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人生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陷阱,最常見的一種陷阱就是思維陷阱。為什麼會這樣說呢?因為我們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由思維決定的,也可以說現在我寫的每一個字,如果不經過思考的話,甚至於連一句完整的話都寫不出來。
之所以會寫這一篇文章,是因為發現自己也總是會掉入思維的陷阱之中,所以想到通過寫一篇把自己的認識以及反思記錄下來,以達到開啟心智的目的。可能有些人會不以為意,覺得已經知道其中的意思。
這就是我們思維的陷阱,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其中的意思,就不會有意識的去深挖某些事情更深一層的意思,更不用說去思考一些自己因為誤會了某些事情而帶來的影響。
正是有的人覺得自己是正確的,所以才聽不進去別人的話。為什麼說服一個人會這麼難?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答案,常常是你說你的大道理,別人該怎麼做還是怎麼做。
事實上,你說的那些道理也有可能是錯的,別人的堅持也許是正確的。可以看到,一些道理在當時可能是正確的,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再回頭看那些曾經的正確也許就會發現其中的陷阱。
假如說,這個社會沒有了等級制度的限制,缺少了法制的約束,恐怕每一個人都會把自己當成國王。真的到那個時候,誰也不會聽進去別人的話,誰家的實力強就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
這明顯的是不現實的社會,也必然會擾亂平靜秩序的社會。但是我們的思維卻有著這樣一個嚮往,覺得那才是一個絕對自由的社會。
殊不知,那只是人們想像中的理想社會。現實卻是人們必須要被一個強有力的準繩來約束個人的行為,這個準繩可以是法律、道德、親情、友情、愛情……。
也就是說,要想獲得一種自由,就需要捨棄一些與之相關事物。例如,想要一個穩定的秩序,就需要有一個嚴格的法律來維護,限制一些企圖依靠暴力踐踏別人自由的行為;想要獲得一個人對自己全部的愛,就需要自律,隔離外面豔遇的誘惑。
我們心裏面知道一些事情該怎麼去做,可是思維卻因為經不住外界的誘惑,放寬了個人行為的底線,結果一步一步走進了那些看不到的陷阱。
讀到這裡,有的讀者會有不屑,覺得那是在說別人,這個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的陷阱。即使有陷阱,憑著自己的自律與明智,又怎麼會掉進那些陷阱之中。
事實證明,有許多的人就是因為不知道有思維陷阱,才會被自己聰明的選擇一步一步帶入坑中而渾然不覺,當覺醒的時候恐怕已是悔之晚已。
有許多這樣的例子,即使那些絕頂聰明的人,也逃不過迷之自信的坑。有這樣一個投資基金,他們的團隊是由世界上頂級聰明的人組成,其中不乏一些諾貝爾獎得主。
就是這樣一個豪華的投資團隊,在投資的過程中利用數據分析,在股、債市場屢次獲得豐厚的回報。在當年他們投資俄羅斯債券市場,結果沒有想到的事情是俄羅斯拒絕了還債,導致了這個基金公司清盤。
這個黑天鵝事件的發生,是任何模型與數據都算不出來的,也是一種極低概率會發生的事件。但是這樣的事情就是發生了,試問一下,在當時有誰能夠看到這個思維陷阱呢?
這個例子可能與我們普通人有一點遠,更近的應該說是「安慰劑」效應,相信有不少人聽說過這個試驗。可以說有許多個試驗說明了「安慰劑」效應是真實存在的。
有一個試驗是這樣的,受試者被蒙著眼睛,試驗人員在他手臂上用刀背劃了一下,然後放出滴水的聲音。從監測的儀器上可以看到,受試者的心跳明顯的在加速。
當試驗者把受試者蒙著的眼睛打開之後,受試者看到了現實的情況,原來的緊張情緒就會消失。由此可見,我們的思維常常會在不知道真相的時候,根據當時得到的信息做出影響行為的判斷。
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之所以他老人家會說這樣的話,就是因為看到了人們思維的局限性。
做為普通人來說,在對某一件事情做出判斷的時候,又會對這一件事情做過多少深入的調查研究呢?恐怕沒有幾個人會願意對一些習以為常的事情去反思,覺得別人都是這麼做的,自己照著做也不會錯到那裡。
正是有了這樣的慣性思維,才會讓我們在決策的時候習慣性的找一個參照物來比較,也正是有了多次的成功經驗,才讓人們這樣的思維方式深信不疑。結果在遇到沒有參照物的事情之後,就好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失去了指南針一樣,也許直到這個時候才發現已經身處於思維陷阱之中。
想要跳出思維的陷阱,必須先要認識那些思維陷阱的模樣,在西方有這樣一句有名的諺語,「手裡拿釘錘的人,總是會想辦法去找釘子」。根據這個諺語我就在想,當我們手裡持有工具的時候,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在找釘子。
在現實生活中,不同的問題需要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如果一味的用一種認為簡單有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就成了手裡拿釘錘的人。希望這一篇短文能幫助一些人看到思維的陷阱,並且能夠從自己的思維陷阱中走出來,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思維陷阱對自己的影響以及獲得改變的動力,可以參見我的專欄「學習思考閱讀書籍的正向思維」。
圖片來自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