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裡明蘭的祖母盛老太太給人的印象是通透、智慧,能穩住大局,是整個家庭的定海神針和智囊團。
盛家兩個在她身邊長大的孫女——華蘭和明蘭在整個東京城都是盛譽一片,其教養和見識都令人佩服。
盛老太太不僅在閨閣兒女的教育上令人盛讚,她還能敏銳地捕捉官場上的形勢和變化,其韜略智謀盛家無人能比。以致於盛家的當家人盛紘在遇到官場大事時,總會聽從這位嫡母的意見。
盛家自盛紘父親那一代開始步入官場,朝廷經過了幾代更迭,東京達官貴人起起落落,盛家不僅不受牽連,反而步步高升。這與盛老太太對盛紘的時常提點是分不開的。
可就是這樣一位出身顯貴,大氣穩重又極具人格魅力的女子,為何會嫁給盛家這樣的小門小戶?不僅如此,她還遭遇丈夫冷落,親生兒子被害,最後差點被兒媳的姐姐用毒藥害死。
由於電視劇將重點放在了明蘭這一代人的成長和蛻變上,盛老太太年輕時候的經歷就鮮為人知。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從原著小說及電視劇的細枝末節上窺見大概。
01.待字閨中時,家室顯赫,身份貴重
盛老太太,毅勇侯獨女。
只說毅勇侯,或許我們並沒有太大的概念。小公爺齊衡在第一次向母親提起明蘭時,為了讓母親能夠接受明蘭,就特別指出明蘭是在盛老太太膝下養大的,而盛老太太是毅勇侯獨女,「這說起來,她跟我們家也是配得上的。」
由此可見,毅勇侯當時所處的地位是可以與齊國公府相提並論的。
小公爺的母親平寧郡主作為前朝後裔,養在當朝皇后膝下,在宮中長大。而盛老太太與先帝的靜安皇后是朋友,與宮裡孔嬤嬤是好友,與太醫院賀家老太太是閨蜜。她也曾在宮中住過一段時間。
邕王被立為太子時,盛紘和盛長柏被召入宮中籌備太子冊封大典。海氏因思念丈夫,在家中感嘆為何時間這麼長。盛老太太就將宮中冊封太子的禮儀一點點說了出來,包括細節步驟,無一遺漏。她看似說得輕描淡寫,漫不經心,可若不是對宮中禮儀十分熟悉,怎麼可能如數家珍,侃侃而談。
可見,盛老太太年輕時是東京閨閣女子中響噹噹的一號人物,完全可以與平寧郡主相提並論。
盛長柏定親時,平寧郡主為兒子去了一趟盛家。對王夫人的熱情和客氣,平寧郡主毫不領情,絲毫沒有正眼瞧過。可郡主對盛老太太卻非常客氣、恭敬。能夠讓心高氣傲的郡主變得如此恭敬,盛老太太的地位可想而知。這絕不是王夫人的娘家可以比擬的。
說起盛老太太在閨閣中的生活,陪嫁的房媽媽就曾提到過,她們家小姐閨房中服侍的人就有30個,而且各個精挑細選,遠非盛家丫鬟可以比。桃子因此感慨,蠢笨的自己在毅勇侯府根本無法立足。
可就是這樣一位家世顯赫,學識見地非凡,盛極一時的徐家小姐偏偏嫁給了小門小戶的盛家。
02.一見誤終身,為遠嫁與家庭反目,卻遭遇丈夫寵妾滅妻
盛家本是商賈人家。到了盛紘父親那一代,情況出現改變:盛紘父親高中探花,成為了風光一時的探花郎。
古人有「榜下捉婿」的做法。電視劇中盛長柏中榜時就被在旁邊的商賈人家看上,差點捉回家當女婿去。可見,中榜的士子在古代是有很高的社會地位的,更何況當時是重文輕武的宋朝。
在這種社會價值取向下,毅勇侯獨女便看上了這位中榜的盛家二老爺,也就是盛紘父親。她不顧家人的反對,一意孤行,相信愛情,哪怕是下嫁,是遠嫁,她也要如飛蛾撲火般跑到盛二老爺身邊。
終於得償所願,她十裡紅妝,盛極一時,風風光光地嫁給了自己心愛的男人,也曾與這個男人有過一段恩愛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盛家二老爺到底是個花花腸子,有了如此身份尊貴且極具見識涵養的妻子,還要享受齊人之福。他寵妾滅妻,任憑妾室飛揚跋扈,絲毫不顧嫡妻之艱難。
說到寵妾滅妻,這似乎是盛家之「傳統」。盛紘的寵妾滅妻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盛紘的大伯,也就是盛家大老爺,也因寵妾滅妻讓自己嫡出的女兒死於非命。以至於盛家大老太太在死前依舊念念不忘,狠狠地說去了閻王爺那裡也要告自己的丈夫。
盛老太太乃毅勇侯獨女,她有她的驕傲。她不屑於與丈夫的小妾使心機、謀算計。她將自己的一顆心放在丈夫身上,她總要與丈夫打打鬧鬧,卻沒有提防小妾的伎倆,最後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沒有保住。
明蘭的生母衛小娘因難產去世時,盛老太太從山莊急忙趕回,就與盛紘提到:「你還記得你哥哥是怎麼死的嗎?」盛老太太的親生兒子與衛小娘腹中兒子一樣,都是被家中受寵的小妾害死。
即便有著顯赫的身世、尊貴的身份,盛老太太依舊沒能在男權社會中獲得幸福和快樂。這一切,都因為她愛得太真,愛得太深,以致於沒有為自己留任何退路。
03.丈夫死後以一人之力撐起整個盛家,被兒媳傷害只有孫女為她出頭
因愛之深而恨之切。盛老太太因太愛丈夫而與他反目成仇,但又在丈夫死後替他撐起了整個盛家。
她將丈夫的庶子盛紘養在自己膝下,為他「延請名師指點,教以科舉中榜,聘妻生子,延綿子嗣」。盛紘也因此順理成章成為了盛府的主君。
在為盛紘物色妻子人選時,毅勇侯府曾有意讓府中一庶女嫁過來,卻被盛老太太斷然拒絕,哪怕因此與娘家決裂也在所不惜。
她有自己的打算。待得盛紘高中時,她親自去王家提親。正因為有了盛老太太的周密安排,盛紘才得以娶到比自己家室更好的大娘子。
可盛紘與這位養母並不十分親近,他也沒有感恩於嫡母的養育之恩。他內心甚至是有怨恨的,責怪這位嫡母在自己小娘危難時照顧不周。雖然每天請安問候都不少,但他對於嫡母的一些意見也並未真的聽進去。以致於盛老太太在對他進行敲打和提點時,還總要考慮說話的分寸,擔心太過,讓母子關係鬧僵。
所有這些,盛老太太並不是不知,她只是不計較。
華蘭在婆家受婆婆和嫂子刁難,盛老太太不惜拉下臉面,借著自己生病的由頭,請來賀家老太太為華蘭把脈開藥。
墨蘭在林小娘的教導下不知廉恥,闖下大禍,與伯爵府六公子私會,以致懷孕,最後鬧得不可收拾。還是盛老太太出面,去了一趟伯爵府,這門親事才敲定,家宅得以安寧。
有人問,同樣是養在膝下的孫女,盛老太太對明蘭和華蘭的情感為何不同?華蘭有自己的親生爹媽,可明蘭只有祖母。老太太與明蘭是彼此唯一的依靠。
當盛老太太被康姨母下毒時,家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算盤的心機。明蘭當場就說出了盛老太太面臨的真實處境:這個家裡,只有祖母與其他人是沒有血緣關係的。多麼悽涼、多麼悲痛!
對丈夫,她愛得太真太深,如飛蛾撲火。
對晚輩,她傾盡所有為兒女擋風鋪路。
她有修養,有學識,有情懷,更有韜略。
讓人倍感安慰的是,在原著小說中,盛老太太被長柏和明蘭爭相撫養,最後雲遊四方,過得自在又清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