不剩。

作者/來源:蛋殼花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好人和壞人的區別是什麼?南派三叔的語錄說得一針見血,真知灼見
    那麼什麼是壞人呢?在我們大多數人眼中,立馬就想起當年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們喜歡打架鬥毆,任何事情都是靠暴力來解決,這樣的人,在很多人眼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就是所謂的古惑仔,不過近幾年掃黑,他們好像都不見了,這是社會向文明更邁進了一步,是值得慶幸的。
  • 做好人和做壞人有什麼區別?
    好人經常吃虧上當,受壞人欺負,被人當作無能的人。反觀那些壞人,卻奸詐兇惡,人人敬畏,耀武揚威的。以至於當別人說你是個好人的時候,第一感覺不是稱讚,反而是一種侮辱。有時候,還會對人生產生懷疑,為什麼作惡的人,混得風生水起?奸商能賺大錢?道貌岸然的偽君子卻受人尊重?反而踏踏實實的人,正常經營卻發不了財。對人真誠善良,卻被利用和嘲笑。
  • 惡人與壞人的區別
    惡人和壞人都會給人造成傷害,但是惡人和壞人會有一些區別,那就是惡人和壞人都害人,但是對待壞人不得不多一步:甄別的過程。 很多時候,惡人只需要光明正大的互毆,拼的就是戰鬥力;但是對待壞人,往往在調查的過程中就消耗了很多體力精力,所以說光明正大的惡人和陰險毒辣的壞人造成的傷害是差不多的,甚至壞人造成的傷害會更大。
  • 是善還是惡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 沒有真正的好人和壞人
    真正的故事講的到底是關於什麼?導演只是想表達撞車這個事故而已嗎?這顯然是不可能的,這部電影存在於善惡平衡,那麼,在迷失的善惡天平之中,我們更應該傾向哪一邊呢?這部電影的結構手法有點像木蘭花,但是有比較顯著的區別,就是在木蘭花裡更多的是現實主義超出了人物本身,而這部片完完全全就是在走寫實的路線,發生了什麼?出現什麼?
  • 好人和壞人的本質是什麼?看完以後了解自己是什麼情況。
    好人不長命,壞人活千年,為什麼會這樣?她們本質到底是什麼?來咱們分析一下。大家發現沒有,幾乎所有的壞人都活得很滋潤,這是什麼原因?經過新疆戶外帶隊20年,通過對成千上萬人的觀察,結合各種思想學說書籍,發現一個現象,壞人特別喜歡用腦子,他們喜歡做一些損人利己或者不損人也利己的活動,拒絕一切吃虧的事情,與理據爭,不放過一絲一毫的利益,而且形成了他們的生活習慣,針頭線腦的利益不嫌小,錦衣玉食的利益不嫌大,有利益就一擁而上,沒有利益就是過客遠遁。她們屬於利益的收割者,所以越過越滋潤,越過越好,有資源,身體好,所以活千年。
  • 人性是複雜的,不管在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
    不管在哪裡,都有好人和壞人。人性是複雜的,善惡不是絕對的,好人會起壞心,壞人也有好的時候。做人啊,光心裡有原則還不行,還得給人留餘地。人一輩子得經歷多少事,要想過得快樂點,就得學會忘記不愉快的人和事,記得愉快的人和事。
  • 好人和壞人,怎麼區分?
    好人、壞人有什麼定義嗎?做好事的就一定是好人?做壞事的就一定是壞人?這世界有太多不確定的事情了,在過濾掉自媒體濾鏡與網絡輿論澆油來看,事實就很可能完全相反了……都說人之初,性本善。那誰是好人、誰又是壞人?我們不誇張的說:有多半的壞人都是那些所謂的「好人」所逼迫的。
  • 無所謂好人和壞人這裡只有人
    原標題:無所謂好人和壞人這裡只有人◎楊時暘作為一部衍生劇,註定無法逃脫被用來和主劇對比的宿命。由於大多數製作衍生劇的劇集都異常高能,也聚攏了眾多狂熱而挑剔的粉絲,能真的與主劇比肩的衍生劇並不是很多。無論是老牌強檔的CSI和《犯罪心理》一次次差強人意的衍生,還是《行屍走肉》衍生出的節奏慢吞吞的《行屍之懼》,現在看起來都愈發像雞肋。
  • 老子《道德經》:好人和壞人一樣,都是我們的老師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善人可以作為不善人的老師,不善的人應該跟善人去學習;同時,不善人也是「善人之資」,如果世界上沒有壞人做些壞事,我們就不知道什麼叫做壞了,所以壞人就成了好人的反面教育。就如老子《道德經》第二章所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也就是說:天下的人都能認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為醜陋的存在。
  • 南方車站的聚會:世上沒有真正的好人和壞人,好壞都只是機會而已
    周澤農是偷盜摩託車團夥的一員,因為資歷老,一直霸著好地頭。貓耳、貓眼兄弟想爭奪周澤農的地盤。黃毛開槍打傷了貓耳,貓眼為了復仇,弄死了黃毛,還開搶打傷了周澤農。周澤農在回程的路上,將警察誤認為是貓耳,開槍打死了一個警察,被警方通緝,懸賞30萬。周澤農知道自己跑不掉,他想見自己五年未見的老婆,想讓自己的老婆揭發自己,去領取30萬賞金。
  • 好人和壞人,你選哪個
    賈平凹說:壞人沒有羞恥,幹了壞事不受良心譴責;好人就是規矩多,遇事愛思慮,思慮過度就成疾了。仔細想想,的確如此。壞人做了壞事情,但是他沒有羞恥之心,不受良心的譴責,反而覺得是自己能力強、會辦事。也許會生活得更好,更長命。好人呢,給自己立下的規矩多。
  • 動漫中如何區分好人和壞人?這五大奇葩定律你不能不知道!
    本來一部動漫中的好人和壞人都是作者一開始就設定好的,按理來說沒有什麼太大的爭議,可有些動漫人物區分好人和壞人偏偏有一套自己的標準,那就是跟自己有共同愛好的都不是什麼壞人,如此簡單粗暴的判定方式,讓我差點就相信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動漫中區分好人的壞人的五大奇葩定律!
  • 佛說:每個人的身邊有四種好人和四種壞人,一定懂得選擇
    對於如何辨別身邊的人是好是壞,佛門就有許多的經驗和智慧之談。佛說:「每個人的身邊有四種好人和四種壞人,一定要懂得選擇。」01四種惡知識《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記載:佛說,惡知識有四輩:一者內有怨心,外強為知識。
  • 佛說:每個人的身邊有四種好人和四種壞人,一定懂得辨別
    對於如何辨別身邊的人是好是壞,佛門就有許多的經驗和智慧之談。佛說:「每個人的身邊有四種好人和四種壞人,一定要懂得辨別。」 01 四種惡知識
  • 怎樣判斷好人和壞人,道家的一句話就能讓你心裡有底
    從很小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就會教育我們讓我們遠離壞人,親近好人,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一直也是在不斷地告訴君王、政治家以至於平民百姓,親近賢能的人,你就會有好運。好人,性情平和、樂善好施,總是事事為他人著想,簡單來講就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那種人,壞人自私自利,投機鑽營,為了滿足自己的一絲私慾,不惜損害他人甚至幹下傷天害理的事情。一個無私一個自私,這就是本質上的區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對人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通過外貌產生的,有的人長相俊美,膚白貌秀,十分討喜。
  • 好人和壞人,長期主義和短期主義
    比如忠臣和姦臣,君子和小人,苦口婆心的師長和酒肉朋友,背後都是長期主義和短期主義的區別。也就是說,其實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對你好,對你壞,只是他們有的關注長期,有的關注短期而已。比如你現在有一份工作,非常累但是掙錢多,你父母反對你做這份工作,他們希望你以身體為重。但是你老闆卻告訴你趁著年輕就應該多掙點錢,現在時機難得,再過幾年就沒機會了。
  • 「好人」與「壞人」的區別(哲思短文)
    人之所以被分為好與壞,全因其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而定。想好事、說好事、做好事者,即為好人;反之,則為不好的人,或者就是壞人。那麼,有人會說,我現在想了好事、說了好事、做了好事,可是,過了一會兒,我又想了壞事、說了壞事、做了壞事,那麼,我又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顯然,那你現在就是「好人」,但過了一會兒之後,你就變成「壞人」了。
  • 有天生的壞人和好人嗎
    小時候大人告訴孩子不能和壞朋友一起玩,長大後父母仍叮嚀我們不要和壞人共事。隨著社會閱歷增加,我們發現身邊的人總是有一兩個看不順眼的壞人,也總有一兩個和自己天然合的來的好人,且無論自己如何改變,那一兩個看不順眼的壞人,就是不能發生走心的友誼。好人和壞人真的是天生的嗎?本文從3個方面簡說好人和壞人的淵源:1.生物遺傳,先天DNA的差異(共情能力)。
  • 好人和壞人的標準是什麼?明朝的袁崇煥這樣告訴你
    回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其實我們身邊許多的好人,保不準就是掩藏得很深的偽君子,而輿論中或者大眾口傳中的壞人,說不定正是我們值得尊重的好人,只是因為不了解那真實的一面或更深刻的真實罷了。不要一心想著要去做好人,只需要懷揣一顆平常心,做一個適意的有良知的中國人,這就足夠了。因為,真正的好人,不是"做"出來的,是用文化和品格養出來的。
  • 好人與壞人在什麼不同?
    在當今的社會,一個人不學好搶劫別人財物,甚至危害到別人的生命時、偷盜別的財物,槍枝交易,吸毒販毒,拐賣婦女兒童等等,這類人我們認為他是壞人。為什麼認定他是壞人呢?因為我們的大腦裡已有壞人的模板:對於那些不擇手段、強取豪奪別人財物,侵害別人利益,甚至限制別人人身自由、迫害別人生命的人,我們統稱這類人為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