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是苟且?什麼是詩和遠方?

2020-09-16 小福電影剪輯

最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我們總認為苟且就是天天被老闆罵,是加班加點的工作,是回到家裡柴米油鹽的瑣事;

而詩與遠方就是一切美好與嚮往,可以是美食評論家,是自由撰稿人,是咖啡店老闆,是說走就走的任性旅遊青年,反正和普通人無關。

然而我們仔細想想,詩和遠方就一定在這些「光鮮亮麗」的人身上嗎?難道我們普通人就沒有詩和遠方?

其實真正的行者,都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默默地走著。

我很認同這個說法。

真正的詩和遠方是什麼?

我之前看過華少的一個採訪,而在他在採訪中,給了我們一個最好的答案。

他說他當時隨機採訪一名環衛工人,問她什麼是詩和遠方,而這名環衛工人的答案,讓他覺得不可思議。

她說:我把我的路段掃乾淨了,和花園一樣就是詩,回家了就是遠方。

很樸素直白的答案,卻又回答得恰到好處。

還是這個問題,華少又去採訪了一名電路工人。

這名工人一邊拭去安全帽下不斷流下的汗水,一邊認真地說:當我爬到電桿頂部看到這城市亮起萬家燈火的時候,就是我的詩與遠方。

和之前的那位環衛工人一樣,很簡單的回答,卻誠摯純真到足以觸動人心。

他們的答案,不知道比那些年輕人的答案要高明多少倍。

很多年輕人苦苦追求的詩和遠方,卻沒想到被環衛工人和電力工人的短短幾句話就點破。

是啊,眼前的未必就是苟且,而詩也未必就在遠方,把當下的生活過好,把自己的人生活出意義,讓平凡的日常開出花兒來,這樣又何嘗不是「詩和遠方」呢?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詩與遠方根本就不在於距離,而是在於你的內心。

你的內心有詩和

遠方,去哪裡都是詩和遠方,如果你內心是苟且,到哪裡都會變成苟且。

相關焦點

  •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時間:2019-04-27 17:30   來源:金投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求之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前幾年年輕人流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如今又開始流行起來了詩和遠方,關於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詩和遠方出處在哪裡,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詩和遠方指的是理想生活,來源於由高曉松作詞   原標題:「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 我們總在「苟且」,但不一定有「詩和遠方」
    第一、對於多數人「苟且」是常態,「詩和遠方」是奢望生活中平凡普通人居多,「屌絲」、「草根」群體是主流,這些人一生都在為了更好地生存辛勤打拼,然後將有限的所得用於養家餬口、衣食住行,只要一個人是這樣的生活狀態,那麼就要遵循這一模式的限制,然後也只能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的走下去,走著走著就過完了一生,期間可能有些許所謂的但實質根本稱不上的「詩和遠方」,更多的則是沒有什麼「詩和遠方
  • 沒有「苟且」,哪來「詩和遠方」
    不知何時起,「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風靡全國,凡是有點文化的都深信不疑,喜歡的不得了,更有不少人仿照去做,就是去尋找「詩和遠方」。關於這個名人的名言,我也覺得是挺不錯的發明,至少它代表了一種積極向上的一種生活情趣,可今天在這,我卻說一下另外的意思,那就是千萬不要誤解,人家說的是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有多少人不管「苟且」一味地尋找「詩和遠方」,這正是讓人擔心的。所以,我也說一句,沒有「苟且」哪來的「詩和遠方」?「苟且」是什麼?「苟且」的廣義就是有基本的生活條件,否則誰供你讀書?
  • 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一個人追求詩和遠方是沒錯的,追求精神境界的提升也是沒錯的。但是這些必須得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上的。也許你讀到這會覺得我很現實。但是你可以現在另外一個角度想想,如果你連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你拿什麼去追求詩和遠方。最近我感覺好多女孩都被這種雞湯文案洗腦了。
  • 不甘於苟且,尋詩和遠方
    那何為眼前的苟且?何為詩和遠方呢?以前的我還讀不懂這句話,只是認為要讀書考上大學,找份工作,這就是我的詩和遠方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書讀得多了,看到的事物多了,也在慢慢尋找著自我的詩和遠方。因為有時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麼,有時候也覺得人生很迷茫,昨天的詩和遠方是這樣,今天是那樣,明天也許就會變了。因為年輕,總覺得自己想做的事情有很多,想得也很多。但也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有時羨慕著江湖兒女那般&34;,感覺那樣才是仗義豪情的詩和遠方,放到現在,回歸現實,這樣也只是夢一場,生活不會是這樣。
  •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
    「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是什麼意思?婚戀情感中的始亂終棄與善始善終戴浩然 2020年12月5日一般而言,苟且就是得過且過,只管眼前,走哪算哪;詩是人生理想,遠方是指未來漫長的歲月。就男女關係來講,苟且就是不道德和沒節操的男女搞在一起,尤其滾床單和啪啪啪;詩是指情調和浪漫,遠方指白頭到老;加起來就是找到自己愛的和愛自己的人,好好過,瞻前顧後,從一而終。「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就是在教化大家,人生要看長遠,要有追求。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呢,什麼是苟且,什麼是詩和遠方,一百個人可能會有一百種理解。有人說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不論我們在做什麼,對於自己而言,都是苟且;求而不得的,統統都是詩和遠方。
  • 人生,忍得住眼前的苟且,才能迎來詩和遠方
    高曉松在《人生還有詩和遠方》裡說:誰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生活就是詩和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這話說得很有詩意,意思就是人生在世,身不由己,雖然很多時候不能選擇怎麼生活,但可以選擇對待生活的的態度。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我固執地把微醺的日光阻擋,近乎瘋狂夢裡幾度回首,輕聲吟唱....這句話出自《高曉松184天監獄生活實錄: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有人說:其實詩就是你心靈的最遠處。我們應該有詩也應該有憧憬的遠方。
  • 高曉松說的「詩和遠方」到底指什麼?
    除了早期的校園民謠之外,近年來伴隨著他的還有一句他母親告訴他的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而他本人也一直踐行著這句話。但是這句話經網際網路被廣為傳播和發酵後,卻成為很多人嘲諷和反對的靶子。質疑和反駁的人如此之多,以至於高曉松不得不藉助於他的脫口秀節目來替自己辯解, 他用的是王爾德的名言: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你的詩和遠方,正是別人的眼前的「苟且」,沒有「也許」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很多年前,這句話曾火得一塌糊塗,也曾有無數的文藝青年,背了吉他,挎了背包,毅然走向他們所謂的詩與遠方,目標無一例外地直指雲南和西藏,去追逐他們的夢想中的香格裡拉。因為他們心目中的偶像――先驅者高曉松已經先與他們火得一塌糊塗了。與他們不同的是,高曉松去的卻是廣州。這句話就是他說的。
  • 辭職去旅行反被騙:你們真的懂什麼是詩與遠方嗎?
    >你一定在網絡上刷到過這樣的故事: 一個有著不錯工作的年輕人,突然有一天就被網上的一個風景視頻或是一句雞湯給打動,當下便決心辭職,然後開始旅行,美其名曰:去找自己心中的詩和遠方。 比如廣州那個賣房去旅遊小夥,他厭倦自己的工作,幾年前辭職賣掉自己在廣州的房子出去旅遊。 旅遊回來後,自己之前的房子升值了很多,而他之前賣房的錢卻花了很大一部分。 然而更要命的是,由於他這幾年都在外面旅遊,心態有很大的變化,工作上的技能變得生疏,很難再融入之前的工作。
  •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被玩兒壞了的詩和遠方
    朋友圈裡又刷屏了,突然多出來好多許巍的粉絲,當然有很大一部分壓根兒沒怎麼聽過許巍的歌,或者就聽過那麼耳熟能詳的兩三首。塞著耳機,堅持聽完整首。然後切換到了許巍和曉松老師原來的作品——《兩天》、《B小調雨後》,還有給鄭鈞寫的《一霎那》 。一邊聽,一邊感嘆當年的曉松真牛逼,當年的許巍無論是哪種風格的歌,也不會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 樸樹的「苟且,詩和遠方」
    樸樹的長相算不得帥氣,情商也是低得過分,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在生活和熱愛中,帶著粉絲和聽眾對他的喜歡,開啟了屬於他自己的「苟且,詩和遠方」之路。我想,娛樂圈再難找到第二個樸樹了,不論才華,還是個性。樸樹的「苟且」一看到樸樹參加節目,我就會想,他這個人,肯定又缺錢了。在樸樹參加《跨界歌王》第一季的時候,主持人問他為什麼來?
  • 高曉松: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它們並沒有對我們做什麼,只是我們需要一個可以發洩我們多餘精力和無處安放的青春的地方。那時的我們騎著破舊的自行車穿梭在大街上,父母依然還在上班,一個月中給我們的零用錢還不足我們如今一天賺的多。那時沒有錢,但是很快樂!是那種無比的自由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我們有的是時間可以浪費在和可愛的人戀愛,和朋友們遊戲,和自己較勁兒。
  • 生活不僅只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我總是喜歡沏上一杯熱茶,躲在角落,展開對未來的思考。前幾天,在我端午節之時,開始四處閒逛,聽到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似乎在討論著什麼,我並沒有仔細的去聽,我想,大概又是花色新聞,遊戲娛樂,抑或對生活的各種不滿。也許是我厭倦了這些言語,在聽了關於這些事情之後便想快步離去。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有人說過,錢多是苦,但是也有人說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充滿著糾結,充滿著各種矛盾,在譜寫著生活的樂章。可以看到,當代人的一天都被分為三個部分:工作、業餘、睡覺。而這業餘有時候卻因為沒有自己的打算而被消耗、被浪費掉了。所以,人不應該只看著生活中的苟且,只知道去承受它,不知道改變生活的方式,去稀釋它,去轉換它,生活中除了各種苟且之外,還應該有著詩與遠方。
  • 面對眼前的苟且,願生活充滿詩與遠方
    有種說法說得好,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形形色色的的職業,公務員、醫生、警察、老師、農民、工人等,也有藝術家、演員、CEO 等職業,然而每個職業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痛苦,像前面所說的,不知道多少個夜晚,都是自己在承受著。物質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也不應該成為人生追逐的唯一目標。
  • 詩和遠方只是「苟且」的延續,回頭看,有人在等你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幾年前網絡上很火的一個金句,現在很少有人提及。這句話很適合那些即將畢業工作的莘莘學子,或是滿懷熱忱前往大城市闖蕩一片天地的少年人。年輕擁有無限希望,未來式一切都有可能,壯志滿懷的少年人,背起行囊找尋自己的詩和遠方。
  • 迷信「詩和遠方」的人,終究還要面對眼前的苟且
    迷信「詩和遠方」的人,終究還要面對眼前的苟且作者:喬克叔叔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朋友或同事對自己說:「我分手了好難過,想去西藏,然後一個人重新開始。」或者是「我受夠了沒完沒了的加班和XX領導,我要辭職去遠方」……自從網絡上那些情感金句+網紅景點的視頻爆火之後,很多人把「旅行」奉為任何人生問題的良藥,失戀了、辭職了、迷茫了......但凡在生活遇到一點難以解決的「苟且」,就想要去遠方,好像遠方可以解決任何問題。