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動了你的情緒按鈕?

2020-09-03 又五月

昨天一天我心情很低落,可以用難過來形容,兩件事影響著我:

1、3歲的兒子因為在我工作的時候頻繁關電腦,我兇他,他哭了。

2、先生切芒果我吃,結果不小心打翻了電腦旁邊的水杯,電腦直接黑屏,我倆吵了一架。

這兩件事情連環發生,在這短短半小時內,家裡的空氣像凝固了一樣,吃晚飯的時候一家人誰也沒有說過一句話。情緒像傳染病,當你不開心、煩躁、焦慮不安的時候,身邊的人都不敢碰你,因為誰碰你,你會找誰發洩,不但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別人,這是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現象。

吃完飯後我把自己鎖房間,回顧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

兇孩子,是因為他要求我陪他拼圖,而我手頭上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處理,我幫他把拼圖拿出來放我旁邊,跟他講:「寶貝,你先把簡單的拼好,等下媽媽幫你拼難的」。

但他不聽,連著關電腦5次,我最後一次還警告他:「如果再關電腦,媽媽就把你拼圖丟地上,不準你玩兒了」。而我的警告並沒有用,一個3歲的孩子根本不懂我跟他說這話的嚴重性,繼續關電腦,最後我真的爆發了,把拼圖都丟地上,孩子直接哇哇大哭。

跟先生吵架,是因為他把我電腦搞壞了,不但沒道歉,態度還惡劣,說我也有20%的責任,水倒進電腦裡那一刻我瞬間蒙圈了,電腦裡有非常重要的資料,近期的都沒有備份,一旦消失,很多工作都要重頭來。

慢慢地我的心情平靜了下來,我開始意識到孩子無理的請求和電腦壞掉這兩件突發事件都是自己無法控制好個人情緒,而情緒本身發出了信號,我沒有覺察和接收,最後爆發了,既傷害了自己也傷害了最親的人。

孩子頻繁關電腦要我陪他玩拼圖,我非但沒滿足他的需求,還警告他,此刻我已經表現出來不耐煩的情緒,根本原因是親子溝通管道堵塞,回過頭來想,哪怕是我停下手頭上工作,陪他玩5分鐘拼圖,再請求家人幫忙帶下,或許就不會出現這種獅子吼、孩子哭的局面。

和先生吵架是因為我覺得他自己做錯了事情,非但沒道歉,安慰我,反而指責我也有20%的責任,我快氣到爆炸,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有誘因的,如果我在茶水間喝完水再工作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而我拿杯子到電腦前工作蓋子還沒蓋,才致使他把杯子打翻,所以這件事情沒有誰錯誰對,而我把全部責任推向先生。

平時我們經常說情商,其實就是情緒智商,一個人的情商高,並不是說他/她會說話,會取悅別人,八面玲瓏各種人際關係處理的好,而是在當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他/她都能妥善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根據認知金三角,一個人的情緒會直接引導他/她的行為,當一個人有積極情緒時,那他/她會產生正能量行為,當一個人懷有消極情緒時,那他/她一定是負能量行為,所以你當下表現出來的行為,直接反應你當下的情緒和能量。

這樣一想,我的心情就豁然開朗了,想談下對情緒的認識:

1、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沒有情緒的是機器人。

因為人不是孤立的,是社會所有關係總和,自古以來人類就是群居高級動物,所以我們需要社交,有社交就有分歧,這是很正常的,有贊同的、也有不贊同的,但人與人之間是可以相互影響的,所以別人的態度、行為會影響你的心情,而心情其實就是情緒的一種。

2、情緒吃軟不吃硬。

面對情緒的時候,你越抵抗它,它越頑固,如果你去接納它,它會消失的無影無蹤。 先生本是好意幫我準備水果讓我休息下,而我把他的好心當壞事,我看到的是電腦壞了,我什麼都沒做,居然要承擔20%的責任,在這點我接受不了他的指責,所以句句力爭,最後我們吵架,但如果當時我接受當下這一糟糕的結果和自己煩躁不安的心情,和先生共同想辦法搶救電腦裡的資料上,就避免了爭吵。

3、情緒是我們的幫手,不是絆腳石。

情緒會幫我們表達內心需求,只不過我們有時候錯誤解讀或許忽視了它發出的信號,所以才導致錯誤的行為。我三歲的孩子頻繁關電腦,而我最後一次警告他再關電腦就把拼圖丟掉,此刻我已表現出來不耐煩的情緒,而我卻沒有正確地去解讀它。

面對自己的情緒我們更多的是察覺和管理,一個成熟的人只有恰當地、健康地表達好自己的情緒,不給人添堵,在工作中、生活中,他/她會更具優勢,因為一切事情的處理都是基於人際關係的處理,凡事以人為本。

對待他人的情緒我們則是感知和應對。感知他人的情緒我們可以多觀察,多換位思考,以同理心的方式去對待,遇問題多假設,時刻考慮他人的感受,如果是傷害到了別人,要馬上道歉,要時刻牢記我們的目標:和諧溝通,合作共贏。

人之所以會有情緒,很大一方面是需求得不到滿足,一旦情緒上來了,講再多道理,解釋再多都沒用,我們不是跟別人吵架,也不是顯示自己多麼會講道理,你必須找出正確的策略挖掘他人的真正的需求,他的情緒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做才能讓他的情緒平靜下來並且幫他實現他的需求?

這樣一想,我的心情就豁然開朗了,跟孩子道歉,抱抱他,跟先生道歉,謝謝他幫我用吹風機吹電腦。而在今早起床後,居然發現電腦上還放了包幹燥劑,然後看到好多散包的旺雪餅……

相關焦點

  • 情緒暴躁的人,身上大多有這個按鈕
    那些我們內心裡最敏感、最脆弱的地方,叫做情緒死穴,也可以叫做情緒按鈕或者心理按鈕。情緒死穴,是一套隨時會啟動固定的情緒反應模式。它上面有一個按鈕,只要有人一觸動,我們就不由自主地像計算機設定好的程序,朝著同一個模式去反應。
  • 為了避免夫妻矛盾,維護親密關係,一定要找出你的「情緒按鈕」
    她馬上就開始生氣、委屈、抱怨,內心充滿了「自己不被丈夫重視」或者「很有可能丈夫將會拋棄我」的情緒,這種情緒是被內心的假設和幻想的故事帶來的,可以稱它為「情緒按鈕」。 可以看出,這種情緒按鈕不但對夫妻關係有很大的傷害,也對一切親密關係都有很大的影響。
  • 21歲母親生日當天喪命,只因2歲女兒動了寶馬車上這個按鈕!
    2歲Arianna阿里安娜一個小孩在車裡,因為好玩在亂按車上的按鈕,而因為她這無意識的動作卻殺害了母親。在母親Yulia Sharko尤利婭剛從窗子把頭伸進去,Arianna阿里安娜恰好在那一剎那按下了窗戶自動上升按鈕,而可憐的Yulia Sharko尤利婭還來不及退出去就被卡在了車窗上,一動不能動。
  • 如果有個按鈕可以看到伴侶有多愛你,你要不要按?
    見面後,看見是女孩,聰明的他立即做出反應,「我就知道是你!」而聰明的女孩也立即回答他,「我早知道,你會這麼說。」結局是女孩一直要分手,男孩卻想盡辦法想要挽留。我很想勸男孩放手,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有時候我在想,假如存在一個按鈕,可以讓我們看見伴侶對我們的愛,我們是否真的願意去按下這個按鈕。我想,我大概是不願意的。假如我很愛面前這個人,那麼這個按鈕對於我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我可能會好奇這個答案,但假如打開後不是我想要的答案,我該怎麼辦?到不如,不去觸碰它,按鈕不存在的時候,我們就還可以甜蜜的生活在一起。
  • 為什麼你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
    有些消極情緒可以使人完全失去行動能力或者產生破壞性的行為,而積極的情緒可以使我們的行動敏捷而充滿活力和建設性。如果因為想避免消極情緒,而試圖去消滅所有的情緒,只靠思維和理智來生活,那麼,我們就會像失去了雙腳的人一般寸步難行。豐富的情緒不是一件壞事,它說明這個人很有趣,活得很真實。
  • 爆笑故事:第一次坐火車,上廁所居然沒找到衝水按鈕,太尷尬了!
    脫下褲子就開始暢快淋漓,一瀉千裡的感覺真的很爽,我不禁也感嘆起了火車的體量,這麼小的地方,竟然還有廁所,舒服之後提起褲子,看著那健康的顏色,我心甚是滿足,準備衝水的時候找了一圈,竟然沒有衝水的按鈕,只發現有一個圓環形發光的金屬按鈕。
  • 這樣管理你的情緒,才能保護你與愛人之間的親密連接!
    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童年記憶,當你說了或者做了讓父母不開心的事情時,必會迎來一頓打罵。很多父母都覺得,我打你,是為了你好,是因為我愛你,但事實是否如此呢?虐待何時竟成了「愛」的象徵?武志紅評之曰:「這是與變態殺手的邏輯相似:殺你虐待你只因太愛你。」在他們打罵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愛的存在,有的只是情緒發洩。
  • 婚姻幸福的秘訣愛的五種能力中的情緒管理11
    接上篇 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按鈕可以從兩個角度來進行管理 一是告訴別人你的按鈕是什麼,讓別人不要總是來按。 二是挑戰自己,怕什麼偏偏要去做什麼,這是消除情緒按鈕的一個原理。
  • 誰動了我的奶酪?
    人生猶如迷宮,每個人都在其中尋找自己的「奶酪」——穩定的工作、豐厚的收入、健康的身體、和諧的人際關係、甜蜜的愛情、美滿的家庭…… 那麼,你是否正在享受你的「奶酪」呢 如果是,恭喜你!同時,本書中的小故事可以時刻提醒你,讓你每天都看看你的奶酪是否開始變質。 如果不是,別著急!本書中的小故事可以帶給你啟發,幫助你適應生活中的各種變化,積極地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奶酪。 本書自出版以來,已有千百萬讀者從中獲益。他們不僅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模式,也改進了工作、婚姻等生活狀態,重新開創新的未來。
  • 打破「情緒築牆」,讓女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你的愛情旋渦
    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女生不喜歡你,你再怎麼欲擒故縱,她們也不會就突然不習慣沒有你。道行淺一點的會覺得你莫名其妙,道行深一點的說不定還會在心裡冷笑。跟老娘玩欲擒故縱?你以為自己是誰?但如果你是她們喜歡的人,根本不需要刻意玩什麼欲擒故縱。
  • 一堂重要的情商課:學會情緒管理學會愛,帶你走入幸福殿堂
    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童年記憶,當你說了或者做了讓父母不開心的事情時,必會迎來一頓打罵。很多父母都覺得,我打你,是為了你好,是因為我愛你,但事實是否如此呢?虐待何時竟成了「愛」的象徵?武志紅評之曰:「這是與變態殺手的邏輯相似:殺你虐待你只因太愛你。」在他們打罵孩子的過程中,沒有愛的存在,有的只是情緒發洩。
  • 動不動刪除微信,被偏愛的人有恃無恐,誰不知卻逐漸讓人「寒心」
    正如後來他男友說,我手上有100塊,我都借錢為你付出200塊,我已經事事順從你了,可你只會得寸進尺,又開始質問,你和我媽掉進河裡,我應該救誰。我逃避回答,你就不高興,不高興就刪微信,事事都這樣,很累了。朋友回憶過去,她已經數不清刪過多少次他的微信了,刪了加,加了刪,最後一次刪了他的微信後,他再也沒挽留了,再加的時候發現,他也把她刪除了。
  • 學會情緒管理,讓自己成為一個智慧的人
    而情緒管理屬於情商的一部分。因此要想成為一個智慧的人,還需要自我成長和提高,也就是自我修行。情緒其實沒有好壞之分,它只是我們當下狀態的一種反應。而在情緒的驅使下出現的不合理行為才會導致不好的結果發生。比如心情不好了就對身邊的人亂發脾氣,這就會導致人際關係不和諧。因此對情緒的自我察覺就變得尤為重要了。我們只有了解了自己的情緒來源以及情緒產生的原因,同時努力去改變才能克服情緒化的毛病。
  • 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做一個高情商的人
    當然是對情緒的自我覺察啦,他態度的突然轉變,說明他的大腦新皮層及時地出現了自省,開啟了理性思維,制止了他的魯莽行為。你看看,下地獄和上天堂,只在這一念之差,自我覺察有多麼重要。可以這麼說,自我覺察就好比情緒管理的按鈕,關鍵時刻打開這個按鈕,我們就有可能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讓情緒向著自己希望的方向發展。
  • 戀愛中如何控制情緒?3步幫你情緒不再失控
    比如童年時期,你在父母的打壓式教育下成長,那你潛意識裡就會格外抗拒別人對你的否認。  因為這對你來說是不安全的,否則就會成為觸發你情緒的按鈕。  所以在談戀愛或者在和朋友交往的時候,你就會對別人的反對意見特別敏感,會極力抗拒別人的否定。  有些情緒來自於童年經歷,有些情緒跟成年後重大經歷有關,比如遭遇了親人過世,或者親眼目睹了慘烈的車禍現場。
  • 管理好情緒,提高愛的能力,你也可以擁有愛、享受愛
    愛的五種能力是:情緒管理、述情、共情、允許、影響。而作者把情緒管理放在第一位,可見管理好情緒的重要性。一、 管理好情緒,做情緒的主人管理情緒是使自己根本就少起或不起情緒,整個人更加平和,更多的時候處於一種平靜的狀態,不情緒化,這樣人就會能更多感受幸福,也能更好與人相處。在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中,謝娜問四位妻子跟老公出去旅遊都發生過什麼有趣的事情。
  • DNF 關於周年慶申請禮物按鈕不變色的問題
    周年慶禮物申請到6月22日6點已經結束了,可能有很多人存在疑問,點擊申請禮物的按鈕,點完之後,部分玩家會彈出網頁,還有一部分玩家毫無反應,其實不止這一次了,以前也有這種情況的,最開始的時候還必須站街2個小時呢,掉線就涼涼。
  • 是誰操控了你的情緒
    你的圈子,你的老子,你的男人以及你的金子。儘管財富流向讓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的不公,但我始終認為在這個世界上有兩樣東西是公平存在的,時間和情緒作為芸芸眾生的普通個體,你也許得不到更優的醫療資源,但你可以選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現今這個時代,雖然存在較大的貧富差距,更多人的疾病不是來自飢餓,而是來自安逸,不健康的飲食,無規律的作息。喜怒哀樂的情緒上,你有權利選擇喜樂還是哀怒。但更多的時候,我們不想選擇情緒,我們任由情緒控制我們。
  • 學會掌控情緒
    -德國哲學家 康德如果一個人檢視自己的情緒反應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好比一個啟動按鈕,隨時可能被啟動。原因是某人說了幾句話,你就會不愛聽忍受不了(包括你的親人);別人看自己的眼神不對,你也會怒目相視;有人批評你,語言攻擊你,你也會氣呼呼的還以顏色。
  • 《踢貓效應》:你的情緒被誰感染了?每天學點我們必知的心理學
    所以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洩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踢貓效應」,描繪的是一種典型的壞情緒的傳染。人的不滿情緒和糟糕心情,一般會沿著等級和強弱組成的社會關係鏈條依次傳遞。由金字塔尖一直擴散到最底層,無處發洩的最弱小的那一個元素,則成為最終的受害者。其實,這是一種心理疾病的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