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一直覺得遠方才是詩。
曾經不止一次地遙想過,和好友結伴一起去那心中一直嚮往的、充滿風情又浪漫可愛的大理,徒步、騎行、品嘗大理有名的雞絲米線,然後坐在萬頃碧波洱海旁,談談風花雪月,觀看日出日落才是詩和遠方。
也曾經遙想過,和家人一起去像科爾沁那樣一碧千裡,而並不茫茫如大地毯似的大草原。白天,躺在軟軟的草地上,看著清鮮明朗的天空,偶爾飄來一朵兩朵的白雲。夜晚,就住在遲子建筆下可以看見閃爍星光的希楞柱,有篝火、清風、明月相伴,充滿濃濃的詩情畫意才是遠方。
還遙想過,和戀人一起去看看李健歌裡清澈又神秘的貝加爾湖畔,感受那銀色的月光,銀色的湖面,銀色的氤氳霧氣漸漸升騰。
那裡春風沉醉,那裡綠草如茵,貝加爾湖畔的風景被李健的溫柔吟唱慢慢勾勒出來,詩和遠方的意境令人無不神往。
可,夢想一直到現在未曾實現。經歷了生活種種,才發現,其實生活中的油鹽醬醋茶,人間煙火氣,亦可成詩。
一花一葉,一草一木,一飯一蔬,一朝一夕,只要心裡有風景,哪裡都是萬水千山;只要心中懷有詩意,生活路上的沿途風景也同樣美麗。
海德格爾說:
「人安靜地生活,哪怕是靜靜地聽著風聲,亦能感受到詩意的美好。」
撒哈拉沙漠是一個生活條件艱苦,氣候惡劣,滿目黃沙的地方。
本應該枯燥無味的荒漠生活,但在三毛的筆下,卻一切都變得有趣動人,甚至還深情地寫下了「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以表達她和荷西至美純真的愛情。
這一切,只因三毛的內心一直存有一棵詩意的種子,有一顆可愛的靈魂,世間萬物在她眼中才會變得皆有詩意。
民國時期的上海金枝玉葉郭婉瑩在後來的文革運動中不幸被批鬥,被下放到農村養豬、挖魚塘、掃廁所,住在黑暗骯髒的小黑屋裡,但她依然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優雅有趣,沒有烤箱就用鐵絲烤土豆,沒有蒸鍋就用鋁飯盒蒸蛋糕,8分錢的陽春麵也吃得津津有味。
這一切,只因她心中存有從容與淡定的脫俗詩意情懷,才不會被生活的種種苦難壓倒,從而認真地吃好每一頓,過好每一天。
年輕時的林語堂帶著妻子廖翠鳳顛沛流離於各國間,即使窮得買不起一張電影票,也還可以去圖書館借回一堆書,兩個人守著一盞燈夜讀,樂趣自在其中。
林語堂說:
「宅中有園,園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見天,天中有月,就不亦快哉」。
認真對待每一頓煙火,用心感悟每一個朝夕,你會發現很多生活的美好。
早晨起床,拉開窗簾,讓清晨的陽光灑落窗臺,給花兒澆水,微風拂面,對鏡梳妝,送給自己一天清新美好的心情。
把家裡收拾乾淨,做一道自己喜歡的美食,養一盆自己喜歡的花,帶著娃在陽光下散步,煮茶讀書,聽歌哼唱,品味生活,養一顆素心。
在繁華喧囂的塵世間,保持一顆素心,將清歡映在眼眉,攜一份淡然和清雅。保持一顆浸透了人間煙火的心,將生活嚼得有滋有味,一切方可成詩。
認真對待每一個日出與日落,用心感悟每一場花開與花落,生活的底色永遠是溫暖與希望,保持一顆素心,才能察覺出生命的真諦。
存一顆詩詞之丹心,借三杯明月,邀五分春色,七頃流華,享心中十裡清光。
身在井隅,心向星光,自有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