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真正為自己「活」的時光其實寥寥無幾。小的時候,要老老實實上學。畢業之後,又馬上要參加工作。結婚以後就更不用說了,不僅要照顧自己的家庭,還要贍養雙方的父母。可以說,人這一輩子,大多數時間都是被「束縛」的狀態。因此,很多人都非常期待退休之後的生活。畢竟那個時候,子女已經能獨立生活了,自己也不算太老,最關鍵的是不用上班也有錢,可以真正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
然而,一些聲音的出現,讓很多職工有些高興不起來了,這些聲音就是有關「延遲退休」的消息。對於很多職工來說,延遲退休意味著要多工作幾年,多繳納幾年的社保,且領取養老金的時間也要推遲幾年,這明顯損害到了他們的切身利益。因此,很多職工對延遲退休有很強的牴觸心理。其實長期以來,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擔憂,即辛辛苦苦繳納了十幾年的社保,結果退休後沒領幾年錢就去世了,實在「太虧」。
而退休年齡被延遲以後,這一擔憂無疑被進一步放大了,畢竟退休年齡越晚,意味著領取養老金的次數也就越少。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的人口老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養老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出於各方面的考慮,延遲退休似乎勢在必行。比如人社部部長就曾指出,我國的平均退休年齡還不到55周歲,這是不合理的。醫學研究院院長劉超也表示,退休年齡已不符合國情。
筆者也注意到,即便是很多發達國家,職工退休年齡也大多在65—70歲之間,而我國的平均退休年齡還不足55周歲,確實是比較早的。另一方面,現在生活質量和醫療水平都提高了,很多人55周歲以後,仍然擁有旺盛的精力。然而,延遲退休之所以遭到許多人的反對,最大原因並不是那些處於管理層的職工不同意,而是基層的體力勞動者。
要知道,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完全不是一回事,雖然各有各的辛苦,但從人體機能的角度出發,體力勞動者無疑更考驗年齡大小。而面對這種情況,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鄭秉文提出了一個新方案:彈性延遲退休制度。鄭秉文認為,在延緩退休年齡的同時,也要照顧好那些特殊群體,根據他們的身體狀況和行業性質,選擇正常時間退休或提前退休。
令人興奮的是,延遲退休「未至」,一個好消息卻先到了,而這3類人將大大受益。前段時間,山西省下發通知表示,從今年7月份起,實行「提前退休計劃」。當然,這個計劃並不覆蓋全體職工,只有三類符合條件的職工才可以享受,分別是:從事特殊工種的勞動者、因工傷失去工作能力的勞動者、工作滿二十五年,離退休不滿五年的公務員。
由此可見,各地對於退休年齡的規定還是非常人性化的,這也間接給了很多職工信心,將來即便實行「延遲退休」,大概率也會「以人為本」,而不是「一刀切」。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